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其核心障碍是社交能力障碍。而现在主流的特殊教育康复方式是“一对一”训练,其存在过程艰辛,成本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会亟待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自闭症干预方案。胡俊博士带领团队通过应用 “关系美学”的理念,创作出新的疗育方法——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作者实际参与到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的研发实验过程中,通过艺术本位教育研究法探讨马赛克课程的形态与特征。
关键词:自闭症;马赛克;关系美学
一、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
(一)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由来
提及马赛克课程我们不得不先来了解一群特殊儿童——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在常人看来自闭症儿童与我们的世界似乎格格不入,无法沟通与交流,他们如同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与外界隔离。但自闭症儿童并不是不能交流,他们虽然有着社交障碍,但是只要找到适合的方式,自闭症儿童也能与他人产生交流。
对于社交障碍,传统的特殊教育康复方式不但过程艰辛而且周期长、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挫折感;且因为需要“一对一”训练,特殊教育教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数量不成比例,致使康复成本高昂,大量自闭症儿童得不到必要的救助。
针对于这种情况,杭州师范大学艺游学研究院院长胡俊博士率领学术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艺术疗育方式——马赛克课程。与以往一对一单独治疗的方式不同,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基于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所提出的概念“关系美学”,采用集体合作进行艺术创作,实现针对自闭症社交障碍的艺术疗育。
(二)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
马赛克课程项目组在浙江康复中心、康乃馨康复中心等多个自闭症治疗基地进行实验,下面将以康乃馨康复中心为例,说明教学效果。
康乃馨康复中心的学生都为自闭症儿童,我们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程度不同,分为初中高三个小组开展教学。初级班是自闭症程度最深的自閉症儿童,主要是让孩子对马赛克有初步了解,能够按规定要求进行贴纸,尝试交流并做出相应行为;中级班的自闭症儿童自闭症程度稍好,要求是能在初级班的基础上自己创造规律,能够自觉与其他孩子交流并做出反应,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合理避让;高级班的儿童是自闭症程度最轻的一群孩子,我们需要孩子在中级班的基础上做到对不同的障碍物能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且能够关注到其他孩子的规律与过程。每三四个儿童为一组,进行授课。
康乃馨的课程分为三个阶段,但上课的过程基本相似,笔者等志愿者教师会在课前根据自闭症儿童程度设定好教案,而课后针对于上课情况在教案上进行填写,并对下次课程提出建议。而上课过程则是教师先用玩具给自闭症儿童讲解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尝试并理解规则;然后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的贴纸,在姓名纸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并贴出自己设想的规律;之后以贴出的规律为固定样式在方格纸上粘贴圆点贴纸,方格纸上设定出“动物找食物”,“贪吃蛇”等游戏,并根据课程进度设置一定的路线和障碍;在自闭症儿童粘贴自己的路线的时候,在教师设定的交点处会产生交集,这时候自闭症儿童之间的关系就被进一步强化了,他们被“逼”着去与对方交流,选择一种社交行为去处理,并得到回应;在粘贴完规律到达终点后,或者说是“游戏”结束后,教师将自闭症儿童粘贴过程制作成动画给儿童观看,让自闭症儿童进一步与这个创作产生关系,并引导自闭症儿童说出他人的规律,让自闭症儿童之间也能够产生更深的联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笔者发现自闭症儿童的程度有了明显改善。根据笔者的自身观察,从开始到最后,自闭症儿童对于规则的理解能力逐渐加强,从连圆点贴纸都贴不稳到后期能够选择较难的规则进行粘贴;从不愿意开口到需要教师指引下开口,到后来自己愿意提问并回答;从不理他人到愿意,到将糖果分享给志愿者;从选择单一的蓝黑到开始选择各种多彩的颜色贴纸等等,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
据受访的康乃馨的老师说,在日常课程中加入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发现参与的这一批的孩子的提升更快,她们能更快速地掌握概念、规律性知识,也会更乐于与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对于色彩也有更强的敏感度。这些自闭症的专业康复师对于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表示了肯定,愿意在之后增加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
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较传统康复方式更加有效,这是因为自闭症障碍者普遍存在语言障碍,传统的社交能力训练因依赖语言而受到限制,效率低,过程艰辛,但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避开语言障碍,快速提高自闭症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空间的认知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审美感召与创作冲动的作用下,自发地探索与实验社交技巧。在动画回放的过程中,通过艺术美感刺激更多的互动和对艺术成果的预期;这样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逐步使自闭症障碍者提升自我发展的自信和能力。
二、“关系美学”
(一)“关系美学”的内涵
根据九十年代出现的新现象,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提出了“关系美学”的概念,开始关注艺术中的关系。艺术品不再是一个静物,而是活着的,流动着的。它像是一个中介,引起接触过它的那些人之间的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关系,这种关系所产生的创造性远远大于以往的各种艺术形式。
在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提出了“关系美学”的概念之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及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并探讨这一领域。与基本局限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这三种最基本形式传统不同,当代艺术的形式不再设限,它的形式可以是一件物品,也可以是人,甚至是一个场所。
艺术成为链接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与观众,人人都可以参与到艺术创作中。而在这当中所产生的创造性是巨大的,每一次都是未知,每一次都将带来不同的“美”。而这关系的产生的时间不仅仅是观众观看艺术品那一时刻,这个时间可以是在观看之前,观看之时,以及观看之后各个时间段内引起的变化所产生的关系。 正如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所说,“……目前艺术研究活动是批评家的工作。现代主义计划的某一方面已经光明正大地结束了。这个完结使我们从其中继承的审美判断标准枯竭,但是我们还继续把这些标准运用到今天的艺术实践中。”不再单纯地把艺术作品定义为艺术家的作品,而是开始关注到艺术品、艺术家所处环境的创造力,也就是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关系所具有的创造性。
(二)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与“关系美学”
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能够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让儿童在美术创作中不自觉的产生交流,并在游戏创作出艺术作品。但这与“关系美学”具体拥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为探究上述问题,笔者采访到了杭州师范大学艺游学研究院院长胡俊博士。他表示:马赛克课程的理念就源自尼古拉斯·伯瑞奥德的“关系美学”;在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的创作过程中,教学的重心不再是审美,而是在创作过程中自闭症儿童与自闭症儿童本身之间的社会交关系的建立与社交能力的发展。
马赛克课程的设计初衷,是通过美术教育改善自闭症障碍者社交能力。它通过在同一平面空间内,让多名自闭症障碍者共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产生多条线条,并在线条之间产生冲突。这时自闭症障碍者就不得不去选择避让、忽略或者冲突/协商的方式去处理冲突,而这样就在平面图形的艺术创作当中,学习了三种社交关系及其处理方法,从而能够快速提高自闭症青少年的社交能力。这就相当于是尼古拉斯所说的“二项式”:某人呈现出某事物给另一人,而这另一人再以其特有的方式响应。而尼古拉斯更多的是指作品本身,一个完整的作品在最后的展示部分想要得到观众的关注,如同新生儿想要得到母亲的关注一样。而在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中,这种二项式与其说存在于展示部分,更不如说存在于整件马赛克艺术品创作的始终,甚至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明显。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自闭症儿童并不感觉自己是在进行某项艺术创作,而是在进行一场游戏。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先是自己的创作,而后是与他人产生交流。这时自己的创作部分就是所呈现的某事物,用言语来表达是呈现方式,获得对方的回应就是让另一人以其特有的方式响应,尼古拉斯的二项式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应用。当然在其展示部分时,由自闭症儿童共同创作的作品与观众之间也会产生关系。同时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不仅仅在自闭症儿童中得到应用,在举办过的融纳艺术展中可以看到,前来参观展览的观众们也很乐意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乐于进行此类艺术活动。在观众观看作品时,由作品本身产生的传递性,传递到观看作品的观众之间,让观众也参与到继续创作之中,进一步在观众与观众之间也会产生关系连接,这会使得观众有更强的作品感受,美学体验。
虽然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以审美作为教学重点去设定,但在过程和结束时,参与者的审美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提升,如在选择颜色贴纸时颜色上的搭配选择,路线的安排,以及最后各个共同创作出的整个画面等。在这个整个过程中,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参与者的审美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最后定格动画的回放,进一步加强艺术审美体验。
三、总结
根据笔者的实践与考察结果来看,“关系美学”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一种新颖但容易接受的事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乐于在课堂中去体验这种有产生“连接”的课程“关系美学”关注的是在创造过程中的“关系”,在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中,主要针对于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因为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在不自觉的艺术创作中引发出的社交,让自闭症儿童去和他人产生关系并交流,是一种能让自闭症儿童更容易接受的社交能力康复方式,而且产生的康复效果更好。在课程中,自闭症儿童在无意识间产生对艺术审美的更深感触,在贴圆点贴纸中感受色彩的搭配美学,在最后的定格动画里感受动态美学,又无意识中回归到艺术审美的教育。
马赛克动画课程通过艺术实现人际交流的新方式促进心智有障碍者的个人发展——基于艺术合作,探索能力的开发,增加自闭症儿童的空间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克服肢体运动障碍。变不可能为可能,通过艺术的方式探索自闭症儿童的可持续发展,给特殊群体带来长期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法].关系美学[M].金城出版社,2013.
[2]胡俊.数字化时代美术的新趋向:自助式集体创作[J].荣宝斋,2011(08):76-79.
[3]延永刚.建构当代艺术表征范式的一种尝试——波瑞奥德的“关系美学”思想述评[A].北方论丛,2016年第6期.
[4]《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7月第一版.
[5]《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尹少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1.
作者简介
周霄雯(1998—),女,浙江溫州,大学本科,InSEA中国会员,美术教育、自闭城疗育。
本文指导老师:胡俊。
关键词:自闭症;马赛克;关系美学
一、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
(一)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由来
提及马赛克课程我们不得不先来了解一群特殊儿童——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在常人看来自闭症儿童与我们的世界似乎格格不入,无法沟通与交流,他们如同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与外界隔离。但自闭症儿童并不是不能交流,他们虽然有着社交障碍,但是只要找到适合的方式,自闭症儿童也能与他人产生交流。
对于社交障碍,传统的特殊教育康复方式不但过程艰辛而且周期长、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挫折感;且因为需要“一对一”训练,特殊教育教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数量不成比例,致使康复成本高昂,大量自闭症儿童得不到必要的救助。
针对于这种情况,杭州师范大学艺游学研究院院长胡俊博士率领学术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艺术疗育方式——马赛克课程。与以往一对一单独治疗的方式不同,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基于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所提出的概念“关系美学”,采用集体合作进行艺术创作,实现针对自闭症社交障碍的艺术疗育。
(二)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
马赛克课程项目组在浙江康复中心、康乃馨康复中心等多个自闭症治疗基地进行实验,下面将以康乃馨康复中心为例,说明教学效果。
康乃馨康复中心的学生都为自闭症儿童,我们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程度不同,分为初中高三个小组开展教学。初级班是自闭症程度最深的自閉症儿童,主要是让孩子对马赛克有初步了解,能够按规定要求进行贴纸,尝试交流并做出相应行为;中级班的自闭症儿童自闭症程度稍好,要求是能在初级班的基础上自己创造规律,能够自觉与其他孩子交流并做出反应,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合理避让;高级班的儿童是自闭症程度最轻的一群孩子,我们需要孩子在中级班的基础上做到对不同的障碍物能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且能够关注到其他孩子的规律与过程。每三四个儿童为一组,进行授课。
康乃馨的课程分为三个阶段,但上课的过程基本相似,笔者等志愿者教师会在课前根据自闭症儿童程度设定好教案,而课后针对于上课情况在教案上进行填写,并对下次课程提出建议。而上课过程则是教师先用玩具给自闭症儿童讲解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尝试并理解规则;然后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的贴纸,在姓名纸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并贴出自己设想的规律;之后以贴出的规律为固定样式在方格纸上粘贴圆点贴纸,方格纸上设定出“动物找食物”,“贪吃蛇”等游戏,并根据课程进度设置一定的路线和障碍;在自闭症儿童粘贴自己的路线的时候,在教师设定的交点处会产生交集,这时候自闭症儿童之间的关系就被进一步强化了,他们被“逼”着去与对方交流,选择一种社交行为去处理,并得到回应;在粘贴完规律到达终点后,或者说是“游戏”结束后,教师将自闭症儿童粘贴过程制作成动画给儿童观看,让自闭症儿童进一步与这个创作产生关系,并引导自闭症儿童说出他人的规律,让自闭症儿童之间也能够产生更深的联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笔者发现自闭症儿童的程度有了明显改善。根据笔者的自身观察,从开始到最后,自闭症儿童对于规则的理解能力逐渐加强,从连圆点贴纸都贴不稳到后期能够选择较难的规则进行粘贴;从不愿意开口到需要教师指引下开口,到后来自己愿意提问并回答;从不理他人到愿意,到将糖果分享给志愿者;从选择单一的蓝黑到开始选择各种多彩的颜色贴纸等等,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
据受访的康乃馨的老师说,在日常课程中加入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发现参与的这一批的孩子的提升更快,她们能更快速地掌握概念、规律性知识,也会更乐于与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对于色彩也有更强的敏感度。这些自闭症的专业康复师对于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表示了肯定,愿意在之后增加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
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较传统康复方式更加有效,这是因为自闭症障碍者普遍存在语言障碍,传统的社交能力训练因依赖语言而受到限制,效率低,过程艰辛,但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避开语言障碍,快速提高自闭症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空间的认知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审美感召与创作冲动的作用下,自发地探索与实验社交技巧。在动画回放的过程中,通过艺术美感刺激更多的互动和对艺术成果的预期;这样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逐步使自闭症障碍者提升自我发展的自信和能力。
二、“关系美学”
(一)“关系美学”的内涵
根据九十年代出现的新现象,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提出了“关系美学”的概念,开始关注艺术中的关系。艺术品不再是一个静物,而是活着的,流动着的。它像是一个中介,引起接触过它的那些人之间的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关系,这种关系所产生的创造性远远大于以往的各种艺术形式。
在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提出了“关系美学”的概念之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及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并探讨这一领域。与基本局限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这三种最基本形式传统不同,当代艺术的形式不再设限,它的形式可以是一件物品,也可以是人,甚至是一个场所。
艺术成为链接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与观众,人人都可以参与到艺术创作中。而在这当中所产生的创造性是巨大的,每一次都是未知,每一次都将带来不同的“美”。而这关系的产生的时间不仅仅是观众观看艺术品那一时刻,这个时间可以是在观看之前,观看之时,以及观看之后各个时间段内引起的变化所产生的关系。 正如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所说,“……目前艺术研究活动是批评家的工作。现代主义计划的某一方面已经光明正大地结束了。这个完结使我们从其中继承的审美判断标准枯竭,但是我们还继续把这些标准运用到今天的艺术实践中。”不再单纯地把艺术作品定义为艺术家的作品,而是开始关注到艺术品、艺术家所处环境的创造力,也就是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关系所具有的创造性。
(二)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与“关系美学”
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能够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让儿童在美术创作中不自觉的产生交流,并在游戏创作出艺术作品。但这与“关系美学”具体拥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为探究上述问题,笔者采访到了杭州师范大学艺游学研究院院长胡俊博士。他表示:马赛克课程的理念就源自尼古拉斯·伯瑞奥德的“关系美学”;在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的创作过程中,教学的重心不再是审美,而是在创作过程中自闭症儿童与自闭症儿童本身之间的社会交关系的建立与社交能力的发展。
马赛克课程的设计初衷,是通过美术教育改善自闭症障碍者社交能力。它通过在同一平面空间内,让多名自闭症障碍者共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产生多条线条,并在线条之间产生冲突。这时自闭症障碍者就不得不去选择避让、忽略或者冲突/协商的方式去处理冲突,而这样就在平面图形的艺术创作当中,学习了三种社交关系及其处理方法,从而能够快速提高自闭症青少年的社交能力。这就相当于是尼古拉斯所说的“二项式”:某人呈现出某事物给另一人,而这另一人再以其特有的方式响应。而尼古拉斯更多的是指作品本身,一个完整的作品在最后的展示部分想要得到观众的关注,如同新生儿想要得到母亲的关注一样。而在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中,这种二项式与其说存在于展示部分,更不如说存在于整件马赛克艺术品创作的始终,甚至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明显。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自闭症儿童并不感觉自己是在进行某项艺术创作,而是在进行一场游戏。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先是自己的创作,而后是与他人产生交流。这时自己的创作部分就是所呈现的某事物,用言语来表达是呈现方式,获得对方的回应就是让另一人以其特有的方式响应,尼古拉斯的二项式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应用。当然在其展示部分时,由自闭症儿童共同创作的作品与观众之间也会产生关系。同时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不仅仅在自闭症儿童中得到应用,在举办过的融纳艺术展中可以看到,前来参观展览的观众们也很乐意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乐于进行此类艺术活动。在观众观看作品时,由作品本身产生的传递性,传递到观看作品的观众之间,让观众也参与到继续创作之中,进一步在观众与观众之间也会产生关系连接,这会使得观众有更强的作品感受,美学体验。
虽然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以审美作为教学重点去设定,但在过程和结束时,参与者的审美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提升,如在选择颜色贴纸时颜色上的搭配选择,路线的安排,以及最后各个共同创作出的整个画面等。在这个整个过程中,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参与者的审美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最后定格动画的回放,进一步加强艺术审美体验。
三、总结
根据笔者的实践与考察结果来看,“关系美学”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一种新颖但容易接受的事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乐于在课堂中去体验这种有产生“连接”的课程“关系美学”关注的是在创造过程中的“关系”,在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中,主要针对于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因为马赛克动画艺术课程,在不自觉的艺术创作中引发出的社交,让自闭症儿童去和他人产生关系并交流,是一种能让自闭症儿童更容易接受的社交能力康复方式,而且产生的康复效果更好。在课程中,自闭症儿童在无意识间产生对艺术审美的更深感触,在贴圆点贴纸中感受色彩的搭配美学,在最后的定格动画里感受动态美学,又无意识中回归到艺术审美的教育。
马赛克动画课程通过艺术实现人际交流的新方式促进心智有障碍者的个人发展——基于艺术合作,探索能力的开发,增加自闭症儿童的空间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克服肢体运动障碍。变不可能为可能,通过艺术的方式探索自闭症儿童的可持续发展,给特殊群体带来长期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伯瑞奥德[法].关系美学[M].金城出版社,2013.
[2]胡俊.数字化时代美术的新趋向:自助式集体创作[J].荣宝斋,2011(08):76-79.
[3]延永刚.建构当代艺术表征范式的一种尝试——波瑞奥德的“关系美学”思想述评[A].北方论丛,2016年第6期.
[4]《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7月第一版.
[5]《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尹少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1.
作者简介
周霄雯(1998—),女,浙江溫州,大学本科,InSEA中国会员,美术教育、自闭城疗育。
本文指导老师: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