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介语主要特点之一的石化性近年来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西部某高校42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写作中的石化现象进行纵向研究,通过识别、归类、分析和对比其作文中的错误数量,研究显性语法教学是否有利于减少学生在写作中的石化错误。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写作中的语法错误的出现是动态变化的;持续一段时间的显性语法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减少作文中石化语法错误出现频率,从而改善石化现象,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性 显性语法教学
一、研究背景
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 在其1972年发表的Interlanguage一文中最早提出中介语这一术语。中介语是指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二语习得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同学习水平阶段的连续体,其特点是不断向目的语靠近。中介语具有系统性,渗透性和石化性的特点,其中,石化性一直是中介语研究的重点所在。研究表明,大约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习者在达到一定的语言学习水平后会停滞不前,很难再像初学时期那样快速稳定的提高,甚至伴有逐步退步的现象出现,这叫做中介语的石化。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常出现各类错误。研究者们认为,非母语者无法完整的掌握目的语的全部语法,而出错则是其中介语的长久特征, 并且有些错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得到纠正。尽管研究者们对中介语中的石化现象的解决方法意见不一,但石化现象得到普遍的承认。如何克服石化现象避免出现石化性语法错误,则是本研究探索之重点。
二、理论基础
石化作为中介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难点。研究发现,即便学习者对二语学习动机较强,接受大量的二语输入,以及有充足的机会练习二语,但是他们仍会面临一种过早停滞的学习状态,这就是石化现象。在成人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成功的学习者的比例仅占到百分之五,这就是石化为什么被认为是一种“习得失败”的原因。这种学习停滞的現象也成为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并对二语习得相关理论提出挑战。
显性学习最早由Reber(1967)在限定状态语法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与隐性学习强调无意识下的学习相反,显性学习强调学习语言材料如词汇和语法等内容时,学习者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巩固,从而掌握知识。在显性语法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Focus on Forms和PPP(Present Practice Produce)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先对语法结构和语言特点加以讲解和呈现,再让学生在创造的语言情境中练习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和语言结构,从而加强学习者对于二语的语言结构和认知和有意识的理解。对于显性还是隐性学习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问题目前还有很多争论,但研究者认为显性语法教学能促进和培养学习者某些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这在研究减少学习者二语石化现象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自石化现象这一概念提出以来,语言学界的研究者们从事了大量与之相关的研究,从年龄、学习动机、交际动力、课堂教学等多角度研究石化现象,由于对石化现象理解不一致,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各异,导致并不能充分的说明如何消除石化现象。纵观国内外近年来的代表性研究,Lenneberg提出的关键时期假说(CPH)为石化现象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韩照红(2008)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系统分析了石化现象的成因;文秋芳(2010)认为对中高级英语学习者来说,石化现象阐述了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犯如语言水平退步、语言运用固化、与目标语有差异的系统持续运用、典型错误等。这些研究虽然都以中介语的石化作为研究对象,但研究重点多放在石化的成因、性质和特点上。针对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从纵向研究的角度,通过一段时期的显性语法教学,以学习者接受此教学法前后的语言书面输出为素材,来探讨此教学法是否对中介语石化性语言错误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旨在探索出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模式,希望为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提供新思路。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对42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写作中石化现象进行纵向研究,收集其作文样本,对其作文中的错误进行识别和归类,随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显性语法教学,再次收集同样题目的作文样本,分析和对比其两次英语写作中的错误类型和数量,探讨显性语法教学是否有利于减少学生在写作中的石化语法错误。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1)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典型的石化性语言错误有哪些?
(2)显性语法教学是否对石化性语法错误产生影响?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陇东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某班学生59名,对其进行词汇量水平检测(VST)(Nation
【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性 显性语法教学
一、研究背景
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 在其1972年发表的Interlanguage一文中最早提出中介语这一术语。中介语是指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二语习得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同学习水平阶段的连续体,其特点是不断向目的语靠近。中介语具有系统性,渗透性和石化性的特点,其中,石化性一直是中介语研究的重点所在。研究表明,大约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习者在达到一定的语言学习水平后会停滞不前,很难再像初学时期那样快速稳定的提高,甚至伴有逐步退步的现象出现,这叫做中介语的石化。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常出现各类错误。研究者们认为,非母语者无法完整的掌握目的语的全部语法,而出错则是其中介语的长久特征, 并且有些错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得到纠正。尽管研究者们对中介语中的石化现象的解决方法意见不一,但石化现象得到普遍的承认。如何克服石化现象避免出现石化性语法错误,则是本研究探索之重点。
二、理论基础
石化作为中介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难点。研究发现,即便学习者对二语学习动机较强,接受大量的二语输入,以及有充足的机会练习二语,但是他们仍会面临一种过早停滞的学习状态,这就是石化现象。在成人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成功的学习者的比例仅占到百分之五,这就是石化为什么被认为是一种“习得失败”的原因。这种学习停滞的現象也成为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并对二语习得相关理论提出挑战。
显性学习最早由Reber(1967)在限定状态语法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与隐性学习强调无意识下的学习相反,显性学习强调学习语言材料如词汇和语法等内容时,学习者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巩固,从而掌握知识。在显性语法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Focus on Forms和PPP(Present Practice Produce)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先对语法结构和语言特点加以讲解和呈现,再让学生在创造的语言情境中练习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和语言结构,从而加强学习者对于二语的语言结构和认知和有意识的理解。对于显性还是隐性学习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问题目前还有很多争论,但研究者认为显性语法教学能促进和培养学习者某些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这在研究减少学习者二语石化现象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自石化现象这一概念提出以来,语言学界的研究者们从事了大量与之相关的研究,从年龄、学习动机、交际动力、课堂教学等多角度研究石化现象,由于对石化现象理解不一致,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各异,导致并不能充分的说明如何消除石化现象。纵观国内外近年来的代表性研究,Lenneberg提出的关键时期假说(CPH)为石化现象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韩照红(2008)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系统分析了石化现象的成因;文秋芳(2010)认为对中高级英语学习者来说,石化现象阐述了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犯如语言水平退步、语言运用固化、与目标语有差异的系统持续运用、典型错误等。这些研究虽然都以中介语的石化作为研究对象,但研究重点多放在石化的成因、性质和特点上。针对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从纵向研究的角度,通过一段时期的显性语法教学,以学习者接受此教学法前后的语言书面输出为素材,来探讨此教学法是否对中介语石化性语言错误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旨在探索出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模式,希望为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提供新思路。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对42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写作中石化现象进行纵向研究,收集其作文样本,对其作文中的错误进行识别和归类,随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显性语法教学,再次收集同样题目的作文样本,分析和对比其两次英语写作中的错误类型和数量,探讨显性语法教学是否有利于减少学生在写作中的石化语法错误。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1)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典型的石化性语言错误有哪些?
(2)显性语法教学是否对石化性语法错误产生影响?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陇东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某班学生59名,对其进行词汇量水平检测(VST)(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