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在班级管理中的灵活应用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只有适度、适时、有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因此,注重批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重要。
  
  一、批评的场合和时机
  
  一般来说,对于个别学生批评宜单独进行;对于那些一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比较固执的学生,可以适当在办公室进行批评,使其及时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对于自尊心很强又“爱面子”的学生,则应以单独聊天的方式进行批评,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其在与教师的平等交谈中认识自己的错误。只有批评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学生时,才可以公开批评,以便起到对全班同学“敲警钟”的作用。另外,对于学生缺点错误的批评应随机进行,应随时发现,随时处理,切不可等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采取措施。
  
  二、批评的方式
  
  总的来说,批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凡是能够起到教育学生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就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1.一针见血式 部分学生纪律性较差,而且性情固执,不愿意认识和改正错误。对这类学生的批评,不要含糊其辞,应把错误直截了当地指出来,使批评富于针对性和实效性。
  2.启发暗示式 对于不易接受“一针见血”的批评而缺点错误又不十分严重的学生,应该采取启发、暗示、诱导的方式,用委婉的言语达到批评的目的。
  3.点到为止式 对于自尊心很强,自觉性和悟性较高的学生,批评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也不能喋喋不休,只须指出问题,指出危害性,点到为止。
  4.鼓励批评式 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宜通过鼓励达到批评的目的。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5.春风化雨式 通过促膝谈心,在双向交流中,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教师应表情自然,态度温和,富有人情味,说理充分,恰如其分,不夸张、不讽刺、不挖苦,当然也不护短。虽然不声色俱厉,却能触及心灵。
  6.榜样带动式 利用榜样来批评学生,是一种教育艺术。它的功效是枯燥的说教、严厉的责骂所不能比的。革命前辈、英雄劳模、身边先进、好人好事,尤其是少年英雄,都是丰富的榜样资源。用榜样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好行为,有针对地引导学生对照,结合批评,启发自省。这样,学生既明理知错,又为榜样精神所熏陶感染。
  7.发现闪光式 对于一些屡教不改、反复犯错的学生,如果教师把他们视为不可雕的朽木,把他们批得一无是处,势必事与愿违,使其破罐破摔,与老师“冷战”到底。倘若老师能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则可以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爱心,看到自己的希望,找到努力的方向。比如,有的学生成绩不佳,却有一副热心肠,乐于助人,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促使学生向提高成绩方向转变。
  8.幽默风趣式 批评学生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用富有趣味而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来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其自省。比如,有个学生在桌面上刻字,老师对他说:“如果桌子像人一样有感情也爱美,它会怎样呢?”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这样,在轻松的气氛和笑声中,从幽默含蓄的批评中,让学生知错明理、自我改正。当然,幽默含蓄不等于讽刺挖苦,应该让学生在幽默的交谈中体验到教师的爱。
  9.自查自纠式 自查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认识与评价的自我教育过程。当学生做了错事后,教师应克制情感,平心静气地找其谈话,启发学生自己认识做了什么错事,为什么错,有什么危害与影响,应该怎么做。这样通过启迪,达到晓之以理、引导学生自查自纠的目的。
  10.舆论监督式 对于一些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不良倾向,可以通过正确的集体言论与道德评价,就事剖析,融入批评,形成一种纠风的无形力量,收到讲正气、树良风、改坏习的正面效应。如班队会、晨会、黑板报,可以有针对性发挥舆论的功能。比如,有的女学生平时爱打扮,喜欢涂脂抹粉,不但花销很大,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这时,就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展开讨论。可以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如果一天在打扮上花10分钟,请算一下一年下来要花多少时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打扮上值得吗?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11.调查原因式 比如,一个学生上课迟到了,教师的逆耳之言,多想脱口而出啊!但他忍了忍,继续讲课。下课后,他通过询问,才知道事出有因——这个学生的母亲患病住院了。老师关心地询问了他母亲的病情并引导他科学地安排时间,尽量做到不迟到。如果老师不调查,靠训斥出气,势必造成师生之间的严重对立。
  12.缓冲降温式 热问题冷处理,适用于激动型或暴躁型的学生。师生双方或一方在气头上的时候,切忌“高温作业”,最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待冷却之后,在融洽的气氛中,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达到“软着陆”的教育效果。“顶牛”、“闹翻”、“对峙”的现象,在批评教育中时有发生。这时,缓冲降温是良药妙方。不然,对抗升级,甚至体罚,很可能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
  13.保守秘密式 对于一些错误性质严重(如小偷小摸),但属于初犯,认错态度又好的学生,应该从爱护学生的角度,照顾其自尊心,不使其无地自容,丧失改进的勇气。可以将其“污点”作为隐私,予以保密,不让其背包袱。但是,批评教育要严厉,不能不痛不痒,要触及灵魂,使之引以为鉴,终生难忘。
  14.课堂暗示式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犯些小错误,比如,思想开小差、小声讲话、做小动作等,这时切不可马上让学生站起来,接受批评,甚至挖苦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眼色、神情、手势等,提醒学生回到学习情境中来。教师友善的暗示,可以让学生心领神会,接受批评,改正错误。
  
  三、教师批评学生“十忌”
  
  1.忌批评目的不明确,以空间的批评为教学开路
  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通过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与错误,并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不断进步。但在现实工作中,有少数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不明确,错误地认为只有通过严厉批评,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才能镇住学生。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这类老师在上课前,总是先挑学生的毛病,接着就把学生批评一通,然后才能言归正传。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结果达不到批评的目的,还有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2.忌批评不论场合,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
  同样的批评,在一定的场合下,学生能完全接受,而在另外一种场合下,学生就很难接受。一旦批评不被学生接受,这种批评就失去了意义。曾有教师在班会上公开批评一个男同学与一个女同学谈恋爱,结果两位同学极力否认他们是在谈恋爱,不 但不接受老师的批评,还和老师发生了争执。类似这种情况,如果老师不在班会上公开地批评,而是私下找学生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认识谈恋爱对学习可能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3.忌批评不做准备,反被学生批评
  批评学生就是指出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批评学生,有时就很难准确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错误,学生就不服老师的批评,甚至会顶撞老师,反过来批评老师。教师一旦认为学生存在缺点与错误,就要提前做好准备,进一步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学生错在何处,错误的根源在哪里,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挽回影响,学生可能会有什么辩解,设想你可能做出的各种各样的回答,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4.忌态度蛮横,对学生缺乏宽容
  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更加宽容和善解人意的态度,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把学生犯错误看成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冷静分析,帮助其改正错误。告诉犯错误的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如果知错能改,那就是进步。
  5.忌主观臆断,缺乏调查了解
  学生的缺点与错误有些是明显的,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给予批评指正,而有些则难以断定。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全面地调查了解,可以找学生谈话,甚至让学生写出书面材料,根据客观事实评判学生的对与错,而不能主观臆断。根据客观事实,指出错误的性质,说出造成的不良影响,明确、具体地提出改正意见。如一位教师在课间发现学生在编织一只手套,由此断定她上课时也一定在编织手套,就此批评该生上课不该编织手套,学生立即否认,并请同桌及其周围同学证明其上课确实没有编织手套。由于老师主观臆断,结果弄得很尴尬。
  6.忌批评的内容不具体,一概否定
  教师批评学生时,应该丁是丁,卯是卯,不论是批评的原因还是批评的内容都应该明确具体,而不要泛泛而谈。因为只有明确、具体,学生才能知道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应避免诸如“你是一个表现很差的学生,你又违反了学校的纪律,我看你是没什么希望了”等等之类的言词。因为上述批评过于笼统,到底哪些方面表现很差、违反了学校的哪一条纪律,学生不得而知。
  7.忌嘲讽,让学生失去自尊
  教师批评的是学生的错误行为而非学生本人,所谓批评对事不对人,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不要借批评侮辱学生的人格。要有诚恳的态度,要用平静的口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善意与良苦的用心,这样学生才可能接受教师的批评。如一位女生把一电影女明星的照片贴在自己的胸卡上,一位女教师嘲讽地批评她说:“这么给明星面子,难道你不要面子吗?”很显然,这位教师的言外之意是说这个学生不要面子。这样不仅有辱学生的人格,而且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8.忌重翻旧账,让学生看不到希望
  人都可能会犯错误,学生也是如此,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难免会犯错误。往往成绩差的学生违纪现象更常见,受到教师的批评会更多。教师批评学生一定要就这次违纪论这次违纪,切忌新账旧账一起算,使学生感到教师总是记着他的诸多缺点。同时,教师这样做,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学生一无是处。长期遭受批评的学生,会对批评无动于衷,时间久了会失去上进心,看不到任何希望,甚至会“破罐子破摔”,直至不可救药。
  9.忌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
  教师批评学生的形式多种多样,采取何种形式,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不论是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注重效果。批评有无效果,关键是看批评后,学生的认错态度好坏,有没有产生抵触情绪,是否改正了所犯的错误,其他学生是否从中吸取了教训,对其他学生有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只有在引起批评的态度或行为有可能被改正的情况下,提出批评,才可能有意义。通过批评,学生的不良态度与错误行为确实得到了纠正,批评才被证明是有实际意义的。
  10.忌只贬不褒,看不到学生的优点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只贬不褒,就容易使学生心中充满内疚感,长时期地处在内疚中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善于教育学生的老师,往往把批评与表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对学生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认可与赞赏,然后再通过“但是”转变话题,指出其不足,巧妙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批评教育。这种褒贬兼顾、欲抑先扬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只有当批评被学生接受的时候,这种批评才有可能起到真正的批评作用。
  总之,教师批评学生无不出自教育之目的,所以,批评要得法,要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这样,教育批评才可能具有激力、接受力和纠错力。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第十六中学,541002)
其他文献
2014年中国家电博览会(以下简称AWE2014)是在粉丝的尖叫声中拉开帷幕的。在中国有着超高人气的李敏镐17日空降某企业于上海举行的新品发和会,长腿男神的现身,不仅引来了数量惊人
随着市场多元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劳动人口转向城市就业,这为农民增加了劳动收入,但同时也给当今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学生由年迈的老人看管或独自在家,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家长教育出现“空档”。另一方面,学生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过早放弃学业。这些问题已成为农村学校迫切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我校结合实际,多管齐下,采取有力措施,破解难题,努力做好“空巢”学生的管理和学校“控辍”工作
【摘 要】面对此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号召,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逐步重视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一环。针对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策略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思维发展机制探究    一、引言    “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一命题涵盖两个系统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教师的“教”,二是有关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