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意义重大,随着电网的不断互联,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分析750千伏电网运行中安全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进行了介绍,规范电网调度运行工作;减小系统故障对电网运行的干扰;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确保750千伏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关键词]:750电网 可靠性 管理制度 评价分析
引言:自2010年10月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全线竣工,检修公司(超高压公司)就担负起疆电外送的使命,公司形成了以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安排,生产副经理为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可靠性专责分工负责、从上到下的三级管理网络和工作体系,始终把可靠性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可靠性,逐渐形成了人人关心、个个重视、事事控制可靠性指标的良性氛围。
一、影响可靠性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13年可靠性指标数据分析和评价,及同业对标分析结论,认为可靠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可靠性管理体系不健全。可靠性管理涉及安监、生产、调度、规划、基建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各部门、各单位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各类管理办法和制度尚不完善。可靠性网络归口管理发生了变化,各级管理人员产生了变动,其管理和操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2、综合停电计划缺乏刚性。通过中调、国调西北分处对检修工作的总结分析,发现近期设备停送电计划管理工作存在管理不严肃现象。多次出现非计划检修、重复性停电及延误停送电事件,已严重影响了输变电可靠性。此现象的发生充分说明管理上存在职责不清、管控滞后和流程不畅等问题。
3、状态检修工作的深入开展。随着状态检修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带电检测技术的发展,设备潜在缺陷的检出的概率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在检修公司大量设备为首型首套的背景下,从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许多缺陷必须在发现后立即或者在短期内处理,但在现行的按月预测、考核,以问题发现后强迫停电时间为评估依据的可靠性管理模式下必定会形成大量非计划停运事件,影响相关指标完成。
4、可靠性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可靠性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可靠性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可靠性管理系统的应用造成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设施基础台帐主要设施参数不全或不准的问题;运行事件责任原因定性不准确问题;设备基础信息内容,比如制造厂家编码、设备型号、线路编码等缺乏规范。
5、管理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检修公司所辖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更多的局限于数据管理本身,数据分析也更多的集中在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为停电检修计划制定、设备专业管理等工作提供的指导意义 较小。
二、采取的措施和做法
2013年上半年,针对可靠性指标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公司上下实施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提升措施。编制、完善了可靠性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了计划停电、生产运行的管控,强化可靠性基础数据管理,深化可靠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推行可靠性指标的逐级分解、责任落实,确保可靠性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1、完善可靠性管理制度、部署相应提升措施
不断健全和完善可靠性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保障。一是修订完善了《新疆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可靠性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能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重新梳理了可靠性组织网络和管理工作流程;二是编制并实施《新疆电力公司检修公司2012年可靠性管理提升实施方案》,制定了15条可靠性提升措施,明确了相应的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三是补充完善《新疆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可靠性数据录入补充工作规则》,其中,涉及可靠性的补充规则有六条,例如,在补充规则中强调了综合工作票必须在备注栏目中记录各设备“检修工作开始时间”和“检修工作结束时间”。
2.2、积极开展可靠性基础数据梳理工作
切实开展了可靠性基础数据梳理工作。其中,运行中心和检修中心各班(站)对可靠性系统中的220kV电压等级及以上的13类基础台帐信息进行了全面梳理,对需要进行修改的基礎数据填报相应的检查记录表,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中心及运检部可靠性专责进行两级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截止上半年,可靠性梳理核查基础数据1795余条。
2.3、分解落实可靠性指标
对可靠性指标进行分解落实,是加强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方法。指标分解首先选取可用系数这一指标进行考核。根据去年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本年度检修周期计划和电网新建改造的季节性特点,对相关责任单位按月度进行指标测算分解。同时,为了使指标能够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公司对各种典型检修、消缺工作的工作量按时间进行了核算,取可用系数形成的中间量——作业持续时间(工作许可开始时间至工作终结时间)作为指标进行下达,便于各单位准确掌握指标完成情况。
2.4、加强计划管理、实现可靠性预控
始终坚持综合停电计划与扩建、新投等基建项目的有机结合。在综合停电计划平衡过程中,对影响可靠性指标较大的技术改造、大修、常规检修工作要经过运检、安监、调度三级评价及审核,形成综合意见报省公司主管生产领导进行审批。同时,严格控制非计划性停电,严格监督重复性停电,严格管理延时停、送电,对于涉及可靠性考核指标的停电计划,严格控制停电次数及时间,从源头上预控可靠性指标,对于未列入年度计划的增补和调整项目,重点审查确认,统筹协调安排,并一律由停电项目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生产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实施,以确保计划管理的刚性执行。
2.5、加强可靠性评价、分析和应用
各基层单位每月对班(站)可靠性数据录入工作进行检查,保证本单位内部的可靠性数据准确无误,公司每季度组织互查和抽查,提出可靠性管理评价意见。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可靠性数据的诊断和分析应用工作,规范和细化可靠性指标分析,并要求在每月5日前提交可靠性分析报告,从宏观上反映出设备运行总体状况,发现生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例如,通过计划停运分析可以对大修、小修、试验、清扫、改造施工等作业类型影响程度进行排序,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非计划停运分析可以找出主要责任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2.6、全面开展设备状态评估,有效降低可靠性计停次数
通过变电站综合在线监测系统,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及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红外成像诊断技术等状态检测手段的运用,实时掌握设备健康状况,减少了不必要的停电工作,使定期和故障检修转变为提前预测、合理检修,有效提高了春、秋季检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把有限的精力集中投入到“异常状态”及“严重状态”的设备管理上,让设备管理及技改、大修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检修质量和设备运行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加之,由于近些年,设备不断的更新,设备健康水平较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状态评估延长了大多数设备的定检周期,从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三类设备计停次数均有明显下降。
2.7、积极开展可靠性培训及自我诊断工作
邀请了国内可靠性管理专家举办了可靠性管理理念及系統操作培训班,共计3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全面提高了可靠性管理和应用人员的素质,让各级管理层了解自身管理职责,各级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数据填报规则和技巧、明确分管指标含义。同时,根据专家提出的可靠性9项诊断意见,认真进行整改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可靠性管理水平。
三、可靠性指标提升情况
上半年,检修公司可靠性各项指标同比去年整体提升幅度较大。以下为相应的指标提升对比情况:
四、下一步输变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重点
下一步我们仍将继续努力,把可靠性工作与电网建设与改造、设备运行与检修等各项生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协调、管控力度,力求实干、实用、实效,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4.1、继续完善可靠性相关制度流程
继续督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修订完善与可靠性相关制度和办法。一是完善停电检修操作定额管理办法。对设备停复役操作的标准时限定额,规定停复役操作的延时考核内容,对各项停送电,负荷转带操作时间,安全措施装拆时间,设备各项检修、试验工作进行客观测算,下发规定标准值。二是完善事故抢修相关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梳理流程提高故障判别速度,提升故障抢修速度,提升故障隔离速度。
4.2、深化可靠性基础管理
加强可靠性基础及运行数据的检查审核力度,组织各基层单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和互查,以设备台帐和调度运行日志为基准,核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靠性数据真实和准确是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也是可靠性管理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强化可靠性数据管理,提高可靠性数据质量,为深化可靠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4.3、统筹管理,实现停电工作“零时差”
重点对调度发令、运行操作与检修施工三者之间的接发令、工作许可、结束汇报做出量化要求,明确规定三方在完成各自任务后多长分钟内必须向对方发令、许可、汇报,从而满足停复电工作两个“零时差”(即:准时停电、准时复电),检修工作两个“零时差”(即:准时开工、准时结束),管理工作两个“零时差”(即:准时办理、准时答复)的管理要求。
4.4、加大可靠性宣传和人员培训力度。
一是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可靠性管理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从领导开始自上而下提高对可靠性管理工作意义和相关规程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完善电网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设备运维状况等措施科学提升可靠性指标。二是继续加大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各级可靠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素质。
五.参考文献
1. 输变电设施及系统可靠性管理,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12.09.01.
2. 评估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模型分析,史伟,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9期。
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状态检修在高压输电网运行中的应用,李艳,李晓华,张胜宝,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第21期。
4. 城市电网规划建设措施对提高供电可靠性作用分析 鞋育斌、2011年第27期。
[关键词]:750电网 可靠性 管理制度 评价分析
引言:自2010年10月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全线竣工,检修公司(超高压公司)就担负起疆电外送的使命,公司形成了以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安排,生产副经理为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可靠性专责分工负责、从上到下的三级管理网络和工作体系,始终把可靠性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可靠性,逐渐形成了人人关心、个个重视、事事控制可靠性指标的良性氛围。
一、影响可靠性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13年可靠性指标数据分析和评价,及同业对标分析结论,认为可靠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可靠性管理体系不健全。可靠性管理涉及安监、生产、调度、规划、基建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各部门、各单位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各类管理办法和制度尚不完善。可靠性网络归口管理发生了变化,各级管理人员产生了变动,其管理和操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2、综合停电计划缺乏刚性。通过中调、国调西北分处对检修工作的总结分析,发现近期设备停送电计划管理工作存在管理不严肃现象。多次出现非计划检修、重复性停电及延误停送电事件,已严重影响了输变电可靠性。此现象的发生充分说明管理上存在职责不清、管控滞后和流程不畅等问题。
3、状态检修工作的深入开展。随着状态检修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带电检测技术的发展,设备潜在缺陷的检出的概率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在检修公司大量设备为首型首套的背景下,从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许多缺陷必须在发现后立即或者在短期内处理,但在现行的按月预测、考核,以问题发现后强迫停电时间为评估依据的可靠性管理模式下必定会形成大量非计划停运事件,影响相关指标完成。
4、可靠性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可靠性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可靠性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可靠性管理系统的应用造成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设施基础台帐主要设施参数不全或不准的问题;运行事件责任原因定性不准确问题;设备基础信息内容,比如制造厂家编码、设备型号、线路编码等缺乏规范。
5、管理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检修公司所辖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更多的局限于数据管理本身,数据分析也更多的集中在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为停电检修计划制定、设备专业管理等工作提供的指导意义 较小。
二、采取的措施和做法
2013年上半年,针对可靠性指标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公司上下实施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提升措施。编制、完善了可靠性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了计划停电、生产运行的管控,强化可靠性基础数据管理,深化可靠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推行可靠性指标的逐级分解、责任落实,确保可靠性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1、完善可靠性管理制度、部署相应提升措施
不断健全和完善可靠性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保障。一是修订完善了《新疆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可靠性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能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重新梳理了可靠性组织网络和管理工作流程;二是编制并实施《新疆电力公司检修公司2012年可靠性管理提升实施方案》,制定了15条可靠性提升措施,明确了相应的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三是补充完善《新疆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可靠性数据录入补充工作规则》,其中,涉及可靠性的补充规则有六条,例如,在补充规则中强调了综合工作票必须在备注栏目中记录各设备“检修工作开始时间”和“检修工作结束时间”。
2.2、积极开展可靠性基础数据梳理工作
切实开展了可靠性基础数据梳理工作。其中,运行中心和检修中心各班(站)对可靠性系统中的220kV电压等级及以上的13类基础台帐信息进行了全面梳理,对需要进行修改的基礎数据填报相应的检查记录表,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中心及运检部可靠性专责进行两级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截止上半年,可靠性梳理核查基础数据1795余条。
2.3、分解落实可靠性指标
对可靠性指标进行分解落实,是加强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方法。指标分解首先选取可用系数这一指标进行考核。根据去年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本年度检修周期计划和电网新建改造的季节性特点,对相关责任单位按月度进行指标测算分解。同时,为了使指标能够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公司对各种典型检修、消缺工作的工作量按时间进行了核算,取可用系数形成的中间量——作业持续时间(工作许可开始时间至工作终结时间)作为指标进行下达,便于各单位准确掌握指标完成情况。
2.4、加强计划管理、实现可靠性预控
始终坚持综合停电计划与扩建、新投等基建项目的有机结合。在综合停电计划平衡过程中,对影响可靠性指标较大的技术改造、大修、常规检修工作要经过运检、安监、调度三级评价及审核,形成综合意见报省公司主管生产领导进行审批。同时,严格控制非计划性停电,严格监督重复性停电,严格管理延时停、送电,对于涉及可靠性考核指标的停电计划,严格控制停电次数及时间,从源头上预控可靠性指标,对于未列入年度计划的增补和调整项目,重点审查确认,统筹协调安排,并一律由停电项目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生产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实施,以确保计划管理的刚性执行。
2.5、加强可靠性评价、分析和应用
各基层单位每月对班(站)可靠性数据录入工作进行检查,保证本单位内部的可靠性数据准确无误,公司每季度组织互查和抽查,提出可靠性管理评价意见。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可靠性数据的诊断和分析应用工作,规范和细化可靠性指标分析,并要求在每月5日前提交可靠性分析报告,从宏观上反映出设备运行总体状况,发现生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例如,通过计划停运分析可以对大修、小修、试验、清扫、改造施工等作业类型影响程度进行排序,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非计划停运分析可以找出主要责任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2.6、全面开展设备状态评估,有效降低可靠性计停次数
通过变电站综合在线监测系统,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及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红外成像诊断技术等状态检测手段的运用,实时掌握设备健康状况,减少了不必要的停电工作,使定期和故障检修转变为提前预测、合理检修,有效提高了春、秋季检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把有限的精力集中投入到“异常状态”及“严重状态”的设备管理上,让设备管理及技改、大修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检修质量和设备运行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加之,由于近些年,设备不断的更新,设备健康水平较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状态评估延长了大多数设备的定检周期,从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三类设备计停次数均有明显下降。
2.7、积极开展可靠性培训及自我诊断工作
邀请了国内可靠性管理专家举办了可靠性管理理念及系統操作培训班,共计3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全面提高了可靠性管理和应用人员的素质,让各级管理层了解自身管理职责,各级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数据填报规则和技巧、明确分管指标含义。同时,根据专家提出的可靠性9项诊断意见,认真进行整改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可靠性管理水平。
三、可靠性指标提升情况
上半年,检修公司可靠性各项指标同比去年整体提升幅度较大。以下为相应的指标提升对比情况:
四、下一步输变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重点
下一步我们仍将继续努力,把可靠性工作与电网建设与改造、设备运行与检修等各项生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协调、管控力度,力求实干、实用、实效,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4.1、继续完善可靠性相关制度流程
继续督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修订完善与可靠性相关制度和办法。一是完善停电检修操作定额管理办法。对设备停复役操作的标准时限定额,规定停复役操作的延时考核内容,对各项停送电,负荷转带操作时间,安全措施装拆时间,设备各项检修、试验工作进行客观测算,下发规定标准值。二是完善事故抢修相关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梳理流程提高故障判别速度,提升故障抢修速度,提升故障隔离速度。
4.2、深化可靠性基础管理
加强可靠性基础及运行数据的检查审核力度,组织各基层单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和互查,以设备台帐和调度运行日志为基准,核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靠性数据真实和准确是可靠性管理的基础,也是可靠性管理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强化可靠性数据管理,提高可靠性数据质量,为深化可靠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4.3、统筹管理,实现停电工作“零时差”
重点对调度发令、运行操作与检修施工三者之间的接发令、工作许可、结束汇报做出量化要求,明确规定三方在完成各自任务后多长分钟内必须向对方发令、许可、汇报,从而满足停复电工作两个“零时差”(即:准时停电、准时复电),检修工作两个“零时差”(即:准时开工、准时结束),管理工作两个“零时差”(即:准时办理、准时答复)的管理要求。
4.4、加大可靠性宣传和人员培训力度。
一是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可靠性管理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从领导开始自上而下提高对可靠性管理工作意义和相关规程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完善电网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设备运维状况等措施科学提升可靠性指标。二是继续加大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各级可靠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素质。
五.参考文献
1. 输变电设施及系统可靠性管理,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12.09.01.
2. 评估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模型分析,史伟,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9期。
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状态检修在高压输电网运行中的应用,李艳,李晓华,张胜宝,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第21期。
4. 城市电网规划建设措施对提高供电可靠性作用分析 鞋育斌、2011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