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季昼短夜长,气温低,家畜免疫能力下降,常因环境质量和营养水平下降而发生疾病。因此搞好家畜安全越冬,降低减少发病死亡率是养殖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家畜饲养场在冬季要实行综合性措施,预防家畜疾病的发生。
1.搞好畜舍防寒保暖
冬季常出现较强的冷空气袭击,家畜容易着凉感冒或诱发其他疾病。畜舍必须能防严寒,保证不漏雨雪,四壁无风洞,门窗也要有防寒保暖设施。冬季畜舍温度应在10℃以上,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为好。畜舍湿度以65%~75%为宜。
2.保证营养需要
家畜越冬期营养水平应根据家畜的品种、年龄、性别、饲料种类、饲料营养含量等情况而定。冬季家畜体内热量和营养消耗增加,要提高其日粮的能量,营养要全面。饲料应当质地优良,不发霉变质,确保不购买疫区饲料。饮水应当清洁、新鲜,不给家畜饮污水或冰冻水。
3.建立卫生防病制度
畜舍门口要设消毒槽。冬季要使用防冻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槽内的消毒剂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周更换一次;养殖场内闲人免进;养殖场内不混养多种家畜;保持饲料、水、圈、畜体及饲养设备用具的卫生。做到“六净”,即圈净、槽净、食净、水净、垫草净和畜体净;圈舍、饲养用具定期消毒。一般每周进行一次;平时注意家畜表现是否正常,发现异常要查明原因尽早处理;病畜要单独饲养、治疗,对没有治疗价值的家畜要及时淘汰,淘汰家畜和病死家畜,要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粪便要定点堆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开展杀虫灭鼠工作,减少疾病传播。
4.适当运动
运动能够增强家畜体质,提高其抗病力。冬季舍养家畜进行适当运动更为必要。牛、羊、鹿等家畜可以赶放到舍外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2小时。舍外运动要在气温最高时进行。
5.实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病动物转化为不易感病动物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冬季要为家畜进行必要的免疫注射,根据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以便及早提高家畜机体的免疫力。
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家畜抗体水平和持续时间,还要考虑接种动物的年龄、畜群免疫率、本地区该病原体污染状况、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史等情况;免疫接种前要观察畜群的健康状态,如是否有发热、下痢和其他异常行为等。发病或不健康的家畜,不能免疫接种;妊娠母畜免疫接种要慎重,母畜在产前和产后10天内不能免疫接种;接种弱毒疫苗,能使家畜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能继发或混合感染其他疾病,应加强接种后的饲养管理;接种灭活苗时,应考虑因注射引起的发热、疼痛和过敏反应,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接种弱毒疫苗后用过的空瓶,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免疫接种必须按照程序操作并做好登记建档,佩戴免疫耳标。
6.实行检疫制度
养殖户要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定期向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报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家畜传染病。外购家畜必须是经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检疫合格无疫病的家畜。家畜购入后要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同时进行消毒、驱虫、补注疫苗等工作,确认健康方能混群饲养。
7.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为了预防某些疾病,在家畜的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某种药物进行预防,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使家畜不患某种疾病。家畜饲养场可能发生的疾病种类很多,其中有些传染病目前已研制出有效的疫(菌)苗,还有不少病尚无疫(菌)苗可以利用,有些病虽有疫(菌)苗但实际应用还有问题。因此,防制这些疫病,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检疫诊断、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外,应用药物防治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家畜饲养场必须做到畜群无病、无虫、健康。而密闭式的饲养制度,特别是在冬季,又极易使家畜发病,因而药物预防疾病应用广泛。常用预防疾病的药物有磺胺类、抗生素和硝基呋喃类药物。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疾病,家畜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防治效果,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用于预防疾病的药物要有效并交替使用,还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停药期。
1.搞好畜舍防寒保暖
冬季常出现较强的冷空气袭击,家畜容易着凉感冒或诱发其他疾病。畜舍必须能防严寒,保证不漏雨雪,四壁无风洞,门窗也要有防寒保暖设施。冬季畜舍温度应在10℃以上,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为好。畜舍湿度以65%~75%为宜。
2.保证营养需要
家畜越冬期营养水平应根据家畜的品种、年龄、性别、饲料种类、饲料营养含量等情况而定。冬季家畜体内热量和营养消耗增加,要提高其日粮的能量,营养要全面。饲料应当质地优良,不发霉变质,确保不购买疫区饲料。饮水应当清洁、新鲜,不给家畜饮污水或冰冻水。
3.建立卫生防病制度
畜舍门口要设消毒槽。冬季要使用防冻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槽内的消毒剂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周更换一次;养殖场内闲人免进;养殖场内不混养多种家畜;保持饲料、水、圈、畜体及饲养设备用具的卫生。做到“六净”,即圈净、槽净、食净、水净、垫草净和畜体净;圈舍、饲养用具定期消毒。一般每周进行一次;平时注意家畜表现是否正常,发现异常要查明原因尽早处理;病畜要单独饲养、治疗,对没有治疗价值的家畜要及时淘汰,淘汰家畜和病死家畜,要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粪便要定点堆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开展杀虫灭鼠工作,减少疾病传播。
4.适当运动
运动能够增强家畜体质,提高其抗病力。冬季舍养家畜进行适当运动更为必要。牛、羊、鹿等家畜可以赶放到舍外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2小时。舍外运动要在气温最高时进行。
5.实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病动物转化为不易感病动物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冬季要为家畜进行必要的免疫注射,根据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以便及早提高家畜机体的免疫力。
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家畜抗体水平和持续时间,还要考虑接种动物的年龄、畜群免疫率、本地区该病原体污染状况、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史等情况;免疫接种前要观察畜群的健康状态,如是否有发热、下痢和其他异常行为等。发病或不健康的家畜,不能免疫接种;妊娠母畜免疫接种要慎重,母畜在产前和产后10天内不能免疫接种;接种弱毒疫苗,能使家畜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能继发或混合感染其他疾病,应加强接种后的饲养管理;接种灭活苗时,应考虑因注射引起的发热、疼痛和过敏反应,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接种弱毒疫苗后用过的空瓶,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免疫接种必须按照程序操作并做好登记建档,佩戴免疫耳标。
6.实行检疫制度
养殖户要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定期向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报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家畜传染病。外购家畜必须是经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检疫合格无疫病的家畜。家畜购入后要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同时进行消毒、驱虫、补注疫苗等工作,确认健康方能混群饲养。
7.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为了预防某些疾病,在家畜的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某种药物进行预防,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使家畜不患某种疾病。家畜饲养场可能发生的疾病种类很多,其中有些传染病目前已研制出有效的疫(菌)苗,还有不少病尚无疫(菌)苗可以利用,有些病虽有疫(菌)苗但实际应用还有问题。因此,防制这些疫病,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检疫诊断、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外,应用药物防治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家畜饲养场必须做到畜群无病、无虫、健康。而密闭式的饲养制度,特别是在冬季,又极易使家畜发病,因而药物预防疾病应用广泛。常用预防疾病的药物有磺胺类、抗生素和硝基呋喃类药物。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疾病,家畜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防治效果,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用于预防疾病的药物要有效并交替使用,还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停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