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育中,朗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语文教师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促使口语表达能力的稳步提升。在素质教育不断改革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只是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以收获的效果并不显著,以至于出现了很多的弊端。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用科学的方法解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1让学生意识到大声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声音语言的艺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了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方法的精髓。从孔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都是让学生大声地阅读范文。
  1.2用教师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的朗读欲望
  “师者,范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主要是老师的朗读。通过老师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需求,纠正和提高朗读技能,积累朗读能力。将老师的精彩朗读作为一个序幕—导读,触发学生的自我朗读,进而实现导学,扩展到更高一个水平的阶段。
  1.3采取激励机制,学生的成功朗读应得到赞扬,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所有的行为和兴趣习惯,必须通过强化重复训练,才能够形成自然。巩固阅读的效果是就是要就文论文,就句论句,就词论词,在特定朗读环境中,并积极地发现学生在朗读中体现出的独到领会之处,进行指导,并给予鼓励和肯定,最后形成连续正向迁移。
  2不断积累语言,培养朗读语感
  针对朗读的训练,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可以通畅顺利的读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还应该关注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如果学生的词汇积累相对匮乏,会影响到朗读的效果,同时掌握的句式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语言的方法不能只是依靠着理性的分析,还应该重视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朗读主要是对语言的直观感受,优秀的文章如果仅仅是长篇大论的讲解,也无法让学生投入百分之百的感情朗读,因此难以体会文中的内涵和深意。在文章中的优美词句,都是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才能更加透彻的表达。当作者的情感感染了学生,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的对其灵活运用。
  3通过范读引导,运用模仿入境
  其实学生只要接受相对专业的引导,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想要投入感情,还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在泛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得以熏陶。模仿属于学生的天性,教师的范读便会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甚至于有一部分学生的模仿更胜一筹。当学生习惯了模仿,他们便会逐渐养成习惯,从而形成了对知识的积累,促使读书能力的提升。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教师的朗读水平逐渐提升,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步,适当的点拨学生,使他们在日后的朗读训练中更富有感情。
  4应加强重点段落自然朗读指导
  部分语文教师在示范朗读后即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朗读,随后便不再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多加过问。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然朗读能力。在朗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对文章重点段落的朗读指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自然朗读能力。
  例如,执教《沁园春·雪》一课时,在学生自主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当走到一名学生的身边时发现,该名学生在朗读“江山如此多娇”这句诗的时候语气过于平淡,丝毫没有体现出豪迈的气概。基于此种情况,教师暂时打断了学生们的自主朗读,说道:“同学们,在朗读‘江山如此多娇’这句诗的时候,应在‘如此多娇’这个词上加重语气,要传达出诗人慷慨激昂的情绪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经过教师的一番指导,学生们的朗读更加自然了,品味起来也更有特色,更能触动人心。
  5多读少讲,重朗读
  5.1“一步读”需要正确读
  一般放在讲读课文之前进行,使学生在拼音的帮助下,轻松自由练习,重点在读正确。所说的正确:①做到每一个字都是正确发音的,特别是读准字的发音。区分鼻前音和鼻后音;閱读是要用普通话,杜绝地方口音,还要读好轻声等;②不要读一字停一下,按句读出停顿,不要每个单词都是长声唱读;③进一步实现长句中间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
  5.2“两步读”需读流利
  读讲结合,以读促讲,强调朗读的流利。此时可以先个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字的内容和字词的掌握情况,在朗读后,进行纠正。
  5.3自由朗读
  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自由朗读弥补了这个缺点。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体验语调、语速、情感,可以试着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没有任何的约束。
  5.4开火车读
  也就是说,一篇课文由几个学生连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一半,然后指定下一个学生读。这个阅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也充满了乐趣。
  6积极创设情境,带动学生情感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也离不开相应情境的创设。朗读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习惯将文字符号变为可观可感的形象,使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更好的投入富有感染力的场景,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充足的准备。
  7结语
  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只要你有耐心,坚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不难实现的。朗读必须始终贯穿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都说明了朗读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旭涵.浅析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7(17).
  [2]毛玉婷.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9).
  [3]艾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讲评试卷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试卷讲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及原因,著重展示笔者在讲评教学过程中尝试的一些对策,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关键词:讲评;误区;低效;对策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能够在教学中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而试卷讲评则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讲评课就是指考试和练习之后对试卷及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讲评的目的决不仅仅在于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这就需要切实发挥微平台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的评价模式,而“微评价”则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能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本文就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微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探讨,努力使“微评价”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创新发展。  关键词:
摘 要: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的地理知识内容方方面面,许多学生在刚开始的复习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纷乱,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如何应对呢?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措施;要素  为了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并在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
目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发生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任何阶段,对视功能损伤极大。
摘 要:根据目前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未作深入探究,停留于表面的现状,本文从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和学生的主体性两方面出发,并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作为语文教学高效的手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高效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大量的背诵压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的厌烦,无法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更高效的教学已是大多数教师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小学语文学习现状  小学的语文学习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