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dly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以初中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坚持对初中学生的思想引导。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课堂教学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生活情境走入课堂就是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加深对相关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践行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生活情境 道德与法治
  一、理解生活情境内涵,生成情境资源
  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在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而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生活情境则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素材没创设一种模拟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模拟法庭”“实地调查”等,采用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学习内动力。当然,在生成生活情境资源时,我们要注意:1、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一内容时,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过生日”,设计合作讨论、展示交流、点拨评价几个环节,由于设计的情景与生活紧密联系,留给学生的空间特别大,课堂资源的生成也就非常丰富,这样的资源就比我们在创设情境时提供的一些消费数据要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2、注重使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实地采访、实地调查可能无法实施,这时,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有效地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让学生在教室里也可以感受到外面的生活,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筛选和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生活情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的多元化,大量的生活资源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素材的选择源泉,但是我们在进行教学素材资源选择时也要思考:我们选用这些生活资源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感受现实生活吗?我们所选用的教学材料应该是从大量的生活资源中经过筛选、整合而来的,不仅仅是对生活现象的简单陈述,还是对生活素材的提升,是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利用精心选取的素材,创设一种模拟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反思生活包括生活中的诸种关系。例如,部编《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围绕“家”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中获取许多生活资源,但是应该选取哪些来体现课标中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长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这一要求呢?笔者在实践中选取的是“二胎”这一社会热点,通过角色扮演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艰辛,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同时反思自己与兄弟姐妹、与父母、与祖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探究生活情境,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价值
  立德树人是当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要落实这一任务,需要深刻理解本课程要“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的問题。“立德”首要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立理想信念之德。 “树人”就是要在以往所说的“四有”新人,或“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上定位“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基于对“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理解,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既要遵循现行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其中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为遵循。同时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落实中央的有关部署,贯彻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有关精神,参照根据这些精神编写的部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准确反映课程设置的根本意义和核心价值。因此,教师在创设了生活情境之后,不能仅仅停留于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感悟上,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追寻蕴藏在情境之中的道德问题、法治问题,积极地去分析解决问题。还是以“二胎”这一社会热点为例,在创设情境使学生感知感悟后,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辨“大孩可以反对父母生二孩吗?”引导学生从道德层面理解这是生命的延续,从法律的层面理解这是父母的生育权利,从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选择等层面渗透“孝”文化。同时还可以针对类似“13岁女孩以自杀逼父母弃二胎”等新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活赋予我们的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作为新一轮课改中的教师,我们要不断探索并思考创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模式,让学生认知生活、感悟生活、学会生活,完成我们肩负的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从教师的业余生活现状分析,教师读书较少,这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读书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前提,教师的工作性质觉决定了教师必须读书,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了使读书更有效,有的要苦读,有的要精读,有的只需浏览。教师要善于利用业余时一种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让我们透过业余时间这面镜子来分析教师的读书现状。时下,大部分教师的业余时间多数用于看电视、打麻将、
期刊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体育习惯是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形成习惯性行为并成为日常生活内容一部分。培养人们对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推进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本文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任课教师辅助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班级文化的研究添砖加瓦。在新课改背景下,只要任课教师能够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做好管家的参谋,让班级文化建设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任课教师 班级 文化建设  一、新课
期刊
一、英语教学中音像视频的选材要恰当,要与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播放硬、软件格式等匹配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文字、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了‘满堂灌’、‘一言堂’的单向输入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对象与多媒体硬、软件等设施设备的技术配置不同,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这种不
期刊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学知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描写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
期刊
长期来我只习惯于例题的分析,却没有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挤压小学生课余时间,反复练习各种习题,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课堂效率低,所以老师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或是技能课时间.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厌烦了这种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向40分钟要质量.现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
期刊
语文教学应是让学生自主的、主动地去理解和应用的过程。其教学的落实,最终要体现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做到让学生学会读书,真正理解语文内容的涵义,让学生的旧知与新知发生碰撞,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一方面确立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抛弃高考这根指挥棒,把教学的精力重点放在培养学
期刊
【内容摘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看似简单,但是却让很多孩子感到恐惧,导致成绩一直上不去。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目标,在新目标要求下,如何让每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学习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核心素养 低年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广大教师在不断实践探索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心得如下:  一、革新常规,科学备课  新课改倡导的现代教学观、师生观和课堂观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丰富了备课的内涵,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用活教材、科学备课。首先自己要熟读教材,读懂教材。真正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体现新课程理念,
期刊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效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算法多样化的实施不但有利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算法多样化概述  (一)算法多样化的概念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