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时谈发展、处处讲融合的传媒环境下,广电报也面临着处理好“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根据市场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在中国广播影视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和产业影响力不断壮大的今天,中国广电报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创新发展乃是重中之重。
第一,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广电报发展的根本。在今天,广电报必须因自身缺乏活力而变,因读者欣赏口味提升而变,因传媒市场竞争激烈而变。体制、机制创新是广电报焕发活力的基础。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的全国非时政类报刊改制的要求和全国广电系统不断推动的改革浪潮,已经为广电报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广电报内部多年形成的简单盈利模式、陈旧的编辑思路,已不适应新兴报刊市场的需要。在严峻的形势和挑战面前,谁能尽快动手和进入角色,谁就能占到先机。
第二,独特的创意。媒介产业首先应该是一个创意产业。“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一个好的创意,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份具有独特创意的广电报,就意味着一个具有巨大商业潜质的独特资源。广电报的创意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稀缺性和差异性为原则,着力提高创意的含金量。随着大众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大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已经向品质生活、品牌生活迈进,报刊若是还在诉说一些陈词滥调,显然是不对口味,当然这里也有一个渐变渐进的问题。把握时代性会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创新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定位准确。如果只考虑短期影响力,博得受众的一时注意,却缺乏对长远形象的设计和品牌内涵的整合与提升,单期的广电报做得再好也无法打造强势的大品牌。
第三,人才创新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多年来,广电报不属于强势媒体,办报队伍人手少,总体素质不高,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为重要。广电报一方面要注重人才培养,把日常培训和集中培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汇聚,培养并吸引策划人才、采编人才、经营人才。
第四,经营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任何市场都有生长周期,一个市场趋于饱和的时候,恰恰孕育着相关市场的潜力。从广电报发展的轨迹看,光利用原有市场要素是不够的,应有进一步扩大经营的观念,改变依靠自然增长的粗放经营方式,在受众已不再满足节目报单一指导收看时,广电报自身就必须自觉地进行提升和改造,必须要从自身需要的角度向外扩张,寻求新的市场。
第五,广告模式的转变。在广告经营方面,广电报已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广告主上门“求登”的阶段,第二是广告业务员 “索登”的阶段。两个阶段是经历了大起大落。改制改造后的广电报,应该进入完整的市场经济领域,但仍需保持中国特色。比较成熟的广告经营模式是纯广告代理经营、活动广告自主经营。
第六,注重互动参与,开展活动营销。活动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和整合有效的资源策划大型活动而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种行销方式。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来联络受众是中国报刊的特色。近年来,各地广电报对此均有尝试,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社区公益活动。比如培训讲座、文艺表演、技能竞赛等,增强报纸在社区的影响力。二是行业评比活动。组织营销论坛,举办年度事件、人物等评选活动,用以制造新闻热点,吸引观众注意,提升报纸的品牌,强化在某一行业领域的权威。三是节假日活动。假日经济使人们平日聚集的购买力得到释放,对商家来说是难得的商机,对报纸媒体来说也是吸引受众注意力、进行活动营销的大好机会。四是报纸庆典活动。利用报纸媒体的影响力,在庆典之际推出各种特刊,展现报纸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既是对自身发展历程的梳理,也是对社会新闻事件的再梳理。五是开展行业论坛。报纸的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产业经济领域,以特定时期的产业热点为契机进行活动,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改革的大潮已经袭来,广电报人更应顺势而为,以更加多元自由的思维聚焦中国广电报业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秘书处)
第一,体制、机制创新。这是广电报发展的根本。在今天,广电报必须因自身缺乏活力而变,因读者欣赏口味提升而变,因传媒市场竞争激烈而变。体制、机制创新是广电报焕发活力的基础。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的全国非时政类报刊改制的要求和全国广电系统不断推动的改革浪潮,已经为广电报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广电报内部多年形成的简单盈利模式、陈旧的编辑思路,已不适应新兴报刊市场的需要。在严峻的形势和挑战面前,谁能尽快动手和进入角色,谁就能占到先机。
第二,独特的创意。媒介产业首先应该是一个创意产业。“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一个好的创意,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份具有独特创意的广电报,就意味着一个具有巨大商业潜质的独特资源。广电报的创意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稀缺性和差异性为原则,着力提高创意的含金量。随着大众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大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已经向品质生活、品牌生活迈进,报刊若是还在诉说一些陈词滥调,显然是不对口味,当然这里也有一个渐变渐进的问题。把握时代性会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创新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定位准确。如果只考虑短期影响力,博得受众的一时注意,却缺乏对长远形象的设计和品牌内涵的整合与提升,单期的广电报做得再好也无法打造强势的大品牌。
第三,人才创新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多年来,广电报不属于强势媒体,办报队伍人手少,总体素质不高,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为重要。广电报一方面要注重人才培养,把日常培训和集中培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汇聚,培养并吸引策划人才、采编人才、经营人才。
第四,经营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任何市场都有生长周期,一个市场趋于饱和的时候,恰恰孕育着相关市场的潜力。从广电报发展的轨迹看,光利用原有市场要素是不够的,应有进一步扩大经营的观念,改变依靠自然增长的粗放经营方式,在受众已不再满足节目报单一指导收看时,广电报自身就必须自觉地进行提升和改造,必须要从自身需要的角度向外扩张,寻求新的市场。
第五,广告模式的转变。在广告经营方面,广电报已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广告主上门“求登”的阶段,第二是广告业务员 “索登”的阶段。两个阶段是经历了大起大落。改制改造后的广电报,应该进入完整的市场经济领域,但仍需保持中国特色。比较成熟的广告经营模式是纯广告代理经营、活动广告自主经营。
第六,注重互动参与,开展活动营销。活动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和整合有效的资源策划大型活动而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种行销方式。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来联络受众是中国报刊的特色。近年来,各地广电报对此均有尝试,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社区公益活动。比如培训讲座、文艺表演、技能竞赛等,增强报纸在社区的影响力。二是行业评比活动。组织营销论坛,举办年度事件、人物等评选活动,用以制造新闻热点,吸引观众注意,提升报纸的品牌,强化在某一行业领域的权威。三是节假日活动。假日经济使人们平日聚集的购买力得到释放,对商家来说是难得的商机,对报纸媒体来说也是吸引受众注意力、进行活动营销的大好机会。四是报纸庆典活动。利用报纸媒体的影响力,在庆典之际推出各种特刊,展现报纸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既是对自身发展历程的梳理,也是对社会新闻事件的再梳理。五是开展行业论坛。报纸的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产业经济领域,以特定时期的产业热点为契机进行活动,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改革的大潮已经袭来,广电报人更应顺势而为,以更加多元自由的思维聚焦中国广电报业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