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效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还让学生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生物教学实践,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效课堂 生物教学 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要求从知识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从而探索适合、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高效课堂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表达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进行有效交流的主要途径,要求准确、规范、简洁、生动,体现准确性和科学性。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更多地采用师生对话,小组交流,结果展示等多种教学活动,发现学生在提出问题或解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语言表达前后矛盾,叙述不严密,专业术语不准确等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准确、规范、精练、生动的语言引领和示范学生。例如,讲述细胞分裂时,将染色体、染色质、染色体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进行比较区分,防止学习中混为一谈。营造课堂交流的民主氛围,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利用课本上的“问题探讨”或提出开放性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结合课文中的图表,练习看图说话;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大胆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和点拨,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流畅、生动、规范。
  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也是新世纪对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联想、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是思维的源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设问、探讨。例如,在讲“细胞的全能性”时提出:克隆羊多莉与普通绵羊有什么区别?有的说,它有三个妈妈;有的说,它是由体细胞发育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讨论交流,于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提出了新问题,如,能否克隆人或克隆人的器官?能否通过克隆复活已经灭绝的生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点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有序性。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搜集、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教师利用课前预习、布置作业等给学生安排任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网络查询、调查访问、课外实践等途径获取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加以提炼和整理,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共享资源。对有创造性成果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努力了但收效甚微的学生,教师应了解其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从方法和技巧上给予指导和鼓励,从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生长素的发现”时,我先让各小组进行了玉米幼苗单侧光照射的实验,结果学生惊奇地发现幼苗的生长都弯向光源一侧。为什么会这样?接着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电脑网络查找资料,寻找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之后,各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发言,我发现学生获取的知识比我想象的丰富得多,他们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在强烈的求知欲的促使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发展。
  四、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获取知识并培养能力。生物教学中,科学史再现了科学发现的探索历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路,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例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教材首先给出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于是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接着了解了单层脂质分子的面积为细胞膜面积的两倍,进而得出脂质分子呈双层排布。那么,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大胆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次结构的静态模型。那么这种模型如何解释像变形虫的运动这样的功能呢?紧接着课本呈现了科学家所做的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通过层层设问,步步递进,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理解了科学的本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五、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生物教学中的实验、实习、制作等活动都有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规范、准确的讲解、演示操作,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例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明确实验原理和步骤,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再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多次练习,进而掌握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要点和细胞分裂各时期的观察方法。
  探究索性实验和实习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生物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主动设计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例如,指导学生完成“香烟浸出液对绿豆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的实验,学生自主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绿豆的培养、观察、测量、记录、统计分析等,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信息的处理能力都得到提升。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强调教师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和能力培养两方面得到发展,在能力培养过程中,既要使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勤于实践,又要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精神,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从济南发病养鸡场土壤、鸡排泄物和病鸡肠道中采集样品,在伊红美兰琼脂和亚硫酸铋琼脂鉴别培养基上筛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经过反复的划线分离,在EMB平板上得到菌株15株,在
摘 要: 情境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背景下,由教师通过精心的预设,合理把握课堂生成,然后作用于学生,对教学产生积极作用的课堂教学综合因素。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努力地去创造一种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到学生探究知识,提出问题,合作解答的整个过程之中。  关键词: 情境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 应用方法  情境教学,是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
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一方面硝化作用为植物提供了可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氮,另一方面硝化过程中产生的NO3--N易于通过淋溶方式损失,降低氮素利用率的同时造成水体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一种实时监测空间温度或应变分布的传感系统。利用光纤中的散射效应,并结合传统的光时域反射(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OTDR)技术,对光纤所处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中把新课程目标的重点定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合理构建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延伸课堂空间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课程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学位
该研究对三株从不同宿主身上分离到的副粘病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它们F基因的全序列,其中猪副粘病毒SV株的F基因全序列应该是国内第一次得到,颇具意义,为今后的研究
为了实现三轴检测微陀螺仪的单片集成,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对称的四方陀螺结构。文中首先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说明了所设计的陀螺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动力学简化
该论文首先回顾了毒药树属Sladenia的系统学研究简史.它的系统学位置一直不稳定,曾被放到山茶科、猕猴桃科、第伦桃科或自成为一个单型科:毒药树科.形态学比较研究和木材形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消费电子时代。更加强调互联、社交、娱乐功能的移动终端产品层出不穷,其中用户体验也成为终端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产品的画面显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