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口译是现场口译的“瓶颈”,本文在吉尔精力分配模式指导下分析数字口译难点,重点探讨如何有效分配精力并提出建议旨在提高数字口译的质量。
【关键词】吉尔精力分配模式;数字口译;精力
一、引言
黄建凤曾言数字口译是制约议员做高质量翻译工作的“瓶颈”,其要求极高,任务艰巨,一个小数点可能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吉尔精力分配模式
口译任务中,译员需要输入理解和输出转换,丹尼尔·吉尔提出同声传译精力分配模式理论SI=L M P C(L-听力分析;M-短时记忆;P-言语产出)每个步驟译员均需分配适当精力, 统一协调后译出源语,交替传译精力分配模式: CI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 L (listening and analysis) N (note- taking) M (short-term memory effort) C (coordination)及CI = Rem (remembering) R (Note-reading) P (production)。听力理解、笔记、短期记忆于前重要,唤起短时记忆、解读笔记及表达于后重要,就第一听力理解阶段提出: C(comprehension)=KL(Knowledge for the language) ELK(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A (analysis) 此将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和分析相互作用,口译者应扩充知识背景,提高自身记忆力,速记关键词与信息流,图形记忆法和记忆法帮助存储短时记忆,复习重复信息联系大脑内储存信息。
三、数字口译
1.数字口译难点。数字口译与上下文语义“割断”特征较明显,译员无法通过上下文预测数字口译联想困难。(苗艳,2010)造成译员精力分配失衡。数字信息量大,其比其他信息携带量大出约20倍。实际口译中数字间无明确联系,低预测性, 相关性和低冗余度均增加译员处理数字信息负担加上汉英数字换算数级差异也会造成精力分配失衡, 发生误译、错译或漏译。
2.数字口译与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按照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记忆容量或 “记忆广度”:一般7±2即5 ~ 9个项目,译员可以记忆没有语义关联的数字来训练提高自身记忆,并在输出阶段转换数级。译员可预先反复训练,通过一定公式技巧将数字口译方法牢记于心,积极调取长期记忆作辅助。
3.数字口译训练方法。
(1)数级转换方法。“点三杠四”法是数级转换的核心,采用点三法记录中文数字,中文数字记录时,译员在万和亿数级后划杠提示数级差,转换时译员从右开始向左每三位打一个点,右边第一点即英文中thousand级,第二个为million,以此类推如2/5683/7950,划点后为2/56’83/7’950读出two hundred and fifty six million eight hundred and thirty seven thousand nine hundred and fifty. 英文采用“杠四法”,从右向左每四位划一个斜杠,右边起第一个斜杠为中文万位,其次亿位如5’423’378’900,划杠后为5’4/23’37/8’900,读出即可。
(2)补零法。补零法要求译员对数字有敏感性,零位数易出错必须加强训练,如eight billion five million and thirteen. 首先记录下数字8’5’13,观察记录结果发现five million后少一个数级thousand,因而要补出一个数级,先用0来占位: 8’5’0’13,后根据英文数字每三位划一个点方法,译员应补齐每一数级的位数变为三位:8’500’000’013,据点三杠四法读出即可。
(3)数字敏感度及转换练习法。借鉴同传shadowing练习,落后源语一定距离,用源语或目的语读出数字。第一源语跟读,如源语读123, 679, 789,541……,练习者需落后一个数字开始跟读,即源语读679时,练习者才开始读出123。落后幅度逐渐加大。第二步目的语跟读,方法同上。用目的语错位跟读,即源语是中文则用英文错位跟读,源语是英文则用中文错位跟读,该方法利于练习数字敏感度和转换熟练度。
四、结语
在吉尔精力分配模式及其不等式指导下, 听力理解任务和记忆任务阶段注重数字信息,在笔记任务阶段应运用策略,减少精力分配,协调交替传译第一阶段三项任务有效完成,译语表达阶段译员可运用已掌握的翻译技巧,力求数字口译更快速准确。
参考文献:
[1]Gile,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2]黄建凤.数字口译探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6(2).
[3]苗艳.数字口译训练方法探究[J].科技文汇,2010(3).
【关键词】吉尔精力分配模式;数字口译;精力
一、引言
黄建凤曾言数字口译是制约议员做高质量翻译工作的“瓶颈”,其要求极高,任务艰巨,一个小数点可能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吉尔精力分配模式
口译任务中,译员需要输入理解和输出转换,丹尼尔·吉尔提出同声传译精力分配模式理论SI=L M P C(L-听力分析;M-短时记忆;P-言语产出)每个步驟译员均需分配适当精力, 统一协调后译出源语,交替传译精力分配模式: CI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 L (listening and analysis) N (note- taking) M (short-term memory effort) C (coordination)及CI = Rem (remembering) R (Note-reading) P (production)。听力理解、笔记、短期记忆于前重要,唤起短时记忆、解读笔记及表达于后重要,就第一听力理解阶段提出: C(comprehension)=KL(Knowledge for the language) ELK(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A (analysis) 此将语言知识、语言外知识和分析相互作用,口译者应扩充知识背景,提高自身记忆力,速记关键词与信息流,图形记忆法和记忆法帮助存储短时记忆,复习重复信息联系大脑内储存信息。
三、数字口译
1.数字口译难点。数字口译与上下文语义“割断”特征较明显,译员无法通过上下文预测数字口译联想困难。(苗艳,2010)造成译员精力分配失衡。数字信息量大,其比其他信息携带量大出约20倍。实际口译中数字间无明确联系,低预测性, 相关性和低冗余度均增加译员处理数字信息负担加上汉英数字换算数级差异也会造成精力分配失衡, 发生误译、错译或漏译。
2.数字口译与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按照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记忆容量或 “记忆广度”:一般7±2即5 ~ 9个项目,译员可以记忆没有语义关联的数字来训练提高自身记忆,并在输出阶段转换数级。译员可预先反复训练,通过一定公式技巧将数字口译方法牢记于心,积极调取长期记忆作辅助。
3.数字口译训练方法。
(1)数级转换方法。“点三杠四”法是数级转换的核心,采用点三法记录中文数字,中文数字记录时,译员在万和亿数级后划杠提示数级差,转换时译员从右开始向左每三位打一个点,右边第一点即英文中thousand级,第二个为million,以此类推如2/5683/7950,划点后为2/56’83/7’950读出two hundred and fifty six million eight hundred and thirty seven thousand nine hundred and fifty. 英文采用“杠四法”,从右向左每四位划一个斜杠,右边起第一个斜杠为中文万位,其次亿位如5’423’378’900,划杠后为5’4/23’37/8’900,读出即可。
(2)补零法。补零法要求译员对数字有敏感性,零位数易出错必须加强训练,如eight billion five million and thirteen. 首先记录下数字8’5’13,观察记录结果发现five million后少一个数级thousand,因而要补出一个数级,先用0来占位: 8’5’0’13,后根据英文数字每三位划一个点方法,译员应补齐每一数级的位数变为三位:8’500’000’013,据点三杠四法读出即可。
(3)数字敏感度及转换练习法。借鉴同传shadowing练习,落后源语一定距离,用源语或目的语读出数字。第一源语跟读,如源语读123, 679, 789,541……,练习者需落后一个数字开始跟读,即源语读679时,练习者才开始读出123。落后幅度逐渐加大。第二步目的语跟读,方法同上。用目的语错位跟读,即源语是中文则用英文错位跟读,源语是英文则用中文错位跟读,该方法利于练习数字敏感度和转换熟练度。
四、结语
在吉尔精力分配模式及其不等式指导下, 听力理解任务和记忆任务阶段注重数字信息,在笔记任务阶段应运用策略,减少精力分配,协调交替传译第一阶段三项任务有效完成,译语表达阶段译员可运用已掌握的翻译技巧,力求数字口译更快速准确。
参考文献:
[1]Gile,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2]黄建凤.数字口译探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6(2).
[3]苗艳.数字口译训练方法探究[J].科技文汇,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