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到了传统节日里,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文化都沉淀在其中。传统节日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于塑造民族品质、培育民族精神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传统节日;情感融入;文化沉淀;精神财富;民族品质;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整个求学历程而言,起着夯实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语文学科作为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无疑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
一、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
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的节点,这些日子叫作节日。节日是中国人为了适应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的民俗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团圆与亲情、浪漫的爱情、狂欢的喜悦、追思的深沉……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到了传统节日里,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文化都沉淀在其中。传统节日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于塑造民族品质、培育民族精神都有积极作用。
二、传统节日的现状
人们经常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事实上,其它传统节日也大都如此。节日的深层文化内涵缺失,过节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有些节日俨然已经变成了“消费节”、“旅游节”。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大众化使得英语国家的文化在中国相当普及,一般的青年人都对西方的主要节日有所了解,然而却分不清楚公历与阴历。只知道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却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是哪一天。只知道圣诞老人、玫瑰花和巧克力,却不知道春节、中秋节究竟有什么文化内涵。目前我国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节日氛围淡化的问题,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丰富文化意义有些已经被人们淡忘。
那么作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节日呢?让传统文化节日活在当下,对此我有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
以往老师们认为,传统节日教育是社会、家庭的事情,和我们学校、课堂无关。于漪老师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节日的意义,提高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让学生担当起"节日文化"传承的重大责任,需要语文老师自觉地把“节日文化”向语文课堂的纵深处渗透。
二、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节日来历以及内涵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他美妙的传说、历史渊源和深广的群众基础。现在的课文虽然有关节日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仍有一部分和节日有关的。如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讲述的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从孩子喜欢吃的粽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孩子去查找有关端午节来历的资料,学生兴趣很浓。为此,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还特意制作了微课程《端午节》,放在云课堂中,让学生可以随时观看,以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来历。知道来历之后就要再引导学生查找在端午节这一天,都有哪些习俗,以及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比如我们威海,要在端午节这一天早上太阳没有升起的时候,为孩子手腕、脚腕戴上五彩绳,过完端午的第一个雨天将五彩绳剪下来随雨水冲走,代表这一年的疾病和灾难都离你而去。学生了解到这一习俗之后,让家长帮忙戴好五彩绳,来到学校相互展示谁的漂亮,并且天天盼着下雨,反而对于以前最喜欢的粽子就不是那么热爱了。
如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和重阳节有关。相对于春节、中秋,孩子们对于重阳节就认识比较模糊,甚至可以说是陌生的。那么这时候语文老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渗透这一节日文化,以引起孩子们对于这一节日的重视。
三、将传统节日和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为弥补教材中传统节日内容比较缺少的情况,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为让学生能够将形式上的过春节到走近春节、研究春节,进而了解春节来历、礼节及相关习俗。最重要的是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将这次实践活动放在寒假中完成,以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受。1、查找有关春节的文章、诗等。2了解春节来历。3、了解春节习俗以及他每个习俗的寓意。4、你们家是如何过春节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拍照下来。其中第二步最为重要,因为通过对于习俗寓意的了解,学生能够很好的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种形式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渗透和熏陶,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能重新认识中华传统节日,使传统节日活在当下。
参考文献:
[1]梁琪. 中华传统节日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利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邹翠翠,女,汉族,出生于1980年9月,籍贯山东威海,工作单位威海市高区钦村小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主研究小学写字指导
关键词:传统节日;情感融入;文化沉淀;精神财富;民族品质;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整个求学历程而言,起着夯实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语文学科作为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无疑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
一、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
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的节点,这些日子叫作节日。节日是中国人为了适应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的民俗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团圆与亲情、浪漫的爱情、狂欢的喜悦、追思的深沉……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到了传统节日里,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文化都沉淀在其中。传统节日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于塑造民族品质、培育民族精神都有积极作用。
二、传统节日的现状
人们经常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事实上,其它传统节日也大都如此。节日的深层文化内涵缺失,过节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有些节日俨然已经变成了“消费节”、“旅游节”。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大众化使得英语国家的文化在中国相当普及,一般的青年人都对西方的主要节日有所了解,然而却分不清楚公历与阴历。只知道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却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是哪一天。只知道圣诞老人、玫瑰花和巧克力,却不知道春节、中秋节究竟有什么文化内涵。目前我国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节日氛围淡化的问题,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丰富文化意义有些已经被人们淡忘。
那么作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节日呢?让传统文化节日活在当下,对此我有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
以往老师们认为,传统节日教育是社会、家庭的事情,和我们学校、课堂无关。于漪老师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节日的意义,提高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让学生担当起"节日文化"传承的重大责任,需要语文老师自觉地把“节日文化”向语文课堂的纵深处渗透。
二、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节日来历以及内涵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他美妙的传说、历史渊源和深广的群众基础。现在的课文虽然有关节日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仍有一部分和节日有关的。如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讲述的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从孩子喜欢吃的粽子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孩子去查找有关端午节来历的资料,学生兴趣很浓。为此,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还特意制作了微课程《端午节》,放在云课堂中,让学生可以随时观看,以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来历。知道来历之后就要再引导学生查找在端午节这一天,都有哪些习俗,以及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比如我们威海,要在端午节这一天早上太阳没有升起的时候,为孩子手腕、脚腕戴上五彩绳,过完端午的第一个雨天将五彩绳剪下来随雨水冲走,代表这一年的疾病和灾难都离你而去。学生了解到这一习俗之后,让家长帮忙戴好五彩绳,来到学校相互展示谁的漂亮,并且天天盼着下雨,反而对于以前最喜欢的粽子就不是那么热爱了。
如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和重阳节有关。相对于春节、中秋,孩子们对于重阳节就认识比较模糊,甚至可以说是陌生的。那么这时候语文老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渗透这一节日文化,以引起孩子们对于这一节日的重视。
三、将传统节日和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为弥补教材中传统节日内容比较缺少的情况,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为让学生能够将形式上的过春节到走近春节、研究春节,进而了解春节来历、礼节及相关习俗。最重要的是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将这次实践活动放在寒假中完成,以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受。1、查找有关春节的文章、诗等。2了解春节来历。3、了解春节习俗以及他每个习俗的寓意。4、你们家是如何过春节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拍照下来。其中第二步最为重要,因为通过对于习俗寓意的了解,学生能够很好的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种形式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渗透和熏陶,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能重新认识中华传统节日,使传统节日活在当下。
参考文献:
[1]梁琪. 中华传统节日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利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邹翠翠,女,汉族,出生于1980年9月,籍贯山东威海,工作单位威海市高区钦村小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主研究小学写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