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丸活血化瘀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血化瘀,具有通畅血脉,促进血液运行,祛除瘀血方法,称为活血化瘀。血瘀症,早就有记载“久病多瘀”之说。《素问•调经论》云:“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在治疗中“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血实者宜决之,气虚应掣引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说:他特别重视气血致病,他认为无论是外伤或内伤,都可以伤人体气血,所以治疗要明白治疗气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他将气和血联系起来,气虚导致血瘀、气滞导致血瘀,而且相兼为病。因此,王清任善用于补气和行气方法来治血瘀症。清代•叶天士说:“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久病入络,久痛入络”。本人治疗方法以通络为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等辨证施治。
  
  1通络丸
  
  1.1组成:生水蛭600g、黄砂炒穿山甲500g、清炒土别虫500g、清炒乌梢蛇300g、清炒全虫200g、清炒蜈蚣200大条、清炒僵蚕500g、烤红参切片500g粉碎、白酒适量制小丸,不经火烤,晒干备用。
  1.2功效:破血化瘀,搜通经络,祛风化痰,益气扶正。
  1.3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中风后遗症、头痛、冠心病、跌打损伤、肢体麻木、肝硬化、脾肿大、慢性肝炎、慢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胰腺炎等。
  1.4用法:口服5~10g,日2次。
  1.5方义:张锡纯《医学哀中参西录》说:水蛭是食血物,皆能破血,他以身体与其它物紧贴,即能吮取它物之血,故破瘀血之力独优也。古方多用炙,不然则人腹中生殖水蛭,他说这是无稽之谈。他用生水蛭破血瘀疗效屡次治愈,而且不伤新血。笔者用生水蛭破瘀血疗效确实好,又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穿山甲,活血通经络。《本草从新》说:“善窜,专能疗散,通经络,达病所。”土别虫破血逐瘀与水蛭有所相同,但较和缓,三者合用破血瘀,搜通经络较好疗效,为本方主药。乌梢蛇、蜈蚣、全虫、息风止痉,通经络止痛。僵蚕化痰祛风通络。红参有二个方面,一是益气推动血液运行,二是防止攻破血药物伤正气。白酒以助药力,不经火烤是以防白酒挥发,另外是水蛭需要生用疗效好。全方除红参以外,其它药物都是动物类,动物类都有走窜作用,而且穿山甲最迅速,最快直达病所,它与马钱子有所相同功效,但和缓,马钱子《医学哀中参西录》“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张锡纯振颓丸马钱子配伍穿山甲疗效更佳。本人试用过,通经络屡次有效,而且显著。马钱子有毒,通过炮制后,毒性减低,有心脏病、高血压慎用;穿山甲无毒,孕妇、月经期禁用;心脏病、高血压及其它的病都可以用。
  
  2临床应用
  
  病案1:坐骨神经,范某某,男,68岁,2005年5月16日,黄冈市经贸公司。自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现病腰部疼痛至双则小腿部疼痛,屈伸不利,转则不能,局部怕冷,下肢水肿,舌质红、苔白、脉弦滑。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寒湿型。西医诊断:坐骨神经。治法:燥湿健脾,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二术苡仁桂枝汤,通络丸加减:炒苍术20g、炒白术20g、苡仁30g、桂枝10g、木通10g、防已10g、丹参20g、川芎10g、当归10g、赤芍10g、川牛夕15g、益母草20g,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通络丸每日2次,每次5g;八卦治疗仪热敷局部疼痛位。复诊:2005年5月20日,服以上药物,水肿已减轻,但疼痛未减,舌质红、苔白、脉弦滑。按原方加减,去益母草,加干姜10g、生麻黄5g,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通络丸每日2次,1次5g。复诊:2005年5月24日,腰及双下肢疼痛消失,屈伸活动自如,水肿也全消。方义:苍术、白术、苡仁温运脾阳除痹;木通、防己利水通痹;丹参、川芎、当归、赤芍养血活血化瘀通痹;川牛夕活血化瘀,引药下行;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干姜、生麻黄散寒利水通痹;通络丸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八卦治疗仪热敷局部促进局部血液运行。
  病案2:椎间盘突出,张某某,女,58岁,2005年6月3日,黄州区陶店乡。自诉:CT检3~5椎增生、椎间盘突出,2月余,并有支气管病史。现病左腿疼痛,不能伸屈,不能抬举,持拐杖走路并且需要人扶,患侧大小腿萎缩、麻木、酸胀,局部怕冷,便秘、尿黄,咳嗽多痰,微气喘,胸闷,舌质红,苔薄黄,舌下脉络紫色,脉细涩无力。中医诊断:骨痹,辨证为肝肾亏损兼痰瘀阻络。西医诊断: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治法:补益肝肾、祛瘀化痰、搜通经络。方药:龟鹿二胶汤、通络丸、二陈汤加减:龟胶10g、鹿胶10g、半夏10g、茯苓15g、甘草10g、白芥子10g、皂角刺20g、地龙20g、川断30g、狗脊10g、川牛夕30g、黄芪50g、白芍20g、黄柏10g、苡仁30g、寻骨风2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3次服;通络丸每日3次,每次10g;穿山甲粉5g,分2次冲服;马钱子0.6g1次,每日2次;外用八卦治疗仪热敷;服药时不能活动行走。复诊:2005年6月13日,腰腿不疼痛,但有踝关节疼痛活动不便,麻木,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无力。治法:重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益气活血化痰,搜通经络。鹿胶20g、龟胶20g、川牛夕120g、骨碎补50g、川断30g、狗脊10g、胆南星10g、茯苓15g、甘草10g、白芥子15g、地龙20g、黄芪10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3次服;通络丸每日3次,每次10g;马钱子0.6g1次,每日2次。复诊:2005年6月23日,踝关节微痛,余症相同。按上方制成药丸,以巩固疗效,服完后,访问病已根除。方义①:龟胶、鹿胶是血肉有情之物,龟胶补肾阴,鹿胶补肾阳,沟通督任两脉,阴阳双补;川断、狗脊、川牛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并且牛夕引药下行;半夏、茯苓、甘草、白芥子、皂角刺、地龙化痰通络;穿山甲活血搜通经络;黄芪益气活血;苡仁、寻骨风祛风通经络;黄柏清热以防温燥伤阴;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通络丸、马钱子搜通经络。方义②:鹿胶、龟胶补益阴阳;川牛夕、骨碎补、川断、狗脊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胆南星、茯苓、甘草、白芥子、地龙化痰通络;黄芪补气活血化瘀,本病有咳嗽多痰、气喘,黄芪可以导致气血上行,升举阳气,所以重用川牛夕120g,使血气下行,不致于黄芪向上升举太过,影响咳嗽气喘加重;马钱子、通络丸搜通经络。
  病案3:颅骨外伤,颅内出血后遗症。孙某某,男,48岁,2005年10月16日,黄州区陶店乡。自诉:出交通事故之后,出现昏迷不醒,不省人事,经黄冈市人民医院抢救后苏醒,患有半身不遂三个月。现病CT检颅内出血后遗症,右侧颅骨凹陷,左侧半身不遂,麻木,不知痛觉,无力,神志清楚,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少,左脉弦滑,右脉细无力。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辩证为气阴两虚。血瘀阻络。西医诊断:颅内出血后遗症。治法:补气活血,滋阴养血,搜通经络。方药:补阳还五汤,通络丸加减:生黄芪120g、当归20g、生地15 g、白芍30g、赤芍15g、桃仁5g、红花5g、川牛夕15g、炙柴胡5g、枳壳5g、丹参50g、生山楂50g、川芎15 g、甘草10g、桂枝5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通络丸每日2次,每次10g,马钱子0.6g一次,一日2次。复诊:2005年11月5日,患侧知疼痛,可以下床步行走路,但需要人扶走路,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治法:按上方加减:生黄芪180g、生地20g、白芍20g、苡仁30g、归身20g、川牛夕20g、丹参30g、鸡血藤30g、生山楂30g、桑枝10g、川断20g、枸杞子20g、杜仲15g,10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分3次服:通络丸每日3次,每次10g;马钱子0.6g,一日2次。复诊:2005年11月15日,患侧上肢无改变,下肢不需要人扶走路,舌质红,苔少,脉细无力。按上方,制成小药丸,以巩固疗效。方义:重用黄芪补气活血;当归、生地、白芍、赤芍、桃仁、红花、丹参、山楂、川芎滋阴养血活血;炙柴胡、枳壳一升一降疏通气机;牛夕引药下行并活血;桂枝通四肢并配伍活血化瘀药物通利血脉;甘草、白芍酸甘化阴;通络丸、马钱子搜通经络瘀血。
  通络丸是活血化瘀通经络类药物,还有很多病案未举例,如果运用得当,疗效确实满意。根据辨证论治分清,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阻络,水瘀互结,久病血瘀,外伤受损造成血瘀,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受伤压迫导致血瘀等。气虚血瘀配伍补气活血药;气滞血瘀配伍行气活血化瘀药;痰瘀阻络配伍化痰破血通络药;水瘀互结配伍补气健脾利水和行气利水,与活血化瘀同用;久病血瘀,根据脏腑气血阴阳偏盛偏衰配伍活血化瘀药;外伤造成血瘀配伍补气或行气活血化瘀药;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导致血瘀配伍,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合活血化瘀,如果有偏阳虚补阳,偏阴虚补阴,偏风祛风,偏寒祛寒,偏湿祛湿。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影响全身血液循环,造成临床各科疾病。
  
  作者单位:438000湖北黄冈市军民一路宝塔社区医务室
其他文献
【摘要】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并症诊治方,临床酌情化裁或复方常用以治疗疟疾、黄疸、胁痛、呕吐、淋症以及外感热病中的“合病”、“并病”等。若用以治疗咳、喘、咳痰为主症的肺系疾病,则较少为人所注意。笔者近几年运用此方在治疗肺系疾病时,往往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小柴胡汤肺系疾病伤寒论少阳经证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并症诊治方,临床酌情化裁或复方常用以治疗疟疾、黄疸、胁痛、呕吐、淋症
期刊
【摘要】目的:报告2例颅内原发及转移性黑色素瘤、术后复发,研究了黑色素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探讨了其术前确诊的可能性。方法:利用颅脑CT平扫+增强、MRI平扫+增强,术后CT及MRI平扫+增强多种影像检查手段以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给手术提供依据。结果:颅内黑色素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肿瘤实体源于软脑膜,贴近硬膜,明显强化,其囊变部分可深入到脑实质,有包膜,不强化,术后复发迅速,及时复查,可及时
期刊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 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简称MFH)是中老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这种间质起源的肉瘤虽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器官,但常侵犯四肢及腹膜后[1]。我院遇见两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赵××,男,51岁,右髋疼痛2年,近来加重,曾拍X光片,怀疑右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服中药治疗后疼痛无缓解,于05年9月到我院就诊,查体触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溃结宁1号,煎汤直肠点滴或保留灌肠,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本方含(苦参、煅乳没、制象皮、血竭、儿茶、明矾、蜜蜡等)同时用溃结宁2号煎汤内服(黄芪、败酱草、黄连、乌梅、厚朴、白芷、蒲黄、苡米等),并冲服云南白药,每次0.2g,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病情好转后,为防止复发,坚持服参白术散每次12g,每天2-3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真菌对病员的感染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在我院微生物实验室检出的真菌阳性标本,按资料的时间、年龄、标本来源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2007年标本中真菌阳性检出率逐年增加,各年相互比较P<0.05~0.01。真菌检出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尤以60岁以上者感染率最高;痰液标本阳性率最高,而眼耳分泌物标本阳性率增长速度最快。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用中医中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7例18眼,经过临床对照疗效优于西药维生素C、安络血组。方法:用血塞通为主结合辨证用药治疗并与10例10眼口服维生素C、安络血组对照。结果:显效8例8眼占44.4%;有效5例5眼占27.7%,总有效率72.1%;无效4例5眼占27.7%,与口服维生素C、安络血组有效率40%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暴盲活血化淤 
期刊
一贯煎出自魏柳州《续名医类案》,此方意在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为治阴虚胁病的常用方。但笔者以一贯煎用于妇科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现举隅如下。    1经断前后诸症    例1刘某某,女,49岁。2006年9月18日初诊。近2年来,头晕耳鸣,心烦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寐多梦,口干便结,时有胸胁隐痛,月经周期不准,量较多,舌红少苔,脉象弦而细数。治宜滋阴疏肝,育阴潜阳。拟一贯煎加味。
期刊
【摘要】医院树立新型管理模式,了解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以人为本护理健康教育    门诊是医院的第一道风景线,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和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现已不仅仅满足于有病治病,更需要疾病的预防、护理、康复促进、保健指导等多方面的服务。社会需要护理高素质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下面就以人为本的整
期刊
喂养,进食是生命现象的自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机体的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则会受到威胁。儿童的生长发育是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喂养阶段才能顺利完成,但是,某些儿童喂养过程并不顺利,甚至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喂养困难,据报道儿童喂养障碍的发生率很高,在正常儿童中有25%-35%存在轻微的喂养问题,而在早产儿和患慢性疾病的儿童中发生严重喂养问题的比率则高达40%-70%。  
期刊
【摘要】本文报道从2003-2007年使用升胃复位汤(笔者自拟)治疗胃下垂80例,治愈率68.75%,有效率97.5%。  【关键词】胃下垂升胃复位汤胃下垂属祖国医学“胃缓”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是以胃脘部疼痛,坠胀、痞满、嗳气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西医只是作一般对症治疗,无特殊治疗办法,中医多以补中益气汤治疗,笔者通过几年治疗体会,补中益气汤改善临床症状较好,对提升胃的位置效果欠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