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很多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很枯燥,除了背加减乘除法的口诀就是背一些数学公式,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给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班级,对每个班的成绩也造成很大影响。然而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都不是因为学生智力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当前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
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态度,大多数学困生会因为觉得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因而在学习数学时会比较随意,往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2.学生没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来逐步建立和养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巨大影响。大多数时候,学生的学习品质都是由他们的学习习惯所决定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意志不强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学生更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3、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说到数学教师,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数学教师大多数都很刻板严肃,學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很少有感情投入,关注的重点往往只在对知识的讲解上。
二、转化方法与对策
1.从好习惯抓起、使习惯成自然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且尽量的为其创造条件使其能够重复出现,从而使学生形成习惯。对于那些不良的表现,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否定,使其出现的机会减少。教师要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进而达到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学习目标,并且经常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修改。尤其是在目标制定的初始阶段,不能给学困生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要让他们从中能够体会到完成目标时的成就感。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养成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
2.注重学法指导,把知识简单化
对一些学生记起来比较多而难的知识。可以搜集编成几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口诀,方便学生记忆,比如学习四边形时,用如下口诀: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这样一来,教师帮学生把知识浓缩化,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心里面也明朗了许多,一下有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学习的信心会倍增,并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以后再学习的过程中,试图尝试着用老师的此类方法去学习,老师在用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逐渐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这就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3.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分层次
对于优等生,可以做一些提高练习题,对于中等生可以做一些综合运用题;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基础练习题就算过关了,这样,让优等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做好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4.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概念普遍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需要依靠大量的具体实例,总结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内容丰富的图形、操作学具,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数学新概念。在教授数学概念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给学生足够的体验过程的时间。概念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观察例子—形成表象—抽象概念”三个阶段,操作活动则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阶段,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需要教师提供适量的操作活动,以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形成独特的感受,当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者能够达到从“形象—半具象—抽象”,从而形成概念。学生在自主观察、操作和合作探索中,逐渐接近概念、理解概念。动手操作对抽象数学概念的形成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余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把11颗糖分到3个盒子里”的操作活动。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学生会对余数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知道那颗剩下来没有分到盒子里的糖就是“余数”,同时学生可以体验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不然的话就要把剩余的糖继续分到3个盒子里面,而往盒子里放糖的过程就是“试商”的过程。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子里想一想分糖的过程,不看实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糖的过程,帮助学生运用表象操作进一步体验“余数”的含义,最后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得出算式:11÷3=3……2。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活动边思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概念的内涵,体会概念的外延,真正掌握数学概念。
三、结语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既要帮助他们改变对数学学科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
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态度,大多数学困生会因为觉得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因而在学习数学时会比较随意,往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2.学生没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来逐步建立和养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巨大影响。大多数时候,学生的学习品质都是由他们的学习习惯所决定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意志不强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学生更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3、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说到数学教师,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数学教师大多数都很刻板严肃,學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很少有感情投入,关注的重点往往只在对知识的讲解上。
二、转化方法与对策
1.从好习惯抓起、使习惯成自然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且尽量的为其创造条件使其能够重复出现,从而使学生形成习惯。对于那些不良的表现,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否定,使其出现的机会减少。教师要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进而达到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学习目标,并且经常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修改。尤其是在目标制定的初始阶段,不能给学困生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要让他们从中能够体会到完成目标时的成就感。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养成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
2.注重学法指导,把知识简单化
对一些学生记起来比较多而难的知识。可以搜集编成几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口诀,方便学生记忆,比如学习四边形时,用如下口诀: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这样一来,教师帮学生把知识浓缩化,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心里面也明朗了许多,一下有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学习的信心会倍增,并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以后再学习的过程中,试图尝试着用老师的此类方法去学习,老师在用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逐渐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这就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3.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分层次
对于优等生,可以做一些提高练习题,对于中等生可以做一些综合运用题;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基础练习题就算过关了,这样,让优等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做好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4.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概念普遍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需要依靠大量的具体实例,总结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内容丰富的图形、操作学具,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数学新概念。在教授数学概念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给学生足够的体验过程的时间。概念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观察例子—形成表象—抽象概念”三个阶段,操作活动则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阶段,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需要教师提供适量的操作活动,以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形成独特的感受,当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者能够达到从“形象—半具象—抽象”,从而形成概念。学生在自主观察、操作和合作探索中,逐渐接近概念、理解概念。动手操作对抽象数学概念的形成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余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把11颗糖分到3个盒子里”的操作活动。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学生会对余数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知道那颗剩下来没有分到盒子里的糖就是“余数”,同时学生可以体验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不然的话就要把剩余的糖继续分到3个盒子里面,而往盒子里放糖的过程就是“试商”的过程。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子里想一想分糖的过程,不看实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糖的过程,帮助学生运用表象操作进一步体验“余数”的含义,最后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得出算式:11÷3=3……2。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活动边思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概念的内涵,体会概念的外延,真正掌握数学概念。
三、结语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既要帮助他们改变对数学学科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