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3333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有种生活在别处的现象。一些人开车到家后,常常要坐在车里发一会儿呆,才慢吞吞地打开车门;一些人忙完一天的事务,明明累得不行,躺在床上忍不住还要打开手机,玩上一小时才能心甘情愿入睡;还有一些人在工作的时候——哪怕是需要全神贯注的工作,就像此刻的我正在赶这篇稿子——也要打开音乐、视频,“听个响”,否则总感觉哪里缺了点什么,心气浮躁。还有一些人——也许是今天的大多数人——是要不断以“新鲜感”喂食的:新鲜的知识、新鲜的体验、新鲜的人际关系、新鲜的故事。他们还会说:“老在这一个景点待着有什么意思?去下一个地方看看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则材料由两大部分组成;首句是整个材料总领句,后半部分列举了生活在别处的生活现象。具体来说可从两个角度来立意。
  角度一:生活在别处的第一种现象。列举了四类人,他们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温和的、不易觉察的,对生活的厌倦感。为此可以立意去写:“生活需要保持一种热度”“心有宁静,春暖花开”“善于找寻生活的乐趣”等。
  角度二:生活在别处的第二种现象。列举了一些不断以“新鲜感”喂食的人,他们要新鲜的知识、新鲜的体验、新鲜的人际关系、新鲜的故事。他们还会说:“老在这一个景点待着有什么意思?去下一个地方看看吧。”对这种现象可以正反辩证地进行分析。
  从正面看,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生活在别处”就是看“不一样的风景”,品味不一样的人生。为此可以立意:“生活在别处”“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品尝生命别样的滋味”等。
  从反面看:这类人总是生活在未来、生活在“新鲜感”中,而忽略了当下生活的美好,这种生活态度其实要不得。为此可以立意去写:“活好当下”“生活何必那么匆忙?”等。
其他文献
2015年11月30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巴黎。正在这里召开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有媒体称之为人类遏制地球变暖的“最后一次机会”。  聚同化异,方能相向而行。减排的任务固然艰难,各国的分歧的确纷乱,但不管怎样,把握住这“最后一次机会”,是所有民族、国家共同的心愿。“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关键就看各国之间,能否化解分歧,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凝聚减排共识。  也需要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且不
期刊
成就议论佳作,需要从宏观上把控,从微观上着手。  一、宏观上把控  (一)规范议论结构,让议论文有一副好架子。常见议论文的结构有四种:  1.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论点,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2.总分式。就是在绪论部分先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进行一一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
期刊
【解题钥匙】  一、考点梳理  在新闻作品中,“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是指作者对新闻事件所持的立场观点、道德判断、价值取向等。但有的时候,命题者不会直接问及这些内容,而是用更隐晦的方式来设问。例如2011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12题第(4)小题:“‘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
期刊
【写作指导】  论据,根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而“论据充实”
期刊
冷寂的秋风轻轻拂去心头的烦躁,带来丝丝舒爽。初秋的午后,一切显得那么温和宁静,就连前些日子还毒辣着的太阳也收敛光芒,变得温柔了起来。阳光透过繁茂的树叶,在地上投射出点点斑驳。  这样的午后,使周末回家的我心情变得愉悦起来,连脚下的步伐也加快了,信步登上缓缓驶来的公交车。  这人也太多了吧。我在心中忍不住抱怨了一下。咦,那里有个空位,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放下了大包小包,我便软软地瘫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想
期刊
亲爱的你:  岁月如梭,弹指间,悠悠二十载,近来安然无恙乎?  坚强似一粒羞涩的种子,滚落在你的心中,在似水华年的滋润下,绽放出迷人的花朵;坚强似飞驰的轿车,穿越时光隧道,一直陪伴在你的身旁。给你写这封信的是一个稚气未脱,青涩似羔羊的阳光少女,经过岁月的洗礼,不知你是否依然充满童真,而我更期待的是一个历经磨砺后学会担当的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言:“人的一生可能燃烧
期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站在莫高窟前,任思绪飞扬。莫高窟石壁上精致的花纹刻痕提醒我,千百年前,有人在这里,磨光了铁凿,磨秃了笔头,最终磨出了辉煌的莫高窟。  于是,我想到了人生。若把人生的成功比作莫高窟中的一尊雕像,那么人的一生就是磨的一生。  人生之磨,只能渐进,要用尽一生光阴。人生路上坑与坎不计其数,倘若能“磨而不弃”,就会磨出你的成功。上至黄袍加身的帝王,下至粗布褴褛的凡夫,
期刊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也是人生命中最不该丢失的珍宝。  我们不该丢失善。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中,幼小的孩子躺在地上,被车碾压,其间有18名路人经过,却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最后,拾荒者陈贤妹经过,才将小悦悦救起送往医院。  陈贤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她没有丢失心中的善。她虽然是一名拾荒者,但善使她比那些丢失了善的路人更加高尚,伟大。  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曾发出感
期刊
精彩的结尾,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下面从高考佳作中归纳出十种收尾方法,供广大考生借鉴。  一、画龙点睛式  这种结尾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点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如《“范儿”的正反面》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们要摒弃反面的“范儿”,大力弘扬正面的“范儿”。  寥寥数语,就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点明题旨,收尾自然而圆满。  二、引用作结式  用
期刊
【解题钥匙】  一、考点梳理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是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它侧重于考查对文章的鉴赏评价。所谓的“某种特色”就是不确定的特色,没有具体的界定。在传记中,它的选材与剪裁、谋篇布局、语言特色、表现手法都可以构成一定的特色,这一特色是基于文本本身,任何脱离文本以外的特色均是毫无意义的。这一考点要求考生一方面能思考文本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样的特色,另一方面也能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