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玉米是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经常遭受风灾,造成玉米倒伏减产。该文通过调查明确了玉米植株穗位高低对倒伏影响很大。针对风灾造成的玉米倒伏,提出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以期为减少产量损失、确保该区域玉米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风灾;倒伏;影响因素;预防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36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074-01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属半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 ℃,5—9月≥10 ℃积温2 600~2 800 ℃,日照时数2 379 h左右,无霜期120~130 d。耕地多以白浆土、灰棕壤、冲积土和草甸土为主。2012年8月30日,该区域受台风布拉万的影响,玉米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在平地、岗地、洼地皆发生了局部倒伏的现象。现就玉米倒伏影响因素(如株高、穗位、茎粗)进行调查,明确影响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提出倒伏的预防应对措施,以期为减少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玉米倒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玉米株高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年降水量800~1 000 mm,种植玉米品种植株皆表现高大。风灾之后,对40块玉米生产田上种植的17个品种进行株高调查,结果发现倒伏植株株高、未倒伏植株株高平均值分别为361.8、363.3 cm,比较接近。其中倒伏、未倒伏最高株高分别为398、399 cm,比较接近。倒伏、未倒伏最低株高分别285、289 cm,比较接近。表明玉米植株的高低对倒伏没有影响。
1.2 玉米茎粗
风灾过后,对40块玉米生产田种植的17个品种进行茎秆粗度调查,结果发现倒伏茎粗、未倒伏茎粗平均值分别为2.8、2.8 cm,它们的茎粗相同。倒伏、未倒伏最粗茎粗分别为3.2、3.2 cm,表现相同。倒伏、未倒伏最细茎粗分别2.2、2.2 cm,表现相同。表明玉米植株的茎秆粗细对倒伏没有影响。
1.3 玉米穗位
风灾过后,对40块玉米生产田种植的17个品种进行穗位高度调查,结果发现倒伏穗位、未倒伏穗位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65.8、139.5 cm,其高度相差26.3 cm。相同品种倒伏、未倒伏的穗位高度相差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51.0、7.0 cm。表明玉米植株穗位的高低对倒伏影响很大,是玉米倒伏最大的影响因素。
2 玉米倒伏预防与应对措施
2.1 预防措施
在玉米生产中,通过优良品种的选用、栽培技术以及化控技术措施,降低植株穗位高度,确保穗位整齐一致,可避免由于风灾造成倒伏发生,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根本的技术保障。
2.2 应对措施
一是风灾过后及早排出玉米倒伏田的积水,降低田间的土壤含水量,提早田间作业时间[1-3]。二是风灾后,容易造成玉米心叶卷曲,多层叶片互相缠绕,发生叶片折断等现象,为了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应该及时用手将粘连、卷曲的心叶放开展平。遭受风灾严重者,可采取摘心剪叶,但注意不能损伤生长点和心叶。三是风灾过后,尽早对倒伏的玉米进行扶正,然后用脚踩紧根系周围的土壤,使植株稳固。对倒伏严重的玉米扶正后,可5~8株玉米用玉米叶或稻草梱绑在一起。四是玉米植株遭受风灾后,植株多处发生创伤,伤口容易感染病菌,发生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因此,应该及时喷施杀菌药剂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也可在殺菌药剂中混入叶面肥同时喷施[3]。五是如果倒伏的玉米新根系已形成,尽量把倒伏玉米秸秆扶到离地面最高后(不能造成新根系再次伤害为好),5~8株秸秆梱绑在一起,可增大秸秆通风空间,提高透光率,有利于促熟生长,同时可减少果穗腐烂。六是倒伏秸秆产生黄叶时,在梱绑的同时可把黄叶片去除,减少果穗腐烂,增加通风、透光率,有利于促熟生长[4-6]。七是倒伏后形成新水根,很难绑扶时,去除叶片,保证果穗露出表面,增大阳光照射,减少发生果穗腐烂变质。八是果穗下部折断倒折的秸秆,可收获作牲畜饲料。果穗上部倒折的秸秆可作为支撑架梱绑附近倒伏的植株[7-10]。
3 参考文献
[1] 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等.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0-517.
[2] 付稀厚,方向前.吉林省东部玉米雹灾恢复生长的技术措施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6,26(5):101-102.
[3]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27(4):296-297.
[4] 方向前,付稀厚.浅谈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苗期生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壮技术措施的管见[J].农业与技术,2006,26(3):78-79.
[5] 方向前,杨粉团,边少锋,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不同播种方法对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6):12-14.
[6] 方向前,邱萍,刘淑琴,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播种方法调查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9):128-130.
[7] 方向前,曹文明,于世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9-120.
[8] 方向前,包君善,于世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化控防倒伏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3):151-152.
[9] 张玉英,刘东林,刘福庆,等.谈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J].新农村,2013(24):121.
[10] 杨晶,刘中杰.辽宁地区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J].新农业,2014(7):121.
关键词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风灾;倒伏;影响因素;预防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36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074-01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属半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 ℃,5—9月≥10 ℃积温2 600~2 800 ℃,日照时数2 379 h左右,无霜期120~130 d。耕地多以白浆土、灰棕壤、冲积土和草甸土为主。2012年8月30日,该区域受台风布拉万的影响,玉米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在平地、岗地、洼地皆发生了局部倒伏的现象。现就玉米倒伏影响因素(如株高、穗位、茎粗)进行调查,明确影响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提出倒伏的预防应对措施,以期为减少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玉米倒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玉米株高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年降水量800~1 000 mm,种植玉米品种植株皆表现高大。风灾之后,对40块玉米生产田上种植的17个品种进行株高调查,结果发现倒伏植株株高、未倒伏植株株高平均值分别为361.8、363.3 cm,比较接近。其中倒伏、未倒伏最高株高分别为398、399 cm,比较接近。倒伏、未倒伏最低株高分别285、289 cm,比较接近。表明玉米植株的高低对倒伏没有影响。
1.2 玉米茎粗
风灾过后,对40块玉米生产田种植的17个品种进行茎秆粗度调查,结果发现倒伏茎粗、未倒伏茎粗平均值分别为2.8、2.8 cm,它们的茎粗相同。倒伏、未倒伏最粗茎粗分别为3.2、3.2 cm,表现相同。倒伏、未倒伏最细茎粗分别2.2、2.2 cm,表现相同。表明玉米植株的茎秆粗细对倒伏没有影响。
1.3 玉米穗位
风灾过后,对40块玉米生产田种植的17个品种进行穗位高度调查,结果发现倒伏穗位、未倒伏穗位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65.8、139.5 cm,其高度相差26.3 cm。相同品种倒伏、未倒伏的穗位高度相差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51.0、7.0 cm。表明玉米植株穗位的高低对倒伏影响很大,是玉米倒伏最大的影响因素。
2 玉米倒伏预防与应对措施
2.1 预防措施
在玉米生产中,通过优良品种的选用、栽培技术以及化控技术措施,降低植株穗位高度,确保穗位整齐一致,可避免由于风灾造成倒伏发生,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根本的技术保障。
2.2 应对措施
一是风灾过后及早排出玉米倒伏田的积水,降低田间的土壤含水量,提早田间作业时间[1-3]。二是风灾后,容易造成玉米心叶卷曲,多层叶片互相缠绕,发生叶片折断等现象,为了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应该及时用手将粘连、卷曲的心叶放开展平。遭受风灾严重者,可采取摘心剪叶,但注意不能损伤生长点和心叶。三是风灾过后,尽早对倒伏的玉米进行扶正,然后用脚踩紧根系周围的土壤,使植株稳固。对倒伏严重的玉米扶正后,可5~8株玉米用玉米叶或稻草梱绑在一起。四是玉米植株遭受风灾后,植株多处发生创伤,伤口容易感染病菌,发生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因此,应该及时喷施杀菌药剂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也可在殺菌药剂中混入叶面肥同时喷施[3]。五是如果倒伏的玉米新根系已形成,尽量把倒伏玉米秸秆扶到离地面最高后(不能造成新根系再次伤害为好),5~8株秸秆梱绑在一起,可增大秸秆通风空间,提高透光率,有利于促熟生长,同时可减少果穗腐烂。六是倒伏秸秆产生黄叶时,在梱绑的同时可把黄叶片去除,减少果穗腐烂,增加通风、透光率,有利于促熟生长[4-6]。七是倒伏后形成新水根,很难绑扶时,去除叶片,保证果穗露出表面,增大阳光照射,减少发生果穗腐烂变质。八是果穗下部折断倒折的秸秆,可收获作牲畜饲料。果穗上部倒折的秸秆可作为支撑架梱绑附近倒伏的植株[7-10]。
3 参考文献
[1] 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等.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0-517.
[2] 付稀厚,方向前.吉林省东部玉米雹灾恢复生长的技术措施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6,26(5):101-102.
[3]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27(4):296-297.
[4] 方向前,付稀厚.浅谈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苗期生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壮技术措施的管见[J].农业与技术,2006,26(3):78-79.
[5] 方向前,杨粉团,边少锋,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不同播种方法对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6):12-14.
[6] 方向前,邱萍,刘淑琴,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播种方法调查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9):128-130.
[7] 方向前,曹文明,于世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9-120.
[8] 方向前,包君善,于世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化控防倒伏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3):151-152.
[9] 张玉英,刘东林,刘福庆,等.谈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J].新农村,2013(24):121.
[10] 杨晶,刘中杰.辽宁地区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J].新农业,2014(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