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中国山水画西学东渐的语境中,艺术家们或者尊重传统,沉醉于传统笔墨的奇妙体验之中;或者借鉴传统,致力于笔墨的改良;或者反对传统,专注于现代水墨实验。经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探索,艺术家创造出多种艺术风格,最终促使中国山水画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态度风格多元化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有着独特的绘画特征和审美价值。一代代的水墨丹青,徜徉于山水之中,尽情饱览,熟记于心,然后案牍笔墨。或借之刷洗块垒,慰抚伤痛;或借之寄意遣情,超然玄远;或行吟高歌,倚风长啸,表达得志之意气。“宗炳至暮年,人老体衰,足不能登,手不能攀,只好‘画饼充饥’,聊以自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画家登山游水,把自己的情意交付给山水,山水画因文人而生色,而美丽,而厚重。
一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态度
进入20世纪以来,剧烈的社会变革和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断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山水画,在华夏泱泱国土的滋润下,一脉相传,经过两千多年的漫漫征程,面对西学东渐的历史趋势,难逃被批判和改造的命运,产生了在继承、发扬、借鉴和变革传统山水画中的不同观点,形成了对传统中国山水画应该尊重、借鉴和反对等三种最基本的态度。
尊重传统。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等艺术家为代表,认为传统是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山水画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应该受到尊重。
借鉴传统。以高剑父、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等艺术家为代表,认为中国山水画,虽然有着其它画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味学习传统必定带来保守、僵化,应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他们基本否定传统文人画,主张吸取西方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表现,并与传统中国画院体结合,致力于笔墨的改良。
反对传统。以评论家李小山和当代著名艺术家吴冠中为代表,认为传统中国山水画形式雷同,缺乏革新和时代气息,应放弃传统,另辟新路。他们提出要追求水墨艺术的现代性,表现当代审美意识和观念,破除传统水墨画审美意识和表现形式,重塑水墨画的现代图式语言。它的探索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其能否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以及它在世界艺术中的文化身份的问题,希望现代水墨能够跨越地域局限,和西方当代艺术进行对话和交流。
二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
艺术家基于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不同理解与态度,经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探索,中国山水画领域的各种创作语言,艺术形式逐渐产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绘画思想和风格流派。
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风格有:
传统山水画的忠诚追随者。这些画家视传统为至宝,追求笔墨功力、渊源。对古人精华融会贯通,沉醉于传统笔墨的奇妙体验之中,不断宣泄自我情感,他们“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将中国传统山水画进行细心地研究、继承和发扬。
“时髦”画风。“中国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技法不能丢,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文化生活的改变,绘画内容在对象上应该加以变化与革新”。这种绘画思想以石涛“笔墨当随时代”为信念,努力完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将中国画山水的视角转向现代化城市、高大楼群、华灯高照的夜景等等,注重山水画题材适应时代,追寻现代生活的时代感和时尚感。
笔墨改良派。这部分画家认为中国画的真正精神是笔墨,是传统。他们认识到传统山水画的形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所以致力于表现手法的变化,将传统笔墨中的部分或保留、或发展、或完善,以达到变革的目的。其中,以结构、重新构造为主要手段,根据手法不同创造出不同的意境。
形式研究派。这部分画家认为构成作品的是画面本身,而非画面以外的东西。同样,具有哲学和玄学意味的功力,在画面的表达上并不占主导地位,以“笔墨等于零”的理论为其代表。他们认为山水画的形式本身即是内容,要以极致的形式美体现最大程度上的画面效果。以吴冠中为首的一批画家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这种形式区别于工艺构成,更注重画家的体验和自身的感受。通过点线面综合运用,达到某种意境。
现代重彩和岩彩画的发展。以文人画为主的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画,在宋元以后,发展为水晕墨章的世界,而强烈的色彩表现相对衰落。一部分画家对色彩的追求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化颜料,大胆地将各种色彩融入绘画中,求得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感受。
“现代水墨”实验。“现代水墨”是相对于传统笔墨技法提出的。一批画家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通过揉、搓、拼、贴等手段,构成极具震撼力和视觉张力的画面,极力推崇画面的对比关系和笔墨变化。他们往往将水墨还原为一种纯粹的材质,极大恢复了它们作为“物质”的属性。以一种超越现实的图像,将人们的思绪带向更为广阔的精神空间。
三结语
当产生传统山水画的封建社会土壤消失,中西方文化出现相互影响、作用和渗透的趋势到来,个性解放、文化多元的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中国传统山水画理所当然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止它的发生。对尊重、改革和放弃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争论,必将十分激烈,甚至白热化,没有谁会定义改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尺度和标准。因此,在强劲的现代山水画多元发展的潮流下,艺术家只有立足传统,深入生活,创作出具备强烈时代气息的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真、善、美”的优秀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成为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 胡春涛:《中国画发展格局的嬗变轨迹》,《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作者简介:马小杰,男,1970—,重庆开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汉字书法、中国绘画、计算机多媒体,工作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态度风格多元化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有着独特的绘画特征和审美价值。一代代的水墨丹青,徜徉于山水之中,尽情饱览,熟记于心,然后案牍笔墨。或借之刷洗块垒,慰抚伤痛;或借之寄意遣情,超然玄远;或行吟高歌,倚风长啸,表达得志之意气。“宗炳至暮年,人老体衰,足不能登,手不能攀,只好‘画饼充饥’,聊以自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画家登山游水,把自己的情意交付给山水,山水画因文人而生色,而美丽,而厚重。
一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态度
进入20世纪以来,剧烈的社会变革和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断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山水画,在华夏泱泱国土的滋润下,一脉相传,经过两千多年的漫漫征程,面对西学东渐的历史趋势,难逃被批判和改造的命运,产生了在继承、发扬、借鉴和变革传统山水画中的不同观点,形成了对传统中国山水画应该尊重、借鉴和反对等三种最基本的态度。
尊重传统。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等艺术家为代表,认为传统是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山水画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应该受到尊重。
借鉴传统。以高剑父、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等艺术家为代表,认为中国山水画,虽然有着其它画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味学习传统必定带来保守、僵化,应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他们基本否定传统文人画,主张吸取西方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表现,并与传统中国画院体结合,致力于笔墨的改良。
反对传统。以评论家李小山和当代著名艺术家吴冠中为代表,认为传统中国山水画形式雷同,缺乏革新和时代气息,应放弃传统,另辟新路。他们提出要追求水墨艺术的现代性,表现当代审美意识和观念,破除传统水墨画审美意识和表现形式,重塑水墨画的现代图式语言。它的探索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其能否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以及它在世界艺术中的文化身份的问题,希望现代水墨能够跨越地域局限,和西方当代艺术进行对话和交流。
二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
艺术家基于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不同理解与态度,经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探索,中国山水画领域的各种创作语言,艺术形式逐渐产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绘画思想和风格流派。
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风格有:
传统山水画的忠诚追随者。这些画家视传统为至宝,追求笔墨功力、渊源。对古人精华融会贯通,沉醉于传统笔墨的奇妙体验之中,不断宣泄自我情感,他们“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将中国传统山水画进行细心地研究、继承和发扬。
“时髦”画风。“中国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技法不能丢,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文化生活的改变,绘画内容在对象上应该加以变化与革新”。这种绘画思想以石涛“笔墨当随时代”为信念,努力完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将中国画山水的视角转向现代化城市、高大楼群、华灯高照的夜景等等,注重山水画题材适应时代,追寻现代生活的时代感和时尚感。
笔墨改良派。这部分画家认为中国画的真正精神是笔墨,是传统。他们认识到传统山水画的形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所以致力于表现手法的变化,将传统笔墨中的部分或保留、或发展、或完善,以达到变革的目的。其中,以结构、重新构造为主要手段,根据手法不同创造出不同的意境。
形式研究派。这部分画家认为构成作品的是画面本身,而非画面以外的东西。同样,具有哲学和玄学意味的功力,在画面的表达上并不占主导地位,以“笔墨等于零”的理论为其代表。他们认为山水画的形式本身即是内容,要以极致的形式美体现最大程度上的画面效果。以吴冠中为首的一批画家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这种形式区别于工艺构成,更注重画家的体验和自身的感受。通过点线面综合运用,达到某种意境。
现代重彩和岩彩画的发展。以文人画为主的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画,在宋元以后,发展为水晕墨章的世界,而强烈的色彩表现相对衰落。一部分画家对色彩的追求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充分利用现代工业化颜料,大胆地将各种色彩融入绘画中,求得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感受。
“现代水墨”实验。“现代水墨”是相对于传统笔墨技法提出的。一批画家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通过揉、搓、拼、贴等手段,构成极具震撼力和视觉张力的画面,极力推崇画面的对比关系和笔墨变化。他们往往将水墨还原为一种纯粹的材质,极大恢复了它们作为“物质”的属性。以一种超越现实的图像,将人们的思绪带向更为广阔的精神空间。
三结语
当产生传统山水画的封建社会土壤消失,中西方文化出现相互影响、作用和渗透的趋势到来,个性解放、文化多元的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中国传统山水画理所当然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止它的发生。对尊重、改革和放弃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争论,必将十分激烈,甚至白热化,没有谁会定义改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尺度和标准。因此,在强劲的现代山水画多元发展的潮流下,艺术家只有立足传统,深入生活,创作出具备强烈时代气息的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真、善、美”的优秀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成为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 胡春涛:《中国画发展格局的嬗变轨迹》,《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作者简介:马小杰,男,1970—,重庆开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汉字书法、中国绘画、计算机多媒体,工作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