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谅我这一生爱自由
话说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去往杭州,远离朝堂。赴任途中,只见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半江碧水,半江赤水。白居易不禁吟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离开朝廷后轻松惬意的心情,格调清晰,自然可爱……打住!打住!
我们都知道,入朝为官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当诗人遭遇罢免、流放,远离朝堂之后,所作的诗词一般都会展现自己壮志难酬,心情更是凄苦惨淡。比如杜甫登岳阳楼时就曾感叹自己报国无门:“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陆游被弹劾罢官后也心有不甘:“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读了这些古人的诗词,更让人疑惑了。怎么白居易就这么与众不同?为什么他在离开朝廷之后,创作的诗却是如此的轻松灵动?他的内心就没有一丝凄凉吗?难道说他就喜欢归隐田园的生活?那为什么他一开始会选择入朝为官呢?
“原谅我这一生爱自由,也怕有一天会跌倒……”看,白居易唱着《海阔天空》向我们走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的的故事吧!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要说白居易为何入朝当官,不得不说说当时唐朝的风云变幻了。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方面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国力呈断崖式下跌。因此,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要复兴唐朝。这可谓是仁人志士们心中最浪漫的事儿,就好像超人的浪漫是拯救地球一样。白居易呢?他也不例外。
受环境的影响,白居易从小的梦想就是复兴唐朝,实现伟大的盛唐梦!因此,他选择仕途,也就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儿了。他的才华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官场上势如破竹,一路高升,前途一片光明。在这期间,白居易从未被高官厚禄迷惑双眼。他心系百姓,认为自己应该“达则兼济天下”,让皇帝看见百姓的疾苦,从而救民于水火之中。怎么做呢?白居易拿起了他最鋒利的武器——笔。他举着这柄“尖刀”,刺向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用诗文揭露了百姓生活的疾苦。
怀着冷却了的心飘向远方
然而这样的白居易,在当时混乱不堪的官场,就像浑水里的一股清流,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白居易因为直言不讳得罪了高官,看似一片祥和的官场,其实暗潮涌动,山雨欲来风满楼。
终于,机会来了。
白居易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归来之后升职辅佐太子。这时的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宰相在上朝途中遭人刺杀!如果把皇帝比作董事长,宰相比作总经理,连总经理在上班路上都被暗杀了,谁还敢去上班?官员们得等到天大亮的时候才敢出门。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董事长”都已经准备好开早会了,“员工们”还没来呢!
白居易自然不是这样胆小如鼠的人,于是他第一个上书请求缉拿凶手。这时的官员们却群情激奋,纷纷指责白居易:“你的工作是辅佐太子,这事儿不归你管!”“没错,你这是越职!”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白居易背着“罄竹难书”的罪行,被一再罢免,最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虽然后来白居易重返朝廷,却不再被朝廷重用。心灰意冷的他看着藩镇割据、牛李党争不断,朝廷一片混沌黑暗,最终下定决心,远离这是非之地。于是他自己申请外放,怀着一颗冷却的心,飘向远方——杭州。
保全性命造福一方
躲避了朝廷勾心斗角的纷乱,卸下了心中的大石,白居易轻松愉悦了不少。这才有了我们课本中的那首《暮江吟》轻松惬意的诗句。
白居易曾言: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中隐》(节选)
他认为大隐也好,小隐也罢,都不如中隐,在朝廷当个闲官,不愁吃穿还有俸禄。这时的白居易年过五十,早已不是曾经那个踌躇满志的少年了,但他真的就这样每日吃喝玩乐,闲散自由了吗?难道他不再顾念疾苦的百姓了吗?其实,白居易并没有像诗中说的那样,远离政治。
他见杭州的六口古井早已堵塞,便主持重修古井,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难题;
他见西湖农田干旱,便实地考察、制定新政,与当地搜刮民脂民膏的利益集团抗争,用通俗易懂的碑文动员百姓,最终解决了西湖农田灌溉的问题,促进杭州商贸繁华;
他离开杭州之时,把多年积攒下来的俸禄都留在了杭州,作为市政基金,这笔钱支撑杭州直到唐朝末年。
即使这样,白居易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足——
他离任时只取走了天竺山的两片石头,却仍觉得无颜面对百姓: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三年为刺史》(二首)
唱着歌,白居易走远了。白居易知道,谁都有可能背弃理想,但是他仍然坚持自我,仍然心系百姓,哪怕这条道路上只剩他一人。
其实,“中隐”就是白居易在保全性命的前提下为百姓服务。虽然他不说,但是史书记得,杭州记得,百姓记得。“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偏居一隅的白居易其实还是曾经那个心系天下的少年。
话说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去往杭州,远离朝堂。赴任途中,只见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半江碧水,半江赤水。白居易不禁吟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离开朝廷后轻松惬意的心情,格调清晰,自然可爱……打住!打住!
我们都知道,入朝为官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当诗人遭遇罢免、流放,远离朝堂之后,所作的诗词一般都会展现自己壮志难酬,心情更是凄苦惨淡。比如杜甫登岳阳楼时就曾感叹自己报国无门:“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陆游被弹劾罢官后也心有不甘:“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读了这些古人的诗词,更让人疑惑了。怎么白居易就这么与众不同?为什么他在离开朝廷之后,创作的诗却是如此的轻松灵动?他的内心就没有一丝凄凉吗?难道说他就喜欢归隐田园的生活?那为什么他一开始会选择入朝为官呢?
“原谅我这一生爱自由,也怕有一天会跌倒……”看,白居易唱着《海阔天空》向我们走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的的故事吧!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要说白居易为何入朝当官,不得不说说当时唐朝的风云变幻了。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方面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国力呈断崖式下跌。因此,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要复兴唐朝。这可谓是仁人志士们心中最浪漫的事儿,就好像超人的浪漫是拯救地球一样。白居易呢?他也不例外。
受环境的影响,白居易从小的梦想就是复兴唐朝,实现伟大的盛唐梦!因此,他选择仕途,也就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儿了。他的才华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官场上势如破竹,一路高升,前途一片光明。在这期间,白居易从未被高官厚禄迷惑双眼。他心系百姓,认为自己应该“达则兼济天下”,让皇帝看见百姓的疾苦,从而救民于水火之中。怎么做呢?白居易拿起了他最鋒利的武器——笔。他举着这柄“尖刀”,刺向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用诗文揭露了百姓生活的疾苦。
怀着冷却了的心飘向远方
然而这样的白居易,在当时混乱不堪的官场,就像浑水里的一股清流,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白居易因为直言不讳得罪了高官,看似一片祥和的官场,其实暗潮涌动,山雨欲来风满楼。
终于,机会来了。
白居易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归来之后升职辅佐太子。这时的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宰相在上朝途中遭人刺杀!如果把皇帝比作董事长,宰相比作总经理,连总经理在上班路上都被暗杀了,谁还敢去上班?官员们得等到天大亮的时候才敢出门。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董事长”都已经准备好开早会了,“员工们”还没来呢!
白居易自然不是这样胆小如鼠的人,于是他第一个上书请求缉拿凶手。这时的官员们却群情激奋,纷纷指责白居易:“你的工作是辅佐太子,这事儿不归你管!”“没错,你这是越职!”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白居易背着“罄竹难书”的罪行,被一再罢免,最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虽然后来白居易重返朝廷,却不再被朝廷重用。心灰意冷的他看着藩镇割据、牛李党争不断,朝廷一片混沌黑暗,最终下定决心,远离这是非之地。于是他自己申请外放,怀着一颗冷却的心,飘向远方——杭州。
保全性命造福一方
躲避了朝廷勾心斗角的纷乱,卸下了心中的大石,白居易轻松愉悦了不少。这才有了我们课本中的那首《暮江吟》轻松惬意的诗句。
白居易曾言: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中隐》(节选)
他认为大隐也好,小隐也罢,都不如中隐,在朝廷当个闲官,不愁吃穿还有俸禄。这时的白居易年过五十,早已不是曾经那个踌躇满志的少年了,但他真的就这样每日吃喝玩乐,闲散自由了吗?难道他不再顾念疾苦的百姓了吗?其实,白居易并没有像诗中说的那样,远离政治。
他见杭州的六口古井早已堵塞,便主持重修古井,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难题;
他见西湖农田干旱,便实地考察、制定新政,与当地搜刮民脂民膏的利益集团抗争,用通俗易懂的碑文动员百姓,最终解决了西湖农田灌溉的问题,促进杭州商贸繁华;
他离开杭州之时,把多年积攒下来的俸禄都留在了杭州,作为市政基金,这笔钱支撑杭州直到唐朝末年。
即使这样,白居易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足——
他离任时只取走了天竺山的两片石头,却仍觉得无颜面对百姓: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三年为刺史》(二首)
唱着歌,白居易走远了。白居易知道,谁都有可能背弃理想,但是他仍然坚持自我,仍然心系百姓,哪怕这条道路上只剩他一人。
其实,“中隐”就是白居易在保全性命的前提下为百姓服务。虽然他不说,但是史书记得,杭州记得,百姓记得。“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偏居一隅的白居易其实还是曾经那个心系天下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