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的阅读指导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首先要让学对阅读产生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
关键词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小学阶段,学生仅靠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多读好书,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知识面,丰富语言的仓库,才能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
1.用故事来感染学生。孩子们天生就是故事迷,一听要讲故事,个个眼中放光。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提供给学生。
在讲《草船借箭》时,学生们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折服。在结课时,我娓娓讲出空城计、智算华容等诸葛亮神机妙算大胜敌军为后人叹服的军事故事时,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顿时放出灿烂的光彩。于是我趁热打铁,说:“想知道这些故事吗?它们都是出自《三国演义》,书中不仅为我们塑造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塑造了勇猛的张飞、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等许多人物。就让我们去漫游书海吧!”通过这一环节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外阅读中去,学生兴趣盎然,课下读得津津有味。学生不但产生了阅读的兴趣,还学到7许多的课外知识,大大提高了阅读量。
2.用悬念来刺激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就有这种强烈的感情。”我在教学中,就借助这种心理,创设种种悬念来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赤壁之战》时,在学生7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后,问:“曹军号称80万,而东吴只有5万,兵力悬殊太大,东吴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结果到底怎样呢?请大家自读课文,去弄个明白。”于是学生怀着好奇的心理继续学习课文,学得非常认真,分析得十分透彻,启发了学生思维,激发了阅读兴趣。课下还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和有关读物,搜集其他以少胜多的战役,同样增加了阅读量。
二、培养阅读习惯
在15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于是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上下大力气,下大工夫。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边读边想。其次,要求学生把朗读和默读有机结合起来。朗读时,我在读准字音,读好轻声、儿化音,使用普通话,逗顿停顿、段落间停顿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指导。默读时,我都是分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用笔标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及弄懂的句子,然后各抒己见,回答问题。再次,提倡学生多读,反复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习惯。我坚持讲前先读,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做到大致了解;分析时多读,在读中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做到真正在读中感悟内容;讲完后再读,做到整体回顾,统领全文。并采用教师示范读,学生比赛读、开火车读、接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课后还要求学生多读加以巩固。为了扎实有效地落实这一做法,我还及时广泛地征求家长意见,请家长给予协助。
三、指导阅读方法
歌德说得好:“会读书的人都是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的是书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的是书后的文字。”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用另一只眼睛去读书,学会与作者交谈。
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自然段时,通过“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等这些表面上的文字、符号,体会出这段话实际是告诉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数量多、种类多。通过“像绿色的海洋”,体会出小兴安岭非常美丽。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明朝的朱熹说过:“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于是在课内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读文章时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反复细读,并且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不认识的字,随时加以圈划,及时学会,以增加课外识字量,对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对于弄懂的内容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备好摘抄本,随时记录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引导学生加强记忆,背诵优美句段,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方法掌握了,学起来就得心应手。
经过长期训练,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提高,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努力,力争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再上新水平。
关键词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小学阶段,学生仅靠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多读好书,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知识面,丰富语言的仓库,才能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
1.用故事来感染学生。孩子们天生就是故事迷,一听要讲故事,个个眼中放光。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提供给学生。
在讲《草船借箭》时,学生们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折服。在结课时,我娓娓讲出空城计、智算华容等诸葛亮神机妙算大胜敌军为后人叹服的军事故事时,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顿时放出灿烂的光彩。于是我趁热打铁,说:“想知道这些故事吗?它们都是出自《三国演义》,书中不仅为我们塑造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塑造了勇猛的张飞、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等许多人物。就让我们去漫游书海吧!”通过这一环节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外阅读中去,学生兴趣盎然,课下读得津津有味。学生不但产生了阅读的兴趣,还学到7许多的课外知识,大大提高了阅读量。
2.用悬念来刺激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就有这种强烈的感情。”我在教学中,就借助这种心理,创设种种悬念来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赤壁之战》时,在学生7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后,问:“曹军号称80万,而东吴只有5万,兵力悬殊太大,东吴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结果到底怎样呢?请大家自读课文,去弄个明白。”于是学生怀着好奇的心理继续学习课文,学得非常认真,分析得十分透彻,启发了学生思维,激发了阅读兴趣。课下还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和有关读物,搜集其他以少胜多的战役,同样增加了阅读量。
二、培养阅读习惯
在15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于是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上下大力气,下大工夫。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边读边想。其次,要求学生把朗读和默读有机结合起来。朗读时,我在读准字音,读好轻声、儿化音,使用普通话,逗顿停顿、段落间停顿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指导。默读时,我都是分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用笔标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及弄懂的句子,然后各抒己见,回答问题。再次,提倡学生多读,反复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习惯。我坚持讲前先读,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做到大致了解;分析时多读,在读中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做到真正在读中感悟内容;讲完后再读,做到整体回顾,统领全文。并采用教师示范读,学生比赛读、开火车读、接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课后还要求学生多读加以巩固。为了扎实有效地落实这一做法,我还及时广泛地征求家长意见,请家长给予协助。
三、指导阅读方法
歌德说得好:“会读书的人都是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的是书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的是书后的文字。”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用另一只眼睛去读书,学会与作者交谈。
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自然段时,通过“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等这些表面上的文字、符号,体会出这段话实际是告诉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数量多、种类多。通过“像绿色的海洋”,体会出小兴安岭非常美丽。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明朝的朱熹说过:“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于是在课内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读文章时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反复细读,并且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不认识的字,随时加以圈划,及时学会,以增加课外识字量,对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对于弄懂的内容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备好摘抄本,随时记录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引导学生加强记忆,背诵优美句段,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方法掌握了,学起来就得心应手。
经过长期训练,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提高,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努力,力争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