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联合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一例
【机 构】
: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出 处】
:
中华眼底病杂志
【发表日期】
:
2016年32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视网膜下液(SRF)完全引流(CSFD)与部分引流(PSFD)对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并伴周边视网膜裂孔患眼视网膜复位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并伴周边视网膜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72例7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行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BCVA记录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
目的观察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PSTA)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黄斑水肿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利用OCT自带软件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厚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空气或C3F8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MH)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特发性MH并行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5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气液交换后注入消毒空气26只眼(空气填充组),气液交换后注入10%C3F8 28只眼(C3F8填充组)。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空气填充组患眼中,MH分期为Ⅱ期6只眼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MH)患眼玻璃体切割(PPV)手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特发性MH患者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4只眼,女43例43只眼。平均年龄(60.46±4.79)岁。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及散瞳后三面镜检查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记录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OCT测量MH最
难治性黄斑裂孔(MH)是指常规玻璃体切割、内界膜(ILM)和前膜剥除、眼内填充和手术后俯卧位等手术方法难以使MH闭合且预后相对较差的MH,主要包括大直径MH、高度近视MH、外伤性MH、既往手术后MH不能闭合或是MH再开放、继发性MH等。针对难治性MH的手术治疗进展主要包括ILM翻瓣手术、自体ILM移植手术、MH内视网膜色素上皮激光光凝、扩大ILM撕除范围、弓形视网膜切开松解手术、自体晶状体囊膜移植
目的观察评估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技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iOCT图像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132例患者的1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46只眼,女性86例86只眼;平均年龄61.7岁。玻璃体积血21只眼;黄斑疾病111只眼。以眼轴长度>26、≤26 mm将患眼分为高度近视组、非高度近视组,分别为28、104只眼。
目的观察黄斑中心凹形态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眼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iERM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5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OCT水平径向扫描图像上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距其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黄斑区结构和视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连续收治的不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MTM患者47例47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38例38只眼。平均年龄(65.13±6.98)岁,平均眼轴长度(29.23±1.77) mm。根据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显示的黄斑病变形态将患眼分为单纯黄斑劈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手术(SBP)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不同分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FEVR合并RRD的19例患者2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FEVR分期3A期7只眼,4A期4只眼,4B期6只眼,5期3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5只眼,C1级2只眼,C2级3只眼,C3级7只眼,D1级3只眼。所有患眼均存在与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