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最后达到语感、乐感、美感与情感的统一。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兴趣,对辅助学生理解课本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朗读教学,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是将语文作品变成有声有色的阅读活动,它是口、眼、脑、耳并用的心智活动,同时也是书面语变成发音规范的语言再创造。它要求朗读人员在短时间内,通过感官活动对文字语言进行释义、认形、变音,对文章中的语速、节奏、停留作出精确的判断,并且利用生动的语言将文章情感、志趣、精神、意境都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心理方面,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提高情感体验,优化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小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从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语文老师都只注重课文篇章、字词的理解,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内容分析上,却忽略了心灵沟通。事实上,只有将自身情感放在故事情节中,才可能和文本产生共鸣的效果,从而真正领会文本内涵。在朗读教学中,因为老师不明白朗读教学的要求与目的,所以学生对朗读方式的掌握少之又少。如果没有老师指导朗读教学,学生完全根据自身的学习方式,只会漫无目的地阅读,很难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朗读仅限于表层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兴趣,对辅助学生理解课本具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多媒体包含各种声音、文字与图像,以满足学生试听需求。在学生朗读与背景音乐整合的过程中,课文录音替代了传统的范读,多媒体课件成了教学主体,这也是当前学生课堂教学主体意识淡化的根本原因。甚至在小学语文朗读时,还出现了为了朗读而朗读的状况,在朗读时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和心情,这也是朗读盲目性出现的主要原因。
3.朗读教学缺乏针对性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为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评价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常见形式。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成了廉价的评价方式,甚至还有老师将读得不够熟练作为评价语。在朗读评价缺乏针对性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对朗读产生兴趣,用心聆听,最后让朗读兴趣逐渐降低。
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使用多种朗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为了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将美读、熟读、诵读整合起来。例如,在课文《桂林山水》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配乐的方式进行朗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学生带到桂林实地游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在启发式朗读中,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或者通过布置题型,让学生思索,以完成简单的解答,体验成功乐趣。在讨论式阅读中,通过鼓励个性体验,以增强学生见解。在叙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体验课本真情实感,在朗读中带领学生想象、联想,这样就能激发创造力,收到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效果。在每篇课文学习中,老师必须带着情感引导学生朗读,通过为学生做榜样,以提高学生朗读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最后达到提高精神文化和语文素养的要求。
2.增强学生想象力,让个性与共性相整合
听、说、读、写是积累语言和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语文知识的应用和积累。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朗读,围绕教材要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教学设施,大胆创新、想象。例如,在朗读《赏荷》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荷花形态,让学生领略荷花的美丽,再整合课文内容,在感受荷花的美丽的同时,让学生表述对荷花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和感悟能力。
只有学生掌握表情达意的具体方法后,语文学习才更具有人文特性与文学魅力。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来看:他们的心理与思维都处在成长时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情感领域。对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多元理解和感受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才能让朗读教学更加多元、有趣。
从教学经验得到的信息来看: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更有益于学生学习。例如,在《家》这篇文章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帮助学生拓展个性;可以从朗读着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扮演与模拟中提高学习成果。通过设置“谁是白云的家”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学生很快就知道马儿、熊猫、文具盒、小朋友的家分别是草原、竹林、书包、教室。在这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融合,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开始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它在语言学习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还必须遵循新课改要求,将以人为本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及时发现朗读教学的缺陷,改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推动学生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黄金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论坛,2013(49):98-99.
?誗编辑 董慧红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是将语文作品变成有声有色的阅读活动,它是口、眼、脑、耳并用的心智活动,同时也是书面语变成发音规范的语言再创造。它要求朗读人员在短时间内,通过感官活动对文字语言进行释义、认形、变音,对文章中的语速、节奏、停留作出精确的判断,并且利用生动的语言将文章情感、志趣、精神、意境都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心理方面,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提高情感体验,优化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小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从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语文老师都只注重课文篇章、字词的理解,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内容分析上,却忽略了心灵沟通。事实上,只有将自身情感放在故事情节中,才可能和文本产生共鸣的效果,从而真正领会文本内涵。在朗读教学中,因为老师不明白朗读教学的要求与目的,所以学生对朗读方式的掌握少之又少。如果没有老师指导朗读教学,学生完全根据自身的学习方式,只会漫无目的地阅读,很难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朗读仅限于表层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兴趣,对辅助学生理解课本具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多媒体包含各种声音、文字与图像,以满足学生试听需求。在学生朗读与背景音乐整合的过程中,课文录音替代了传统的范读,多媒体课件成了教学主体,这也是当前学生课堂教学主体意识淡化的根本原因。甚至在小学语文朗读时,还出现了为了朗读而朗读的状况,在朗读时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和心情,这也是朗读盲目性出现的主要原因。
3.朗读教学缺乏针对性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为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评价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常见形式。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成了廉价的评价方式,甚至还有老师将读得不够熟练作为评价语。在朗读评价缺乏针对性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对朗读产生兴趣,用心聆听,最后让朗读兴趣逐渐降低。
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使用多种朗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为了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将美读、熟读、诵读整合起来。例如,在课文《桂林山水》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配乐的方式进行朗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学生带到桂林实地游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在启发式朗读中,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或者通过布置题型,让学生思索,以完成简单的解答,体验成功乐趣。在讨论式阅读中,通过鼓励个性体验,以增强学生见解。在叙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体验课本真情实感,在朗读中带领学生想象、联想,这样就能激发创造力,收到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效果。在每篇课文学习中,老师必须带着情感引导学生朗读,通过为学生做榜样,以提高学生朗读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最后达到提高精神文化和语文素养的要求。
2.增强学生想象力,让个性与共性相整合
听、说、读、写是积累语言和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语文知识的应用和积累。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朗读,围绕教材要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教学设施,大胆创新、想象。例如,在朗读《赏荷》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荷花形态,让学生领略荷花的美丽,再整合课文内容,在感受荷花的美丽的同时,让学生表述对荷花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和感悟能力。
只有学生掌握表情达意的具体方法后,语文学习才更具有人文特性与文学魅力。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来看:他们的心理与思维都处在成长时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情感领域。对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多元理解和感受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才能让朗读教学更加多元、有趣。
从教学经验得到的信息来看: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更有益于学生学习。例如,在《家》这篇文章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帮助学生拓展个性;可以从朗读着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扮演与模拟中提高学习成果。通过设置“谁是白云的家”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学生很快就知道马儿、熊猫、文具盒、小朋友的家分别是草原、竹林、书包、教室。在这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融合,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开始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它在语言学习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还必须遵循新课改要求,将以人为本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及时发现朗读教学的缺陷,改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推动学生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黄金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论坛,2013(49):98-99.
?誗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