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2013年浙江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8:49.1:46.1,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加速发展。而就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来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考核指标在本世纪初处于全国前列,而“十一五”时期则处于全国后列。从企业利润来看,2012年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占全国总额比重也在下降,全国排名掉至第5位。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10875亿元,比上年增长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同时,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比上年增长5.3%,而浙江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00亿元,比上年下降6.1%。2013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达3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1837亿元,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逐年下降,2013年则略微反弹,经济转型进入深度时期。全省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较大风险,全省工业发展面临“低端陷阱”和“三明治陷阱”双重风险。长期低端仿制、品牌意识不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低端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在成本推高、价格下跌的挤压下,企业利润减少,实体经济的空洞化必将导致经济发展后劲缺乏,以至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此外,高污染、高能耗所产生的PM2.5超标、雾霾等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近些年,浙江工业经济面临发展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核心问题还在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二、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13830家,约占37.8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2%。2013年,研究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2%,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与京沪等地的差距也较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显示,2012年浙江省企业R&D经费支出占R&D经费支出比重达81.47%,在全国位列第七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收入比重1.02%,排名第五;有R&D机构的企业占工业企业比重达19.12%,仅次于江苏,工业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部R&D研究人员比重超过82%。整体看浙江省企业科技投入在全国处于前列。同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占全国比重最高达12.71%,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占全国比重达11.82%,可见企业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情况较好。从产出方面看,2012年浙江省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9.56%,仅次于京沪;亿元R&D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授权数16.01件/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4件/亿元,全国排名第八;可见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科技产出效率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如万名企业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28.84件/万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49件万人,但是远低于京沪。就高新技术企业看,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还有待提升。2012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占工业企业比重5.8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出效率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77%和7.09%,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创新进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机制分析
从科技创新本身特点和国外历史经验看,政府需要适当干预企业技术创新:
其一,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就浙江而言,2013年全省研究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2%,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财政科技投入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6%,纵向上看政府科技投入有所加大,但是依然还比较低,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而财政资金支持是各国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首要对策。政府的科技投入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一方面能够直接带动科学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活动,进而推动整个地区的科技进步,以便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二,科技创新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所以需要政府适当承担责任。创新成果尤其是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性技术和共性技术,是一种既有公共产品性质又有私人产品性质的产品,其社会效益远大于私人效益。若完全由私人提供则不会考虑外部效益,一般市场提供的规模会小于最优规模。同时,一项技术一旦成熟以后也容易被模仿,特别在专利保护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承担了较大的研发风险和大量投入而取得技术成果难以避免其他企业的搭便车行为,极易被他人学习和利用,从而导致进行研发的企业利益受损,并最终抑制企业创新动力。
其三,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需要政府介入。创新通常具有风险投资的性质,投入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新产品还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发周期、研发成本和投入回报等都是很难准确预测和控制的。而研发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同样导致创新成本高和回报的不确定。这就预示着创新存在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事技术研发的企业本身也会担心研发投入的回报,从而不愿意冒风险进行科技研发活动。为此,政府有必要也有能力分担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活动的风险,以解决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后顾之忧”。在各种政策选择中,财税政策的扶持尤为重要,政府给予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减免和专项财政支出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四、加速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企业创新财税激励政策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措施也需要遵循市场运行机制,必须充分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干预。财税激励措施也是我国政府干预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财政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税收减免等方式间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2012年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超19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接近38亿元,而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税超62亿元。政府的科技投入增强了浙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申请专利总数6800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844件;拥有注册商标达42479件,其中境外注册商标6149件,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达3402件。
在当前经济深度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通过适度的政府干预激发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活力显得十分必要。就当前浙江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自主创新实际,我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财税激励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建立规范有效的税式支出制度,具体落实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贯彻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值税等减免税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购用于研发的仪器和设备的所得税扣除政策,针对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研究、细化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和落实,研究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增强企业可操作性,最大发挥税收激励作用。
第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政府支出项目,集中优势财力重点投入现代新兴技术产业和辐射带动效应大的技术研发领域投入。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利用财政支出引导激励作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发挥政府特殊作用,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发和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研发项目和企业产品更新改造牵线搭桥。为此,政府应积极利用财政补贴、财政专项资金或基金以扶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第三,其他配套政策建设。建立公平、利于高技术人才交流的人才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政府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服务工作,比如,建立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稳定的利于企业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等。
本文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
2013年浙江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8:49.1:46.1,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加速发展。而就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来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考核指标在本世纪初处于全国前列,而“十一五”时期则处于全国后列。从企业利润来看,2012年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占全国总额比重也在下降,全国排名掉至第5位。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10875亿元,比上年增长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同时,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比上年增长5.3%,而浙江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00亿元,比上年下降6.1%。2013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达3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1837亿元,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逐年下降,2013年则略微反弹,经济转型进入深度时期。全省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较大风险,全省工业发展面临“低端陷阱”和“三明治陷阱”双重风险。长期低端仿制、品牌意识不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低端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在成本推高、价格下跌的挤压下,企业利润减少,实体经济的空洞化必将导致经济发展后劲缺乏,以至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此外,高污染、高能耗所产生的PM2.5超标、雾霾等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近些年,浙江工业经济面临发展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核心问题还在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二、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13830家,约占37.8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2%。2013年,研究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2%,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与京沪等地的差距也较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显示,2012年浙江省企业R&D经费支出占R&D经费支出比重达81.47%,在全国位列第七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收入比重1.02%,排名第五;有R&D机构的企业占工业企业比重达19.12%,仅次于江苏,工业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部R&D研究人员比重超过82%。整体看浙江省企业科技投入在全国处于前列。同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占全国比重最高达12.71%,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占全国比重达11.82%,可见企业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情况较好。从产出方面看,2012年浙江省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9.56%,仅次于京沪;亿元R&D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授权数16.01件/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4件/亿元,全国排名第八;可见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科技产出效率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如万名企业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28.84件/万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49件万人,但是远低于京沪。就高新技术企业看,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还有待提升。2012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占工业企业比重5.8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出效率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77%和7.09%,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创新进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机制分析
从科技创新本身特点和国外历史经验看,政府需要适当干预企业技术创新:
其一,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就浙江而言,2013年全省研究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2%,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财政科技投入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6%,纵向上看政府科技投入有所加大,但是依然还比较低,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而财政资金支持是各国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首要对策。政府的科技投入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一方面能够直接带动科学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活动,进而推动整个地区的科技进步,以便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二,科技创新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所以需要政府适当承担责任。创新成果尤其是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性技术和共性技术,是一种既有公共产品性质又有私人产品性质的产品,其社会效益远大于私人效益。若完全由私人提供则不会考虑外部效益,一般市场提供的规模会小于最优规模。同时,一项技术一旦成熟以后也容易被模仿,特别在专利保护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承担了较大的研发风险和大量投入而取得技术成果难以避免其他企业的搭便车行为,极易被他人学习和利用,从而导致进行研发的企业利益受损,并最终抑制企业创新动力。
其三,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需要政府介入。创新通常具有风险投资的性质,投入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新产品还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发周期、研发成本和投入回报等都是很难准确预测和控制的。而研发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同样导致创新成本高和回报的不确定。这就预示着创新存在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事技术研发的企业本身也会担心研发投入的回报,从而不愿意冒风险进行科技研发活动。为此,政府有必要也有能力分担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活动的风险,以解决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后顾之忧”。在各种政策选择中,财税政策的扶持尤为重要,政府给予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减免和专项财政支出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四、加速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企业创新财税激励政策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措施也需要遵循市场运行机制,必须充分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干预。财税激励措施也是我国政府干预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财政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税收减免等方式间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2012年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超19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接近38亿元,而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税超62亿元。政府的科技投入增强了浙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申请专利总数6800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844件;拥有注册商标达42479件,其中境外注册商标6149件,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达3402件。
在当前经济深度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通过适度的政府干预激发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活力显得十分必要。就当前浙江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自主创新实际,我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财税激励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建立规范有效的税式支出制度,具体落实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贯彻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值税等减免税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购用于研发的仪器和设备的所得税扣除政策,针对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研究、细化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和落实,研究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增强企业可操作性,最大发挥税收激励作用。
第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政府支出项目,集中优势财力重点投入现代新兴技术产业和辐射带动效应大的技术研发领域投入。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利用财政支出引导激励作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发挥政府特殊作用,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发和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研发项目和企业产品更新改造牵线搭桥。为此,政府应积极利用财政补贴、财政专项资金或基金以扶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第三,其他配套政策建设。建立公平、利于高技术人才交流的人才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政府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服务工作,比如,建立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稳定的利于企业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等。
本文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