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是伴随封建社会的一大顽疾痼疾,也是历朝历代极力想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尽管由于腐败治理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古代反腐制度机制本身存在的深刻内在矛盾,这个问题从未得到根本解决;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人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反腐经验,其中成败得失,至今仍具有借鉴与警示意义。
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的孙子。由于从小在民间长大,汉宣帝深知民事艰难、闾里奸邪以及吏治得失,深知百姓对于政治清明的期盼。他在位期间大力整饬吏治,史称“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不少史论者认为,宣帝时期乃有汉一代最为鼎盛的时期。
那么,汉宣帝是如何治吏的呢?出人意料,汉宣帝治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给基层官吏“加薪”。西汉官员的俸禄,从中央政府号称万石的三公到县里面百石以下的斗食佐吏,一共20多级,越在基层,职位越低,俸禄也就越薄。特别是对于为数众多的低级官吏,如果仅靠薪水养家,难免有衣食温饱之忧,因此,若是有什么“侵渔百姓”的现象,怕是也不足为奇了。
汉宣帝在民间的成长过程中,恐怕没少见到百姓受基层官吏盘剥勒索的情景。与此同时,他又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和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小官小吏,拿着微薄薪水,承担着大量繁重的日常事务,光靠道德说教,或者靠汉武帝时期那种严刑重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要让这些基层官吏安于职守,廉洁奉公,除了严厉惩治腐败外,还必须给予他们宽裕的生活保障,使他们不必挖空心思从百姓身上捞油水、找回报。
以怀着对百姓的感情为出发点,最后却落在了给基层官吏“涨工资”上,看似背道而驰,却深刻体现了汉宣帝冷静的现实主义态度。特别是将加薪对象限定在基层官吏上,说明汉宣帝对此有着清醒的判断,而非滥用国家财力。
当然,汉宣帝治吏,除了加薪还有许多手段,而加薪也并不必然促廉,要使官员清正廉洁,还需要系统的配套措施,不是简单一个“加薪”所能解决。若仅有高薪而没有其他监督制约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拿着高薪的官员们早已忘记国家当初推行高薪的初衷,而将其视为理所应当。雍正时期,推行“养廉银”制度,正式承认和给予官员丰厚的收入,但“养廉银”制度最终也还是不能满足大小官员欲壑难填的胃口,没有革除晚清吏治黑暗的痼疾。
中国历史上,朱元璋大概是出身最底层、经历最坎坷的皇帝了。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成长道路崎岖,后来他参加了起义队伍,从士兵干起,一步一步走上人生的顶峰。正是因为成长中波折不断,尝尽底层生活艰辛,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有着发自肺腑的愤恨,堪称史上治贪治吏最严酷的皇帝。朱元璋治吏严酷到什么程度?像凌迟、弃市等刑罚已不能满足他的愤怒,朱元璋甚至发明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剥皮实草”酷刑。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有读书人因为害怕做官,不惜剁指自残以逃避征举。尽管后世对于朱元璋的性格、手段以及政策有诸多争议,但对于他治贪治吏的真诚却少有怀疑。
应当说,中国古代对于惩治官员腐败,至少在制度设计上并非全然阙如,甚至从总体上看,对官员犯罪的惩处还重于常人,即使遇有大赦,也常特别申明,贪官污吏不在其中。但像朱元璋这样手段极端的,实属空前绝后。也许正是因为过于严酷,朱元璋死后,后来的皇帝纷纷废除了他的大多数政策。
可以说,自从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朱元璋就与贪官污吏作不懈的斗争,然而直到他死,贪污腐败也从未消绝,以至于朱元璋曾经充满无奈地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却奈何朝杀而暮犯!”
图:付业兴 编辑:成韵 [email protected]
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的孙子。由于从小在民间长大,汉宣帝深知民事艰难、闾里奸邪以及吏治得失,深知百姓对于政治清明的期盼。他在位期间大力整饬吏治,史称“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不少史论者认为,宣帝时期乃有汉一代最为鼎盛的时期。
那么,汉宣帝是如何治吏的呢?出人意料,汉宣帝治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给基层官吏“加薪”。西汉官员的俸禄,从中央政府号称万石的三公到县里面百石以下的斗食佐吏,一共20多级,越在基层,职位越低,俸禄也就越薄。特别是对于为数众多的低级官吏,如果仅靠薪水养家,难免有衣食温饱之忧,因此,若是有什么“侵渔百姓”的现象,怕是也不足为奇了。
汉宣帝在民间的成长过程中,恐怕没少见到百姓受基层官吏盘剥勒索的情景。与此同时,他又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和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小官小吏,拿着微薄薪水,承担着大量繁重的日常事务,光靠道德说教,或者靠汉武帝时期那种严刑重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要让这些基层官吏安于职守,廉洁奉公,除了严厉惩治腐败外,还必须给予他们宽裕的生活保障,使他们不必挖空心思从百姓身上捞油水、找回报。
以怀着对百姓的感情为出发点,最后却落在了给基层官吏“涨工资”上,看似背道而驰,却深刻体现了汉宣帝冷静的现实主义态度。特别是将加薪对象限定在基层官吏上,说明汉宣帝对此有着清醒的判断,而非滥用国家财力。
当然,汉宣帝治吏,除了加薪还有许多手段,而加薪也并不必然促廉,要使官员清正廉洁,还需要系统的配套措施,不是简单一个“加薪”所能解决。若仅有高薪而没有其他监督制约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拿着高薪的官员们早已忘记国家当初推行高薪的初衷,而将其视为理所应当。雍正时期,推行“养廉银”制度,正式承认和给予官员丰厚的收入,但“养廉银”制度最终也还是不能满足大小官员欲壑难填的胃口,没有革除晚清吏治黑暗的痼疾。
中国历史上,朱元璋大概是出身最底层、经历最坎坷的皇帝了。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成长道路崎岖,后来他参加了起义队伍,从士兵干起,一步一步走上人生的顶峰。正是因为成长中波折不断,尝尽底层生活艰辛,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有着发自肺腑的愤恨,堪称史上治贪治吏最严酷的皇帝。朱元璋治吏严酷到什么程度?像凌迟、弃市等刑罚已不能满足他的愤怒,朱元璋甚至发明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剥皮实草”酷刑。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有读书人因为害怕做官,不惜剁指自残以逃避征举。尽管后世对于朱元璋的性格、手段以及政策有诸多争议,但对于他治贪治吏的真诚却少有怀疑。
应当说,中国古代对于惩治官员腐败,至少在制度设计上并非全然阙如,甚至从总体上看,对官员犯罪的惩处还重于常人,即使遇有大赦,也常特别申明,贪官污吏不在其中。但像朱元璋这样手段极端的,实属空前绝后。也许正是因为过于严酷,朱元璋死后,后来的皇帝纷纷废除了他的大多数政策。
可以说,自从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朱元璋就与贪官污吏作不懈的斗争,然而直到他死,贪污腐败也从未消绝,以至于朱元璋曾经充满无奈地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却奈何朝杀而暮犯!”
图:付业兴 编辑:成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