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年初,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这笔庞大的国民财富是国家经济实力持续增长的最有力体现,也是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外贸拓展的丰硕成果。但是,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也给央行实行紧缩货币等政策带来若干难题。不言而喻,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的外汇资产已经缩水,一旦美元进一步贬值,国家庞大外汇储备资产还将面临新一轮的缩减。温总理曾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对外汇储备将采取多元化的战略投资措施;中国将改进外汇储备的管理方法,以求探寻出更多的投资路径。多年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政策性外汇结售制度,央行购进企业外汇,再向市场释放大量基础货币。另一因素是,巨额美元资产的外汇储备结构,使得这笔巨大财富随时显露在美元资产贬值的风险之中。
面对急剧增加的外汇储备,及不断加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各方都在积极寻求良策。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一直以来,我国许多企业采取的是“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内地民企的出口产品大多处于国际贸易分工中低端环节,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企业虽然赚了不少“出口数量”,却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某些产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没有品牌等因素,使得产品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处于被动地位。况且,以低价格为主要手段的出口模式,正越来越多地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摩擦。另外,人们头脑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出口创汇”思路,也一时难以改变。
从全球产业价值链角度来看,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就显得越来越迫切。新兴国家要想提升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必须超越比较优势,从而在信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形成优势。显而易见,要想提高全球资源经济的竞争力,就必须靠跨国公司来实现。
说穿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只有拥有一批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一个国家才能对全球资源配置拥有较大的主导权,才能真正拥有大国地位。因而,培育一批海外子公司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所拥有的所谓跨国公司,主要是一些国营垄断性大企业,诸如银行业、石油业等等。他们与纯粹民间资本的“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区别。不错,国有公司具有许多先天优势条件,主要是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及其影响力加速自身发展。但实际上,有时此“优势”恰恰成了劣势,因为不少国家对外国企业的“国企背景”身份极度敏感,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此外,我们的一些国企本身改革尚不到位,内部治理结构有待完善,远远不能适应跨国经营的需求。人们所能想到的,也就是调整外贸结构,加速服务贸易出口了。
加速服务贸易出口
所谓服务贸易,一般是指运输业、建筑业、计算机业、信息服务业,其他行业还有金融业、音像服务业等。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些行业在海外拓展都极具发展潜力。以中资银行向海外扩展为例(港澳除外),其海外分支机构“本土化”程度相对较低,员工一般为华裔,客户多数为华侨。但是,海外华人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我分支机构大都难于融入到当地的主流社会中去,因而,驻地的揽储及发展新客户能力相对较低,也影响到机构的进一步扩展。可以考虑的措施之一,就是将这些分支机构进行“子公司化”,以迎合时代潮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国企业的成长单纯依据自身力量很难成气候。也就是说,后起之秀的国家想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还有,调整外贸结构,应遵循多层次发展,多种模式并存的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尤其是要加快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边际部门的发展,通过有效的竞争和资产重组,培育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为整合国内劳动力密集产业资源,形成规划、研发、品牌和营销网络,促进竞争重点,由现在的成本价格竞争,转向提高档次、研发水平和品牌竞争转变。以服务业开放为契机,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鼓励我国优势服务贸易出口,并且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金量和附加值。
面对必须调整的外贸结构、急剧增长的外汇储备,以及不断增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许多专家认为,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由国家外汇公司从市场筹资,减少国内货币供应过多的压力,并购汇直接进行战略投资,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运用外汇购进教育、医疗、农业基础物资,有利于增加国民福利及建设和谐社会。此外,稳步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加强劳务输出,设计咨询业和对外经济技术援助,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和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发展国际第三方物流业务及转口、转运业务等等。另外,为了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采取的政府手段,也不必仅仅局限于贸易环节,也应从改善产业发展着手,诸如改善研发硬软件,培养研发人才等。当然,加强服务贸易出口应是重点扶持之一。
服务贸易出口成功模式
纵观在海外的众多“中资企业”,他们各自都有成败得失,或者功过是非可供圈点。
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海外的“中国餐馆”大多经营得不错。即使在世界烹饪高手云集的西欧也不例外。而且,今后发展的趋势也将很不错,因为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特别是一些国外的中小城镇地区,或者是一些所谓“第三世界”国家。
人们凭借的就是一张熟悉的“中国脸”,就凭中国人一双勤劳的手和一个聪明的头脑,需要的资本不多,就能打出一片天地来。而且广受所在地百姓和政府的欢迎,不存在所谓“制裁”,不存在所谓“恶性竞争”,不存在什么“反倾销”诉讼,也很少听到有“过分廉价”中国货的指责,或者挤占了所在国的就业人口等等的问题。
这让人不由想到福建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沙县。
别的地方农民进城务工,多数带来的是一身蛮力气,加一张嘴巴。可是沙县农民进城,却是带来了“一技之长”及一个项目“沙县小吃”。近几年来,沙县小吃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城镇,业主们寄回家的钱,竟然超过全县农民收入的70%以上,也令“沙县美食”扬名天下。可以说,沙县农民进城开小吃店是一种自发、零星的经济活动。但是,他们与政府的因势利导,添薪加油的努力密不可分。
我到过不少国外的小城镇,那里也有所谓“中国饭店”,见到的经营者或者厨师,竟然常常是约旦人、巴基斯坦人等等,他们做的所谓“中国菜”实在不敢恭维。我打听了一下,当地“中国菜”极有市场发展前景。我们能不能就如沙县领导者所想到的,根据业者的自发愿望,政府扶持一下,提供一些服务,例如,提供信息,提供部分资金(也可以采用“子公司”的形式,也可以国内的产业作为“担保”),在国外开办中国人最拿手的中国菜馆。
不言而喻,这是一项风险最小,争议性最小,最稳妥,也是最具成功机率的投资项目。
面对急剧增加的外汇储备,及不断加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各方都在积极寻求良策。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一直以来,我国许多企业采取的是“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内地民企的出口产品大多处于国际贸易分工中低端环节,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企业虽然赚了不少“出口数量”,却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某些产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没有品牌等因素,使得产品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处于被动地位。况且,以低价格为主要手段的出口模式,正越来越多地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摩擦。另外,人们头脑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出口创汇”思路,也一时难以改变。
从全球产业价值链角度来看,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就显得越来越迫切。新兴国家要想提升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必须超越比较优势,从而在信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形成优势。显而易见,要想提高全球资源经济的竞争力,就必须靠跨国公司来实现。
说穿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只有拥有一批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一个国家才能对全球资源配置拥有较大的主导权,才能真正拥有大国地位。因而,培育一批海外子公司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所拥有的所谓跨国公司,主要是一些国营垄断性大企业,诸如银行业、石油业等等。他们与纯粹民间资本的“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区别。不错,国有公司具有许多先天优势条件,主要是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及其影响力加速自身发展。但实际上,有时此“优势”恰恰成了劣势,因为不少国家对外国企业的“国企背景”身份极度敏感,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此外,我们的一些国企本身改革尚不到位,内部治理结构有待完善,远远不能适应跨国经营的需求。人们所能想到的,也就是调整外贸结构,加速服务贸易出口了。
加速服务贸易出口
所谓服务贸易,一般是指运输业、建筑业、计算机业、信息服务业,其他行业还有金融业、音像服务业等。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些行业在海外拓展都极具发展潜力。以中资银行向海外扩展为例(港澳除外),其海外分支机构“本土化”程度相对较低,员工一般为华裔,客户多数为华侨。但是,海外华人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我分支机构大都难于融入到当地的主流社会中去,因而,驻地的揽储及发展新客户能力相对较低,也影响到机构的进一步扩展。可以考虑的措施之一,就是将这些分支机构进行“子公司化”,以迎合时代潮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国企业的成长单纯依据自身力量很难成气候。也就是说,后起之秀的国家想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还有,调整外贸结构,应遵循多层次发展,多种模式并存的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尤其是要加快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边际部门的发展,通过有效的竞争和资产重组,培育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为整合国内劳动力密集产业资源,形成规划、研发、品牌和营销网络,促进竞争重点,由现在的成本价格竞争,转向提高档次、研发水平和品牌竞争转变。以服务业开放为契机,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鼓励我国优势服务贸易出口,并且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金量和附加值。
面对必须调整的外贸结构、急剧增长的外汇储备,以及不断增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许多专家认为,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由国家外汇公司从市场筹资,减少国内货币供应过多的压力,并购汇直接进行战略投资,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运用外汇购进教育、医疗、农业基础物资,有利于增加国民福利及建设和谐社会。此外,稳步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加强劳务输出,设计咨询业和对外经济技术援助,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和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发展国际第三方物流业务及转口、转运业务等等。另外,为了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采取的政府手段,也不必仅仅局限于贸易环节,也应从改善产业发展着手,诸如改善研发硬软件,培养研发人才等。当然,加强服务贸易出口应是重点扶持之一。
服务贸易出口成功模式
纵观在海外的众多“中资企业”,他们各自都有成败得失,或者功过是非可供圈点。
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海外的“中国餐馆”大多经营得不错。即使在世界烹饪高手云集的西欧也不例外。而且,今后发展的趋势也将很不错,因为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特别是一些国外的中小城镇地区,或者是一些所谓“第三世界”国家。
人们凭借的就是一张熟悉的“中国脸”,就凭中国人一双勤劳的手和一个聪明的头脑,需要的资本不多,就能打出一片天地来。而且广受所在地百姓和政府的欢迎,不存在所谓“制裁”,不存在所谓“恶性竞争”,不存在什么“反倾销”诉讼,也很少听到有“过分廉价”中国货的指责,或者挤占了所在国的就业人口等等的问题。
这让人不由想到福建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沙县。
别的地方农民进城务工,多数带来的是一身蛮力气,加一张嘴巴。可是沙县农民进城,却是带来了“一技之长”及一个项目“沙县小吃”。近几年来,沙县小吃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城镇,业主们寄回家的钱,竟然超过全县农民收入的70%以上,也令“沙县美食”扬名天下。可以说,沙县农民进城开小吃店是一种自发、零星的经济活动。但是,他们与政府的因势利导,添薪加油的努力密不可分。
我到过不少国外的小城镇,那里也有所谓“中国饭店”,见到的经营者或者厨师,竟然常常是约旦人、巴基斯坦人等等,他们做的所谓“中国菜”实在不敢恭维。我打听了一下,当地“中国菜”极有市场发展前景。我们能不能就如沙县领导者所想到的,根据业者的自发愿望,政府扶持一下,提供一些服务,例如,提供信息,提供部分资金(也可以采用“子公司”的形式,也可以国内的产业作为“担保”),在国外开办中国人最拿手的中国菜馆。
不言而喻,这是一项风险最小,争议性最小,最稳妥,也是最具成功机率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