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社会责任在发达国家已经具备系统的社会责任体系,这在我国尚处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研究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并提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已被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认同,将其构建成社会责任体系,并使经济和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行,这值得我们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由美国学者Oliver Sheldon于1924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一些跨国公司由于忽视社会责任而受到社会各方的指责,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开始兴起,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跨国公司也逐渐开始要求其供应商接受有关劳工标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审查,接受社会责任的观念并承担社会责任,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不断丰富的历史。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只注重利益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70年9月13日,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刊登题为《商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的文章,指出 “企业的一项、也是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在比赛规则范围内增加利润。”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唯一约束力就是行业潜规则,没有明条禁令,没有政府监管,企业都是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来经营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阶段主张企业惟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管理者将资源用于社会利益会增加经营成本,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仅限于在遵守基本社会规则下的经济责任。
(二)社会责任起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逐渐涉及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一些非政府组织呼吁并要求企业应将环保责任等多项内容置于企业社会责任中。在此背景下,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制定对社会做出必要承诺的责任守则,通过环境、职业健康、社会责任等认证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这一阶段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消费者都开始形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也已初步认同。
这阶段中,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公司不仅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还要对社会负责,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公司的建立,并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对其提供支持。
(三)关注社会责任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非政府组织、联合国、跨国公司等各方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受到全球范围的共同认可。2000年7月《全球契约》论坛第一次高级别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5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代表承诺,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要以《全球契约》为框架,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提高环保水平等多个方面。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既包括作为企业的经济责任,也包括强制程度高的法律责任,以及其他环境、人权等多方面的责任。企业不能仅以盈利为目标,还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些社会利益应该包括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利益等内容。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人们评价企业的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层次,企业内部责任分为对股东债权人的责任和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外部责任包括对消费者的责任和对整个社会环境责任。
(一)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责任
企业要对股东和债权人负责,企业应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最先考虑的就应该是股东的利益。债权人向公司出借款项,保障债权人的收益是企业的责任。
(二)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包括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的保障和职业发展培训,劳动保障、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都是一个企业对其员工应负有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核心是人本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三)对消费者的责任
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体现为两方面,一是通过使用企业产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消费目的;二是企业的诚信不仅保证产品和劳务满足当下的需求,还以优质的售后服务保证消费者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从而使消费者信任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负责,形成互为信任的良性循环。
(四)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包括与同业的其他企业、环境、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合法有度地参与同业竞争,营造有序的竞争秩序和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发展;有效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环境,保证人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整体发展之外,企业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依靠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无论从企业个体还是社会管理而言,我们都需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
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人物,其思想观念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企业家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才能树立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二)完善法律制度,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
制定和完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将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体现于《公司法》,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法制化。同时制定企业对员工待遇、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应通过《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法律法规的修订,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三)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发挥社会团体、媒体、公民个人等各方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舆论媒介和消费者协会、工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监督体系,以促进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通过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形成全社会的监督氛围,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四)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吸收SA8000等国外社会责任标准合理的条款,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具体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制订“企业社会责任地方(行业)标准”。 当然,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可以有官方的标准,也可以有一些非官方的标准(比如社会组织制定的标准)。官方的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应按全面性、系统性、操作简便性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用相对合理的标准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衡量,由专业第三方机构定期对每个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评价,并定期予以公布。将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评估报告与减免税机制、银行信用等相互挂钩,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多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通过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予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
[2] 方晓波.论SA8000标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影响力[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报,2005,(6).
[3]王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决策[J].延安大学学报.2005,(5).
[4]赵连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与趋势[J].企业管理与改革.2005,(2).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已被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认同,将其构建成社会责任体系,并使经济和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行,这值得我们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由美国学者Oliver Sheldon于1924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一些跨国公司由于忽视社会责任而受到社会各方的指责,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开始兴起,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跨国公司也逐渐开始要求其供应商接受有关劳工标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审查,接受社会责任的观念并承担社会责任,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不断丰富的历史。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只注重利益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70年9月13日,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刊登题为《商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的文章,指出 “企业的一项、也是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在比赛规则范围内增加利润。”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唯一约束力就是行业潜规则,没有明条禁令,没有政府监管,企业都是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来经营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阶段主张企业惟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管理者将资源用于社会利益会增加经营成本,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仅限于在遵守基本社会规则下的经济责任。
(二)社会责任起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逐渐涉及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一些非政府组织呼吁并要求企业应将环保责任等多项内容置于企业社会责任中。在此背景下,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制定对社会做出必要承诺的责任守则,通过环境、职业健康、社会责任等认证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这一阶段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消费者都开始形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也已初步认同。
这阶段中,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公司不仅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还要对社会负责,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公司的建立,并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对其提供支持。
(三)关注社会责任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非政府组织、联合国、跨国公司等各方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受到全球范围的共同认可。2000年7月《全球契约》论坛第一次高级别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5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代表承诺,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要以《全球契约》为框架,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提高环保水平等多个方面。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既包括作为企业的经济责任,也包括强制程度高的法律责任,以及其他环境、人权等多方面的责任。企业不能仅以盈利为目标,还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些社会利益应该包括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利益等内容。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人们评价企业的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层次,企业内部责任分为对股东债权人的责任和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外部责任包括对消费者的责任和对整个社会环境责任。
(一)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责任
企业要对股东和债权人负责,企业应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最先考虑的就应该是股东的利益。债权人向公司出借款项,保障债权人的收益是企业的责任。
(二)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包括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的保障和职业发展培训,劳动保障、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都是一个企业对其员工应负有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核心是人本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三)对消费者的责任
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体现为两方面,一是通过使用企业产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消费目的;二是企业的诚信不仅保证产品和劳务满足当下的需求,还以优质的售后服务保证消费者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从而使消费者信任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负责,形成互为信任的良性循环。
(四)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包括与同业的其他企业、环境、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合法有度地参与同业竞争,营造有序的竞争秩序和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发展;有效利用环境资源、保护环境,保证人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整体发展之外,企业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依靠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无论从企业个体还是社会管理而言,我们都需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
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人物,其思想观念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企业家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才能树立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二)完善法律制度,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
制定和完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将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体现于《公司法》,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法制化。同时制定企业对员工待遇、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应通过《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法律法规的修订,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三)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发挥社会团体、媒体、公民个人等各方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舆论媒介和消费者协会、工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监督体系,以促进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通过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形成全社会的监督氛围,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四)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吸收SA8000等国外社会责任标准合理的条款,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具体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制订“企业社会责任地方(行业)标准”。 当然,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可以有官方的标准,也可以有一些非官方的标准(比如社会组织制定的标准)。官方的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应按全面性、系统性、操作简便性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用相对合理的标准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衡量,由专业第三方机构定期对每个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评价,并定期予以公布。将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评估报告与减免税机制、银行信用等相互挂钩,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多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通过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予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
[2] 方晓波.论SA8000标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影响力[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报,2005,(6).
[3]王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决策[J].延安大学学报.2005,(5).
[4]赵连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与趋势[J].企业管理与改革.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