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立足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对调整课程设置、语文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实现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职语文;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路径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基础性作用明显,在培养学生基本修为和提高内在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无论是在教学设置还是实际教学中,应有的作用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偏重于对专业技能知识的讲授,忽视语文課程的作用,这不利于学生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语文课程进行深入改革。
一、高职教育及高职语文课程的特点
1.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在培养方向上以市场导向型为主,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线,更加注重各种实践教学,在改革和发展方向上,完全以各种类型的产业需求为标准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特殊性、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高职语文教育必须进行特色化改革,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内涵与特色,在教学设置上对教学目标的设置进行深入研究,吃透其基本的内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与学前教育其他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革与创新,语文课程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避免单纯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而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2.高职语文课程的特点
(1)突出综合性
不同于数学、化学等偏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数理课程,语文课程源于人类感情的宣泄、抒发,其综合了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多种人文要素,可谓包罗万象。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对名家作品的赏析,即语言、文字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涵盖文学、写作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内容,旨在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调实用性
高职语文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专业岗位输送技术人才。比如学前教育专业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从中体现的个人素养和道德修养。因此,除了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课程中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话剧表演、读书交流、辩论会等,都渗透了语文教育的身影,这些活动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路径
1.调整课程设置,搭建教学模块
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语文课程整合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学前教育产业对高职教育和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统筹相关课程,搭建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专业的基本教学目标相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考虑语文课程内容设置的整体功能,对设定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使其与学生当前的人文性、基础性教育相融合,通过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穿插进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内在修为,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这也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的基本宗旨。高职院校要对原来零散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整合,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使其与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与其他课程设置做到相辅相成,逐步形成重点突出、冗余环节少、与其他课程结合程度高的新型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2)整合课程内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的整合并不是对以往语文学习模块的简单罗列,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合理设置语文教学模块。除将本专业中的语文课程列为必修课外,还要引导学生鉴赏中外经典文学等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将语文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所从事的幼师岗位。
2.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
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言权,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大胆讲课、发言,阐述他们对语文与学前教育关系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提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好地适应将来的职业环境。
(1)多进行语文教学实践
在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深入寻找与本专业的结合点,创造与学前教育相吻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职业语文能力的实践训练。通过这种带有浓厚语文气息的专业场景的设置,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处置各种课堂突发事件和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的密切关系。
(2)多进行专业口语训练
在学前教育专业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话剧比赛,将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在特定环境下使用语文的基本能力。教师也可以开设学前教育模拟课堂,让学生讲述相关的幼儿经典故事,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遣词造句的水平,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的岗位要求。
3.适应幼师资格证考试需要,创新语文课堂
在教师资格考试进行改革后,学生需要通过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面试试讲等考试科目才能获得幼师资格证书。这是对幼师应变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变革思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幼师资格证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进行探索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学习能力及爱好,选取教材中合适的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在研究范围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从各种媒介上搜索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及深入加工,形成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不再进行照本宣科的教授,学生也不再被动接受、听取教师指令,双方可以针对课题共同探讨,从而有效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成效。 (2)结合幼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创新教学内容
幼师资格证考试中的综合素质科目,检验学生语文、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使学生能顺利通过幼师资格证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高职语文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传统课本内容的教學,而要进行文本发散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创新作业形式等方式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梳理信息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4.变革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中的部分文学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成为高职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组织教案时,可将教学任务进行适当划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后,分配教学任务,各组分别完成任务,将教学过程由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多向交流,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利用网络技术,创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
互联网代表了当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而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对于幼师行业来说,幼儿的语言启蒙教师尤为关键。因此,如何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契机,创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造和升级学前教育,是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开设探究性课程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学生接受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随时可以从网上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互联网资源融入日常教学,利用微课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最新的教学内容呈现在课堂上,还可加入幼儿园实用性写作等自主探究性内容。与被动地接受教师授课相比,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敢问敢做、勇于质疑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激励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建立多因子学生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要素,这样无法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高职教育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可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必须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搜索、交流、沟通等方式,寻找并获取相关信息。而这一过程可以作为学生的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并为教师给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建议提供参考。
三、结论
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对高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解析,充分肯定了语文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从高职语文教育的特点入手,对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对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使高职院校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重点,以岗位合格为目标,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的成功变革,最终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王艳春(1979— ),女,宁夏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关键词:高职语文;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路径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基础性作用明显,在培养学生基本修为和提高内在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无论是在教学设置还是实际教学中,应有的作用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偏重于对专业技能知识的讲授,忽视语文課程的作用,这不利于学生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语文课程进行深入改革。
一、高职教育及高职语文课程的特点
1.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在培养方向上以市场导向型为主,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线,更加注重各种实践教学,在改革和发展方向上,完全以各种类型的产业需求为标准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特殊性、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高职语文教育必须进行特色化改革,充分体现本专业的内涵与特色,在教学设置上对教学目标的设置进行深入研究,吃透其基本的内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与学前教育其他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革与创新,语文课程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避免单纯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而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2.高职语文课程的特点
(1)突出综合性
不同于数学、化学等偏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数理课程,语文课程源于人类感情的宣泄、抒发,其综合了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多种人文要素,可谓包罗万象。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对名家作品的赏析,即语言、文字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涵盖文学、写作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内容,旨在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调实用性
高职语文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专业岗位输送技术人才。比如学前教育专业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从中体现的个人素养和道德修养。因此,除了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课程中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话剧表演、读书交流、辩论会等,都渗透了语文教育的身影,这些活动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路径
1.调整课程设置,搭建教学模块
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语文课程整合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学前教育产业对高职教育和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统筹相关课程,搭建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专业的基本教学目标相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考虑语文课程内容设置的整体功能,对设定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使其与学生当前的人文性、基础性教育相融合,通过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穿插进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内在修为,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这也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的基本宗旨。高职院校要对原来零散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整合,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使其与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与其他课程设置做到相辅相成,逐步形成重点突出、冗余环节少、与其他课程结合程度高的新型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2)整合课程内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的整合并不是对以往语文学习模块的简单罗列,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合理设置语文教学模块。除将本专业中的语文课程列为必修课外,还要引导学生鉴赏中外经典文学等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将语文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所从事的幼师岗位。
2.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
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言权,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大胆讲课、发言,阐述他们对语文与学前教育关系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提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好地适应将来的职业环境。
(1)多进行语文教学实践
在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深入寻找与本专业的结合点,创造与学前教育相吻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职业语文能力的实践训练。通过这种带有浓厚语文气息的专业场景的设置,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处置各种课堂突发事件和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的密切关系。
(2)多进行专业口语训练
在学前教育专业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话剧比赛,将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在特定环境下使用语文的基本能力。教师也可以开设学前教育模拟课堂,让学生讲述相关的幼儿经典故事,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遣词造句的水平,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的岗位要求。
3.适应幼师资格证考试需要,创新语文课堂
在教师资格考试进行改革后,学生需要通过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面试试讲等考试科目才能获得幼师资格证书。这是对幼师应变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变革思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幼师资格证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进行探索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学习能力及爱好,选取教材中合适的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在研究范围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从各种媒介上搜索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及深入加工,形成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不再进行照本宣科的教授,学生也不再被动接受、听取教师指令,双方可以针对课题共同探讨,从而有效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成效。 (2)结合幼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创新教学内容
幼师资格证考试中的综合素质科目,检验学生语文、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使学生能顺利通过幼师资格证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高职语文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传统课本内容的教學,而要进行文本发散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创新作业形式等方式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梳理信息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4.变革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中的部分文学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成为高职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组织教案时,可将教学任务进行适当划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后,分配教学任务,各组分别完成任务,将教学过程由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多向交流,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利用网络技术,创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
互联网代表了当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而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对于幼师行业来说,幼儿的语言启蒙教师尤为关键。因此,如何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契机,创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造和升级学前教育,是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开设探究性课程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学生接受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随时可以从网上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互联网资源融入日常教学,利用微课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最新的教学内容呈现在课堂上,还可加入幼儿园实用性写作等自主探究性内容。与被动地接受教师授课相比,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敢问敢做、勇于质疑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激励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建立多因子学生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要素,这样无法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高职教育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可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必须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搜索、交流、沟通等方式,寻找并获取相关信息。而这一过程可以作为学生的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并为教师给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建议提供参考。
三、结论
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对高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解析,充分肯定了语文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从高职语文教育的特点入手,对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对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使高职院校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重点,以岗位合格为目标,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的成功变革,最终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王艳春(1979— ),女,宁夏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