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天津,2008年8月30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肠道学组于2005年开始起草我国的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指南,目的在于给各级医院提供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初步规范,但能收集到的国内可供参考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十分有限,远不足以形成一个有充足证据支持的规范性文件或指南,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肠道学组在2006年6月24日第二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广州)期间广泛邀请国内著名内镜及肠道肿瘤专家共34人组成共识小组,讨论和形成本共识意见的初稿,于2007年6月24日提交第三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进一步讨论,后经1年时间的反复磋商和修改,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EUS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腹腔神经节照射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2只家猪随机分成A、B、C3组,在静脉麻醉后行EUS引导下粒子双侧植入。A组种植空粒子;B组种植放射活度为0.4mCi[1.48×10^7Bq)的^125I粒子;C组种植放射活度为0.8mCi(2.96×10^7Bq)的^125I粒子,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行CT增强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分别观察14d和60d后取腹腔神经节
目的初步探讨利用现有内镜器械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6头雌性猪模型。经胃时首先用针刀在管壁穿透切开,ERCP拉式切开刀扩大切口,再用扩张气囊扩大通道,将胃镜送入腹腔。内镜在腹腔内寻找腹腔内器官,管壁切口用止血夹闭合,或自然旷置。NOTES术后1周经阴道切口进入腹腔观察;术后2周经胃壁其他部位切口重新进入腹腔观察,2例进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术后4周处死、解剖动物,
期刊
目的 探讨甘肃省胃镜检出胃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1977年1月至2006年12月甘肃省163所医院胃镜检出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主要的内镜下改变、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甘肃省30年胃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34116例,总检出率为5.3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贲门癌占胃癌总数的18.50%,非贲门部胃癌占81.50%,各部位胃癌中胃窦癌占首位(38.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部外科经历了由传统的开腹手术到腹腔镜微创的阶段。近年来腹壁无瘢痕手术(scarless surgery)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基本方法是经自然孔道切口将软式内镜进入腹腔进行手术操作,具有腹壁无瘢痕、术后疼痛轻、创口更小、解决部分腹腔镜或传统手术难以解决的问题等优势。经自然管壁的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
患者女,67岁,因畏寒,发热10d入院。该患者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伴头痛、头昏,经对症支持治疗无明显好转。入院查体:体温40℃,心率105次/min,呼吸22次/min,急性热病容,右中腹深压痛可疑阳性,余无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2×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0.92。ESR46mm/h。B超示右中腹升结肠巾段液性包块性质待查。
胶囊内镜能动态的、清楚地显示小肠管腔,可无创且有效的诊断小肠疾病,自2003年胶囊内镜在我国应用以来大幅提高了小肠疾病的检出率,目前已被临床医生广泛接受,成为一项常规检查手段。为规范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从2007年就开始着手进规范的制定工作。在总结6年来我国应用胶囊内镜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规范,由戈之铮教授执笔,经李兆申教授和小肠学组专家们共同审阅、修改,于2008年6月南
患者女,52岁,因误服未除去外包装铝塑片的胶囊嵌顿于食管2d,前来就诊。术中见异物嵌入距门齿18cm处,呈近似正方形,宽度大于2cm,四角锐利,上缘嵌入食管黏膜里,嵌顿处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可见少量渗血(图1)。尝试鳄嘴钳取出未果,后改用双胃镜及透明帽取异物。胃镜经充分润滑,先插入前端带透明帽的胃镜,到达异物上缘,并应用异物钳夹住异物,再缓慢插入第2条胃镜。2条胃镜同时并列退出,异物被顺利取出,再次
近年来,胃癌的病理、病因等基础研究已逐渐清晰,但在流行病学方面,由于涉及病例多、时间长、花费大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早期胃癌自然的发病过程始终是肿瘤医学界比较棘手和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