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艺术通常被等同于前卫艺术或先锋艺术。就艺术本身来说,前卫或者先锋的姿态,体现在不断挑战艺术自身的边界。挑战的结果,就是导致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于是出现了各种版本的艺术终结理论。也许当代艺术仍然可以沿着这种挑战的路向发展下去而不用担心终结,因为终结与否不是理论问题。也就是说,不是理论家宣称艺术终结,艺术就真的终结了。只要有艺术家在从事艺术活动,艺术在实际上就没有终结。但是,不断挑战艺术边界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让艺术受到伤害。伤害艺术的后果,就是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能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作用。于是,近年来理论界出现了不少回归的呼声。
[关键词]当代艺术;回归
中图分类号:TP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320-01
一、回归美术
1993年,当代艺术批评家希基(Dave Hickey)提出了“美的回归”,并且断言“美”将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主导话题。希基的这一断言在美学界、批评界和艺术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美的问题重新成为美学家、批评家和艺术家谈论的热门话题。希基“美的回归”的宣言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当代艺术真的在呼唤“美的回归”吗?美在什么时候离开了艺术以至于需要回归?艺术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始将美作为它的主题?如此等等的问题在近来国际美学界和批评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我看来,希基提出“美的回归”的宣言不是偶然的。当代艺术早就厌倦了稀奇古怪的创新。当前卫艺术扮演的各种功能逐渐被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取代之后,前卫艺术就终结了,艺术到了该反思自身究竟还剩下什么东西不能被取代的时候了,一些非常前卫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美。这时有人提出“美的回归”的宣言,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994-1997年,前苏联流亡艺术家科马(Vitaly Komar)和梅拉米德(Alexander Melamid)实施了一个名为“人民的选择”(People's Choice)的系列绘画项目。他们雇佣了一家专业民调机构来调查人们对艺术的偏好,范围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十多个国家。最终的结果是:蓝色被证明是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颜色,其次是绿色;人们更喜欢写实的是具象绘画而不是抽象绘画;最喜欢的画面构成要素有水、树木和其他植物、人物(尤其喜欢妇女和小孩,同时也喜欢英雄人物)、动物(尤其是大型哺乳动物,包括野生的和驯化的在内)。科马和梅拉米德以民意测验的数据做指导,绘出了每个国家最喜欢的绘画作品和最不喜欢的绘画作品。
尽管科马和梅拉米德的动机可能是反讽性的,他们绘出的作品往往将一些毫不相干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但他们这个项目的实际效果表明:“美”进人了前卫艺术家关注的领域。而且,科马和梅拉米德根据统计结果制作的绘画,基本上符
合大多数人对一幅好画的要求。比如,他们绘制的《美国人最喜欢的绘画》就是一幅具有哈德逊河画派风格的风景,画面上乔治·华盛顿站在湖边,有几个孩子朝湖边走去,湖里画了两头有点受惊的鹿。这幅绘画与人们经常看到的印在日历上的风景图片差不多,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喜欢这类作品。
二、回归学术
2004年,当代艺术批评家库斯比(Donald Kuspit)出版了《艺术终结》一书,对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做出了清晰的梳理。在库斯比看来,艺术的终结,只是某种类型的艺术的终结,而不是所有类型的艺术的终结。库斯比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艺术:老大师艺术,新大师艺术和新老大师艺术。老大师艺术重视技巧、审美和人文;新大师艺术重视观念、批判和创新;新老大师艺术重视观念与技巧、审美与批判、人文与创新之间的结合。作为一位资深批评家,库斯比观察到新大师的艺术已经终结,未来的艺术是新老大师的艺术。为此,他号召画家从街头回到画室,去研究和锤炼自己的艺术表达手段。
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中所说的艺术,也不是指所有类型的艺术,而是新大师艺术的终结。在丹托的成熟表达中,他更喜欢用艺术的后历史阶段,而不是艺术的终结。在丹托看来,到了艺术的后历史阶段,像新大师一样创新已经不再可能。但是,这并不等于艺术不再可能;相反,艺术的领域反而更加宽广了,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艺术形式,在艺术的后历史阶段都可以再次出现。丹托还提出了他著名的艺术风格矩阵理论,说明艺术是如何通过风格组合进行创新的。
根据丹托的观察,}o年代后艺术进入了后历史阶段。这就意味着,艺术不再按照历史线索或者顺序演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艺术形式,在今天都可以继续出现。艺术的历史顺序被打乱了,关于艺术史的宏大叙事不再可能。在摆脱艺术史的宏大叙事的约束之后,艺术家可以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艺术风格进行组合,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意图。从艺术界中抓取资源进行组合,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
丹托在不同的地方谈到了风格矩阵,如果我们用来描述艺术风格的谓词有两种,比如再现和表现,那么艺术界的风格就用四种:再现表现主义,如野兽派;再现非表现主义,如安格尔;非再现表现主义,如抽象表现主义;非再现非表现主义,如硬边抽象。如果我们用来描述风格的谓词有三种,如样式主义、巴洛克和罗可可,那么艺术界的风格就会演绎为八种。对于今天的艺术家来说,一种有效的创作方式是利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艺术风格,将它们合并成为新的风格。对于批评家和欣赏者来说,一种有效的解读方式,就是在风格矩阵中寻找作品的位置,发现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的指涉关系。
三、回归技术
在當代艺术批评中出现了一种倾向,就是由解释代替评价,因此今天的艺术批评多半不做评价。当然,也有人认为,尽管今天的批评家不做评价,评价已经蕴含在解释之中了。不过,根据卡罗尔的研究,艺术批评需要由解释回归评价。
不过,卡罗尔所说的评价,并不是指通常根据外部因素的评价,比如根据艺术作品的政治主张、道德倾向、知识传达、审美享受等等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而是根据艺术作品获得的成就进行评价。艺术作品的成就由一系列因素构成,比如艺术的想法是否得到了成功的实现,艺术家的想法和他的实现方式是否具有难度。闭总之,按照卡罗尔的看法,今天我们将某件艺术作品评价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已经不是简单地看它的政治主张、道德倾向和审美享受,而是要深入了解这样一些问题:艺术家的意图如何?艺术家的意图在艺术界中的位置如何?艺术家实现意图的手法如何?艺术家的艺术手法在艺术界中的位置如何?艺术家的意图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实现得是否智慧?如此等等。
结语
当代艺术领域出现的这一系列回归现象,说明当代艺术的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反映当代艺术中的变化,我们需要保持当代艺术概念的开放性。事实上,关于当代艺术的界定就是五花八门。佛斯特曾经给世界各地著名美术馆馆长和批评家发去调查问卷,将收集到的回应汇编成了《当代选粹》一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即使是艺术界中的专家,关于当代艺术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也许我们可以套用舒斯特曼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经典说法,“关于当代艺术,唯一确定的就是,它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我们也可以仿照埃尔金斯,用这样一种调侃的方式来回答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总是让人既满怀兴趣又深感失望,既清楚明白又混乱不堪,既煞有介事又若无其事。当然,对于任何关于当代艺术的严肃思考,这种调侃的答案都于事无补。当代艺术中流行调侃,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于当代艺术的研究也得调侃。我们需要关干当代艺术的严肃的学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其. 什么是当代艺术?[J]. 上海艺术家,2014(01):7-8.
[2]朱青生,王林,王南溟.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处境[J]. 读书,1998(11):108-117.
[关键词]当代艺术;回归
中图分类号:TP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320-01
一、回归美术
1993年,当代艺术批评家希基(Dave Hickey)提出了“美的回归”,并且断言“美”将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主导话题。希基的这一断言在美学界、批评界和艺术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美的问题重新成为美学家、批评家和艺术家谈论的热门话题。希基“美的回归”的宣言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当代艺术真的在呼唤“美的回归”吗?美在什么时候离开了艺术以至于需要回归?艺术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始将美作为它的主题?如此等等的问题在近来国际美学界和批评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我看来,希基提出“美的回归”的宣言不是偶然的。当代艺术早就厌倦了稀奇古怪的创新。当前卫艺术扮演的各种功能逐渐被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取代之后,前卫艺术就终结了,艺术到了该反思自身究竟还剩下什么东西不能被取代的时候了,一些非常前卫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美。这时有人提出“美的回归”的宣言,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994-1997年,前苏联流亡艺术家科马(Vitaly Komar)和梅拉米德(Alexander Melamid)实施了一个名为“人民的选择”(People's Choice)的系列绘画项目。他们雇佣了一家专业民调机构来调查人们对艺术的偏好,范围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十多个国家。最终的结果是:蓝色被证明是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颜色,其次是绿色;人们更喜欢写实的是具象绘画而不是抽象绘画;最喜欢的画面构成要素有水、树木和其他植物、人物(尤其喜欢妇女和小孩,同时也喜欢英雄人物)、动物(尤其是大型哺乳动物,包括野生的和驯化的在内)。科马和梅拉米德以民意测验的数据做指导,绘出了每个国家最喜欢的绘画作品和最不喜欢的绘画作品。
尽管科马和梅拉米德的动机可能是反讽性的,他们绘出的作品往往将一些毫不相干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但他们这个项目的实际效果表明:“美”进人了前卫艺术家关注的领域。而且,科马和梅拉米德根据统计结果制作的绘画,基本上符
合大多数人对一幅好画的要求。比如,他们绘制的《美国人最喜欢的绘画》就是一幅具有哈德逊河画派风格的风景,画面上乔治·华盛顿站在湖边,有几个孩子朝湖边走去,湖里画了两头有点受惊的鹿。这幅绘画与人们经常看到的印在日历上的风景图片差不多,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喜欢这类作品。
二、回归学术
2004年,当代艺术批评家库斯比(Donald Kuspit)出版了《艺术终结》一书,对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做出了清晰的梳理。在库斯比看来,艺术的终结,只是某种类型的艺术的终结,而不是所有类型的艺术的终结。库斯比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艺术:老大师艺术,新大师艺术和新老大师艺术。老大师艺术重视技巧、审美和人文;新大师艺术重视观念、批判和创新;新老大师艺术重视观念与技巧、审美与批判、人文与创新之间的结合。作为一位资深批评家,库斯比观察到新大师的艺术已经终结,未来的艺术是新老大师的艺术。为此,他号召画家从街头回到画室,去研究和锤炼自己的艺术表达手段。
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中所说的艺术,也不是指所有类型的艺术,而是新大师艺术的终结。在丹托的成熟表达中,他更喜欢用艺术的后历史阶段,而不是艺术的终结。在丹托看来,到了艺术的后历史阶段,像新大师一样创新已经不再可能。但是,这并不等于艺术不再可能;相反,艺术的领域反而更加宽广了,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艺术形式,在艺术的后历史阶段都可以再次出现。丹托还提出了他著名的艺术风格矩阵理论,说明艺术是如何通过风格组合进行创新的。
根据丹托的观察,}o年代后艺术进入了后历史阶段。这就意味着,艺术不再按照历史线索或者顺序演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艺术形式,在今天都可以继续出现。艺术的历史顺序被打乱了,关于艺术史的宏大叙事不再可能。在摆脱艺术史的宏大叙事的约束之后,艺术家可以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艺术风格进行组合,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意图。从艺术界中抓取资源进行组合,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
丹托在不同的地方谈到了风格矩阵,如果我们用来描述艺术风格的谓词有两种,比如再现和表现,那么艺术界的风格就用四种:再现表现主义,如野兽派;再现非表现主义,如安格尔;非再现表现主义,如抽象表现主义;非再现非表现主义,如硬边抽象。如果我们用来描述风格的谓词有三种,如样式主义、巴洛克和罗可可,那么艺术界的风格就会演绎为八种。对于今天的艺术家来说,一种有效的创作方式是利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艺术风格,将它们合并成为新的风格。对于批评家和欣赏者来说,一种有效的解读方式,就是在风格矩阵中寻找作品的位置,发现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的指涉关系。
三、回归技术
在當代艺术批评中出现了一种倾向,就是由解释代替评价,因此今天的艺术批评多半不做评价。当然,也有人认为,尽管今天的批评家不做评价,评价已经蕴含在解释之中了。不过,根据卡罗尔的研究,艺术批评需要由解释回归评价。
不过,卡罗尔所说的评价,并不是指通常根据外部因素的评价,比如根据艺术作品的政治主张、道德倾向、知识传达、审美享受等等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而是根据艺术作品获得的成就进行评价。艺术作品的成就由一系列因素构成,比如艺术的想法是否得到了成功的实现,艺术家的想法和他的实现方式是否具有难度。闭总之,按照卡罗尔的看法,今天我们将某件艺术作品评价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已经不是简单地看它的政治主张、道德倾向和审美享受,而是要深入了解这样一些问题:艺术家的意图如何?艺术家的意图在艺术界中的位置如何?艺术家实现意图的手法如何?艺术家的艺术手法在艺术界中的位置如何?艺术家的意图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实现得是否智慧?如此等等。
结语
当代艺术领域出现的这一系列回归现象,说明当代艺术的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反映当代艺术中的变化,我们需要保持当代艺术概念的开放性。事实上,关于当代艺术的界定就是五花八门。佛斯特曾经给世界各地著名美术馆馆长和批评家发去调查问卷,将收集到的回应汇编成了《当代选粹》一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即使是艺术界中的专家,关于当代艺术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也许我们可以套用舒斯特曼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经典说法,“关于当代艺术,唯一确定的就是,它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我们也可以仿照埃尔金斯,用这样一种调侃的方式来回答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总是让人既满怀兴趣又深感失望,既清楚明白又混乱不堪,既煞有介事又若无其事。当然,对于任何关于当代艺术的严肃思考,这种调侃的答案都于事无补。当代艺术中流行调侃,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于当代艺术的研究也得调侃。我们需要关干当代艺术的严肃的学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其. 什么是当代艺术?[J]. 上海艺术家,2014(01):7-8.
[2]朱青生,王林,王南溟.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处境[J]. 读书,1998(11):1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