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猪高热综合征的猪瘟病原检出率很高,猪瘟的控制与净化,是当前养猪业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总结了猪瘟的综合防制措施,以期指导养猪生产。
关键词 猪瘟;猪高热综合征;防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247-02
猪瘟是一种急性、高热性、高传染性、高致死性疾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最近2年发生的猪高热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原所致,其中猪瘟病原的检出率很高,如2006年江西省30个市县406例病料的猪瘟(CSF)抗原阳性率为42.3%[1],2007年384份样品的检出率仍高达36.7%[2]。猪瘟的控制与净化,是当前养猪业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规模猪场需要对猪瘟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来达到防控猪瘟的目标。笔者通过多年的养猪生产实践,现就猪瘟的综合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1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的非特异性抗感染力
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到全进全出,精心饲养,减少和杜绝猪群的应激因素。有些应激无法避免,如小猪断奶时脱离母猪的情感应激、注射疫苗时的疫苗应激、转群时的抓猪应激等,但可以将应激降到最低,短时间的轻微应激并不会引发疾病。
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保障猪只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完善,提高猪群对各种应激和疾病的抵抗力。通过使用具有免疫增强和抗应激作用的制剂和营养添加剂,以提高猪群的先天性免疫力。
及时查找、改进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给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当前养猪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舍内环境和场区环境条件较差。应做好环境卫生管理,特别是小环境的治理,在保持舍内温度的条件下,通过通风对空气和湿度进行调节,并及时清理粪尿、污物,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2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高猪群的特异性抵抗力
各养猪场、养殖户对猪瘟的防制工作一般都很重视,但各地仍时有猪瘟疫情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免疫程序不合理。如在母源抗体效价较高时接种疫苗,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其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根据母源抗体变化规律,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不可照搬其他场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猪场可对不同阶段的商品猪检测猪瘟抗体水平,以调整免疫程序和及时发现问题;无条件检测的猪场可采用25日龄(4头份)和65日龄(4头份)2次免疫的方法;在猪瘟污染场,可采取中国兽药监察所提出的“0-35-70”免疫法。
3 正确选用疫苗
优质的疫苗是免疫成功的前提。购买有批准文号的疫苗,严禁使用无批准文号及过期失效的疫苗。免疫时要用猪瘟单苗,猪瘟三联苗由于含有吐温佐剂,免疫效果不好。另外,选用的猪瘟疫苗应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污染,据卫秀余等报道,在2007年猪病检测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很高,检测场阳性率为45.7%(16/35),检测样品阳性率为46.4%(51/110),可以引起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大量死亡[3],应引起高度重视。
4 做好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确保猪瘟疫苗在低温冷冻条件下贮藏、运输,在使用之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检查所用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失真空等。疫苗稀释最好使用专用稀释液,稀释后应贮放在有冰的泡沫箱中,夏季超过2h、冬季超过3h的疫苗应废弃,以避免因疫苗原因而导致猪瘟免疫失败。在疫苗使用前1d,将稀释液放入2~8℃冷藏箱预冷,使用前30min将疫苗也放入冷藏箱内平衡温度,避免因温度的突然变化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注射猪瘟疫苗时,不可打飞针,要1头猪1个针头,且做到头头不漏。
5 定期监测抗体水平
做好猪瘟的免疫抗体检测,把握猪群健康信息,是减少猪瘟发生的重要手段。抗体水平达1∶32为合格,根据免疫检测结果,确定免疫时机。若保护率小于50%则为无效免疫,需加强免疫或采取措施消除不稳定因素。坚决淘汰经多次接种后抗体水平仍很低的公、母种猪,减少猪瘟的隐性感染。
6 做好定期消毒和临时消毒,彻底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进出生产区必须走指定入口,脚踏消毒药水,消毒池内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确保消毒效果;装猪台售完猪后要立即彻底冲洗消毒;转猪车用完后马上冲洗消毒,以备下次使用;仔猪垫板冲洗干净后,用3%~5%烧碱液消毒,然后晾干待用;治疗器械集中蒸煮消毒,每天1次。在没有疫病发生的情况下,做到定期消毒,规模猪场应每周消毒1~2次;当发生疫病时,每天应消毒1~2次,对确诊或可疑为猪瘟的病猪及其排泄物和污染物应彻底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
7 科学合理使用乳前免疫
在被猪瘟严重污染的猪场,科学合理地采用乳前免疫,即每产出1头仔猪立即注射疫苗,作好记号后放入保温箱中,于2h后放出吸乳,且在25~35日龄和60~70日龄各加免1次,对控制猪瘟效果显著。笔者所在猪场于2006年4月取消乳前免疫,改为原来的免疫程序,2006年5月即开始发病,成活率从发病前的93%降至56%。在2006年6月恢复乳前免疫并采取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成活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且至今无1例猪瘟发生。但也有许多学者、专家认为仔猪刚出生时,立即注射猪瘟疫苗(特别是大剂量时),很容易诱导免疫耐受,出现先天性的持续性感染[4]。因此,在一些猪瘟污染严重的场、户可采用乳前免疫,能有效地控制猪瘟;而在一些免疫监测工作较好、母猪抗体水平高的非猪瘟流行区,不必将乳前免疫作为解决猪瘟感染的唯一方法,应采用综合措施,检测并淘汰带猪瘟强毒的公、母种猪,控制猪瘟持续感染的发生。
8 清除种猪群中的带毒公、母种猪
目前,在规模化猪场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母猪带毒综合征,就是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死胎或仔猪猪瘟(即持续感染),致使猪瘟野毒在猪群中长期存在,是猪群发生非典型性猪瘟的根源。净化种群是控制猪瘟的根本措施,即对种猪群用荧光抗体法监测,检出并淘汰抗原阳性的带毒猪,逐步净化猪瘟。尤其是规模化种猪场向社会提供种猪,必须净化猪瘟。据丘惠深等的研究,在猪瘟污染场,全场所有公、母种猪逐头活体采扁桃体,进行猪瘟荧光抗体试验法检查,猪瘟抗原阳性猪立即淘汰。每6个月1次,3次左右可使猪瘟得到完全控制,且此种方法适用于全国各种规模的猪场[5]。
9 严格做好引种管理
根据引种计划,应选择质量高、信誉好、没有危害严重疫病流行地区的大型种猪场引进种猪,并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购买种猪的免疫接种情况。种猪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隔离饲养45d以上,尽可能让新引进种猪和自有猪群之间没有接触,并进行严格检疫。确认无阳性感染,并监测猪瘟等抗体情况。种猪到场1周开始,应按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猪瘟等各类疫苗。在隔离期间经观察无异常情况发生,隔离期满后对种猪进行彻底消毒后才可转入生产场区。
10 预防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一些其他常见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其引起的最显著病理变化是严重损伤肺泡巨嗜细胞,造成其被大量破坏,并伴有循环淋巴细胞及黏膜纤毛清除系统的破坏,从而抑制免疫力,可使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6]。还有伪狂犬病、喘气病、圆环病毒病Ⅱ型等,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预防和控制。霉菌毒素也能导致免疫抑制,使猪群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引起猪群免疫失败,应采购优质的饲料原料及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
11 参考文献
[1] 陈松昌,刘文峰,邓舜洲,等.2006年江西省猪病诊断情况总结及分析[J].中国猪业,2008(2):37-41.
[2] 刘文峰,邓舜洲,张文波,等.2007年江西省猪病诊断情况总结及分析[J].养猪,2008(2):61-63.
[3] 卫秀余,曹玉良.2007年猪病诊断回顾和2008年流行趋势预测[J].养猪,2008(2):44.
[4] 樊福好.猪瘟免疫预防不宜采用“乳前免疫”[J].养猪,2008(2):38-40.
[5] 丘惠深,王在时,郎洪武,等.猪瘟综合防制技术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00(12):18-20.
[6] 丁壮.猪瘟及其防制[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关键词 猪瘟;猪高热综合征;防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247-02
猪瘟是一种急性、高热性、高传染性、高致死性疾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最近2年发生的猪高热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原所致,其中猪瘟病原的检出率很高,如2006年江西省30个市县406例病料的猪瘟(CSF)抗原阳性率为42.3%[1],2007年384份样品的检出率仍高达36.7%[2]。猪瘟的控制与净化,是当前养猪业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规模猪场需要对猪瘟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来达到防控猪瘟的目标。笔者通过多年的养猪生产实践,现就猪瘟的综合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1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的非特异性抗感染力
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到全进全出,精心饲养,减少和杜绝猪群的应激因素。有些应激无法避免,如小猪断奶时脱离母猪的情感应激、注射疫苗时的疫苗应激、转群时的抓猪应激等,但可以将应激降到最低,短时间的轻微应激并不会引发疾病。
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保障猪只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完善,提高猪群对各种应激和疾病的抵抗力。通过使用具有免疫增强和抗应激作用的制剂和营养添加剂,以提高猪群的先天性免疫力。
及时查找、改进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给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当前养猪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舍内环境和场区环境条件较差。应做好环境卫生管理,特别是小环境的治理,在保持舍内温度的条件下,通过通风对空气和湿度进行调节,并及时清理粪尿、污物,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2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高猪群的特异性抵抗力
各养猪场、养殖户对猪瘟的防制工作一般都很重视,但各地仍时有猪瘟疫情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免疫程序不合理。如在母源抗体效价较高时接种疫苗,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其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根据母源抗体变化规律,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不可照搬其他场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猪场可对不同阶段的商品猪检测猪瘟抗体水平,以调整免疫程序和及时发现问题;无条件检测的猪场可采用25日龄(4头份)和65日龄(4头份)2次免疫的方法;在猪瘟污染场,可采取中国兽药监察所提出的“0-35-70”免疫法。
3 正确选用疫苗
优质的疫苗是免疫成功的前提。购买有批准文号的疫苗,严禁使用无批准文号及过期失效的疫苗。免疫时要用猪瘟单苗,猪瘟三联苗由于含有吐温佐剂,免疫效果不好。另外,选用的猪瘟疫苗应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污染,据卫秀余等报道,在2007年猪病检测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很高,检测场阳性率为45.7%(16/35),检测样品阳性率为46.4%(51/110),可以引起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大量死亡[3],应引起高度重视。
4 做好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确保猪瘟疫苗在低温冷冻条件下贮藏、运输,在使用之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检查所用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失真空等。疫苗稀释最好使用专用稀释液,稀释后应贮放在有冰的泡沫箱中,夏季超过2h、冬季超过3h的疫苗应废弃,以避免因疫苗原因而导致猪瘟免疫失败。在疫苗使用前1d,将稀释液放入2~8℃冷藏箱预冷,使用前30min将疫苗也放入冷藏箱内平衡温度,避免因温度的突然变化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注射猪瘟疫苗时,不可打飞针,要1头猪1个针头,且做到头头不漏。
5 定期监测抗体水平
做好猪瘟的免疫抗体检测,把握猪群健康信息,是减少猪瘟发生的重要手段。抗体水平达1∶32为合格,根据免疫检测结果,确定免疫时机。若保护率小于50%则为无效免疫,需加强免疫或采取措施消除不稳定因素。坚决淘汰经多次接种后抗体水平仍很低的公、母种猪,减少猪瘟的隐性感染。
6 做好定期消毒和临时消毒,彻底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进出生产区必须走指定入口,脚踏消毒药水,消毒池内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确保消毒效果;装猪台售完猪后要立即彻底冲洗消毒;转猪车用完后马上冲洗消毒,以备下次使用;仔猪垫板冲洗干净后,用3%~5%烧碱液消毒,然后晾干待用;治疗器械集中蒸煮消毒,每天1次。在没有疫病发生的情况下,做到定期消毒,规模猪场应每周消毒1~2次;当发生疫病时,每天应消毒1~2次,对确诊或可疑为猪瘟的病猪及其排泄物和污染物应彻底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
7 科学合理使用乳前免疫
在被猪瘟严重污染的猪场,科学合理地采用乳前免疫,即每产出1头仔猪立即注射疫苗,作好记号后放入保温箱中,于2h后放出吸乳,且在25~35日龄和60~70日龄各加免1次,对控制猪瘟效果显著。笔者所在猪场于2006年4月取消乳前免疫,改为原来的免疫程序,2006年5月即开始发病,成活率从发病前的93%降至56%。在2006年6月恢复乳前免疫并采取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成活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且至今无1例猪瘟发生。但也有许多学者、专家认为仔猪刚出生时,立即注射猪瘟疫苗(特别是大剂量时),很容易诱导免疫耐受,出现先天性的持续性感染[4]。因此,在一些猪瘟污染严重的场、户可采用乳前免疫,能有效地控制猪瘟;而在一些免疫监测工作较好、母猪抗体水平高的非猪瘟流行区,不必将乳前免疫作为解决猪瘟感染的唯一方法,应采用综合措施,检测并淘汰带猪瘟强毒的公、母种猪,控制猪瘟持续感染的发生。
8 清除种猪群中的带毒公、母种猪
目前,在规模化猪场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母猪带毒综合征,就是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死胎或仔猪猪瘟(即持续感染),致使猪瘟野毒在猪群中长期存在,是猪群发生非典型性猪瘟的根源。净化种群是控制猪瘟的根本措施,即对种猪群用荧光抗体法监测,检出并淘汰抗原阳性的带毒猪,逐步净化猪瘟。尤其是规模化种猪场向社会提供种猪,必须净化猪瘟。据丘惠深等的研究,在猪瘟污染场,全场所有公、母种猪逐头活体采扁桃体,进行猪瘟荧光抗体试验法检查,猪瘟抗原阳性猪立即淘汰。每6个月1次,3次左右可使猪瘟得到完全控制,且此种方法适用于全国各种规模的猪场[5]。
9 严格做好引种管理
根据引种计划,应选择质量高、信誉好、没有危害严重疫病流行地区的大型种猪场引进种猪,并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购买种猪的免疫接种情况。种猪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隔离饲养45d以上,尽可能让新引进种猪和自有猪群之间没有接触,并进行严格检疫。确认无阳性感染,并监测猪瘟等抗体情况。种猪到场1周开始,应按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猪瘟等各类疫苗。在隔离期间经观察无异常情况发生,隔离期满后对种猪进行彻底消毒后才可转入生产场区。
10 预防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一些其他常见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其引起的最显著病理变化是严重损伤肺泡巨嗜细胞,造成其被大量破坏,并伴有循环淋巴细胞及黏膜纤毛清除系统的破坏,从而抑制免疫力,可使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6]。还有伪狂犬病、喘气病、圆环病毒病Ⅱ型等,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预防和控制。霉菌毒素也能导致免疫抑制,使猪群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引起猪群免疫失败,应采购优质的饲料原料及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
11 参考文献
[1] 陈松昌,刘文峰,邓舜洲,等.2006年江西省猪病诊断情况总结及分析[J].中国猪业,2008(2):37-41.
[2] 刘文峰,邓舜洲,张文波,等.2007年江西省猪病诊断情况总结及分析[J].养猪,2008(2):61-63.
[3] 卫秀余,曹玉良.2007年猪病诊断回顾和2008年流行趋势预测[J].养猪,2008(2):44.
[4] 樊福好.猪瘟免疫预防不宜采用“乳前免疫”[J].养猪,2008(2):38-40.
[5] 丘惠深,王在时,郎洪武,等.猪瘟综合防制技术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00(12):18-20.
[6] 丁壮.猪瘟及其防制[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