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能力。目前,小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着口算能力差、计算法则混淆、正确率低等问题。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计算能力以足够的重视,有效利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高,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但实际上,如今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很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己的计算习惯和计算基础不佳,以及教师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有所忽视。
一、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传统的计算教学又太过理论化,纯粹的数学计算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会导致学生“望数生畏”,继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于是会出现学生上课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这些都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表现。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计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觉得没有什么方法可讲,只需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公式并多加练习,就能达到掌握计算方法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方法,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公式,不能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千变万化的问题当中。
(三)忽视口算教学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却忽略了口算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没有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运用公式计算,口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学生缺乏口算能力,计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小错误,一步算错就会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审题技巧,做好计算准备
审题是学生进行计算的第一步,只有将题目审正确了,才可以高效地进行接下来的计算过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師首先需要从审题这一环节出发。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审题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错看、漏看题目条件,读不懂题目等,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此,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分析题目,不断强调审题的重要性,甚至还可以专门开展审题方面的练习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审题的技巧,提高审题的能力。
(二)注重数学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结合算理来进行计算教学,使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算理、法则,理解算术规律,从而逐渐提高计算的能力和准确性。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课时,教师要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乘法知识和小数知识,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小数乘法的算理简单化,如对于“0.72×5=?”这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 0.72看作 72,计算 72×5,然后再在最后的结果上往前两位“点”小数点,即 3.60。这样一来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也可以更为简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将小数点“点”对。又如,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拆分法,如学生经常在数学练习题中遇到类似 39×26、28×19 这样的题,在解题过程中,为了省时省力,学生其实可以把 39×26 拆分成 39×20+39×6,计算最终结果。或者学生也可以利用凑十法,先计算 40×26,然后再减去39,这比在草稿纸上费力计算 39×26 要好得多,计算结果也不容易出错。由此可见,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算理知识。
(三)进行自我验算,减少错误的产生
通过对一些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观察,笔者发现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之所以总是出现错误,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乏一定的验算过程,没有验算的习惯。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在得出一个答案之后就急急忙忙地写出来,没有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审视,也没有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所以出现一定的错误是难免的。鉴于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当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改善学生的计算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验算,充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验算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计算的信心。
(四)加强计算练习,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加强计算练习,使其在反复练习中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很多时候,小学生都是由于计算习惯不正确,导致计算错误的。比如有的小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漏看或看错题目中的条件,有的小学生在草稿纸上乱涂乱画,经常在计算完成后也不检查。这些不好的习惯都会导致数学计算中的错误。为此,数学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计算练习来不断纠正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同时逐渐使其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促使计算能力得以提高。
(五)注意错题整理,汲取有效经验
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错题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通过整理错题,有助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和复习知识,找出错误的原因加以改进,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经常回顾自己做错的题目,能够加深印象,从而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不再犯错。此外,错题的整理也有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科学有效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数学教师和小学生都要注意系统地整理错题,从中汲取有效经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时,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创新能力,同时,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口算活动、自主出题活动、小组竞赛活动等。 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为小学生具有爱模仿的特点,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将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重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实现计算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汪敏.新课改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9(30):4.
[2]尚兴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J].内蒙古教育,2019(30):86-87.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但实际上,如今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很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己的计算习惯和计算基础不佳,以及教师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有所忽视。
一、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传统的计算教学又太过理论化,纯粹的数学计算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会导致学生“望数生畏”,继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于是会出现学生上课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这些都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表现。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计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觉得没有什么方法可讲,只需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公式并多加练习,就能达到掌握计算方法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方法,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公式,不能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千变万化的问题当中。
(三)忽视口算教学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却忽略了口算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没有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运用公式计算,口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学生缺乏口算能力,计算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小错误,一步算错就会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审题技巧,做好计算准备
审题是学生进行计算的第一步,只有将题目审正确了,才可以高效地进行接下来的计算过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師首先需要从审题这一环节出发。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审题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错看、漏看题目条件,读不懂题目等,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此,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分析题目,不断强调审题的重要性,甚至还可以专门开展审题方面的练习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审题的技巧,提高审题的能力。
(二)注重数学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结合算理来进行计算教学,使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算理、法则,理解算术规律,从而逐渐提高计算的能力和准确性。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课时,教师要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乘法知识和小数知识,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小数乘法的算理简单化,如对于“0.72×5=?”这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 0.72看作 72,计算 72×5,然后再在最后的结果上往前两位“点”小数点,即 3.60。这样一来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也可以更为简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将小数点“点”对。又如,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拆分法,如学生经常在数学练习题中遇到类似 39×26、28×19 这样的题,在解题过程中,为了省时省力,学生其实可以把 39×26 拆分成 39×20+39×6,计算最终结果。或者学生也可以利用凑十法,先计算 40×26,然后再减去39,这比在草稿纸上费力计算 39×26 要好得多,计算结果也不容易出错。由此可见,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算理知识。
(三)进行自我验算,减少错误的产生
通过对一些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观察,笔者发现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之所以总是出现错误,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乏一定的验算过程,没有验算的习惯。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在得出一个答案之后就急急忙忙地写出来,没有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审视,也没有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所以出现一定的错误是难免的。鉴于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当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改善学生的计算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验算,充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验算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让学生树立计算的信心。
(四)加强计算练习,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加强计算练习,使其在反复练习中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很多时候,小学生都是由于计算习惯不正确,导致计算错误的。比如有的小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漏看或看错题目中的条件,有的小学生在草稿纸上乱涂乱画,经常在计算完成后也不检查。这些不好的习惯都会导致数学计算中的错误。为此,数学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计算练习来不断纠正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同时逐渐使其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促使计算能力得以提高。
(五)注意错题整理,汲取有效经验
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错题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通过整理错题,有助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和复习知识,找出错误的原因加以改进,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经常回顾自己做错的题目,能够加深印象,从而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不再犯错。此外,错题的整理也有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科学有效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数学教师和小学生都要注意系统地整理错题,从中汲取有效经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时,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创新能力,同时,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口算活动、自主出题活动、小组竞赛活动等。 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为小学生具有爱模仿的特点,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将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重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实现计算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汪敏.新课改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9(30):4.
[2]尚兴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J].内蒙古教育,2019(3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