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靠什么熬过酷暑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这么热,还好我们有空调、风扇、冰箱,可是对于古人来说,除了扇子,他们是靠什么熬过夏天的呢?
  手摇扇、“电”风扇
  在晋代学者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扇子的记载,唐代雍裕之《题蒲葵扇》中曾写道:“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羡尔逢提握,知名自谢公。”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扇子进行过描述:“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从中可见古人造字的良苦用心。
  然而,扇子毕竟做功的是自己,到头来不过是将额头上的汗转移到了胳膊上,吃力的同时也凉快不到哪里去。
  于是,达官贵人们就用上了不用自己出力的“人工风扇”。
  最早的人工风扇出自西汉时期。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载,有位能工巧匠把七个一丈长的大轮连在一起,做成一个七轮扇,一个人就可以扇起让满屋子人打寒战的大风来。
  而到了唐朝,风扇早已进化到了水力驱动阶段。此时,有民间能工巧匠设计出一种木制器具,将水抽引上屋喷淋屋顶,再采用水循环的方法驱动扇轮转动,将水雾带来的凉气吹入屋内,冷气袭人。由此可见,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
  随着时代进步,到了清朝中期,能工巧匠为皇家在圆明园内设计安装了一套叫“水上明瑟”的机械设备,用水力作动力鼓风降温,其性能已经非常接近当今的电风扇。
  “空调器”“空调房”
  在21世纪的今天,空调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而在古时候,普通人家往往也有自己的“空调”。
  小说《红楼梦》中,薛宝钗曾经出过一个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来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这个谜语的谜底叫“竹夫人”,是古代的一种消暑器具,一种假“空调”。
  这种竹夫人长约一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间通空,四周有许多洞孔。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能收风窜散,供人取凉,可谓巧妙,常用在床上。
  长夜漫漫,酷暑难耐,不得入眠,于是古人发明了另一种“空调器”:瓷枕。瓷枕之所以能够取凉,就是因为瓷枕一般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透风,而瓷本身清凉,所以成为古人夏日纳凉必备。
  但是,皇家和达官贵人们则有更先进的“空调房”。他们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在享受清凉的同时,更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假冰箱、真冷饮
  中国有句古话叫“夏虫不可以语冰”,说的是夏天的虫儿无法想象冰是什么样的。然而,在古代,人们在夏天不仅可以享受到冰块带来的清凉,而且还有假“冰箱”,甚至还有冰镇饮料。
  其实,世界上最早发明冷藏和冷饮的是中国人。
  《诗经·豳风·七月》是一篇著名的农事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生活习俗和礼仪。其中记载,“二之日纳于凌阴,三之日凿冰冲冲”。这是两句互文,就是说,在天寒地冻的农历腊月和正月将冰采集起来放到冰窖(凌阴)中,以待天热的时候使用。
  夏天有了冰,古人就可以制造土冰箱了。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储藏食品的“冰鉴”,这种冰鉴最先是陶制的,后来演进为青铜制品。
  冰鉴是宴饮时盛放冰的器具,《周礼》中就有冰鉴储存食品的记载:“祭祀供冰鉴。”这样说来,冰鉴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了。
  有了“冰箱”,自然可制冰镇食品了。春秋末期,已开始在诸侯宴席上出现了冰镇甜酒。
  到了宋代,冷饮开始大量进入市场,享用者由官宦贵族扩展到平民百姓。人们把果汁、牛奶、药菊、冰块等混合调制成品种繁多的饮品。南宋诗人杨万里曾赋诗一首,“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米盘底碎,雪到口边消。”就是对一种名为“冰酪”的冷饮的赞赏。北宋汴京还有“沙糖冰雪冷元子”,南宋临安也有“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也都属于此类。
  明清时代,不仅冷饮花样更为繁多,且质量也越来越高,当时以北京的“冰镇酸梅汤”最负盛名。“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郝懿行《都门竹枝词》描绘的正是这样一幅市井消夏图。
  选自《海南日报》
其他文献
北宋初期,宋辽之间战争不断,虽有杨家将等镇守边关,但面对以骑射著称的辽人,宋军仍处于弱势。  这年冬季,杨六郎细细揣摩了宋辽之间的兵力,觉得宋军处于弱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辽人长期游牧骁勇善战;二是辽兵的马匹膘肥体壮,而宋人一直过着农耕生活,马匹少不说,能驯练成战马的马匹更是稀缺。此时正是战争年代,辽国对马匹管控很严,要想从辽国私运马匹过来,真是难如登天。  晚上,一筹莫展的杨六郎闷闷不乐地在营
期刊
这天晚上,何记油坊突然失火了!等附近被惊醒的人们七手八脚将大火扑灭时,油坊的掌柜何老三已经被烧成了一具焦黑的尸体。众人不禁唏嘘感叹,议论纷纷。  突然,有人大叫一声:“哎呀,何老三还有个十来岁大的儿子,大家赶紧找找!”街坊们这才醒悟过来,急忙屋前屋后四处找寻,却全然不见何家小儿的踪影。  就在此时,忽闻门外有人喊道:“何家小儿回来了!”众人齐齐出外,果见何家小儿浑身汗透,挑了一副卖油担子愕然立于门
期刊
元嘉年间,宋主刘义隆贸然北伐,却打不过北魏,引来北魏铁骑席卷江淮,一直打到长江边的瓜步山(今南京市六合区东南)。魏主拓跋焘在瓜步山大宴群臣,宣布凯旋。  拓跋焘率兵北还,南朝无人阻击。拓跋焘行至盱眙(今属江苏淮安)时,酒瘾突然上来,便派使者入城向宋军索要美酒。被打败逃入盱眙城的宋将臧质见魏使求酒,先是一愣,继而诡秘一笑,满口答应,从仓库取出几坛美酒交给使者带回。  拓跋焘一见美酒,酒虫子就爬上嗓子
期刊
清朝年间,沂州府一夜骤雨引发山洪,次日洪水退后,有人在下游河滩的灌木丛里发现了一具尸体,赶紧报了官。  知县庄鹏带着师爷和仵作亲临现场勘察。死者身着蓝布长衫,脸被水泡得变了形,难以辨认。仵作验尸后定为落水而亡。师爷却说死者口内并无污物,有先杀死后弃尸的嫌疑。庄鹏正要喝令仵作再仔细检查,一个老妇人跌跌撞撞奔来,一头扑在尸体上,大哭儿子死得好惨。师爷问她如何认出是自己儿子。老妇人道:“他身上这件蓝布长
期刊
清朝年间,福建的黄兰阶中了进士后,却一直未能得到一官半职。因此,他常被夫人张氏数落。  黄兰阶的父亲在世时,与军机大臣左宗棠是好友。他想,只要左大人写封推荐信给闽浙总督何璋,自己一定能混个一官半职。虽然他知道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但是他还是打算试一试。  黄兰阶立即出发了,两个月后,他终于来到了左相府。左宗棠见是故友之子来访,热情地招待了他。  寒暄过后,黄兰阶小心翼翼地说明来意:“世伯,侄儿
期刊
2015年2月18日除夕夜,世界第十高峰安纳普尔纳峰的东侧盆地发生大型雪崩,五名中国徒步爱好者被深埋其中,最后自救成功。  近日,年仅23岁的女孩小王回忆了自己被埋在雪中的惊魂一刻。从出发时兴奋,被埋雪中无限悔恨到最终获救后对生命的敬畏,她以这样无畏的方式仓促迎来了自己的成长—  安纳普尔纳峰是尼泊尔境内一条享誉全球的徒步线路。今年的除夕夜,我选择在安纳普尔纳大本营徒步路线(ABC线路)上度过。其
期刊
明朝末年,重庆长寿菩提山地区有一位名唤张奇的蛇医,此人不但医术高明,古道热肠,更为奇异的是:他家祖上传下来一本毛边线装的《驱蛇咒》。该古籍用梵文书写,经草药水泡制,旧得发黄。  每到月黑风高之夜,张奇便会用特殊配方的药水擦浴全身,换上一袭黑袍,戴上蛇皮面罩,腰系酒葫芦,手执长笛,来到后山,盘腿坐在一块大石上,面朝西方,摊开《驱蛇咒》,口中念念有词。  半炷香工夫,山间林中的大小蛇类听从魔咒的召唤,
期刊
唐朝初年,北方的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率兵攻打绥州,当颉利的儿子施罗叠率兵来到绥州府库时,遭到了司库参军赵恭存的顽强抵抗。赵恭存将钥匙紧紧攥在手里。施罗叠抢夺不到,恼羞成怒,命令士兵砍下赵恭存的手臂。即使如此,赵恭存断臂上的手仍紧握着钥匙。  府库被打开后,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个破旧的木箱,打开一看,里面只有15枚铜钱。  施罗叠不解地问赵恭存:“难道就为了这15枚铜钱,你连死都不怕?”赵恭存没有回答
期刊
德庆是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勇士,16岁那年,德庆参加那慕达大会,骑射等武功盖压群芳,被正白旗副都统(武职正二品)奎林器重,选入了乾隆皇帝的护军营。正白旗护军统领(武职正二品)明亮见德庆威猛矫捷且聪颖机悟,便将他编入内班亲军,在禁宫内扈卫值宿。两年后,德庆被提拔为护军校(武职正六品)。  如果不出意外,德庆可以走这样一条仕途捷径:护军—护军校—侍卫—御前侍卫。一旦成为御前侍卫,官运往往会青云直上,可
期刊
老子去哪了?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历史记载,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开化西域。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被关令(边关军政主官)尹喜挽留著书,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道德经》。  关于老子此后的行踪,一种说法是老子点化了尹喜,尹喜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路西行至鳌(今陕西省周至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