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绝不让孩子再被抛弃
1995年立秋那天,家住黑龙江哈尔滨的赵丹在南岗客运站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她挤进去一看,地上有一个弃婴,婴儿的衣服里塞有一张字条,是医院的耳聋诊断书,背面写着,“因父母离异,孩子耳聋,无力抚养,恳请好心人收留”。大家都觉得这孩子虽然是个男孩,但是患有重度残疾,谁也不肯要。最后,赵丹把孩子抱回了家,给他取名为秋捡。当天下午,小秋捡就被送进了医院。只有八个月的他,被遗弃在外面的时间太久,连冻带饿就生了病。
当时,赵丹已经结婚,还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他们家本来生活得还算宽裕,但为了给秋捡治耳病,赵丹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她顾不上家里的生意,更不用说照顾女儿了。最后,北京的专家告诉她,秋捡属于极重度耳聋,根本无法治愈,就连助听器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小秋捡耳聋的严重程度,大大超出了赵丹一家人的预期。
为此,丈夫几次提出让赵丹把孩子送走,赵丹为难地看着怀里的这条小生命,如果自己再把他扔出去,他可能就真的活不成了。后来,丈夫下了最后通牒,让她在自己和秋捡之间二选一,赵丹痛苦地考虑了几个昼夜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1997年,她与丈夫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赵丹带着女儿和秋捡离开了原来曾经温暖的家。
最初,赵丹和秋捡的交流是用最笨拙的手势。小秋捡渴了饿了,就会用小手使劲抓她的嘴巴,时间久了,她的嘴上被秋捡抓出一道道小口子。后来,经济条件捉襟见肘的赵丹只好到聋哑学校去蹭课,回来教秋捡说话,简单的一句话,每天重复上百遍,从没间断过。1998年的大年初一,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时,秋捡清晰地叫出了第一声“妈妈”,赵丹多日的辛劳付出,终于有了回音,她高兴得泪流满面……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赵丹需要外出工作,就把照顾秋捡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母亲。赵丹母亲当时开着一家幼儿园,需要照顾不少孩子,有时,她担心秋捡听不见容易有危险,就干脆把秋捡背在背上,再给孩子们做饭。可是,没过多久,园里的孩子都陆续地退学了。赵丹母亲一打听,原来,小秋捡因为不能开口说话,只能用手比划,其他孩子也有样学样,家长们都怕自家孩子说话会受到影响。
赵丹母亲没办法,只好关了幼儿园,开了家馒头店,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蒸馒头,一直忙到深夜。那段时间,赵丹和母亲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又要赚钱,过得非常辛苦劳累。街坊邻居都劝母女俩放弃,“何苦呢,人家自己亲生的爹妈都不要了,你们非得把这个沉重包袱揽在自己身上……”赵丹却始终坚持,“我绝不让秋捡再被抛弃第二次!”就是这个朴实又高尚的念头,一直支撑着她们走过了20年。
聋哑儿在无声世界舞出新人生
虽然小秋捡听不到,但是他能感受到妈妈和姥姥对他胜过亲生孩子的爱。为了秋捡,赵丹放弃了太多,但是秋捡的懂事和聪明,总让她觉得快乐和值得。秋捡的零花钱从来舍不得花,他总是攒着,等家里需要买油盐酱醋了,付电费、煤气费的时候,他立马掏出钱来付账,这个小小的男子汉,一直在努力做着家里的顶梁柱。
更让赵丹感到惊喜的是,这个没有听力的孩子,居然對舞蹈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开始的时候,秋捡喜欢跟着电视上的人一起扭跳,后来,他专门买了拉丁舞蹈的影碟,每天模仿练习。那段时间,秋捡对跳舞入了迷,走在路上都在跳,有一次撞到电线杆,把脸都给撞破了。赵丹看孩子对舞蹈这么痴迷,就把他送到了一个舞蹈专业学校。秋捡踩着内心默默记下的节奏,在舞蹈老师的点头、拍手或口型的提示,学习一个个舞蹈动作。开始时,他跟不上节奏,慢慢地,他找到了感觉,增添了信心。很快,秋捡就跳得比其他孩子都要好了。
2008年,第三届“华侨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在哈尔滨举行,赵丹鼓励秋捡报名参赛。参加比赛前,秋捡的搭档因病退出,秋捡只得和临时找来的新搭档重新练习,临比赛之前,他们仅由教练指导了十几分钟。最后,史秋捡一举获得了C组与D组的冠军,从此在国标舞界名声大噪,人称“舞王”。
赵丹最喜欢擦拭儿子的那些奖杯,那不仅仅是孩子的光荣,更是她这个做妈妈的荣耀。随着秋捡的跳舞水平不断提高,赵丹的心里又喜又忧。她很想带孩子去北京学习深造,可是,目前培养秋捡的花费已经让她有点吃不消了,是该停下来喘口气,还是为了秋捡的舞蹈梦想继续加把劲呢?赵丹权衡再三,她决定卖掉哈尔滨的房子,带秋捡到北京学舞蹈。那天,秋捡跟着妈妈一起去银行,把卖房子的钱取回来的时候,他努力地发出只有妈妈能听懂的模糊的声音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挣钱给您买新房子,让您和姥姥过上好日子。”
爱都是相互的,这些年来,妈妈对他的一切付出,秋捡心知肚明,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这份超越了血缘的爱。赵丹有牙疼的毛病,有时她疼得厉害了,秋捡就会打开音乐,给妈妈跳个舞。赵丹看着儿子帅气的舞姿,就像吃了止疼药。
别人的爱,可以大声说出来。秋捡对养母的爱,是用舞蹈跳出来的。
七个人的全家福
秋捡成功之后,陆续参加了《中国梦想秀》《向幸福出发》《舞出我人生》等知名电视节目,很多观众都被秋捡的舞姿打动,更为他们母子的感人故事而流泪。
现在,秋捡是哈尔滨残疾人艺术团的台柱子,几乎每个舞蹈的男主角都是他。而且,他为人低调,跟同事们关系处得很好,大家都很喜欢他。懂事的秋捡攒了些积蓄,他瞒着妈妈和姥姥,给家里买了套新房子,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愿望。史秋捡并没有满足这些,他还有更伟大的梦想。他想拥有一家自己的舞蹈学校,成为一名舞蹈老师,专门教聋哑孩子跳舞。他想一辈子活在自己最爱的舞蹈里,更重要的是,他想把养母给他的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聋哑孩子。赵丹在照顾秋捡的生活和事业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她想开一家孤儿院,让更多被遗弃的孩子,能有爱、有家、获得更美好的新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秋捡的生母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认出了当年自己留下的那张字条,她犹豫再三后,通过电视台的编导联系上了秋捡。2017年9月17日这天,史秋捡找到生母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大家都很关注赵丹的反应,没想到善良的赵丹欣慰地说:“22年了,秋捡终于找到了他的亲妈。”她没有计较过去,也没有质疑秋捡生母找上门来的目的,“我们都是傻女人。你犯傻,遗弃了亲儿子;我犯傻,把你儿子捡回家当亲儿子养。”
秋捡的生母说,是自己在带孩子看病途中把孩子放下的,她想着城里有钱人多,希望更好的家庭能收留他,给他治好病。在放弃秋检后,秋捡的亲生父母又生了一个男孩。这些年,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到被遗弃的秋捡时,内心经历着怎样的悔恨和煎熬。秋捡的生母表示,能找到儿子就很知足了,“我只希望能尽到母亲的责任,不奢望会和秋捡一起生活,像亲戚一样走动我就满足了。”
那天,秋捡和亲生父母、弟弟以及养母赵丹、姥姥和姐姐,一起照了一张全家福,这被命运的奇迹联系在一起的七个人,每个人脸上都笑盈盈的……
史秋捡,他虽然听不见声音,却能在无声的世界里翩翩起舞,舞蹈为他重塑了一个美丽的新人生。命运是公平的,它给了他一个残酷的生命起点,也给了他一个善良大爱的养母。他接受了这份爱,又在传递着它,以期有更多的人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编辑/刘洋
1995年立秋那天,家住黑龙江哈尔滨的赵丹在南岗客运站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她挤进去一看,地上有一个弃婴,婴儿的衣服里塞有一张字条,是医院的耳聋诊断书,背面写着,“因父母离异,孩子耳聋,无力抚养,恳请好心人收留”。大家都觉得这孩子虽然是个男孩,但是患有重度残疾,谁也不肯要。最后,赵丹把孩子抱回了家,给他取名为秋捡。当天下午,小秋捡就被送进了医院。只有八个月的他,被遗弃在外面的时间太久,连冻带饿就生了病。
当时,赵丹已经结婚,还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他们家本来生活得还算宽裕,但为了给秋捡治耳病,赵丹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她顾不上家里的生意,更不用说照顾女儿了。最后,北京的专家告诉她,秋捡属于极重度耳聋,根本无法治愈,就连助听器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小秋捡耳聋的严重程度,大大超出了赵丹一家人的预期。
为此,丈夫几次提出让赵丹把孩子送走,赵丹为难地看着怀里的这条小生命,如果自己再把他扔出去,他可能就真的活不成了。后来,丈夫下了最后通牒,让她在自己和秋捡之间二选一,赵丹痛苦地考虑了几个昼夜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1997年,她与丈夫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赵丹带着女儿和秋捡离开了原来曾经温暖的家。
最初,赵丹和秋捡的交流是用最笨拙的手势。小秋捡渴了饿了,就会用小手使劲抓她的嘴巴,时间久了,她的嘴上被秋捡抓出一道道小口子。后来,经济条件捉襟见肘的赵丹只好到聋哑学校去蹭课,回来教秋捡说话,简单的一句话,每天重复上百遍,从没间断过。1998年的大年初一,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时,秋捡清晰地叫出了第一声“妈妈”,赵丹多日的辛劳付出,终于有了回音,她高兴得泪流满面……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赵丹需要外出工作,就把照顾秋捡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母亲。赵丹母亲当时开着一家幼儿园,需要照顾不少孩子,有时,她担心秋捡听不见容易有危险,就干脆把秋捡背在背上,再给孩子们做饭。可是,没过多久,园里的孩子都陆续地退学了。赵丹母亲一打听,原来,小秋捡因为不能开口说话,只能用手比划,其他孩子也有样学样,家长们都怕自家孩子说话会受到影响。
赵丹母亲没办法,只好关了幼儿园,开了家馒头店,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蒸馒头,一直忙到深夜。那段时间,赵丹和母亲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又要赚钱,过得非常辛苦劳累。街坊邻居都劝母女俩放弃,“何苦呢,人家自己亲生的爹妈都不要了,你们非得把这个沉重包袱揽在自己身上……”赵丹却始终坚持,“我绝不让秋捡再被抛弃第二次!”就是这个朴实又高尚的念头,一直支撑着她们走过了20年。
聋哑儿在无声世界舞出新人生
虽然小秋捡听不到,但是他能感受到妈妈和姥姥对他胜过亲生孩子的爱。为了秋捡,赵丹放弃了太多,但是秋捡的懂事和聪明,总让她觉得快乐和值得。秋捡的零花钱从来舍不得花,他总是攒着,等家里需要买油盐酱醋了,付电费、煤气费的时候,他立马掏出钱来付账,这个小小的男子汉,一直在努力做着家里的顶梁柱。
更让赵丹感到惊喜的是,这个没有听力的孩子,居然對舞蹈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开始的时候,秋捡喜欢跟着电视上的人一起扭跳,后来,他专门买了拉丁舞蹈的影碟,每天模仿练习。那段时间,秋捡对跳舞入了迷,走在路上都在跳,有一次撞到电线杆,把脸都给撞破了。赵丹看孩子对舞蹈这么痴迷,就把他送到了一个舞蹈专业学校。秋捡踩着内心默默记下的节奏,在舞蹈老师的点头、拍手或口型的提示,学习一个个舞蹈动作。开始时,他跟不上节奏,慢慢地,他找到了感觉,增添了信心。很快,秋捡就跳得比其他孩子都要好了。
2008年,第三届“华侨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在哈尔滨举行,赵丹鼓励秋捡报名参赛。参加比赛前,秋捡的搭档因病退出,秋捡只得和临时找来的新搭档重新练习,临比赛之前,他们仅由教练指导了十几分钟。最后,史秋捡一举获得了C组与D组的冠军,从此在国标舞界名声大噪,人称“舞王”。
赵丹最喜欢擦拭儿子的那些奖杯,那不仅仅是孩子的光荣,更是她这个做妈妈的荣耀。随着秋捡的跳舞水平不断提高,赵丹的心里又喜又忧。她很想带孩子去北京学习深造,可是,目前培养秋捡的花费已经让她有点吃不消了,是该停下来喘口气,还是为了秋捡的舞蹈梦想继续加把劲呢?赵丹权衡再三,她决定卖掉哈尔滨的房子,带秋捡到北京学舞蹈。那天,秋捡跟着妈妈一起去银行,把卖房子的钱取回来的时候,他努力地发出只有妈妈能听懂的模糊的声音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挣钱给您买新房子,让您和姥姥过上好日子。”
爱都是相互的,这些年来,妈妈对他的一切付出,秋捡心知肚明,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这份超越了血缘的爱。赵丹有牙疼的毛病,有时她疼得厉害了,秋捡就会打开音乐,给妈妈跳个舞。赵丹看着儿子帅气的舞姿,就像吃了止疼药。
别人的爱,可以大声说出来。秋捡对养母的爱,是用舞蹈跳出来的。
七个人的全家福
秋捡成功之后,陆续参加了《中国梦想秀》《向幸福出发》《舞出我人生》等知名电视节目,很多观众都被秋捡的舞姿打动,更为他们母子的感人故事而流泪。
现在,秋捡是哈尔滨残疾人艺术团的台柱子,几乎每个舞蹈的男主角都是他。而且,他为人低调,跟同事们关系处得很好,大家都很喜欢他。懂事的秋捡攒了些积蓄,他瞒着妈妈和姥姥,给家里买了套新房子,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愿望。史秋捡并没有满足这些,他还有更伟大的梦想。他想拥有一家自己的舞蹈学校,成为一名舞蹈老师,专门教聋哑孩子跳舞。他想一辈子活在自己最爱的舞蹈里,更重要的是,他想把养母给他的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聋哑孩子。赵丹在照顾秋捡的生活和事业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她想开一家孤儿院,让更多被遗弃的孩子,能有爱、有家、获得更美好的新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秋捡的生母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认出了当年自己留下的那张字条,她犹豫再三后,通过电视台的编导联系上了秋捡。2017年9月17日这天,史秋捡找到生母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大家都很关注赵丹的反应,没想到善良的赵丹欣慰地说:“22年了,秋捡终于找到了他的亲妈。”她没有计较过去,也没有质疑秋捡生母找上门来的目的,“我们都是傻女人。你犯傻,遗弃了亲儿子;我犯傻,把你儿子捡回家当亲儿子养。”
秋捡的生母说,是自己在带孩子看病途中把孩子放下的,她想着城里有钱人多,希望更好的家庭能收留他,给他治好病。在放弃秋检后,秋捡的亲生父母又生了一个男孩。这些年,没有人知道,他们在想到被遗弃的秋捡时,内心经历着怎样的悔恨和煎熬。秋捡的生母表示,能找到儿子就很知足了,“我只希望能尽到母亲的责任,不奢望会和秋捡一起生活,像亲戚一样走动我就满足了。”
那天,秋捡和亲生父母、弟弟以及养母赵丹、姥姥和姐姐,一起照了一张全家福,这被命运的奇迹联系在一起的七个人,每个人脸上都笑盈盈的……
史秋捡,他虽然听不见声音,却能在无声的世界里翩翩起舞,舞蹈为他重塑了一个美丽的新人生。命运是公平的,它给了他一个残酷的生命起点,也给了他一个善良大爱的养母。他接受了这份爱,又在传递着它,以期有更多的人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