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城市经济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正着力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百年鄂尔多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各级领导下大力度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相继规划建设了昆都仑景观河、罕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一大批新城市生态景观和特色主题公园。
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条件特征,吴良镛先生曾提出“大千世界情况千差万别,设计者所从事建筑、城市、园林设计,如果能真正的从所在条件出发,归依基本原则,因地制宜,顺理成章,倒能出现形象世界的多样性”。因此,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对于现状立地条件、周边环境关系和城市文化风格的把控,这样才能体现出景观的独特性,创造出融入城市生活的园林景观。
中途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项目背景
该项目位于鄂尔多斯东胜区吉劳庆路东侧,三台基水库二库区西侧,二库水坝南侧。全长1.1公里,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十个重点市级公园之一。
鄂尔多斯是一个重度缺水城市,三台基水库的形成对于城市的气候、生活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据东胜区城市总体规划,三台基地区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鄂尔多斯市正着力打造以三台基水库为核心的生态、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西侧滨水公园的建成将是核心区景观建设的重要一笔。
二 地块原貌及评价
项目东侧为开阔的库区水面,隔水相对三台基城市广场,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和水体环境。东西走向地势起伏较大,陡坡林立,丘陵沟壑地貌明显,有丰富的竖向变化。现状植被条件较差,除几片杨树林外,植株稀少,另有若干株型较大的乔木,可加以利用。
综上:该地块的综合立地条件较好,周围城市环境及自然环境特点突出,有条件形成一个景观独特、功能完善的城市滨水公园。
三 绿地功能形态
3.1.区域景观的补充
该项目属于三台基库区 “一场、三园”格局中的一部分。其中三台基城市广场以开敞、大气的广场景观作为区域景观核心,而滨水公园则以突出亲切生动以及绿色生态的自然大景观为特点。因此滨水公园的形成是对整个区域景观的有益补充,是动与静的互补、是休憩与活动的互补。
3.2.综合功能的城市开放空间
公园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滨水公园在满足水利防洪防护功能的要求下,还应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宁静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舒适便捷的活动场所,是一处面向城市人群的综合性开放空间。
3.3.完善三台基水库西岸的城市格局
公园的设计应综合水库西岸城市、道路、水体、绿化等各方面因素,使城市刚劲的几何线条与公园柔美的曲线形成互补,强化景观艺术的感染力,将绿色、生态完美的融入城市空间,完善西岸城市格局,增添景观如画的意境。
四 景观定位
三台基地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商务、商业、居住为一体的城市黄金地带。面向库区大水面,背靠变化丰富的丘陵地势,已经构成了西岸良好的山水骨架,应加以利用。整体景观应该亲水、自然、立体的城市开放空间。
因此三台基滨水公园定位是一个以展现城市魅力、城市活力为核心的,以自然山水景观为特色的城市滨水公园。(图一)
五 特色景观设计
5.1. 山体景观
5.1.1 山体缘起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园冶。
园林设计的第一步便是“相地”。现状场地高程变化丰富,陡坡林立,从工程造價、山体防护及土方工程量等诸多方面考虑,初步决定以带石土山的形式,利用地势营造自然山体,并与甲方沟通得到一致认可。此外借助丘陵地势及水库大水面,能够形成背山面水欣赏城市景观的环境格局,这也是设计山体的重要原因。
5.1.2山体营造
(1) 石材选择
鄂尔多斯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北方城市,洋溢着自由、奔放的草原气息,这是其城市显著的特点,同时三台基区域景观也是该城市一个大手笔的工程,应该给人展示豪迈、粗犷的城市印象。
房山石在北方园林中大量的运用,雄浑、厚重的特点能够与内蒙地区的整体风格相吻合,堆叠的山体所表达出的意境能够和该城市的肌理、人文相匹配。
(2) 山体体量
以“平远、高远、深远”——三远为原则。
该处山体景观不同于普通公园的假山造景,是西岸山水格局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观赏性、趣味性以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地标性。山体设计分别以山脚下以及隔岸三台基广场作为两个主要的观赏点,根据视距以及地形高差来确定山体的体量。此外结合透视原理,运用曲折变化的山势、若隐若现的溪流以及植物的掩映来增加景深,创造变化丰富的山体空间。
经过反复推敲及效果模拟,最终将山体宽度设定在120m左右、上下最大高差28m、山体进深80-90m,完工后山体将成为三台基广场隔水相望的视线焦点,达到“远观势、近观致”的景观效果。(图二)
(3) 山体营造
山水园林的创作不仅仅是景观的表现,还应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本次山体设计从游人的观赏角度出发,增加人们的参与性,借助现状地形的土坎、冲刷沟形成山壁、石阶、平台、溪流等山体景观,为游人创造一个趣味性十足的立体游赏路线。
下层亲水广场,是近距离观赏山体全貌的最佳平台,也是整个山体范围内人流最集中的部分,赏山观水成为该处的观景特色。结合山势走向,山下形成水潭流入水库,在山脚两侧利用现状大杨树形成框景,用浓郁的色彩奠定了山体画面的基础,营造一个“山光悦鸟性,潭影定人心”的环境基底。广场的总面积设定在600㎡左右。(图三)
沿溪而上,结合现状杨树林组织小尺度空间,穿行山间、感悟绿色是中层山体景观营造的基调。曲折的溪流跌水、蜿蜒的山体走势、阳光透过树林,斑驳的树影映衬在林荫小径之上,营造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宁静氛
主峰、配峰错落而置,配合一泓飞瀑构成了山水景观的源头。仰望山峰,感受山水间雄浑的气势是上层空间营造的主题。结合瀑布设计水帘洞,踏汀步而入,增加山体的趣味性。让游客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感受山水景观磅礴的气势。(图六图七)
整个山体通过小径、溪流、水潭、瀑布、树林等元素的多元化组合,营造了多种空间环境,让游人体会不同的空间意境,感受身在山中的妙趣。最终山体景观完工后总占地面积约4公顷,山石总用量约15000-16000吨,施工工期4个月。(图八)
5.2交流空间的营造
公园周边以居住地块、商业地块为主,在空间的营造上应偏向于安静、休闲的交流空间。“防护隔离、生态游赏”是西岸景观营造的主导思想。结合园路形成幽静的林荫散步道,并合理组织近人尺度的活动场所,“以点代线,以点代面”展示生态绿色的怡人环境。
公园北部的滨水区域是从市政主路鸟瞰全园的视线焦点,水中有民族音乐喷泉,结合地形设计了一处亲水平台,与山体、三台基广场形成对景,相互呼应。平台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亲水空间以铺装场地为主,安排少量休息设施,方便游人观赏喷泉水景。上层空间设计木挑台,游人可凭栏远眺,欣赏水库迷人的景色。此外利用起伏的地势,结合公园路,安排多个林间场地,开敞私密各不相同,并通过漫步道和景观设施,形成良好的林下游线,满足周边居民日常健身、休憩活动的需要。(图九)
六 种植设计
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公园建设的主旋律,滨水公园的总体种植应与西岸山水格局相吻合,采用拟自然的种植手法,突出渲染自然山水特色。在满足该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公园的种植设计更突出大手笔的植物空间节奏。
6.1隔离功能
公园西侧相邻市政主路,设计时以密植乔木为主,形成浓密的景观林带,一方面可以减少城市活动对于公园的干扰;同时也作为公园山水画面的绿色背景。隔离林带紧靠公路一侧运用丰富的林下复层种植,形成形成景观序列丰富道路景观,同时重点位置打开视线廊道,强调绿色、水体,与城市相沟通。
6.2空间围合
以密林作为骨架,以疏林草地作为透气的林窗,密林、疏林、草坪和林下场地相搭配,形成或开敞或封闭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林缘部分加强复层种植,丰富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与周边环境过渡自然。
6.3空间引导
生态游赏是该公园设计的主导思想,园林景观的开合收放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道路来体验的。设计时充分发挥植物的空间引导功能,结合主路两侧密林种植形成视线引导区域,在转弯处或景色优美处留出透视线,形成较好的景观廊道,从而丰富公园的空间变化,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此外,考虑到当地气候条件,园区种植常绿树与落叶数的比例为5:5。设计了大量的彩叶乔木和开花灌木,丰富植物的季相变化。公园建成初期以基础绿化为主,栽植易成活、在当地性状稳定的树种,形成基本的绿化骨架。此后连续几年根据季节条件补充种植一些彩叶树、落叶树,完善景观层次,营造以秋景为特色的自然景观。
七总结
园林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园林景观则更应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需将园林放在城市和区域文化的视角去设计。三台基西岸滨水公园的建成,能够使三台基区域大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区域景观重要的一笔。但是公园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和周边的城市要素进行不断磨合。目前公园的建成形成了良好的山水自然景观骨架,但无论从景观上还是文化内涵上来讲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进行完善和配套功能的建设,最终实现适应城市发展,服务于城市、服务于民的综合功能,让人们能够切身体验到赋予了山水内涵的城市开放性空间。
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条件特征,吴良镛先生曾提出“大千世界情况千差万别,设计者所从事建筑、城市、园林设计,如果能真正的从所在条件出发,归依基本原则,因地制宜,顺理成章,倒能出现形象世界的多样性”。因此,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对于现状立地条件、周边环境关系和城市文化风格的把控,这样才能体现出景观的独特性,创造出融入城市生活的园林景观。
中途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项目背景
该项目位于鄂尔多斯东胜区吉劳庆路东侧,三台基水库二库区西侧,二库水坝南侧。全长1.1公里,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十个重点市级公园之一。
鄂尔多斯是一个重度缺水城市,三台基水库的形成对于城市的气候、生活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据东胜区城市总体规划,三台基地区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鄂尔多斯市正着力打造以三台基水库为核心的生态、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西侧滨水公园的建成将是核心区景观建设的重要一笔。
二 地块原貌及评价
项目东侧为开阔的库区水面,隔水相对三台基城市广场,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和水体环境。东西走向地势起伏较大,陡坡林立,丘陵沟壑地貌明显,有丰富的竖向变化。现状植被条件较差,除几片杨树林外,植株稀少,另有若干株型较大的乔木,可加以利用。
综上:该地块的综合立地条件较好,周围城市环境及自然环境特点突出,有条件形成一个景观独特、功能完善的城市滨水公园。
三 绿地功能形态
3.1.区域景观的补充
该项目属于三台基库区 “一场、三园”格局中的一部分。其中三台基城市广场以开敞、大气的广场景观作为区域景观核心,而滨水公园则以突出亲切生动以及绿色生态的自然大景观为特点。因此滨水公园的形成是对整个区域景观的有益补充,是动与静的互补、是休憩与活动的互补。
3.2.综合功能的城市开放空间
公园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滨水公园在满足水利防洪防护功能的要求下,还应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宁静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舒适便捷的活动场所,是一处面向城市人群的综合性开放空间。
3.3.完善三台基水库西岸的城市格局
公园的设计应综合水库西岸城市、道路、水体、绿化等各方面因素,使城市刚劲的几何线条与公园柔美的曲线形成互补,强化景观艺术的感染力,将绿色、生态完美的融入城市空间,完善西岸城市格局,增添景观如画的意境。
四 景观定位
三台基地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商务、商业、居住为一体的城市黄金地带。面向库区大水面,背靠变化丰富的丘陵地势,已经构成了西岸良好的山水骨架,应加以利用。整体景观应该亲水、自然、立体的城市开放空间。
因此三台基滨水公园定位是一个以展现城市魅力、城市活力为核心的,以自然山水景观为特色的城市滨水公园。(图一)
五 特色景观设计
5.1. 山体景观
5.1.1 山体缘起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园冶。
园林设计的第一步便是“相地”。现状场地高程变化丰富,陡坡林立,从工程造價、山体防护及土方工程量等诸多方面考虑,初步决定以带石土山的形式,利用地势营造自然山体,并与甲方沟通得到一致认可。此外借助丘陵地势及水库大水面,能够形成背山面水欣赏城市景观的环境格局,这也是设计山体的重要原因。
5.1.2山体营造
(1) 石材选择
鄂尔多斯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北方城市,洋溢着自由、奔放的草原气息,这是其城市显著的特点,同时三台基区域景观也是该城市一个大手笔的工程,应该给人展示豪迈、粗犷的城市印象。
房山石在北方园林中大量的运用,雄浑、厚重的特点能够与内蒙地区的整体风格相吻合,堆叠的山体所表达出的意境能够和该城市的肌理、人文相匹配。
(2) 山体体量
以“平远、高远、深远”——三远为原则。
该处山体景观不同于普通公园的假山造景,是西岸山水格局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观赏性、趣味性以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地标性。山体设计分别以山脚下以及隔岸三台基广场作为两个主要的观赏点,根据视距以及地形高差来确定山体的体量。此外结合透视原理,运用曲折变化的山势、若隐若现的溪流以及植物的掩映来增加景深,创造变化丰富的山体空间。
经过反复推敲及效果模拟,最终将山体宽度设定在120m左右、上下最大高差28m、山体进深80-90m,完工后山体将成为三台基广场隔水相望的视线焦点,达到“远观势、近观致”的景观效果。(图二)
(3) 山体营造
山水园林的创作不仅仅是景观的表现,还应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本次山体设计从游人的观赏角度出发,增加人们的参与性,借助现状地形的土坎、冲刷沟形成山壁、石阶、平台、溪流等山体景观,为游人创造一个趣味性十足的立体游赏路线。
下层亲水广场,是近距离观赏山体全貌的最佳平台,也是整个山体范围内人流最集中的部分,赏山观水成为该处的观景特色。结合山势走向,山下形成水潭流入水库,在山脚两侧利用现状大杨树形成框景,用浓郁的色彩奠定了山体画面的基础,营造一个“山光悦鸟性,潭影定人心”的环境基底。广场的总面积设定在600㎡左右。(图三)
沿溪而上,结合现状杨树林组织小尺度空间,穿行山间、感悟绿色是中层山体景观营造的基调。曲折的溪流跌水、蜿蜒的山体走势、阳光透过树林,斑驳的树影映衬在林荫小径之上,营造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宁静氛
主峰、配峰错落而置,配合一泓飞瀑构成了山水景观的源头。仰望山峰,感受山水间雄浑的气势是上层空间营造的主题。结合瀑布设计水帘洞,踏汀步而入,增加山体的趣味性。让游客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感受山水景观磅礴的气势。(图六图七)
整个山体通过小径、溪流、水潭、瀑布、树林等元素的多元化组合,营造了多种空间环境,让游人体会不同的空间意境,感受身在山中的妙趣。最终山体景观完工后总占地面积约4公顷,山石总用量约15000-16000吨,施工工期4个月。(图八)
5.2交流空间的营造
公园周边以居住地块、商业地块为主,在空间的营造上应偏向于安静、休闲的交流空间。“防护隔离、生态游赏”是西岸景观营造的主导思想。结合园路形成幽静的林荫散步道,并合理组织近人尺度的活动场所,“以点代线,以点代面”展示生态绿色的怡人环境。
公园北部的滨水区域是从市政主路鸟瞰全园的视线焦点,水中有民族音乐喷泉,结合地形设计了一处亲水平台,与山体、三台基广场形成对景,相互呼应。平台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亲水空间以铺装场地为主,安排少量休息设施,方便游人观赏喷泉水景。上层空间设计木挑台,游人可凭栏远眺,欣赏水库迷人的景色。此外利用起伏的地势,结合公园路,安排多个林间场地,开敞私密各不相同,并通过漫步道和景观设施,形成良好的林下游线,满足周边居民日常健身、休憩活动的需要。(图九)
六 种植设计
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公园建设的主旋律,滨水公园的总体种植应与西岸山水格局相吻合,采用拟自然的种植手法,突出渲染自然山水特色。在满足该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公园的种植设计更突出大手笔的植物空间节奏。
6.1隔离功能
公园西侧相邻市政主路,设计时以密植乔木为主,形成浓密的景观林带,一方面可以减少城市活动对于公园的干扰;同时也作为公园山水画面的绿色背景。隔离林带紧靠公路一侧运用丰富的林下复层种植,形成形成景观序列丰富道路景观,同时重点位置打开视线廊道,强调绿色、水体,与城市相沟通。
6.2空间围合
以密林作为骨架,以疏林草地作为透气的林窗,密林、疏林、草坪和林下场地相搭配,形成或开敞或封闭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林缘部分加强复层种植,丰富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与周边环境过渡自然。
6.3空间引导
生态游赏是该公园设计的主导思想,园林景观的开合收放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道路来体验的。设计时充分发挥植物的空间引导功能,结合主路两侧密林种植形成视线引导区域,在转弯处或景色优美处留出透视线,形成较好的景观廊道,从而丰富公园的空间变化,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此外,考虑到当地气候条件,园区种植常绿树与落叶数的比例为5:5。设计了大量的彩叶乔木和开花灌木,丰富植物的季相变化。公园建成初期以基础绿化为主,栽植易成活、在当地性状稳定的树种,形成基本的绿化骨架。此后连续几年根据季节条件补充种植一些彩叶树、落叶树,完善景观层次,营造以秋景为特色的自然景观。
七总结
园林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园林景观则更应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需将园林放在城市和区域文化的视角去设计。三台基西岸滨水公园的建成,能够使三台基区域大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区域景观重要的一笔。但是公园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和周边的城市要素进行不断磨合。目前公园的建成形成了良好的山水自然景观骨架,但无论从景观上还是文化内涵上来讲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进行完善和配套功能的建设,最终实现适应城市发展,服务于城市、服务于民的综合功能,让人们能够切身体验到赋予了山水内涵的城市开放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