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轻度窒息史对出生七天后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l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出生时轻度窒息对出生7 d后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出生28 d内、无下尿路疾息的34例有轻度窒息病史的新生儿及33例无窒息史新生儿,其中窒息史组正常体重(ANW)16例,体重(2.83土0.31)kg,年龄(11.1±2.7)d;低体重(ALW)18例,体重(1.68±0.54)kg,年龄(14.5±7.6)d.无窒息史组正常体重(NANW)18例,体重(3.24±0.43)kg,年龄(11.8±2.2)d和低体重(NALW)15例,体重(1.88±0.32)kg,年龄(15±8.3)d.各组均进行12 h(9am~9 pm)自由排尿观察,记录排尿频率、每次排尿量、B超测量排尿后残余尿量、排尿时是否处于睡眠状态.结果 共记录排尿533次.ANW组排尿次数(9.5±2.7)次,明显高于NANW组(7.7±2.3)次(P<0.05),但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W组与NALW组排尿次数、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W组排尿次数(9.5±2.7)次、排尿量(17.7±5.8)ml,明显高于ALW组(7.7±2.3)次,(13.5±6.1)ml,但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NW组排尿量(21.1±11.0)ml明显高于NALW组(13.1±6.2)ml(P<0.05),但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排空率和排尿时清醒百分率在ANW组和NANW组中均较高,二者差异不明显;在ALW组和NALW组中差异也不明显.结论 新生儿出生时轻度窒息史可能对正常体重儿排尿次数有明显影响;对新生儿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鉴定胆道闭锁肝组织异常蛋白表达情况,寻找与胆道闭锁发病和预后有关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胆道闭锁和正常肝脏组织总蛋白,银染显色,Melanie3.02 2D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对部分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查询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 获得了背景清晰、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蛋白质匹配率达8
目的 探讨短时静-静脉血液滤过(SVVH)在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策略和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7例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SVVH组(B组),对其血液滤过参数、临床疗效、并发症和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3 d与治疗前相比,在A组内,WBC(20.5±3.8)×109/L比(14.3±2.7)×109/L、AM
目的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体外培养取自人体的睾丸卵黄囊瘤组织,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组织的体外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1例睾丸卵黄囊瘤患儿手术的标本,从形态学、细胞生长动力学、肿瘤内分泌、染色体分析、细胞DNA分析等方面初步研究了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细胞无论形态学观察,还是功能学测定,均符合卵黄囊瘤细胞的特征,染色体众数39~97条,并具有体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外周血及肝门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ITGAL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7例胆道闭锁(胆道闭锁组)及7例非肝脏病变(对照组)患儿外周血2 ml,CD2磁珠分离T淋巴细胞,以BSP法对ITGA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Real-time PCR法对ITGAL基因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同时收集7例胆道闭锁及10例胆总管囊肿患儿肝门淋巴结
目的 探讨新生儿睾丸扭转发生的特点及治疗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新生儿睾丸扭转患儿可能的致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策略、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新生儿睾丸扭转共17例,左侧7例,右侧10例;其中剖腹产11例(65%),第二产程延长5例(29%),羊水过少2例(12%);术前体检均发现睾丸增大,多伴有阴囊色泽改变(94%).超声检查均发现患睾体积增大、回声不均或增强、
目的 寻找尿道下裂遗传易感性的基因,特别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的多态性与尿道下裂发病的相关性,探讨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981582与尿道下裂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至2009年小儿外科确诊后实施手术并且无其他畸形的尿道下裂188例,作为实验病例组.无任何先天畸形的健康儿童118例做为正常对照组,收集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针对FGFR2基因rs29
目的 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撬拨复位和切开复位等方法治疗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并分析其疗效,总结适宜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39例42足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9足(均为Sanders Ⅰ型);撬拨复位治疗14足(SandersⅡ型10足,SandersⅢ型4足);切开复位治疗19足(SandersⅡ型8足,SandersⅢ
目的 评价利用改良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10例患儿,采用彻底切除病灶,带监测皮岛的游离或局部转移腓骨瓣移植,环式固定架外固定加髓内针内固定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治疗.结果 经1~3.5年(平均2.1年)随访,10例患儿中9例胫骨假关节完全愈合,不需支具保护即能负重行走,且随访期间未出现再骨折现象,但均遗留肢体短缩,1例假关节复发.结论 最大限度的避免一切影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