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2月CPI的2.8%增长,使人们对通胀增大的预期上升。加上流动性过剩的困扰,人们开始关注利率的变化。对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动用利率工具来管理目前的宏观形势,有许多不同意见。现阶段利率调整利大于弊。而且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与调整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调整利率是通过基准利率的调整发出信号,让所有市场的参与主体根据信号调整信贷和投资,进而达到调整通货膨胀。一般来说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资金成本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通胀的风险变得比较不显著,而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不断凸显,利率作为资金成本、调整资金价格这一环节的功能可能凸显出来。货币政策以通胀为目标是为了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防止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经济风险。当资产价格泡沫成为经济大起大落的主要危机因素时,利率对遏制资产价格泡沫的作用可能被强化。
中国经济自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为防止投机性资本乘虚而入,利率的调整一直非常慎重。
在资产泡沫形成的初期,适当提升利率可以改变预期,首先可以配合存款准备金收回流动性,有利于流动性管理的加强;其次,提升资金价格合理配置资源,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积累。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泡沫的调控与对通胀的调控一样是改变预期,应该是在资产价格泡沫开始积累初期提前操作,事后操作效果不显著。
另外利率的调整可能推动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多年来的货币政策是以货币总量调节为主而不是以利率调整为主。多次宏观调控,货币政策非常谨慎地使用利率工具,尽可能保持相对高的利差水平,使银行的坏账率不至于因为利率的变化而增加。全面开放后,中国银行业在如何利用利率进行资产定价、调整资金成本,控制信贷风险,调节流动性方面,与外资银行有一定的差距。适当增加利率调整的频率,有利于加强对利率的敏感性和迅速的反应调整能力,有利于推动银行改变盈利模式,有利于培养与外资银行同台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货币政策从货币总量控制向利率调整为主的转变。
而且去年12月的CPI由于粮价的上涨上升到2.8%。今年1月份2.2%的CPI也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长。加上煤电价格调整的压力和潜在油价上涨的压力,通胀是存在上涨压力的。
利率的变化会对货币供应量有影响,对银行的长期贷款会有影响,对房地产业有影响,对资本市场的资金有影响,对当期的消费有影响。在目前的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对这些问题的影响都是可以缓解的和可控的。但是对资产泡沫的风险积累的问题不解决,过剩流动性输入的问题不及时控制,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核心竞争力不尽快培养,就可能延误时机,酿成危机。
至于利率调整有效还是没有效,要看调整幅度和调整的频率。如果动用利率进行流动性和资产价格管理,其政策的作用也必须通过一定程度的加快连续小步调整的频率才能显现。一年一次,一次27个基点,可能起到发出信号的作用,而不能达成实质性的影响。
不论是从通胀预期、还是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风险,或者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们都应该关注利率的变化,同时还应该关注利率调整的频率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调整利率是通过基准利率的调整发出信号,让所有市场的参与主体根据信号调整信贷和投资,进而达到调整通货膨胀。一般来说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资金成本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通胀的风险变得比较不显著,而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不断凸显,利率作为资金成本、调整资金价格这一环节的功能可能凸显出来。货币政策以通胀为目标是为了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防止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经济风险。当资产价格泡沫成为经济大起大落的主要危机因素时,利率对遏制资产价格泡沫的作用可能被强化。
中国经济自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为防止投机性资本乘虚而入,利率的调整一直非常慎重。
在资产泡沫形成的初期,适当提升利率可以改变预期,首先可以配合存款准备金收回流动性,有利于流动性管理的加强;其次,提升资金价格合理配置资源,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积累。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泡沫的调控与对通胀的调控一样是改变预期,应该是在资产价格泡沫开始积累初期提前操作,事后操作效果不显著。
另外利率的调整可能推动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多年来的货币政策是以货币总量调节为主而不是以利率调整为主。多次宏观调控,货币政策非常谨慎地使用利率工具,尽可能保持相对高的利差水平,使银行的坏账率不至于因为利率的变化而增加。全面开放后,中国银行业在如何利用利率进行资产定价、调整资金成本,控制信贷风险,调节流动性方面,与外资银行有一定的差距。适当增加利率调整的频率,有利于加强对利率的敏感性和迅速的反应调整能力,有利于推动银行改变盈利模式,有利于培养与外资银行同台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货币政策从货币总量控制向利率调整为主的转变。
而且去年12月的CPI由于粮价的上涨上升到2.8%。今年1月份2.2%的CPI也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长。加上煤电价格调整的压力和潜在油价上涨的压力,通胀是存在上涨压力的。
利率的变化会对货币供应量有影响,对银行的长期贷款会有影响,对房地产业有影响,对资本市场的资金有影响,对当期的消费有影响。在目前的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对这些问题的影响都是可以缓解的和可控的。但是对资产泡沫的风险积累的问题不解决,过剩流动性输入的问题不及时控制,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核心竞争力不尽快培养,就可能延误时机,酿成危机。
至于利率调整有效还是没有效,要看调整幅度和调整的频率。如果动用利率进行流动性和资产价格管理,其政策的作用也必须通过一定程度的加快连续小步调整的频率才能显现。一年一次,一次27个基点,可能起到发出信号的作用,而不能达成实质性的影响。
不论是从通胀预期、还是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风险,或者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们都应该关注利率的变化,同时还应该关注利率调整的频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