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提出几点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职能。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防范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存在薄弱环节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整个宏观经济体的运行环境,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管理系统不能适应这些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但由于没有系统性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应对,结果仍然无法达到风险防范和规避的效果。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晰。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产管理及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往往缺乏详尽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决策程序走过场,缺乏民主,导致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树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形成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消极情况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一定要有必要的风险意识。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风险的态度,管理者应把企业的风险控制理论贯穿于全员,形成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注重风险防范的实效,提高风险防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任何财务风险的产生,进而发展成为财务危机,最后导致企业破产,都有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先兆,因此它是可预测的。财务预警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相关的会计资料为依据,利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统计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它能预先告诉企业管理当局有关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使企业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
(二)注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控制与制约
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内控机制,建立健全管理运作系统的过程控制,有效发挥自身制约机制作用。内控制约机制在企业管理运作中不可或缺,是防范内外风险发生的必要措施。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具体的财务处理,还是巨额金融投资业务的运作,都要有效建立起相应的控制与制约机制,包括岗位设置、职责划分、职权分配、运转程序、内外管理、复核审批等工作中的过程控制和制约环节。这里既包括以对外防范风险为目的的控制环节的设计与运作,也包括以杜绝内部风险隐患为目标的各流转环节的监管审批程序。
在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之外,更重要的是执行。在现实运作中,对内控重视不足,业务操作者单纯以“抓住商机、提高效率”为由而偏废内控制约措施,或在这些方面走形式走过场,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与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才能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要切实注重各个控制环节、各项控制措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不相容职责的合理分离上、在内部监控的力量和力度上、在控制内容范围及质量的要求上应真正符合内控制约的需要,起到实质作用。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目标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二者一个是动态控制、一个是静态控制,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需要结合运作,使其相辅相成,既能保证效率效果,又能有效发挥控制作用,规避风险。
(三)科学进行投资决策,积极防范投资风险
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都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管理中的决策风险,企业必须不断完善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有效进行可行性研究,全面、真实、客观地考虑、分析与衡量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即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综合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方法和模型,进行有效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进行认真分析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切忌主观臆断、盲目乐观,只有在充分研究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才会有效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保证在发生重大意外时能够有效应对,从而避免决策风险造成的巨大损失。
(四)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财务会计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赋予各岗位权责,使之相互牵制,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分工与协作。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增强财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的规范性,更为客观准确地批露财务运作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而通过管理层整改降低企业风险。相对独立于财务管理运作体系之外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是对运作系统内部控制机制的再控制,通过对财务控制进行评价来督促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从而力求进一步增强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防范。同时,充分借助外部审计的作用,从外部和相对的客观角度,帮助企业发现在风险防范体系、流程、授权、执行等方面建设中的不足与缺陷。对于外部审计提交的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反映出的财务风险问题要正确认识,对存在的风险管理缺陷应抓紧整改与完善。
(五)建立共同参与、共同监控的风险防范体系
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财务领导的事,监督控制也不仅仅是审计监督部门的事,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与其相关的信息沟通、决策确定、运作实施、调整反馈等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协商、共同参与;在监控过程中,彼此要按职责权限分工做好相关环节的监控工作,要克尽己责,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制约、外部监督评价的监控机制作用,协同构建强有力的抗风险体系。
参考文献:
[1]梁冠球,现代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应用与风险防范[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2]莫云,企业集体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交通财会,2006(8).
[3]彭鸣.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防范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存在薄弱环节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整个宏观经济体的运行环境,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管理系统不能适应这些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但由于没有系统性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应对,结果仍然无法达到风险防范和规避的效果。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晰。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产管理及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往往缺乏详尽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决策程序走过场,缺乏民主,导致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树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形成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消极情况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一定要有必要的风险意识。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风险的态度,管理者应把企业的风险控制理论贯穿于全员,形成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注重风险防范的实效,提高风险防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任何财务风险的产生,进而发展成为财务危机,最后导致企业破产,都有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先兆,因此它是可预测的。财务预警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相关的会计资料为依据,利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统计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它能预先告诉企业管理当局有关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使企业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
(二)注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控制与制约
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内控机制,建立健全管理运作系统的过程控制,有效发挥自身制约机制作用。内控制约机制在企业管理运作中不可或缺,是防范内外风险发生的必要措施。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具体的财务处理,还是巨额金融投资业务的运作,都要有效建立起相应的控制与制约机制,包括岗位设置、职责划分、职权分配、运转程序、内外管理、复核审批等工作中的过程控制和制约环节。这里既包括以对外防范风险为目的的控制环节的设计与运作,也包括以杜绝内部风险隐患为目标的各流转环节的监管审批程序。
在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之外,更重要的是执行。在现实运作中,对内控重视不足,业务操作者单纯以“抓住商机、提高效率”为由而偏废内控制约措施,或在这些方面走形式走过场,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与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才能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要切实注重各个控制环节、各项控制措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不相容职责的合理分离上、在内部监控的力量和力度上、在控制内容范围及质量的要求上应真正符合内控制约的需要,起到实质作用。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目标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二者一个是动态控制、一个是静态控制,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需要结合运作,使其相辅相成,既能保证效率效果,又能有效发挥控制作用,规避风险。
(三)科学进行投资决策,积极防范投资风险
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都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管理中的决策风险,企业必须不断完善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有效进行可行性研究,全面、真实、客观地考虑、分析与衡量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即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综合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方法和模型,进行有效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进行认真分析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切忌主观臆断、盲目乐观,只有在充分研究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才会有效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保证在发生重大意外时能够有效应对,从而避免决策风险造成的巨大损失。
(四)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财务会计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赋予各岗位权责,使之相互牵制,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分工与协作。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增强财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的规范性,更为客观准确地批露财务运作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而通过管理层整改降低企业风险。相对独立于财务管理运作体系之外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是对运作系统内部控制机制的再控制,通过对财务控制进行评价来督促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从而力求进一步增强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防范。同时,充分借助外部审计的作用,从外部和相对的客观角度,帮助企业发现在风险防范体系、流程、授权、执行等方面建设中的不足与缺陷。对于外部审计提交的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反映出的财务风险问题要正确认识,对存在的风险管理缺陷应抓紧整改与完善。
(五)建立共同参与、共同监控的风险防范体系
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财务领导的事,监督控制也不仅仅是审计监督部门的事,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与其相关的信息沟通、决策确定、运作实施、调整反馈等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协商、共同参与;在监控过程中,彼此要按职责权限分工做好相关环节的监控工作,要克尽己责,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制约、外部监督评价的监控机制作用,协同构建强有力的抗风险体系。
参考文献:
[1]梁冠球,现代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应用与风险防范[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2]莫云,企业集体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交通财会,2006(8).
[3]彭鸣.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