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都市桃花源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设计是设计领域内的一次全新挑战。世博会场馆的展示设计是世界公认的一个设计比拼,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形象,也是对国家文化、人文观念、科学技术的综合展示。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创意总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晓波教授认为,设计世博会湖南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世博场馆内部通常被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琳琅满目的特色展示空间。参观者可将各国最富魅力的壮观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同时,世博会不单单是技术和商品的展示,还有着异彩纷呈的音乐和舞蹈表演。早在2000年,鲁老师曾参观了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博会,并且获得了很深的感触。汉诺威世博会上曾经有一个叫做“一次对未来的考古旅行”的展览,让其印象深刻。从一般意义上和人们固有的概念中,考古是对于过去遗留下的物品探索研究,但那次的展览是对未来的一次考古 每一个场景都被布置成考古遗址现场的模样,参观者通过层层发掘和探查,每次都能挖掘出一个关于“未来”的展示品。这种展览方式非常独特,给人以深刻印象和视觉冲击。
  世界各国都在世博会的场馆和展示设计上暗自较量。虽然并不是每个国家都会投入与中国一样的资金、力量和时间在世博会上,比如美国认为,运用网络和虚拟空间就可以把世博展览举办得同样精彩。一些发达国家,将自己本国的文化,与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战略、概念、理念融为一体,将他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和理念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在鲁老师看来,中国的设计比起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这样具有一定设计文化底蕴的国家,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们需要利用2010上海世博会湖南馆设计的这一机会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展示我们近年来的文化与理念,以及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文化上的传承与应用。
  “任务与挑战”是这次湖南馆设计思考的首要问题。当全球的焦点都注视在这里,各个国家如何演绎这一主题,各个省叉是如何展示自己的特点,是一个需要考虑和权衡的问题。场馆的设计,需要从人文、地理、科技的观念演绎:既要体现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叉要避免设计创意上与以往世博场馆雷同。场馆的创新设计需要获得世界足够的关注度,因为展览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人们的了解与关注。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与内容,但没有展示出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自身特点以获得足够的关注,也称不上是好的设计。因此,设计团队的目标是创造出有特色的、能够获得世界足够关注度的设计。从设计策略方面来看,场馆的设计需将展览转换成参观者自身的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动深化成一种感悟,即展览传递出的思想观念要触动参观者,使之产生共鸣,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使展览转化为人们的感官体验和心之感动,将感悟与共鸣升华为人们长久的记忆。最后,设计要在遵循世博会规定同时,最大限度宣传湖南,促进文化、经济建设。鲁晓波老师说,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宣传国家文化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清华美院的一直有句老话
  “我们必须面向国家的重大课题和项目”。
  
  “桃花源里”设计的灵感来源
  
  鲁晓波老师一直对“魔比思环(Mobius strip)”情有独钟。1858年,神奇的“魔比思环”被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奥古斯特·费迪南德·魔比斯发现。人们对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它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魔比思环”是一个拓扑数理的重大发现,用一张纸条,将其扭转180,再将两端粘接起来、纸的形状便成为具有魔术般性质的循环体:只有一个面与一条边界,自始至终,循环往复。如有一只小虫,爬遍纸条的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越它的边缘。后人把这种由魔比思发现的不可定向的单面纸环(即单侧曲面)称为“魔比思环”。
  “魔比思环”代表一种“循环”的理念。它常被认为是无穷大符号“∞”的创意原型。如同中国的太极,相生相灭,亦“无始无终”。设计体现了一种融合和谐的哲学思想,以及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某种规律和本质,简洁即丰富的哲理。“魔比思环”具有的深层意义是,它正好与和谐自然的中国理想城市意境以及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理念相契合,也与湖南馆都市桃花源“自然、循环、和谐、未来”的理念相吻合,
  
  “桃花源里”的设计理念与特点
  
  湖南馆主题为“都市桃花源”,该主题取“桃花源记”之意境,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实验区为背景,演绎未来自然、生态的新型城市构想。以“师法自然”来实现“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东方和谐自然城市生活的人文理想意境。用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来实现人与自然及城市的完美融合,以达到原生态和大都市和谐统一的梦想,推出自然生态“都市桃花源”的概念。都市桃花源是人、城市、自然三者的完美融合,也是“两型社会”都市的未来构想。
  “700多年前,当马可波罗发现了人类的理想国,将世外桃源的概念带到西方的时候,译名叫‘Xanadu’,从此‘Xanadu’在西方无数诗歌中出现,以世外桃源的概念成为让人无限向往的东方美域的代称。”鲁晓波老师这样详解世博会湖南馆的英文名掌故。而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的“桃花源”,因为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奇文《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避秦绝境,更是被人们所熟知,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名词,契合了今天湖南“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湖南简称“湘”, “Xanadu”读音近似“湘都”。在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与都市桃花源相合,湖南将再次以“Xanadu”唱响世界(如同香格里拉一样)。最终, “Xanadu”和“都市桃花源”定为了世博会湖南馆的中英文名。痴情于“桃花源”的湖南人与湖南馆将“桃花源里”的形象和意境展现给全世界追寻梦想的人们,展示出都市桃花源实践者的理想和自信。
  桃花源共分三个主题。包括自然桃花源、人文桃花源和理想桃花源。自然桃花源,以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展现秀美的湖光山色,使观众感受到自然的博大睿智,体验到“春竹里,莺歌燕舞,天马凤凰;楚天舒,山花烂漫、润荷飘香;秋风起,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连天雪,洞庭波涌,无限风光”的意境。人文桃花源,集合湖南名人、名景、名域、名篇,展现湖南人文特点、历史渊源和现代成就,凸显“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湖湘精神,带给观众感官上的冲击。 “理想桃花源”代表着人们可以任意抒发对于未来城市的畅想。设计实施的难点
  结构问题一直是“魔比思环”相对于其他场馆设计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两个占地600平方米的魔比斯环,不像其他省份的展馆有钢筋水泥作为地基和支架。两个巨大的魔比斯环,几乎是悬空而立。这在技术上,显得难度很大。设计团队经过分析讨论,不断尝试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最终得到了完美的“魔比思环”搭建结构。 “我们的设计全部采用竹子和纸作为场馆设计的原材料。”鲁晓波老师说。竹子和纸都有着浓郁的湖湘印记,整个场馆掩映 于竹林碧水之间,竹使人联想起湘妃竹、潇湘竹海和毛主席的诗句。竹子和纸经过最终的分解后都可以化物为泥,绿色环保,与世博会提倡的“低碳”精神切合。还有一点,这两种材料相对来说比较轻薄。但为了达到更轻薄的效果,让“魔比思环”能在没有钢支撑的情况下屹立,技术人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竹面和竹面之间,如果是实心的话,整个场馆将达到70多吨。最终、竹面之间用锯齿形的竹板在中间填充起来、由此搭建出的“魔比思环”的环面可以任意扭曲,并且保持流畅的平面。此外,由于“魔比思环”主体造型长38米、宽17米、高8米,因此搭建的过程需要以模块的形式做好,即将“魔比思环”主体分解为一段一段,分段进行搭建。最终选择在湖南益阳搭建模型,模块最后分批用集装箱运往上海。
  投影也是最大的难点之一。无论是自然风光或者人文历史,湖南馆的设计需要经过流动的投影彩色画面呈现。因此,对于投影技术的要求相当高,这种难度不亚于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鸟巢”上空的环屏投影。当时,奥运司幕式采用了61台投影仪;而湖南馆仅环面上就使用了65台高端投影仪,加上地面上的投影装置,总体共有80台投影仪同时工作。“‘魔比斯环’是一个非规则的曲面,要求在这么多机器放映画面时,互相不干扰,而且还要无缝连接,要体现出画面的流动性,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鲁晓波老师说。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 “魔比思环”呈现了一种开放式的、非规则曲面的影像效果,它所带来的立体影视图像同样是对传统的颠覆,极具震撼力。
  
  信息设计在“桃花源里”的应用
  
  信息设计与交互设计在场馆的设计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信息设计是对信息的组织、感觉、传达等方式进行设计,是应对信息时代设计变革的新的设计学科与方法。信息设计应用于界面设计、数字媒体与娱乐设计、数字化产品与环境设计、三维数字动画等,这些元素都涵括在了湖南馆的设计中。湖南馆设计的电子触摸屏可以让参观者任意抒发对于未来城市的畅想:以电子壁画和电子彩笔现场任意涂鸦、描绘自己心中的家园,与互动网和屏幕展示融为一体,有极佳的现场互动效果。参观者将在体验与互动中不断创造展示的内容,观展的结束却不是展览的结束,这种循环,会将桃花源的梦想一直延续下去,激发了人们精神与心灵的感悟。同时,湖南馆也为儿童提供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绘画交互区域。从参观者角度来说,一个好的交互设计是有效而让人喻悦的,满足用户的渴望和需要,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信息作为连接人与事物的交流过程的元素,起到了协调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关系。
其他文献
似乎是英国的特产,专为年轻设计师打造的知名设计舞台在英国屡见不鲜,设计师街区(Des rgners Block)、百分百设计展(100%DESIGN)、伦敦营地(Tent London)等已经成为设计界知名的活动。与其它同类的设计活动相比,设计师街区较伦敦营地比,更加突出视觉设计与装置艺术,也没有百分百设计展来得商业与精致。在每一次设计师街区上展出的设计总能刺激到人们的各种感官神经。你可能对它们捧
期刊
出生于瑞典马尔默的设计师梵妮·艾瑞森(Fanny Aronsen)与施华洛世奇合作,设计出了一系列奢华的纺织品面料,这种曾受过纺织设计及艺术历史的水晶与不同质地的面料相结合的成果。梵妮曾接受过纺织设计及艺术历史的专业教育。身为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的她,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纺织品设计师。梵妮认为,此次设计需要确保水晶元素在作品中的真正应用,并且,不会与她原有的审美观发生冲突。“我面临的挑战是将水晶理念融
期刊
“知识产权实质上是一种智力的劳动,我们保护的就是这种智力创造的成果,外观设计也是这种成果的一种表现,与艺术创作不同,工业产品设计需要考虑到市场、趋势和功能的要求。通过这种保护,让创造者在创新上更有积极性。从专利制度来说,一方面,它是一种保护专利人权益的制度,另一方面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制度,就是你把你的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成果公开,给别人提供素材,别人再在这个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发明创造。”  ——林笑跃 
期刊
外观专利保护与设计的关系    DESIGN: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外观专利保护的发展历程?  林笑跃:我国的专利法是1985年4月1日颁布的。去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专利法,是第三次修改版。此前,因为中美贸易谈判的需要,于1993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增加了物质保护的条款,把药品纳入了保护范围。第二次修改,是为加入国际审批体系的需要。第三次修改新增了关于创造性的规定,因为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
期刊
去年,在做设计产业政策需求的调查时,我遇见过三把挺有意思的椅子。  第一把是在广东中山的一个家具生产商的展厅里看到的。不用说,这是丹麦设计师阿恩雅格本森(Jacobsen Arne)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设计的那把著名的“蛋形椅”。材料、形态、配件完全都与我们从图片中所能看到的一样,只不过它是模仿生产的。如今仿造品就放在展厅里,已经不投入市场了。据说这把椅子曾经在中国市场销售过,市场收益还不错。这家工厂
期刊
设计师不仅关注美好的事物,同时也洞悉美好文明背后那些不知不觉中制造的垃圾。以伞的骨架象征地球上的生活场面,四维图像如同画卷一样展现在眼前。除了动物、人物生活中的欢乐场景,人们还看到了因为日常生活用品而诞生出的诸多白色垃圾。无论你关注与否,它们都成为地球身上难以处理的一块块白色伤疤。
期刊
国际上主要的汽车设计公司大都集中在欧洲,尤其是在意大利。说到意大利的汽车设计,乔吉 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taro)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设计大师。不论是他设计的为数众多、闻名遐迩的名车,还是他创办的目前全球效益最好也是规模最大的汽车设计公司之一——意大利设计(Italdesign)来看,乔治亚罗和他的设计公司已经成为汽车设计领域经典的象征。  意大利设计公司是乔治亚罗于1968年与著
期刊
因东西伯利亚地区“渔人一那乃族”而命名的那乃皮革(Nanai Leather),原料来自鲑鱼皮,皮革的早期原料曾是鱼肉罐头工厂的废品。那乃即赫哲,是俄罗斯南部人口数量最多的土著民族,是一支跨境民族,主要生活在远东联邦区乌苏里江江口以下的黑龙江(俄罗斯称为阿穆尔河)两岸地区。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赫哲族人喜爱吃鱼,尤其喜爱吃生鱼,这一习俗沿袭至今。他们以杀生鱼为敬,衣服也多半是用鱼皮、狍
期刊
《万物》的作者雷德候是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教授,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艺术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起初看到书名与副标题,误以为是一本工艺美术史类的书,但仔细翻阅后发现这本书完全不同于国内出版的各类研究中国古代美术与工艺美术的书籍。作者雷德侯以大胆而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代艺术、工艺美术、建筑等归为模件化制作与模块化生产。为此作者收集整理了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艺术工艺美术资料加以佐证,纵观全书,我们被作者丰
期刊
1974年,联合国组织提出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这个概念。当年,这一概念的提出者试图为满足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的使用需求,通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而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已经开始了对此课题的研究。如今,日本的无障碍设计已经有了更加深厚的内涵与外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