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媒体形式也由单一走向多元化,传统媒体单一的新闻类型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而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网络媒体中新闻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由于具有对新闻主题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和展示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已渐渐成为受众全面了解新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一个优秀的网络新闻专题不仅能吸引大量的访问者,更能提高网站的人气,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本文意在以此为主题对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做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
对于网络新闻专题如何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彭兰在《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中给网络新闻专题这样定义:在网络中,专题是在某一主题或事件下的相关新闻资料及言论的集纳。[1]而蒋晓丽在其编写的《网络新闻编辑学》专著中曾提出:网络新闻专题是指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展现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一组相关新闻信息总汇。它旨在通过对现有新闻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挖掘出事实背后的真相与联系。这种整合式的新闻报道样式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体的各种优势,除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展现现代社会的多元思维外,还同时具备信息传播的高度适时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容易形成传播强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闻传播手段。[2]尽管两位学者的定义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特性给其定义。简言之,网络新闻专题是指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新闻报道形式。
网络新闻专题的两个显著特点
内容多样化。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从内容方面来看,在传统媒体中,报纸内容主要以文字和图片形式为主,电视内容主要以动态影像形式为主,而广播内容则以声音形式呈现。而网络媒体是将三种媒介的特点融为一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手段给受众呈现一个全景式的报道,从而使得内容更加多样化。
高度互动性。对传统媒体而言,受众往往只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并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传统模式,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搭建起一座双向传播通道,使得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作者与传播者。具体来讲,网络新闻专题设置了互动专栏,网络受众除了选择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和在线调查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参与到网络新闻专题中去,因此,传播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受众的反馈意见和要求,适时发布有明确目标受众群的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最新信息的需求。
网络新闻专题的应用
(一)挖掘新闻选题
从重大新闻事件中挖掘选题。网络新闻编辑可以将重大突发事件作为一个坐标,运用发散思维,将其向前或向后延伸,从中寻找新闻专题选题。[3]比如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中,大河网在前方北京设立“两会”网络视频直播间——两会会客厅,在后方郑州策划并开设相关专题。“两会会客厅”的开通,使访谈嘉宾走进视频直播间,针对网友关注的热点问题做现场解答,突出了网络传播的快捷优势,而在镜头的另一端,成千上万的全国乃至全球的网友通过专题在线观看视频,同步了解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并与代表委员进行实时互动。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大河网共做访谈40多期,平均每期点击数近万人次,网络成为前方与后方沟通的桥梁,而新闻专题成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把最新、最有价值的内容在特定时间里集中展现在受众的眼前,提高了专题的关注度。
从社会现象中挖掘选题。网络编辑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挖掘新闻选题,将一些较为零散的社会关注点用同一主题引领起来,作为所报道的新闻专题。如“80后蚁族”、“考公务员热”、“房价高”等这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也是大众所重点关注的对象。但在选题过程中,网络新闻编辑也要善于从个性中发现共性,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从特殊中发现普遍性,善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这样,选题的内容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从受众反馈信息中挖掘选题。网络新闻编辑还可以从网络受众的反馈信息中发现选题。一方面,网络受众会将新闻线索通过论坛、新闻跟帖、受众调查和博客等渠道直接发布;另一方面,这些渠道常常能集中反映网络受众的意见与态度,可以作为衡量选题价值的依据,有时网络舆论也会直接推动新闻事件的进展,带来新的专题选题。[3]同时,网络是一些新兴文化的“试验场”,不少社会现象与问题最早也是在网络中萌芽的。[4]2009年大河网推出的“网友力荐李灵感动中国”专题就是这样一个实例。2009年6月16日,大河网友“莫笑书生无情”在大河论坛上发帖——“街头收教辅的小学老师让我被刺痛”,并将李灵蹬着三轮车,在郑州大街小巷为自己学校学生收购小学教辅图书的照片上传至网络,引来众多网友围观。随后,大河网率先对此事进行报道,并推出了相关专题深度解析,引发了当时社会对此事的热议和关注。2010年,李灵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的事迹是网友发现的,引起的是小范围的关注,但随着网络媒体通过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方式,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到李灵的感人事迹,并最终让李灵成为又一名中原大地上走出去的感动中国人物。因此,为了从受众反馈信息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网络新闻编辑要具有较高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那些真正有价值、能引起受众共鸣的信息,从而制作出更加有吸引力的专题。
(二)提高网络新技术应用
在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新技术的应用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网络新技术的应用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网络新闻专题的各个方面。比如,作为河南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官方网站,大河网充分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设计并制作了颇具特色的网上河南世博体验馆。体验馆通过Flash、Web3D等大量网络技术将上海世博会河南馆的展示内容以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互联网上,使不能到世博会现场的观众通过网络身临其境地感受世博会的魅力。诸如此类的新技术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新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必然会给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带来更大、更广阔的空间。
(三)增强和传统媒体的融合
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著作《了解传播媒介》一书中提到传播媒介“混合能量”的著名概念时说:“媒介的交叉或混合,如同分裂或熔合一样,能释放出新的巨大的能量。”在网络时代里,网络媒体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资源优势,而传统媒体也将假借网络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二者的融合,将形成新的更加强有力的传播方式。[5]
比如自2010年起,《河南日报》陆续刊发了加快推进领导方式转变“十八谈”的报道,在全省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推动“十八谈”的宣传报道,大河网精心策划并制作了“互动中原”大型网络系列访谈新闻专题。访谈专题综合运用新闻、图片、视频等形式,配合微博、短信等,搭建起一个固定、长期的领导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每期访谈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采用网络直播方式,让众多网友与访谈嘉宾进行实时的网络互动。其中,“新乡市委书记吴天君”的访谈页面访问量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就已达3300余次,引起当地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和传统媒体的融合,不仅让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让专题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网络新闻专题已经渐渐成为网络媒体对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重要报道方式,一个优秀的专题作品不仅可以吸引受众关注并提高点击量,而且可以提升一个网站的知名度。虽然网络新闻专题在页面、创意、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受众使用网络媒介能力的提升,受众的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合理应用网络新闻专题,因势利导并及时调整方针和策略,才能在未来网络新闻专题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参考文献:
[1]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88.
[2]蒋晓丽.网络新闻编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6.
[3]刘伟.实用新闻编辑学[M].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4]彭兰.网络新闻编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51-255.
[5]李卓约、何源.传统媒体与网络的融合之路[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2).
(作者单位:大河网)
编校:赵 亮
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
对于网络新闻专题如何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彭兰在《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中给网络新闻专题这样定义:在网络中,专题是在某一主题或事件下的相关新闻资料及言论的集纳。[1]而蒋晓丽在其编写的《网络新闻编辑学》专著中曾提出:网络新闻专题是指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展现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一组相关新闻信息总汇。它旨在通过对现有新闻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挖掘出事实背后的真相与联系。这种整合式的新闻报道样式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体的各种优势,除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展现现代社会的多元思维外,还同时具备信息传播的高度适时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容易形成传播强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闻传播手段。[2]尽管两位学者的定义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特性给其定义。简言之,网络新闻专题是指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新闻报道形式。
网络新闻专题的两个显著特点
内容多样化。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从内容方面来看,在传统媒体中,报纸内容主要以文字和图片形式为主,电视内容主要以动态影像形式为主,而广播内容则以声音形式呈现。而网络媒体是将三种媒介的特点融为一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手段给受众呈现一个全景式的报道,从而使得内容更加多样化。
高度互动性。对传统媒体而言,受众往往只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并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传统模式,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搭建起一座双向传播通道,使得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作者与传播者。具体来讲,网络新闻专题设置了互动专栏,网络受众除了选择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和在线调查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参与到网络新闻专题中去,因此,传播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受众的反馈意见和要求,适时发布有明确目标受众群的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最新信息的需求。
网络新闻专题的应用
(一)挖掘新闻选题
从重大新闻事件中挖掘选题。网络新闻编辑可以将重大突发事件作为一个坐标,运用发散思维,将其向前或向后延伸,从中寻找新闻专题选题。[3]比如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中,大河网在前方北京设立“两会”网络视频直播间——两会会客厅,在后方郑州策划并开设相关专题。“两会会客厅”的开通,使访谈嘉宾走进视频直播间,针对网友关注的热点问题做现场解答,突出了网络传播的快捷优势,而在镜头的另一端,成千上万的全国乃至全球的网友通过专题在线观看视频,同步了解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并与代表委员进行实时互动。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大河网共做访谈40多期,平均每期点击数近万人次,网络成为前方与后方沟通的桥梁,而新闻专题成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把最新、最有价值的内容在特定时间里集中展现在受众的眼前,提高了专题的关注度。
从社会现象中挖掘选题。网络编辑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挖掘新闻选题,将一些较为零散的社会关注点用同一主题引领起来,作为所报道的新闻专题。如“80后蚁族”、“考公务员热”、“房价高”等这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也是大众所重点关注的对象。但在选题过程中,网络新闻编辑也要善于从个性中发现共性,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从特殊中发现普遍性,善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这样,选题的内容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从受众反馈信息中挖掘选题。网络新闻编辑还可以从网络受众的反馈信息中发现选题。一方面,网络受众会将新闻线索通过论坛、新闻跟帖、受众调查和博客等渠道直接发布;另一方面,这些渠道常常能集中反映网络受众的意见与态度,可以作为衡量选题价值的依据,有时网络舆论也会直接推动新闻事件的进展,带来新的专题选题。[3]同时,网络是一些新兴文化的“试验场”,不少社会现象与问题最早也是在网络中萌芽的。[4]2009年大河网推出的“网友力荐李灵感动中国”专题就是这样一个实例。2009年6月16日,大河网友“莫笑书生无情”在大河论坛上发帖——“街头收教辅的小学老师让我被刺痛”,并将李灵蹬着三轮车,在郑州大街小巷为自己学校学生收购小学教辅图书的照片上传至网络,引来众多网友围观。随后,大河网率先对此事进行报道,并推出了相关专题深度解析,引发了当时社会对此事的热议和关注。2010年,李灵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灵的事迹是网友发现的,引起的是小范围的关注,但随着网络媒体通过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方式,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到李灵的感人事迹,并最终让李灵成为又一名中原大地上走出去的感动中国人物。因此,为了从受众反馈信息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网络新闻编辑要具有较高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那些真正有价值、能引起受众共鸣的信息,从而制作出更加有吸引力的专题。
(二)提高网络新技术应用
在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新技术的应用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网络新技术的应用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网络新闻专题的各个方面。比如,作为河南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官方网站,大河网充分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设计并制作了颇具特色的网上河南世博体验馆。体验馆通过Flash、Web3D等大量网络技术将上海世博会河南馆的展示内容以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互联网上,使不能到世博会现场的观众通过网络身临其境地感受世博会的魅力。诸如此类的新技术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新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必然会给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带来更大、更广阔的空间。
(三)增强和传统媒体的融合
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著作《了解传播媒介》一书中提到传播媒介“混合能量”的著名概念时说:“媒介的交叉或混合,如同分裂或熔合一样,能释放出新的巨大的能量。”在网络时代里,网络媒体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资源优势,而传统媒体也将假借网络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二者的融合,将形成新的更加强有力的传播方式。[5]
比如自2010年起,《河南日报》陆续刊发了加快推进领导方式转变“十八谈”的报道,在全省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推动“十八谈”的宣传报道,大河网精心策划并制作了“互动中原”大型网络系列访谈新闻专题。访谈专题综合运用新闻、图片、视频等形式,配合微博、短信等,搭建起一个固定、长期的领导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每期访谈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采用网络直播方式,让众多网友与访谈嘉宾进行实时的网络互动。其中,“新乡市委书记吴天君”的访谈页面访问量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就已达3300余次,引起当地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和传统媒体的融合,不仅让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让专题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网络新闻专题已经渐渐成为网络媒体对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重要报道方式,一个优秀的专题作品不仅可以吸引受众关注并提高点击量,而且可以提升一个网站的知名度。虽然网络新闻专题在页面、创意、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受众使用网络媒介能力的提升,受众的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合理应用网络新闻专题,因势利导并及时调整方针和策略,才能在未来网络新闻专题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参考文献:
[1]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88.
[2]蒋晓丽.网络新闻编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6.
[3]刘伟.实用新闻编辑学[M].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4]彭兰.网络新闻编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51-255.
[5]李卓约、何源.传统媒体与网络的融合之路[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2).
(作者单位:大河网)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