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支冰糕下肚让五岁娃患上肠胃炎
2013年7月4日《齐鲁晚报》报道,眼下,正是冷饮销售的黄金季节,许多孩子和年轻人尤其喜欢吃冷饮。家住八大家小区的张先生批了一些雪糕放在冰箱里。由于当天天气有些闷热,所以他和孩子的妈妈也没管孩子吃冰糕的事情。当天午饭后,5岁男孩张君豪(化名)一下午竟吃了3支冰糕,吃完没多久,孩子就说肚子疼并开始呕吐和拉肚子,他们赶紧将孩子送到医院治疗,没想到孩子竟患上了急性肠胃炎。
本刊提醒:
每到夏季,很多市民为解一时暑热,不知不觉中便贪吃了大量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胃肠道后,冷刺激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还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IBS)。由于大部分冷饮和饮料的含糖量都较高,过度依赖这些冷饮还会导致食欲下降。
由于儿童的胃肠功能较弱,饭后摄入大量的冷饮容易导致胃部痉挛,甚至肠胃炎。儿童食用少量的冷饮一般没问题,但如果过量食用,则容易刺激胃内黏膜,容易得肠胃疾病。千万不能吃得太多、吃得太快,特别是自制力差的孩子和身体虚弱的老人,更要少吃生冷食品。
20岁少女减肥变弱智
2013年7月4日《中国日报》报道,近日,南京20岁的女孩张某一个月前反复发热头痛,开始她和家人都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没太重视,可是过了两天,张某在家感觉头痛剧烈,突然浑身抽搐,这让家人措手不及。于是,张某的母亲立即带她到医院就诊。接诊时,她的行为有些异常,不像是个正常的成年人,看上去就像是六七岁的孩子。经过腰穿最终确诊女孩患上的是“重症脑膜炎”,因为病毒细菌的侵犯,导致女孩的智力明显受影响。
之前,张某身体状况一直还可以,感冒都很少得,最近半年来,她总觉得自己胖,所以一直通过节食减肥,家人介绍,张某原来感冒都很少的,减肥后明显抵抗力不行了,这次发烧感冒也没有好好重视,现在后悔不已。
本刊提醒:
由于节食减肥简单快捷,经常被爱美的女士归为最普遍、最有效的一种减肥方法。节食减肥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
避免肥胖最好的办法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营养均衡。对于肥胖患者有两方面要注意,一是要科学减肥,二是要保护肝脏健康。由于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因此建议服用一些肝片来保肝护肝。护肝片有保肝降脂、解油腻的作用,能通过降血脂、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达到抑制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病变,从而达到预防脂肪肝的目的。另外,科学减肥一定要从运动入手,运动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要坚持;二要有规律运动;三要科学运动(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身体状态的运动);四要有自信。
微信传儿童喝饮料会得白血病 专家称饮料非致病原因
2013年7月4日《沈阳晚报》报道,近日,《千万别给孩子喝饮料了,看了你就明白了》这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热转。其言之凿凿:“大肠在人体中很重要,所吸收的水供给肾脏造血。血液中95%是水,这些水靠大肠吸收。这意味着有一种特殊的病例是由大肠这种吸水功能失常所造成的,那就是白血病。”
“眼下,很多小孩容易得这种病,主要原因是小孩最喜欢喝饮料。小孩从小到大光喝饮料不喝水,大量饮料中的甜味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人体排泄不掉,这些垃圾堆积在骨头中,会慢慢从骨头往外渗出,最后堆积到各个关节部位,这就是长骨瘤……还有,七八岁小孩得白血病,原因是大肠功能失调,饮料中甜味素会随着大肠吸收到肾脏,由肾脏送到骨髓造血,大量甜味素进入人体很难降解,它会随着水分通过肾脏进入骨髓,像塑料袋一样堆积在里面……”人们反复询问:“这个帖子说的是真的吗?”专家直言,帖子观点毫无根据。
本刊提醒: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如今被研究证实的因素是放射核素、放射线、化疗药物,以及特殊T细胞感染等。近些年,引起白血病的原因出现新变化:电离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等因素已改变,影响健康的污染因素则越来越重要,装修中的苯和甲醛,空气中的汽车尾气等等。建议装修的房子不要急着入住,装修时尽可能选择环保材料,同时把新房放个3~6个月再入住为好。另外,喝饮料要适度,过度饮用会造成身体不适。比如,碳酸饮料会致人肥胖,凉茶会致人胃寒等。
4粽子撑破胃腹内脏器,17岁少年险丧命
2013年6月17日“人民网”报道,家住长沙市芙蓉区的小杨是望城区某学校的一名寄宿生,6月12日是端午节,加上学校组织的军训运动量较大,于是他一口气吃下4个粽子当早餐。当天上午,小杨开始出现胃部不适,老师说他中午和晚上都没有吃饭,晚上的班级活动也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参加。第二日早上,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小杨刚刚在学校晕倒,被送到了附近医院。当家长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后被告知,由于儿子病情危重,医院已经下了病危,必须尽快手术。由于小杨大量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后造成急性胃扩张,在这种情况下,腹部受压造成胃穿孔,由于胃长时间扭转还导致胃部分缺血、坏死,同时,隔离胸腔和腹腔的膈肌被挤压异位,原本在腹腔内的胃、脾、结肠、大网膜等全都“跑到”胸腔,挤压心脏和肺,导致小杨呼吸窘迫,生命垂危。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小杨才转危为安。
本刊提醒:
粽子以竹叶或苇叶包糯米烹制,有助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糯米性温,能暖脾胃,但是人们不应该吃冷粽子,也不要在睡前吃粽子,尤其是肠胃消化功能弱的老人和小孩,容易引起肠胃消化不良。如果从超市选购粽子,要注意生产日期。
粽子难消化,慢性肠胃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尽量少吃。另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如果吃了米饭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请少吃些米饭、面和馒头等主食。
特殊人群吃粽子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本刊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老人、儿童、体弱者:每次少吃一点,最好选迷你粽子。 肠胃功能不好者:粽子要趁热吃,进食要慢一些,油腻的肉粽最好少吃。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糯米食品。
糖尿病患者:红枣粽、豆沙粽普遍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要避开含糖量太高的粽子种类。
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不要多吃这类粽子。
“荔枝蘸酱油”走红微博
2013年6月17日“央视网”报道,6月正是荔枝成熟上市的季节,很多人是买来就直接剥壳吃。然而,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荔枝蘸酱油”的照片,说这是潮汕闽南一带特殊的吃荔枝方法。这种方法迅速引起热议,不少网友亲身实践后表示,酸甜咸的口感很开胃,味道非常好。
此外,不同地方的网友纷纷好奇这种特殊吃法,直言既然可以蘸酱油,那四川就能拿辣椒炒荔枝、广州还能蘸白糖吃、北方人就直接拿来红烧了……一名网友甚至提出:“那荔枝能拿来烫火锅吗?”
随后,有网友指出,荔枝除了蘸酱油吃,可以加盐、加辣椒面、蘸蚝油等。而且,杨梅、芒果、西瓜、菠萝、杨桃等水果,同样可以这样吃。
这种“奇葩水果餐”有营养价值吗?
本刊提醒:
荔枝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大量进食可引起低血糖,这叫“荔枝病”。酱油中的成分,可以中和各种水果中的酸涩味,还可以起到消食、去热的功效,一定程度上能缓解 “荔枝病”。酱油荔枝可以吃,但不能多吃。
至于椒盐荔枝、椒盐西瓜、孜然西瓜、孜然凤梨等“奇葩水果餐”,虽然这种搭配比较奇怪,但在摄食不过量的前提下,对人体应该没有大碍。特别提醒肠胃不好的人,不要尝试这些“奇葩水果餐”,小心引发胃痛或腹泻。
河南近期疑发生蜱虫咬人,野外须防护
2013年6月17日“大河网”信阳市民王先生的一个亲戚前几天被蜱虫咬伤了,在解放军154医院进行救治。他亲戚在住院期间遇到了很多同样被蜱虫咬伤的病人,大部分是光山县、新县、浉河、商城县等县区的。
本刊提醒:
蜱虫通过叮咬,细菌病毒进入体内,造成病人肢体损伤或者呼吸衰竭,即突然呼吸就没有了,导致病人的死亡。原先这些都没有治疗的好办法,现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度过危险期,通过治疗使细胞得到恢复。但一些病情比较重的,神经就受到损伤了,支配的肌肉或者肢体就恢复不了了。
据了解,目前,国内还未分离此病的出病原体,也不清楚它的传播途径,只是参考国际研究得知,蜱虫携带的病毒,能侵染人体细胞,致使人体血小板、白细胞锐减,并具传染性。
对于居住在山区的人和野外旅游的游客,到田间地头劳作时不要把身体过多暴露在外,若发现有被蚊虫叮咬异样,要及时到医院或诊所进行医治。尽管现在信阳出现了疑似蜱虫咬人事件,大家也不要惊慌,毕竟医学很发达,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救治。
如果发现身边有疑似被蜱虫咬伤的朋友,请尽快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广东梅毒发病数居全国第一
2013年6月27日“南方网”报道,在26日举行的广东梅毒控制策略研讨会透露出来的最新消息,广东省梅毒疫情持续上升,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梅毒仍是广东省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012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率为33.3/十万,广东的发病率则达到了50 .9/十万,也就是说广东每十万人新发50个人患梅毒,广东的发病率是全国的1.5倍。近5年监测数据显示,广东省梅毒病例数一直占广东省乙类传染病前三位。据省卫生厅发布数据,今年1~5月,广东的梅毒病例数达到了19755例。
在梅毒的发病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成为了高发人群引起了性病专家的注意。以广东省为例,2012年5万多例病例中75%的病例是20~45岁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全国的数据也显示出了同样趋势。2012年60岁以上老年人梅毒报告病例数增长了15.8%。
本刊提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已经问世数百年了,目前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是十分重要的性传播疾病;可以分为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妊娠梅毒等。获得性梅毒是指成人主要通过性行为而被感染的梅毒。临床分为三期,除侵犯皮肤粘膜外,还可以累及内脏器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也可由输血、手术甚至衣物等间接传染。
梅毒是一种很严重的性病,造成的危害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对家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为了预防感染上梅毒,首先就得避免不洁的性行为,同时做好防患措施。发现梅毒病人必须强迫进行隔离治疗,病人的衣物及用品,如:毛巾、衣服、剃刀、餐具、被褥等,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以杜绝传染源;追踪病人的性伴侣,包括病人自报及医务人员访问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触者,进行预防检查,追踪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未治愈前配偶绝对禁止有性生活;对可疑患梅毒的孕妇,应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将梅毒感染给胎儿;未婚男女病人,未经治愈不能结婚。如果发现自己有某些症状者,一定要及早到医院就诊,早日治疗,早日摆脱梅毒的困扰。
26岁小伙患痔疮流掉身体一半血
2013年7月3日《武汉晚报》报道,不久前,肖阳上厕所时,发现肛门处血像自来水往外喷,起身回到房间两眼一黑,倒在沙发上昏了半个小时才缓过神。清醒后肖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叫了的士,跑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红素只有6克,只有健康人正常值的一半左右,属于重度贫血。医生反复询问,肖阳才不好意思地道出实情,自己患痔疮已经两年多,经常会便血,觉得是小问题就没管,最近一周流血量特别大,每次都是喷射状。根据目前的血红素值推测,估计肖阳前后一共失血有近2000毫升,几乎丢了身体一半的血量。
本刊提醒: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故有“十人九痔”之说。近年来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痔疮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年轻患者都有一个认识误区,觉得痔疮是小病,病情一拖再拖,从一开始渗血到滴血,最后喷血,以致贫血把身体搞垮了,才来治痔疮。痔疮患者也常因为部位特殊而不好意思就医,或者认为是小毛病而不予重视,导致病情严重,给尽快治愈带来难度。现在大多数痔疮手术是一般的门诊手术,患者通常做完手术同一天就可回家,创伤小、恢复快、无痛苦,所以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空调房里吹风扇“舒服男”浑身疼得不舒服
2013年7月8日《武汉晚报》报道,家住绿景苑的胡先生入夏以后,每晚临睡前先把空调温度设定到27℃,同时打开电扇对着吹。他觉得,开空调时门窗紧闭,空气不好,人感觉又闷又干,加个风扇,可以让空气对流起来,凉快又舒服。可最近几天他发现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颈椎和手腕疼得要命。医生详细问诊后,告诉他病情加重的原因正是“空调房里吹电扇”。
本刊提醒:
夏天皮肤疏松,毛孔扩张,如果空调和电扇齐上阵,“寒邪”“风邪”很容易入侵人体。大家在解暑时,最好不要空调和电扇同用。因为空调的低温环境会刺激血管急剧收缩,导致血液流通不畅,电扇的凉风再一吹,简直是“雪上加霜”。如果一定要空调风扇齐上阵,空调设置温度最好不低于28℃;电扇的风尽量开到柔和档,对着墙壁不对人。
2013年7月4日《齐鲁晚报》报道,眼下,正是冷饮销售的黄金季节,许多孩子和年轻人尤其喜欢吃冷饮。家住八大家小区的张先生批了一些雪糕放在冰箱里。由于当天天气有些闷热,所以他和孩子的妈妈也没管孩子吃冰糕的事情。当天午饭后,5岁男孩张君豪(化名)一下午竟吃了3支冰糕,吃完没多久,孩子就说肚子疼并开始呕吐和拉肚子,他们赶紧将孩子送到医院治疗,没想到孩子竟患上了急性肠胃炎。
本刊提醒:
每到夏季,很多市民为解一时暑热,不知不觉中便贪吃了大量冷饮,这些冰凉的食物大量进入胃肠道后,冷刺激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还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IBS)。由于大部分冷饮和饮料的含糖量都较高,过度依赖这些冷饮还会导致食欲下降。
由于儿童的胃肠功能较弱,饭后摄入大量的冷饮容易导致胃部痉挛,甚至肠胃炎。儿童食用少量的冷饮一般没问题,但如果过量食用,则容易刺激胃内黏膜,容易得肠胃疾病。千万不能吃得太多、吃得太快,特别是自制力差的孩子和身体虚弱的老人,更要少吃生冷食品。
20岁少女减肥变弱智
2013年7月4日《中国日报》报道,近日,南京20岁的女孩张某一个月前反复发热头痛,开始她和家人都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没太重视,可是过了两天,张某在家感觉头痛剧烈,突然浑身抽搐,这让家人措手不及。于是,张某的母亲立即带她到医院就诊。接诊时,她的行为有些异常,不像是个正常的成年人,看上去就像是六七岁的孩子。经过腰穿最终确诊女孩患上的是“重症脑膜炎”,因为病毒细菌的侵犯,导致女孩的智力明显受影响。
之前,张某身体状况一直还可以,感冒都很少得,最近半年来,她总觉得自己胖,所以一直通过节食减肥,家人介绍,张某原来感冒都很少的,减肥后明显抵抗力不行了,这次发烧感冒也没有好好重视,现在后悔不已。
本刊提醒:
由于节食减肥简单快捷,经常被爱美的女士归为最普遍、最有效的一种减肥方法。节食减肥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
避免肥胖最好的办法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营养均衡。对于肥胖患者有两方面要注意,一是要科学减肥,二是要保护肝脏健康。由于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因此建议服用一些肝片来保肝护肝。护肝片有保肝降脂、解油腻的作用,能通过降血脂、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达到抑制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病变,从而达到预防脂肪肝的目的。另外,科学减肥一定要从运动入手,运动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要坚持;二要有规律运动;三要科学运动(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身体状态的运动);四要有自信。
微信传儿童喝饮料会得白血病 专家称饮料非致病原因
2013年7月4日《沈阳晚报》报道,近日,《千万别给孩子喝饮料了,看了你就明白了》这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热转。其言之凿凿:“大肠在人体中很重要,所吸收的水供给肾脏造血。血液中95%是水,这些水靠大肠吸收。这意味着有一种特殊的病例是由大肠这种吸水功能失常所造成的,那就是白血病。”
“眼下,很多小孩容易得这种病,主要原因是小孩最喜欢喝饮料。小孩从小到大光喝饮料不喝水,大量饮料中的甜味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人体排泄不掉,这些垃圾堆积在骨头中,会慢慢从骨头往外渗出,最后堆积到各个关节部位,这就是长骨瘤……还有,七八岁小孩得白血病,原因是大肠功能失调,饮料中甜味素会随着大肠吸收到肾脏,由肾脏送到骨髓造血,大量甜味素进入人体很难降解,它会随着水分通过肾脏进入骨髓,像塑料袋一样堆积在里面……”人们反复询问:“这个帖子说的是真的吗?”专家直言,帖子观点毫无根据。
本刊提醒: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如今被研究证实的因素是放射核素、放射线、化疗药物,以及特殊T细胞感染等。近些年,引起白血病的原因出现新变化:电离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等因素已改变,影响健康的污染因素则越来越重要,装修中的苯和甲醛,空气中的汽车尾气等等。建议装修的房子不要急着入住,装修时尽可能选择环保材料,同时把新房放个3~6个月再入住为好。另外,喝饮料要适度,过度饮用会造成身体不适。比如,碳酸饮料会致人肥胖,凉茶会致人胃寒等。
4粽子撑破胃腹内脏器,17岁少年险丧命
2013年6月17日“人民网”报道,家住长沙市芙蓉区的小杨是望城区某学校的一名寄宿生,6月12日是端午节,加上学校组织的军训运动量较大,于是他一口气吃下4个粽子当早餐。当天上午,小杨开始出现胃部不适,老师说他中午和晚上都没有吃饭,晚上的班级活动也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参加。第二日早上,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小杨刚刚在学校晕倒,被送到了附近医院。当家长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后被告知,由于儿子病情危重,医院已经下了病危,必须尽快手术。由于小杨大量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后造成急性胃扩张,在这种情况下,腹部受压造成胃穿孔,由于胃长时间扭转还导致胃部分缺血、坏死,同时,隔离胸腔和腹腔的膈肌被挤压异位,原本在腹腔内的胃、脾、结肠、大网膜等全都“跑到”胸腔,挤压心脏和肺,导致小杨呼吸窘迫,生命垂危。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小杨才转危为安。
本刊提醒:
粽子以竹叶或苇叶包糯米烹制,有助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糯米性温,能暖脾胃,但是人们不应该吃冷粽子,也不要在睡前吃粽子,尤其是肠胃消化功能弱的老人和小孩,容易引起肠胃消化不良。如果从超市选购粽子,要注意生产日期。
粽子难消化,慢性肠胃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尽量少吃。另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如果吃了米饭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请少吃些米饭、面和馒头等主食。
特殊人群吃粽子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本刊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老人、儿童、体弱者:每次少吃一点,最好选迷你粽子。 肠胃功能不好者:粽子要趁热吃,进食要慢一些,油腻的肉粽最好少吃。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糯米食品。
糖尿病患者:红枣粽、豆沙粽普遍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要避开含糖量太高的粽子种类。
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不要多吃这类粽子。
“荔枝蘸酱油”走红微博
2013年6月17日“央视网”报道,6月正是荔枝成熟上市的季节,很多人是买来就直接剥壳吃。然而,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荔枝蘸酱油”的照片,说这是潮汕闽南一带特殊的吃荔枝方法。这种方法迅速引起热议,不少网友亲身实践后表示,酸甜咸的口感很开胃,味道非常好。
此外,不同地方的网友纷纷好奇这种特殊吃法,直言既然可以蘸酱油,那四川就能拿辣椒炒荔枝、广州还能蘸白糖吃、北方人就直接拿来红烧了……一名网友甚至提出:“那荔枝能拿来烫火锅吗?”
随后,有网友指出,荔枝除了蘸酱油吃,可以加盐、加辣椒面、蘸蚝油等。而且,杨梅、芒果、西瓜、菠萝、杨桃等水果,同样可以这样吃。
这种“奇葩水果餐”有营养价值吗?
本刊提醒:
荔枝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大量进食可引起低血糖,这叫“荔枝病”。酱油中的成分,可以中和各种水果中的酸涩味,还可以起到消食、去热的功效,一定程度上能缓解 “荔枝病”。酱油荔枝可以吃,但不能多吃。
至于椒盐荔枝、椒盐西瓜、孜然西瓜、孜然凤梨等“奇葩水果餐”,虽然这种搭配比较奇怪,但在摄食不过量的前提下,对人体应该没有大碍。特别提醒肠胃不好的人,不要尝试这些“奇葩水果餐”,小心引发胃痛或腹泻。
河南近期疑发生蜱虫咬人,野外须防护
2013年6月17日“大河网”信阳市民王先生的一个亲戚前几天被蜱虫咬伤了,在解放军154医院进行救治。他亲戚在住院期间遇到了很多同样被蜱虫咬伤的病人,大部分是光山县、新县、浉河、商城县等县区的。
本刊提醒:
蜱虫通过叮咬,细菌病毒进入体内,造成病人肢体损伤或者呼吸衰竭,即突然呼吸就没有了,导致病人的死亡。原先这些都没有治疗的好办法,现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度过危险期,通过治疗使细胞得到恢复。但一些病情比较重的,神经就受到损伤了,支配的肌肉或者肢体就恢复不了了。
据了解,目前,国内还未分离此病的出病原体,也不清楚它的传播途径,只是参考国际研究得知,蜱虫携带的病毒,能侵染人体细胞,致使人体血小板、白细胞锐减,并具传染性。
对于居住在山区的人和野外旅游的游客,到田间地头劳作时不要把身体过多暴露在外,若发现有被蚊虫叮咬异样,要及时到医院或诊所进行医治。尽管现在信阳出现了疑似蜱虫咬人事件,大家也不要惊慌,毕竟医学很发达,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救治。
如果发现身边有疑似被蜱虫咬伤的朋友,请尽快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广东梅毒发病数居全国第一
2013年6月27日“南方网”报道,在26日举行的广东梅毒控制策略研讨会透露出来的最新消息,广东省梅毒疫情持续上升,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梅毒仍是广东省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012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率为33.3/十万,广东的发病率则达到了50 .9/十万,也就是说广东每十万人新发50个人患梅毒,广东的发病率是全国的1.5倍。近5年监测数据显示,广东省梅毒病例数一直占广东省乙类传染病前三位。据省卫生厅发布数据,今年1~5月,广东的梅毒病例数达到了19755例。
在梅毒的发病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成为了高发人群引起了性病专家的注意。以广东省为例,2012年5万多例病例中75%的病例是20~45岁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全国的数据也显示出了同样趋势。2012年60岁以上老年人梅毒报告病例数增长了15.8%。
本刊提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已经问世数百年了,目前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是十分重要的性传播疾病;可以分为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妊娠梅毒等。获得性梅毒是指成人主要通过性行为而被感染的梅毒。临床分为三期,除侵犯皮肤粘膜外,还可以累及内脏器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也可由输血、手术甚至衣物等间接传染。
梅毒是一种很严重的性病,造成的危害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对家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为了预防感染上梅毒,首先就得避免不洁的性行为,同时做好防患措施。发现梅毒病人必须强迫进行隔离治疗,病人的衣物及用品,如:毛巾、衣服、剃刀、餐具、被褥等,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以杜绝传染源;追踪病人的性伴侣,包括病人自报及医务人员访问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触者,进行预防检查,追踪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未治愈前配偶绝对禁止有性生活;对可疑患梅毒的孕妇,应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将梅毒感染给胎儿;未婚男女病人,未经治愈不能结婚。如果发现自己有某些症状者,一定要及早到医院就诊,早日治疗,早日摆脱梅毒的困扰。
26岁小伙患痔疮流掉身体一半血
2013年7月3日《武汉晚报》报道,不久前,肖阳上厕所时,发现肛门处血像自来水往外喷,起身回到房间两眼一黑,倒在沙发上昏了半个小时才缓过神。清醒后肖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叫了的士,跑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红素只有6克,只有健康人正常值的一半左右,属于重度贫血。医生反复询问,肖阳才不好意思地道出实情,自己患痔疮已经两年多,经常会便血,觉得是小问题就没管,最近一周流血量特别大,每次都是喷射状。根据目前的血红素值推测,估计肖阳前后一共失血有近2000毫升,几乎丢了身体一半的血量。
本刊提醒: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故有“十人九痔”之说。近年来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痔疮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年轻患者都有一个认识误区,觉得痔疮是小病,病情一拖再拖,从一开始渗血到滴血,最后喷血,以致贫血把身体搞垮了,才来治痔疮。痔疮患者也常因为部位特殊而不好意思就医,或者认为是小毛病而不予重视,导致病情严重,给尽快治愈带来难度。现在大多数痔疮手术是一般的门诊手术,患者通常做完手术同一天就可回家,创伤小、恢复快、无痛苦,所以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空调房里吹风扇“舒服男”浑身疼得不舒服
2013年7月8日《武汉晚报》报道,家住绿景苑的胡先生入夏以后,每晚临睡前先把空调温度设定到27℃,同时打开电扇对着吹。他觉得,开空调时门窗紧闭,空气不好,人感觉又闷又干,加个风扇,可以让空气对流起来,凉快又舒服。可最近几天他发现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颈椎和手腕疼得要命。医生详细问诊后,告诉他病情加重的原因正是“空调房里吹电扇”。
本刊提醒:
夏天皮肤疏松,毛孔扩张,如果空调和电扇齐上阵,“寒邪”“风邪”很容易入侵人体。大家在解暑时,最好不要空调和电扇同用。因为空调的低温环境会刺激血管急剧收缩,导致血液流通不畅,电扇的凉风再一吹,简直是“雪上加霜”。如果一定要空调风扇齐上阵,空调设置温度最好不低于28℃;电扇的风尽量开到柔和档,对着墙壁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