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歧视立法规制初探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483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业歧视违背法律精神而且名目花样翻新,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出台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青海省处于国家西部地区,与其他省份相比许多方面仍比较落后。论文主要分析了青海省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这对于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violates the spirit of the law and retrofit project,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anti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egislation is necessary and imminent. Qinghai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compared with other provinces, many aspects are still lagging behind.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hich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关键词】就业歧视;立法规制;立法
  【Keywords】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egislative regulation; legislation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2-0086-02
  1 青海省就业歧视的表现
  据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青海省2016年前三季度的总体就业情况基本稳定,截至9月末,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6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90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为11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0.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8.5%,超前完成年度目标;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89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3%,超前完成年度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2 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
  2.1女性劳动者就业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女性找工作的困难程度尤其大,即便女性拥有高学历也是如此。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男女两性生理差异,也有现阶段人才供求关系失衡所导致的,据资料显示,在青海省劳动力市场上,30岁以下男性占60.1%,30~50岁的男性占35%,50岁以上的男性占4.6%,这说明青壮年男性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流,妇女就业机会相对少于男性。
  2.2 农村劳动者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
  在青海省,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方式尚不能使他们彻底脱离农业和农村,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其次在某些地区户籍制度歧视现象依旧存在,农村劳动者因此受到不平等待遇。再次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择业渠道窄,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很难适应人才市场素质的要求。
  2.3 经济体制转型和劳动力供过于求是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
  经济体制持续转型,劳动力供过于求将长期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业,进入本地乡镇企业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青海省目前状况是,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在规模上、“质”、“量”上等各个方面都严重滞后。
  2.4 对于其他劳动者群体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
  与健康人相比,残疾人就业受到各种歧视自不必说,因其劳动效率较低;目前还有一些病毒携带人群也受到歧视,如“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还有血型歧视,有的用人单位竟然对应聘者的血型要求必须为0型血或B型血,其他类型的不予录用;还有的用人单位拒绝招收应届毕业生,要求应聘者必须有工作經验;更有甚者还有姓氏歧视,有的人姓氏谐音不吉利不予录用。以上种种原因都成为阻碍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3 针对青海省劳动力就业歧视立法规制存在的缺陷
  第一,就业歧视认定范围过于狭窄、零散。
  我国的诸多法律法规规章如《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法律及相关的劳动法规章,虽然都涉及反就业歧视的内容,但是规定的过于零散、原则性较强,缺乏可执行性,尚未形成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譬如针对户籍歧视、疾病歧视、血型歧视、工作经验歧视、姓氏歧视、政治态度歧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显得欠缺,一旦应聘者符合以上其中之一,就很难找到相应的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自认倒霉。例如,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如何得到保障,就亟需做出明确的规定。例如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将35岁作为一个界限,35岁以上便成为就业困难户。所以,目前有关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认定范围过于狭窄、零散,亟待国家相关部门修改完善。
  第二,缺乏对于就业歧视找到相应的惩处机制。
  《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就用人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条文作了相应规定,但是若用人单位或雇主在应聘过程中违反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规定,他们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在《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未提及。这就造成在出现就业歧视理由时难以找到相应的惩处机制,对应聘者来说极其不利,使他们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要想使绝大多数应聘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必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1]。   第三,政府积极行为存在不足,缺乏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执法机构。
  目前,我国对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存在漏洞。譬如应聘者就业歧视而不予录用的情形,其应向哪个部门寻求帮助,令应聘者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解决。目前我国立法部门没有在法律上确定一个可操作化的歧视认定标准,更不用说为应聘者或雇员提供相应的帮助了。何以提高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能力,以便有关主管部门或上级机关在予以处理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不是难以确定具体的执法部门。
  4 制订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及其主要内容
  前文阐述我国目前反就业歧视立法存在不足,我们应当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就业歧视相关法律制度:
  第一,必须对就业歧视加以明确的界定。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给“就业歧视”一个准确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或者通过概括或者列举的方式对就业歧视进行了界定。如有学者认为,所谓就业歧视是指因种族、肤色、宗教、民族、党派、国籍、户籍等不同而造成的对劳动者就业方面的剥夺或损害。有学者认为,就业歧视是指在条件相等或相近的求职者的求职过程中不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工资配置、升迁、培训机会、就业安全保障的平等待遇,从而使其在平等就业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扩大我国《劳动法》中就业歧视的认定范围。由于我国法律法规欠缺有关调整就业市场的法律规范。比如没有关于户籍歧视、疾病歧视、血型歧视、工作经验歧视、姓氏歧视、政治态度歧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就这些对于其他劳动者群体就业歧视的相关内容應予以补充、扩大[2]。
  第三,法律责任。如在劳动者就业求职过程中,应聘单位如果存在歧视,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使这些法律的责任细化具体化,做到有理可据、有法可依。譬如应聘者遇到应该录用而不予录用的情形,应聘者能够根据相关立法寻求帮助,并立即得到相应的法律应答,而不是寻访无门,不了了之。对于就业歧视行为的惩罚力度一定要大并且要落实到实处,让用人者或雇主付出更多的成本,才能真正有效遏制违法行为和保护受害者。
  第四,强调政府在积极消除就业歧视中的责任。
  首先,国家、政府在面对社会经济体制持续转型,劳动力供过于求将长期存在的现状时,应当着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其次,国家、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制定和实施禁止劳动者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出台带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歧视性就业政策。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存在歧视性做法,政府部门应提高监管力度并进行有效干预。
  【参考文献】
  【1】邹世允, 盛丹.就业间接歧视的法律规制[J].中国劳动,2016(9x):48-52.
  【2】 李雄, 肖林彬.我国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7):12-1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购作为创新性的业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经营方式,购物形式。大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在网购群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基于此大学生购后的商品满意度和购后成本是导致退换货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s an innovative form of business
期刊
【摘 要】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存货的状态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对于服装行业,存货问题一直严重影响着它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小型服装企业而言,只注重生产而忽略存货管理,导致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论文从中小型服装企业的角度出发,以A企业为例,分析A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中小型服装企业存货管理的发展有所帮助。  【Abstract】The inventory
期刊
【摘 要】根据调研和已有数据,国内闲置教材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闲置教材的处理不容滞缓,但目前市场上的营利性共享并不适合高校教材的共享。论文从非营利性共享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出发,借鉴“共享经济”再分配市场类型,提出以高校图书馆网络技术管理平台为依托,构建高校二手教材非营利性共享模式的构想。紧跟“共享”潮流,以调研为基础,为解决我国高校普遍的教材资源浪费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Abstract】A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基于移动支付的共享单车行业在我国各地开始出现。随着越来越多品牌的涌入,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各个品牌无法平衡投入、维护、回收的高额成本与产出的关系,仅以租金收入难以实现盈利。论文以ofo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对其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实现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
期刊
【摘 要】文物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文物古建筑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历史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论文以南京明清文人故居为例,分析了当前古建筑保护现状,针对现实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强调了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不容忽视且处在重要地位。  【Abstract】 The ancient buildings of cultural relics are an impor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了“加快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建立健全城乡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好农民工公益性免费群众文化活动”的指示精神。  【Abstract】"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Decision on Deepening the Cultural System Refo
期刊
【摘 要】论文将通过分析锤子,小米,oppo三种品牌手机不同的营销模式,比较其品牌的特点、受众群体、宣传模式等方面,分析各品牌的营销模式发展特点,并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背景,找出使国产手机的营销模式更具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和盈利前景的关键因素。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marketing models of Smartisan,Xia
期刊
【摘 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中各类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最优配置。论文首先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然后以A企业为例,根据A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了A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现实需求,最后给出了适合A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旨在给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Abstract】The purpose of planning human resources is to
期刊
【摘 要】绿色就业是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就业模式,绿色就业指的是对环境具有正向效应,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并最终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面工作。发展绿色就业对于改善保定空气环境质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改善民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Green employment is the employment pattern which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全民法律意识不断提升的大背景,对企业HR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其劳动法律的实践能力,因此劳动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转换角色,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以就业实务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增加实践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法有关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提升课程的效率。  【Abstract】In 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