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族箫笛曲文化生境及其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_w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在2019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于传统音乐项。由于雷山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境内的西江千户苗寨就是雷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代表,为推动黔东南州雷山县苗寨箫笛文化的发展,本文结合课题《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的挖掘及研究》的实践,以促进黔东南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文化发展为目标,将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进行有机结合,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探索在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发展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雷山苗族箫笛曲;箫笛文化;民族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凯里学院“民族做特”专项课题“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的挖掘及研究”(2020mzzt0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的主要休闲方式。民族文化旅游随着游客旅游品位的不断升级,回归自然、求新求异、求知寻根、求乐求真、求奇求实已成为现代人旅游追求的新风尚,民族文化旅游日益火热。雷山县境内的西江千户苗寨借助自身的苗族文化特色和境内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雷山县旅游支柱性产业的代表地区。为了更好地挖掘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发展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文化,本文将西江千户苗寨作为研究基地之一,将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文化与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将雷山苗族箫笛曲作为充实和完善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推动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文化的发展。

一、雷山县概述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州西北部,东与台江、剑河和榕江县相邻,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相抵,西与丹寨县相连,北与州府凯里市相接壤,下辖9个乡镇和街道,154个行政村和323个自然寨,境内以苗族、汉族、侗族、瑶族和水族人口为主,自然资源丰富。

二、苗族箫笛曲概述


  雷山苗族歌舞和器乐以传统而古老而闻名。苗族箫笛曲是省级非遗项目,不仅有着清越、优美的音色,而且有着精湛、绝伦的演奏技巧,将苗族人民在漫长岁月中与自然和人交往中的故事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美妙的箫笛曲表达出来。在吹奏过程中,具有含蓄、隽永的特点。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作为苗族民俗风情的物化形式之一,与苗乡民俗节庆活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承载的文化价值远比实用价值要高,其文化意蕴丰富,内涵深厚,箫笛曲成为雷山的特色民族文化之一[1]。

三、苗族箫笛曲文化生境的田野调查


  笔者通过对苗族箫笛曲文化生境的田野调查后发现,箫笛曲与很多民族文化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尤其是保护传承中的问题较多,如民间艺人逐渐老龄化,传承人不足,箫笛制作日益趋于工业化,在设计、制作等方面缺乏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箫笛曲在雷山本地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雷山苗族文化苗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是彰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寄托,为推动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在利用与发展中寻找出路,唤醒民众对苗族文化的认知,并自觉参与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的行列,才能更好地推动雷山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
  从笔者调查的西江千户苗寨来看,虽然售卖箫笛产品的商店很多,但是大都属于机械化工艺制品,而本地取材、本地工艺制作的几乎没有,同时也未将苗族箫笛曲作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来开发,整个景区的商业化、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为促进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的挖掘和发展,丰富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对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
  雷山县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由于多样的地理环境,各民族文化在这里形成了交融,但是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主的苗族文化最为浓郁,苗族文化旅游开发和利用也得到了有效拓展,而苗族箫笛文化成为拓展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载体,对于拓展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提供了新的土壤,尤其是随着申遗成功之后,雷山苗族箫笛曲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抢救性保护,雷山箫笛文化旅游前景良好,开发潜力巨大。但是要想变为现实,还要结合雷山的实际,尤其是结合西江千户苗寨的实际,根据旅游市场发展需求,明确苗族箫笛文化旅游开发和利用的方向与方法[2]。

四、以提升旅游档次和彰显苗族文化特色为开发与利用的方向


  首先,将雷山箫笛文化作为核心,以雷山箫笛曲作为载体,以西江千户苗寨为基地,致力于特色旅游資源的打造,将传统的箫笛艺术与苗族特色以及西江千户苗寨的自然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以雷山箫笛文化为核心的旅游新品,在雷山县政府的主导下,以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为核心,加大对雷山箫笛曲的保护力度,并与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管理主体合作,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项目,打造具有雷山苗族特色的箫笛文化旅游线路。
  其次,不断强化认识,以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不断提升旅游档次,在箫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做好引导工作,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将政府的指导与宏观调控职能发挥出来,通过科学规划,将箫笛曲在景区内演出,并随着演出的不断深入与实践,将箫笛文化作为核心,对箫笛文旅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与规划,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同时还要对旅游开发项目精心策划,避免出现结构雷同和档次低劣的旅游产品,将西江千户苗寨的文化品位与艺术格调不断提升,将西江千户苗寨从目前的商业化性质严重、环境治理问题突出等作为着力解决的重点,注重协调各方关系,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及精益求精的原则,不断优化整个景点建设,将景点文化韵味彰显出来,打造和谐箫笛文旅环境,着力打造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共同体。
  最后,在统筹规划设计中注重彰显民族特色,雷山箫笛曲虽然散落在民间,目前处于初级保护阶段,但是有着十分浓厚的苗族文化风情,与目前开发较为成熟的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一脉相承,因此需要将箫笛文化与苗族风情有机结合,在开发苗族箫笛游乐项目的同时,还要推动苗族箫笛曲与歌舞的结合,凸显其多样性、地域性以及民族性,开发箫笛民族文化旅游产品,通过鲜明的文化特色与独具苗族文化魅力的内容来吸引游客[3]。

五、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文化旅游开发和利用的方法


  (一)加强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的挖掘、收集和整理
  加强对传统箫笛曲目的挖掘保护,既要注重对箫笛艺人档案的完善,又要对特殊人才、曲目、技能开展不间断的跟踪,确保抢救措施得到及时落实,着力使现有曲目必采、现有技艺必存。但是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传统民俗文化在不断淡化,身怀绝技的箫笛艺人年事已高,有的不再从事演出,有的不适宜演出,有些已经去世,导致箫笛绝技难以得到传承。虽然有一些崭露头角的年轻箫笛艺人,但是其从业目的就是挣钱,忽视平常练功和深厚造诣,也无暇虚心向老艺人请教,加上政府经费支出困难,难以对全县的箫笛艺人开展全面性、集体性的个人品德与专业素质培训,对箫笛曲挖掘、收集和整理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本文研究旨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细致全面的箫笛普查工作,彻底掌握雷山县的箫笛历史变革,箫笛乐手、乐器、乐曲的价值等,再把所普查资料归类整理存档,实施静态保护,并将民间挖掘、整理创作的箫笛曲制作成音像制品,为箫笛艺术在西江千户苗寨的传承、保护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注重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在西江千户苗寨的宣传和推广
  以大力塑造雷山箫笛文化旅游形象为目的,将箫笛曲作为西江千户苗寨的文旅资源,借助西江千户苗寨每天表演苗寨文旅节目的契机,增加雷山箫笛曲的表演。在西江千户苗寨通过开展箫笛表演与民族艺术会演,箫笛文化艺术水平与艺术活力得到彰显。但是从当前来看,由于专业表演人员缺乏,现有的箫笛制品以工业化制造为主,表演缺乏连贯性,更多的是以经济为目的,而忽视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的渗透,导致苗族箫笛曲背后的故事被忽视,如箫笛最初是苗族祖先在深山老林中,为了在打猎充饥的过程中互相配合行动,采用箫笛进行通风报信,最后演变成一种乐器的古老传说。同时箫笛曲还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谈情说爱的工具,也见证了苗族历史的发展。其以四六句为主,不仅有着高昂的声音和明快的节奏,而且有着优美的音质,能吹奏苗歌曲调,其音乐研究与欣赏价值巨大。在当前的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发展中并未考虑到这些,因此缺乏民族文化特点。苗族箫笛曲作为雷山苗族的非遗,需要在宣传和推广中融入其民俗价值、历史价值以及音乐研究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其背后故事的传承和发展,给游客从另一个角度阐释苗族先民的智慧。例如,目前在雷山境内十分火热的芦笙舞,最初就是从箫笛演变而来,由于箫笛声音相对较小,将箫笛进行多根组合之后,才形成了以芦笙作为演奏乐器。因此,可以将箫笛曲与现有的芦笙舞表演结合起来,利用清脆的箫笛声与厚重的芦笙声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增强游客对苗族文化的认知,成为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同时,有助于民族旅游品牌的打造[4]。
  (三)秉承游客为本的原则和保护第一的理念
  在雷山西江千户苗寨中,为加强苗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不管是吸引游客还是留住游客,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拓展游客的消费市场,始终要立足于雷山箫笛民族文化资源,秉承游客为本的原则和保护第一的理念,在综合开发中,既要立足根本,又要彰显特色,才能更好地朝着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和多目标的方向发展,在丰富旅游内容和吸引游客的同时,还要考虑游客的旅游需求,在确保箫笛文化得到保护的同时,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来展示神秘的苗乡文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旅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箫笛曲作为箫笛文化遗产资源,具有丰富、脆弱的特点,一旦被破坏,要想恢复就会面临较大的难度,要避免项目开发定位高、水平低的问题。近年来,西江千户苗寨的游客数量持续上涨,而背后的迅速人工化与过度商业化又饱受游客的诟病和忌惮,所以为避免失去传统文化的真谛,将传统文化真实而又质朴的一面彰显出来,提升箫笛曲的吸引力,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在发展文旅的同时加强对箫笛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有不断提升文化旅游质量,让游客游有所得、游有所想、游有所羁,才能增强游客的黏度。
  (四)加强人才投入,发挥人才在箫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作用
  为提升雷山箫笛文化旅游的开发质量,彰显雷山箫笛曲的品位,需要加大人才投入,吸引專业人才,参与到苗族人民对苗族文化价值的认同行列,自觉参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所以当地居民在西江千户苗寨开发文化资源获取利益的同时,还要通过加强人才投入而实现文旅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成为旅游业的发展主体,并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加强导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民族文化知识,不断强化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帮助和引导箫笛技艺传承人参与到箫笛文化的传播和研究之中,加强箫笛技艺知识的传授和传承,注重传承人的培育,才能更好地与现有苗族文化资源一道成为西江千户苗寨的文旅资源,助推雷山民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 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7):44-48.
  [2] 古宗智,张中笑,杨方刚.贵州民族民间器乐文化[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1(4):1-15.
  [3] 刘阿丽,李忠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121-124.
  [4] 张涵,孙九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文化再生产:以苗绣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1):53-59.
  [5] 胡攀学,李妮娜.箫声笛韵染侗乡:玉屏自治县大力传承箫笛文化[J].当代贵州,2016(44):38-39.
其他文献
旅游所蕴含的轻松、愉快、休闲等特质,让其天然地跟健康连接在一起,获得或保持健康成为很多游客的出游动机。在網络媒体中,旅游被塑造为健康生活的重要实践之一,不仅游客通过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健康的旅游体验,目的地和各类景区也在对外宣传中不断地推广健康的旅游产品和体验。然而,“旅游能够实现健康”,究竟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想象?如果其并非客观现实,互联网又如何参与建构了旅游体验的健康想象?旅游与健康、现实与想象之
文章通过网络评论,使用ROST CM6.0软件,以《又见敦煌》为例,对游客的感知进行总体感知因素高频词分析和消极感知因素高频词分析。发现游客对《又见敦煌》的总体感知是宏观性的、概括性的,缺乏对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感知,消极感知集中于演艺鉴赏和演艺内容两方面。基于此,提出相应策略,要注重演艺作品关于人文内涵和地域特色的表达方式,提升演出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制定有效的剧场管理策略,注重广告宣传时的内容表达以及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民宿业态异军突起,成为生态旅游城市的吸睛点。笔者从旅游偏好角度出发,选取广东河源为研究对象,对生态旅游城市民宿发展展开研究。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访谈法为辅,深入调研旅游者对河源民宿的偏好。结果显示:河源民宿在项目体验、主题特色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河源民宿集群尚不成熟,在民宿宣传、经营管理、规划、周边环境、设施配套等方面有待提升。
摘 要: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地区的广元,如今是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主战场。在广元市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战略指引下,广元市曾家山旅游区康养旅游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从曾家山旅游区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入手,采用调研、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建立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评价函数明确曾家山旅游区目前所处康养旅游发展阶段,为康养旅游目的地筛查评估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关键
摘 要:咸阳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研究其城市旅游品牌国际形象的呈现、塑造与传播,对其他同类型城市有着重要启示。本文主要关注咸阳城市旅游品牌认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为相关组织单位提供城市品牌提升策略性发展建议。  关键词:城市旅游品牌;品牌认知;咸阳市  中图分类号:C912.81;G206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院级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基于国
摘 要: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多措并举发展我国健康服务业,将发展健康旅游作为主要任务之一。长白山是国家5A级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此开发健康旅游,类型多样前景广阔。但是,长白山又具有不可否认的劣势并面临着激烈的挑战。本文通过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OWT),分析长白山
本文在“美丽中国”建设时代大背景下,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实地调查,首先,对樱桃沟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分析其存在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促进本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樱桃沟凭借樱桃资源和乡村生态资源,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今后其将致力于打造宜居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更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摘 要:本文以西安为例,通过获取西安市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揭示旅游业对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价值影响,并提出未来西安旅游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旅游业;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分析;西安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识码:A引言  近年来,旅游业凭借与其他产业较强的关联性、对国民经济强大辐射和波及作用,带动相关产业部门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数字文旅创新发展新机遇:文旅行业开启数字文旅新时代  大数据、智能化、5G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为依托、以万物智联为目标的全新历史阶段。在此大背景下,文旅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导向为文旅行业提供创新、高效发展的新动能;(2)双循环的时代背景为文旅行业挖掘本土元素、本土文化提出新需求;(3)数字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文旅行业提供数字化应用场景,沉
摘 要: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感知度、认可度以及参与度的高低都影响着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当地居民。本文以“丁真现象”为例,结合四川甘孜理塘县的旅游发展现状,探讨“丁真热”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主要启示,并基于此提出依托当地居民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丁真现象;旅游营销;地方居民;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引言  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