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寒暑假作业正日益市场化,各种出版物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许多设计脱离学情,重复低效,成为作业领域的“鸡肋”。做为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应该根据学情,有效地补充和设计寒暑假作业,让学生在欢快的假期里心系学习的“风筝”,玩中学,练中悟,让寒暑假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关键词:小学语文;寒暑假作业
小学语文寒暑假作业,应与平日的作业有所不同,它可以每天做一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假期计划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假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放松的,学生普遍有种“玩”的补偿心理,因此作业不宜过多,不要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作业形式也要符合此时的心理需求,尽量设计些活泼、有趣、便于积累的作业,让学生有种耳目一新之感。
寒暑假作业设计中问题
现在的寒暑假作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部分教师没有严格审核,就拿来让学生用。这样的“寒暑假”作业,在实施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与改进。且不说不顾学情缺乏新意,就是在设计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一:问题表述范围过大 笔者摘取了一部分作业内容。这道题的第二个问题表述不准确,“哪些地方”范围过广,会干扰学生思考,可以改为“从哪句话”体现出我家里很穷,这样表述会更加清楚,学生审题也会更有针对性。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家中只有两间一人多高的破草棚,而且墙壁上布满裂缝,尽管用稻草塞住了,但仍然挡不住如刺的寒风。我于1963年元月5日出生于那个破草棚中,出世后,母亲一直把我抱在怀中,母亲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我挡住了寒风。那个破草棚的家,很贫穷,但我却感到很温暖。直到我上小学时,我的家还是那个破草棚。记得每天放学后,无论是踏着夕阳,还是冒着雨雪,我总是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地向着家——那个小破草棚奔去。
①结尾一句话中的破折号起 的作用,这句话中的“奔”字表达了“我” 的心情。②“我”的家很穷,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在文中用红线划出来)③“我”小时候的家的特点是 ,但 。“我”对这个家感情怎样?(各用一个字回答)
问题二:问题表述过宽 这道题的第二个问题的四个选项全是对的,但仔细推敲就发现瑕疵。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应该是在具体的叙述后得出结论,才能叫“说明了什么”?而前面的具体表述是为了后面的结论服务的,针对四年级学生课标要求,把握主要内容,可以把问题改为下面句子表述都正确吗?(正确答案后画√),这样就准确了。比如,《牛顿的故事》。
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他。牛顿8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是谁教你做的呀?”“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
①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 。②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画“√”)
a.牛顿小时候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b.牛顿善于思考,自己制作了太阳钟。( )c.牛顿从小善于思考,勇与创新。( )d.牛顿始终保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长大以后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
能够写通顺句子
句子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具体讲,句子通顺,要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用词要准确。例如:我们把门口的泥土消除掉了。 这句话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②句中词语排列的次序要合理。例如:我们班获得了小足球冠军比赛。将“冠军”与“比赛”两词对调,句子就通顺了。③词语使用搭配要得当。例如: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生长”和“鲜花”两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④句中各词语的意思自相矛盾。例如:我断定他大概是王小刚的哥哥。 这句话中,“断定”与“大概”两词矛盾,应删掉“大概”一词,或将“断定”一词改为“估计”。⑤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例如: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下雨”不是“地湿”的唯一条件,因此应改为: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⑥句意明白,合乎实际,符合情理。例如: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和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包括在“班里的好人好事”之中,因此应该删去“和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或把原句改为: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特别表扬了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
结束语
小学语文假期作业一定要创新思路,灵活设计,切不可“炒冷饭”或千篇一律,一定要在“趣”字上下功夫。否则,假期作业可就真的成为学生应付的“鸡肋”了。
(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寒暑假作业
小学语文寒暑假作业,应与平日的作业有所不同,它可以每天做一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假期计划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假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放松的,学生普遍有种“玩”的补偿心理,因此作业不宜过多,不要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作业形式也要符合此时的心理需求,尽量设计些活泼、有趣、便于积累的作业,让学生有种耳目一新之感。
寒暑假作业设计中问题
现在的寒暑假作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部分教师没有严格审核,就拿来让学生用。这样的“寒暑假”作业,在实施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与改进。且不说不顾学情缺乏新意,就是在设计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一:问题表述范围过大 笔者摘取了一部分作业内容。这道题的第二个问题表述不准确,“哪些地方”范围过广,会干扰学生思考,可以改为“从哪句话”体现出我家里很穷,这样表述会更加清楚,学生审题也会更有针对性。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家中只有两间一人多高的破草棚,而且墙壁上布满裂缝,尽管用稻草塞住了,但仍然挡不住如刺的寒风。我于1963年元月5日出生于那个破草棚中,出世后,母亲一直把我抱在怀中,母亲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我挡住了寒风。那个破草棚的家,很贫穷,但我却感到很温暖。直到我上小学时,我的家还是那个破草棚。记得每天放学后,无论是踏着夕阳,还是冒着雨雪,我总是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地向着家——那个小破草棚奔去。
①结尾一句话中的破折号起 的作用,这句话中的“奔”字表达了“我” 的心情。②“我”的家很穷,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在文中用红线划出来)③“我”小时候的家的特点是 ,但 。“我”对这个家感情怎样?(各用一个字回答)
问题二:问题表述过宽 这道题的第二个问题的四个选项全是对的,但仔细推敲就发现瑕疵。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应该是在具体的叙述后得出结论,才能叫“说明了什么”?而前面的具体表述是为了后面的结论服务的,针对四年级学生课标要求,把握主要内容,可以把问题改为下面句子表述都正确吗?(正确答案后画√),这样就准确了。比如,《牛顿的故事》。
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他。牛顿8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是谁教你做的呀?”“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
①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 。②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画“√”)
a.牛顿小时候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b.牛顿善于思考,自己制作了太阳钟。( )c.牛顿从小善于思考,勇与创新。( )d.牛顿始终保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长大以后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
能够写通顺句子
句子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具体讲,句子通顺,要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用词要准确。例如:我们把门口的泥土消除掉了。 这句话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②句中词语排列的次序要合理。例如:我们班获得了小足球冠军比赛。将“冠军”与“比赛”两词对调,句子就通顺了。③词语使用搭配要得当。例如: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生长”和“鲜花”两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公园里生长着各种树木,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④句中各词语的意思自相矛盾。例如:我断定他大概是王小刚的哥哥。 这句话中,“断定”与“大概”两词矛盾,应删掉“大概”一词,或将“断定”一词改为“估计”。⑤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例如:只有天下雨,地才会湿。“下雨”不是“地湿”的唯一条件,因此应改为: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⑥句意明白,合乎实际,符合情理。例如: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和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包括在“班里的好人好事”之中,因此应该删去“和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或把原句改为: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特别表扬了李小民拾金不昧的好事。
结束语
小学语文假期作业一定要创新思路,灵活设计,切不可“炒冷饭”或千篇一律,一定要在“趣”字上下功夫。否则,假期作业可就真的成为学生应付的“鸡肋”了。
(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