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头有树荫,河里有鱼虾……”在富春江沿岸村庄,定时收集垃圾的环卫车成了这些村子的一道风景,以前城市才有的垃圾箱、垃圾车等公共设施,如今在农村随处可见。
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年来浙江省持之以恒,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使万千农村大变样。
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
“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过去,农村环境存在脏乱差现象,说起“下乡”,常常意味着落后、艰苦。如今,漫步在浙江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街道、白墙黑瓦的民居互相掩映。村民们自豪地认为,“现在村里的条件,只会比城里好,不会比城里差”。
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河沟清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为重点,浙江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十年中全省农村添置垃圾箱(房)112万个,建设改造农村公厕2.3万个,实现生活污水治理311万产,新增村内主干道3.2万公里,县和乡镇每年安排保洁经费达8.7亿元。该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打造35个美丽乡村先进县、80条景观带和200多个特色精品村落。美丽乡村、风情小镇遍地开花。杭州市提出“全域景区化”,13个风情小镇共申报建设项目203个,投入达29亿元。
村庄整治建设的点定在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那里。全省已实现等级公路、邮站、宽带等“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和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价”,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95%,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97%。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让村里人拥有优美风光的同时,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
科学规划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每逢假期,山明水秀,配套设施齐全的浙江农村成为周边地区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青山绿水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等活动广受欢迎,为农民带来不菲的收益。
养生经济、运动经济、文创经济,还有农房出租、会堂入股等物业经济,来料加工、旅游品加工等劳务经济……一大批“美丽产业”在浙江乡村异军突起,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的“村关民富”局面正在形成。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
顺应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职业转移、居住集聚的趋势,浙江按照“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改造城中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培育中心村”原则,行政村数量从初期3.5万个减少至目前2.8万个,占行政村总数12%的中心村居住了28%的农村人口。
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浙江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中,以繁荣乡村文化为灵魂,保持和弘扬乡土文化,让农民群众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今年全省启动了260个历史文化村的保护工作。不少地方依托已有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闲置校舍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有的地方在堂内设立“孝悌榜”“学子榜”“寿星榜”和“贡献榜”,有的则开设行礼的礼堂、学习的讲堂和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两堂五廊”,制诵村规、创唱村歌、编传村史。今年全省已启动建设1000个“农村文化礼堂”。
本刊编辑部
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年来浙江省持之以恒,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使万千农村大变样。
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
“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过去,农村环境存在脏乱差现象,说起“下乡”,常常意味着落后、艰苦。如今,漫步在浙江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街道、白墙黑瓦的民居互相掩映。村民们自豪地认为,“现在村里的条件,只会比城里好,不会比城里差”。
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河沟清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为重点,浙江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十年中全省农村添置垃圾箱(房)112万个,建设改造农村公厕2.3万个,实现生活污水治理311万产,新增村内主干道3.2万公里,县和乡镇每年安排保洁经费达8.7亿元。该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打造35个美丽乡村先进县、80条景观带和200多个特色精品村落。美丽乡村、风情小镇遍地开花。杭州市提出“全域景区化”,13个风情小镇共申报建设项目203个,投入达29亿元。
村庄整治建设的点定在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那里。全省已实现等级公路、邮站、宽带等“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和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价”,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95%,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97%。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让村里人拥有优美风光的同时,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
科学规划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每逢假期,山明水秀,配套设施齐全的浙江农村成为周边地区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青山绿水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等活动广受欢迎,为农民带来不菲的收益。
养生经济、运动经济、文创经济,还有农房出租、会堂入股等物业经济,来料加工、旅游品加工等劳务经济……一大批“美丽产业”在浙江乡村异军突起,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的“村关民富”局面正在形成。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
顺应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职业转移、居住集聚的趋势,浙江按照“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改造城中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培育中心村”原则,行政村数量从初期3.5万个减少至目前2.8万个,占行政村总数12%的中心村居住了28%的农村人口。
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浙江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中,以繁荣乡村文化为灵魂,保持和弘扬乡土文化,让农民群众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今年全省启动了260个历史文化村的保护工作。不少地方依托已有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闲置校舍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有的地方在堂内设立“孝悌榜”“学子榜”“寿星榜”和“贡献榜”,有的则开设行礼的礼堂、学习的讲堂和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两堂五廊”,制诵村规、创唱村歌、编传村史。今年全省已启动建设1000个“农村文化礼堂”。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