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培养孩子画画的过程中,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孩子去创造,去想象。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其健康活泼的个性。让孩子学画画的目的并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而是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有自我的表现,并能尽情地渲泄内心的情感。
放飞思维,点燃艺术火花
加德纳博士曾说:“中国的教育认为艺术应该从基本技能开始,创造是以后的事,而美国教育者认为教育开始就是要刺激学生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力,相信到以后需要基本能力时,他自己会掌握的。”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开放,中西这种教育观念局限性日益明显。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是需要的努力方向。我在十多年的美术教学工作中,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
我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级,从幼儿园开始,每周六都到我辅导的校级美术兴趣小组玩。看着别的孩子画画,他吵着要纸和笔,一个人边上画画涂涂。每次画完之后,他总是很自信地对我说:“妈妈,看我画得多好看!能得一百分吗?”虽然只是涂鸦,我也要夸奖:“画得真棒!真有想象力!”鼓励他、激发他对美术的兴趣,能一直这样画下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是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与鼓励。孩子暂时不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孩子厌学心理,减退画画的兴趣。每当对他说“你画得真棒”时,他总会扬起手中的画让其他同学欣赏。时间长了,他画画的兴趣越来越高了,但是从不喜欢别人为他规定画画的具体内容和绘画形式。我会在他画好之后,给他提一些建议,所以他总能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异想天开,画出真情实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也说过:“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真实情感的体现,所以孩子们就应该有“奇思妙想”。
有一次,兴趣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画一幅《海底世界》的画。怕孩子们没有素材,我就准备一幅范画,大多数学生参照范画来画,也有的学生问我:“老师,不和你画的一样可以吗?”我告诉他们:“可以不参照范画,你可以根据自己见到的海底世界或听过的故事内容加上你的想象去画。”他们一个个很兴奋,胸有成竹,拿出笔在纸上画了起来,画的比以前更投入。不一会儿,一张张海底世界的画面展现在面前,构图很好,想像很丰富,画面内容很有个性。各种各样的鱼,姿态各异:有的在嬉戏,有的在自由自在的游,加上拟人的手法,它们表现得栩栩如生。海底礁石被画的奇形百状,各种海草形态万千。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画面展现在眼前,我看了这些画,心里非常高兴,其他老师看了也赞不绝口,孩子的创造力真的不容小觑。对儿童说来,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
每个学生在美术创作上都有闪光点,倘若教师不注意引导,有时就会使这些灵感磨灭。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注重儿童审美的特点,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唤醒感受,表现真实生活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是相当复杂的。由于我们大脑各种功能的整体发挥,感知、理解、想象、联想、情感等活动此起彼伏、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就形成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如在教学《原色、间色》时,大部分孩子掌握原色是哪几种颜色、间色是由哪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这些知识之后,我带领孩子们做这样的练习:在黑板上随机画出孩子们熟知花卉和水果,让孩子们根据所掌握的原色与间色的相关知识,指出哪些图案是原色,哪些是间色,并且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给图案涂上颜色。结果却和想象的大不一样,很多图案不再是事物本身的颜色,而是五颜六色的。此时孩子们表现的却是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但教师不能否认他们的感觉与理解。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
学会创造,流露真实情感
多年来,我在辅导学生绘画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平时让他们多欣赏,多观察,多想象、多创造,激励大胆表现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内容,真可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通过实践,我从教育孩子绘画方法上认识到辅导孩子进行绘画创作,应该大胆地让孩子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能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作品的优良,更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作品的成败。无论画的怎样,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情感,都应该给予肯定,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学生发挥了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还可以通过办画展,让学生感觉“我能行”“我画的最棒”,从而增强了学生参与创造性学习的自信心。
孩子有了信心,就更加想表现自己的想法,而情感在儿童绘画创作中起决定因素。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埋下艺术的种子,使他们感到进行绘画创作时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人民路小学)
放飞思维,点燃艺术火花
加德纳博士曾说:“中国的教育认为艺术应该从基本技能开始,创造是以后的事,而美国教育者认为教育开始就是要刺激学生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力,相信到以后需要基本能力时,他自己会掌握的。”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开放,中西这种教育观念局限性日益明显。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是需要的努力方向。我在十多年的美术教学工作中,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
我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级,从幼儿园开始,每周六都到我辅导的校级美术兴趣小组玩。看着别的孩子画画,他吵着要纸和笔,一个人边上画画涂涂。每次画完之后,他总是很自信地对我说:“妈妈,看我画得多好看!能得一百分吗?”虽然只是涂鸦,我也要夸奖:“画得真棒!真有想象力!”鼓励他、激发他对美术的兴趣,能一直这样画下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是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与鼓励。孩子暂时不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孩子厌学心理,减退画画的兴趣。每当对他说“你画得真棒”时,他总会扬起手中的画让其他同学欣赏。时间长了,他画画的兴趣越来越高了,但是从不喜欢别人为他规定画画的具体内容和绘画形式。我会在他画好之后,给他提一些建议,所以他总能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异想天开,画出真情实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也说过:“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真实情感的体现,所以孩子们就应该有“奇思妙想”。
有一次,兴趣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画一幅《海底世界》的画。怕孩子们没有素材,我就准备一幅范画,大多数学生参照范画来画,也有的学生问我:“老师,不和你画的一样可以吗?”我告诉他们:“可以不参照范画,你可以根据自己见到的海底世界或听过的故事内容加上你的想象去画。”他们一个个很兴奋,胸有成竹,拿出笔在纸上画了起来,画的比以前更投入。不一会儿,一张张海底世界的画面展现在面前,构图很好,想像很丰富,画面内容很有个性。各种各样的鱼,姿态各异:有的在嬉戏,有的在自由自在的游,加上拟人的手法,它们表现得栩栩如生。海底礁石被画的奇形百状,各种海草形态万千。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画面展现在眼前,我看了这些画,心里非常高兴,其他老师看了也赞不绝口,孩子的创造力真的不容小觑。对儿童说来,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
每个学生在美术创作上都有闪光点,倘若教师不注意引导,有时就会使这些灵感磨灭。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注重儿童审美的特点,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唤醒感受,表现真实生活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是相当复杂的。由于我们大脑各种功能的整体发挥,感知、理解、想象、联想、情感等活动此起彼伏、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就形成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如在教学《原色、间色》时,大部分孩子掌握原色是哪几种颜色、间色是由哪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这些知识之后,我带领孩子们做这样的练习:在黑板上随机画出孩子们熟知花卉和水果,让孩子们根据所掌握的原色与间色的相关知识,指出哪些图案是原色,哪些是间色,并且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给图案涂上颜色。结果却和想象的大不一样,很多图案不再是事物本身的颜色,而是五颜六色的。此时孩子们表现的却是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但教师不能否认他们的感觉与理解。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
学会创造,流露真实情感
多年来,我在辅导学生绘画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平时让他们多欣赏,多观察,多想象、多创造,激励大胆表现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内容,真可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通过实践,我从教育孩子绘画方法上认识到辅导孩子进行绘画创作,应该大胆地让孩子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能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作品的优良,更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作品的成败。无论画的怎样,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情感,都应该给予肯定,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学生发挥了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还可以通过办画展,让学生感觉“我能行”“我画的最棒”,从而增强了学生参与创造性学习的自信心。
孩子有了信心,就更加想表现自己的想法,而情感在儿童绘画创作中起决定因素。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埋下艺术的种子,使他们感到进行绘画创作时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人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