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骨窗开颅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以2011年1-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和相关临床情况以及出院后3个月随访记录结果。其中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51例,记为观察组;另外51例患者接受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意识恢复时间及相关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5例(49.02%),无效5例(9.80%),总有效46例(90.20%)。对照组痊愈11例(21.57%),无效15例(29.41%),总有效36例(70.59%),总有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220,P=0.013<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为(8.42±1.49)分,对照组为(17.49±2.13)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2.34±0.98)d,对照组为(6.24±1.48)d,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两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术较大骨瓣开颅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创伤小、恢复快,但其也有一定的弱势,临床应根据实际选择。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外科常见的急重症疾病之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据相关文献统计报道指出,高血压脑出血占自发性脑出血的70%以上,死亡率可达到40%以上,占脑卒中患者的10%-30%[1,2]。有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等治疗方法,治疗的策略和目的主要是及时有效的清除血肿,从而降低颅内压以预防或控制脑水肿,及时解除脑神经压迫受损而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意识等。本分析以我院102例患者为对象,探讨小骨窗与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性例,女性47例,患者的年龄介于40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58.3±3.7)岁。根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且结合头颅CT和(或)MRI检查给予确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并常规抗感染和控制血压治疗。先采取CT检查初步确定出血及血肿位置并进行标记。对照组接受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于标记位置做不超过6 cm的切口,分离皮肌瓣,钻孔形成骨窗,“十字”剪开硬膜,然后用穿刺针进入血肿腔并抽出没有凝固的血液,此后分开脑组织找到血肿块后缓慢吸引血肿,注意此过程需要观察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以及手术创伤大出血,并采取及时的止血措施。清除血肿后贴上明胶海绵,安置14号引流管,术后常规抗感染,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术后随访3个月。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采用卒中量表(NIHSS)进行[3,4],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以上,0级病残度;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1-3级病残度;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小于1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n×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记录的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痊愈25例(49.02%),无效5例(9.80%),总有效46例(90.20%)。对照组痊愈11例(21.57%),无效15例(29.41%),总有效36例(70.59%),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0,P=0.013<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与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为(8.42±1.49)分,对照组为(17.49±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2.34±0.98)d,对照组为(6.24±1.4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相关临床情况比较分析具有见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1±0.42)h、(83.24±23.48)ml、(21.35±4.24)d。对照组分别为(2.95±1.01)h、(184.66±39.42)ml、(34.52±3.57)d,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 讨论
单纯从血肿清除的角度考虑,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将清除的更彻底,同时具有直视下手术有点,以及对血肿较大这清除更加完全等诸多优点。但最终临床疗效来看,大骨瓣开颅术相对小骨窗来说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患者的应激作用增强。另一方面其因手术切口较大可能使得出血量相对增多,本分析中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就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其次还有患者的术后恢复较慢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最终疗效不是特别满意。
相对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而言,小骨窗开颅术的一些优势能弥补大骨瓣开颅术的不足。首先其创伤小;再有血肿也能较彻底的清除;止血也十分可靠,且不易损伤主干;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较快;还有其借助显微镜手术,手术视野将更加清晰,出血部位甚至小的出血点均能很好的判断和处理;再有,其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术后脑组织的塌陷和脑软化,这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一般情况下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好,也具有诸多的优势助患者恢复和预后较好。但对于血肿较大和位置较深的血肿,还是建议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或者其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宝华,王永卿.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8,48(28):107-109.
[2]胡李虹.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28-29.
[3]朱扬清,张卫,金浩,等.改良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8):2744-2746.
[4]王轶敏,郝晓峰,金玉国.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生存质量及并发症与手术方法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12):1220-1221.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外科常见的急重症疾病之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据相关文献统计报道指出,高血压脑出血占自发性脑出血的70%以上,死亡率可达到40%以上,占脑卒中患者的10%-30%[1,2]。有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等治疗方法,治疗的策略和目的主要是及时有效的清除血肿,从而降低颅内压以预防或控制脑水肿,及时解除脑神经压迫受损而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意识等。本分析以我院102例患者为对象,探讨小骨窗与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性例,女性47例,患者的年龄介于40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58.3±3.7)岁。根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且结合头颅CT和(或)MRI检查给予确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并常规抗感染和控制血压治疗。先采取CT检查初步确定出血及血肿位置并进行标记。对照组接受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于标记位置做不超过6 cm的切口,分离皮肌瓣,钻孔形成骨窗,“十字”剪开硬膜,然后用穿刺针进入血肿腔并抽出没有凝固的血液,此后分开脑组织找到血肿块后缓慢吸引血肿,注意此过程需要观察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以及手术创伤大出血,并采取及时的止血措施。清除血肿后贴上明胶海绵,安置14号引流管,术后常规抗感染,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术后随访3个月。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采用卒中量表(NIHSS)进行[3,4],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以上,0级病残度;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1-3级病残度;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小于1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n×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记录的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痊愈25例(49.02%),无效5例(9.80%),总有效46例(90.20%)。对照组痊愈11例(21.57%),无效15例(29.41%),总有效36例(70.59%),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0,P=0.013<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与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为(8.42±1.49)分,对照组为(17.49±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2.34±0.98)d,对照组为(6.24±1.4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相关临床情况比较分析具有见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1±0.42)h、(83.24±23.48)ml、(21.35±4.24)d。对照组分别为(2.95±1.01)h、(184.66±39.42)ml、(34.52±3.57)d,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 讨论
单纯从血肿清除的角度考虑,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将清除的更彻底,同时具有直视下手术有点,以及对血肿较大这清除更加完全等诸多优点。但最终临床疗效来看,大骨瓣开颅术相对小骨窗来说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患者的应激作用增强。另一方面其因手术切口较大可能使得出血量相对增多,本分析中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就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其次还有患者的术后恢复较慢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最终疗效不是特别满意。
相对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而言,小骨窗开颅术的一些优势能弥补大骨瓣开颅术的不足。首先其创伤小;再有血肿也能较彻底的清除;止血也十分可靠,且不易损伤主干;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较快;还有其借助显微镜手术,手术视野将更加清晰,出血部位甚至小的出血点均能很好的判断和处理;再有,其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术后脑组织的塌陷和脑软化,这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一般情况下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好,也具有诸多的优势助患者恢复和预后较好。但对于血肿较大和位置较深的血肿,还是建议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或者其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宝华,王永卿.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8,48(28):107-109.
[2]胡李虹.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28-29.
[3]朱扬清,张卫,金浩,等.改良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8):2744-2746.
[4]王轶敏,郝晓峰,金玉国.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生存质量及并发症与手术方法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12):12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