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搞 要 许多遗址博物馆都有遗迹现象价值重大但观赏性不足的问题,这是讲解过程中的难点。然而面对虢国博物馆出土内涵丰富的青铜器、车马坑,国君墓葬等,许多讲解员花了很多的功夫,讲解全程完成了,但观众的知识层次不同,难免有些观众出现认识上的误差。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虢国博物馆 讲解员
目前,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讲解却始终困扰着从事讲解的工作人员。许多遗址博物馆都有遗迹现象价值重大但观赏性不足的问题,这是讲解过程中的难点。然而面对虢国博物馆出土内涵丰富的青铜器、车马坑,国君墓葬等,许多讲解员花了很多的功夫,讲解全程完成了,但观众的知识层次不同,难免有些观众出现认识上的误差,认为青铜器就是一堆“铜”有什么好看的。车马坑就是一堆土和骨头。这些现象之所以存在,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源自青铜器和车马坑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源自讲解员的讲解技巧和内容的丰富。现笔者就对青铜器和车马坑的讲解做一些探讨如下:
首先,把握难点,深入浅出。加大博物馆的出土文物和历史的结合,找出背景。武王克商后,大规模分封同姓诸侯,虢仲、虢叔所封之国是当时两个重要的姬姓封国。他们的国都分别在今河南荥阳和陕西宝鸡一带。后人为了方便将分封在荥阳附近的虢国称为东虢,将分封在宝鸡附近的称西虢。公元前766年,东虢被随平王东迁过来的郑国灭掉。三门峡的虢国(都城在上阳)是西虢东迁而来的,地跨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公元前755年,晋国从虞国借道出兵灭掉了虢国。至于东、西二虢的开国之君, 然后讲到古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视死如生,这些国君会把生前大部分用度会随着他们的去世,而作为陪葬品,所以有大量的青铜器和车马出土。而且为了祭奠祖先和记述某件事情或自己的功劳而在青铜器的上刻写铭文,因此青铜器铭文的苦涩深奥、文化内涵的深厚,单名称用字的生僻就已经令人十分头痛。所以,只凭科学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多采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人们熟悉的人或事来打比方效果更好。例如,在介绍爵、觯时,与其解释为饮酒器,不如说它们就像我们今天喝酒时所使用的不同的酒杯;在讲酒器“觥”时不妨引用大家熟知的成语“觥酬交错”;在讲解西周的列鼎制度时,把它比成军队的军衔制更容易让人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容易把文物和观众的距离拉近,不至于让观众产生陌生感,也方便讲解员与观众的沟通。
其次对于有铭文的青铜器要以故事人物的方法将出,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讲解青铜器铭文记述的事情如果是就事论事,往往会程式化:铭文字数、概括大意、重要性等等,这样不但会使讲解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观众不知所云。铜器铸有铭文的,其内容往往涉及到人,或是做器人,或是他的祖先,或是先王等等。无论是谁,我们找一个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的人为切入点展开讲解就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兽叔”盨(xu,音须),它的铭文实际上是一个国君嫁女时作为陪嫁的礼物,我们可以通过介绍兽叔的身份、名望,从而引出他把女儿嫁给虢国国君的这个历史故事来。兽国贵族兽叔把女儿嫁给虢国虢国国君,反映了西周时期虢国与兽国的通婚情况。联系时代背景,说明兽国想通过婚姻增加自己的实力和联盟,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而且观众很容易参与进来。诸如此类还有铭文带梁姬两字青铜小罐等等。
再次要加强纵向对比产生共鸣。对观众来说,纵向对比最能说明问题和产成共鸣。从细微处讲,举两个例子:其一,虢国博物馆内有一柄人工冶铁的玉柄铁剑,当中有人工方法冶铁制造的剑,相当于今天人们锻造铁剑的模样,如出一辙。每当讲解员介绍到这巧妙之处,赞叹当时工艺水平之高时,都能得到观众认可,露出会心一笑。再比如一处虢国墓地出土的阳燧,它取火的设计和今天凸透镜是同样的原理,都是把光线聚焦一点,点燃可燃物的方法。这一点对观众来说很重要,他们了解今天的凸透镜取火,却想不到两千多年前也有同样原理的东西,况且两千多年前还没有玻璃工艺技术。纵向古今的对比使他们感觉很有意思,在听讲解时纷纷点头称是。
纵向对比的方法同样适合普通车马军阵的讲解。春秋时代传统的军事文化是以兵车为主的战争文化,古代评价那个国家的实力雄厚,也是说万乘之国,中等的一点也是千乘之国,而且车马文化有它独有的尊卑之分,天子出行时要六匹马拉的车出行,诸侯出行是四匹马,等等都表现着那个时期的车马文化特色。就相当于今天你做一部好车人家就能评判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因此,很容易发现古今的异同,让观众主动从现在的生活中找当时“礼制”的影子,自己去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加强横向联系,扩大认识。即将展览信息与其他信息,最好是观众脑海里有形象的信息联系起来,这样,观众得到的就不是孤立的、零散的信息,新旧信息结合起来,使参观印象更深刻。虢国墓地博物馆是在虢国贵族埋葬的核心区建立起来的。1990年春,虢国墓地的第二次大发现再次震惊世界,加上后来的钻探,发现整个虢国墓地南北长59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各类墓葬遗址近800处,是我国发现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至春秋早期的大型邦国公墓。从1990年春至1999年,在该区域内共发掘各类墓葬18座,车马坑4座。其中M2001(虢季)、M2009(虢仲)为国君墓,2011为太子墓、M2012为虢季夫人(梁姬)墓,其余均为身份各不相同的贵族墓葬,从这些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其中青铜器1万余件,玉器2000余件(组),有许多堪稱稀世国宝。1990、1991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且要抓住中心,突出亮点,虢国墓地是我国发现的两周之际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国公墓。而且还有最早的人工冶铁的玉柄铁剑。最早的土遗址的盾牌痕迹等等。
目前,国家对大遗址的保护尤为重视,许多遗址博物馆正是对某一历史时期上重要事件的保存记录,做好遗址博物馆的宣传讲解工作,加深当地人民对遗址的了解,增强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从而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博物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斌.《虢国墓地发现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作者简介:
张 敏,女,河南省洛阳,汉,1981年5月,研究方向:博物馆研究,工作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虢国博物馆 讲解员
目前,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讲解却始终困扰着从事讲解的工作人员。许多遗址博物馆都有遗迹现象价值重大但观赏性不足的问题,这是讲解过程中的难点。然而面对虢国博物馆出土内涵丰富的青铜器、车马坑,国君墓葬等,许多讲解员花了很多的功夫,讲解全程完成了,但观众的知识层次不同,难免有些观众出现认识上的误差,认为青铜器就是一堆“铜”有什么好看的。车马坑就是一堆土和骨头。这些现象之所以存在,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源自青铜器和车马坑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源自讲解员的讲解技巧和内容的丰富。现笔者就对青铜器和车马坑的讲解做一些探讨如下:
首先,把握难点,深入浅出。加大博物馆的出土文物和历史的结合,找出背景。武王克商后,大规模分封同姓诸侯,虢仲、虢叔所封之国是当时两个重要的姬姓封国。他们的国都分别在今河南荥阳和陕西宝鸡一带。后人为了方便将分封在荥阳附近的虢国称为东虢,将分封在宝鸡附近的称西虢。公元前766年,东虢被随平王东迁过来的郑国灭掉。三门峡的虢国(都城在上阳)是西虢东迁而来的,地跨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公元前755年,晋国从虞国借道出兵灭掉了虢国。至于东、西二虢的开国之君, 然后讲到古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视死如生,这些国君会把生前大部分用度会随着他们的去世,而作为陪葬品,所以有大量的青铜器和车马出土。而且为了祭奠祖先和记述某件事情或自己的功劳而在青铜器的上刻写铭文,因此青铜器铭文的苦涩深奥、文化内涵的深厚,单名称用字的生僻就已经令人十分头痛。所以,只凭科学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多采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人们熟悉的人或事来打比方效果更好。例如,在介绍爵、觯时,与其解释为饮酒器,不如说它们就像我们今天喝酒时所使用的不同的酒杯;在讲酒器“觥”时不妨引用大家熟知的成语“觥酬交错”;在讲解西周的列鼎制度时,把它比成军队的军衔制更容易让人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容易把文物和观众的距离拉近,不至于让观众产生陌生感,也方便讲解员与观众的沟通。
其次对于有铭文的青铜器要以故事人物的方法将出,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讲解青铜器铭文记述的事情如果是就事论事,往往会程式化:铭文字数、概括大意、重要性等等,这样不但会使讲解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观众不知所云。铜器铸有铭文的,其内容往往涉及到人,或是做器人,或是他的祖先,或是先王等等。无论是谁,我们找一个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的人为切入点展开讲解就会收到好的效果。例如“兽叔”盨(xu,音须),它的铭文实际上是一个国君嫁女时作为陪嫁的礼物,我们可以通过介绍兽叔的身份、名望,从而引出他把女儿嫁给虢国国君的这个历史故事来。兽国贵族兽叔把女儿嫁给虢国虢国国君,反映了西周时期虢国与兽国的通婚情况。联系时代背景,说明兽国想通过婚姻增加自己的实力和联盟,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而且观众很容易参与进来。诸如此类还有铭文带梁姬两字青铜小罐等等。
再次要加强纵向对比产生共鸣。对观众来说,纵向对比最能说明问题和产成共鸣。从细微处讲,举两个例子:其一,虢国博物馆内有一柄人工冶铁的玉柄铁剑,当中有人工方法冶铁制造的剑,相当于今天人们锻造铁剑的模样,如出一辙。每当讲解员介绍到这巧妙之处,赞叹当时工艺水平之高时,都能得到观众认可,露出会心一笑。再比如一处虢国墓地出土的阳燧,它取火的设计和今天凸透镜是同样的原理,都是把光线聚焦一点,点燃可燃物的方法。这一点对观众来说很重要,他们了解今天的凸透镜取火,却想不到两千多年前也有同样原理的东西,况且两千多年前还没有玻璃工艺技术。纵向古今的对比使他们感觉很有意思,在听讲解时纷纷点头称是。
纵向对比的方法同样适合普通车马军阵的讲解。春秋时代传统的军事文化是以兵车为主的战争文化,古代评价那个国家的实力雄厚,也是说万乘之国,中等的一点也是千乘之国,而且车马文化有它独有的尊卑之分,天子出行时要六匹马拉的车出行,诸侯出行是四匹马,等等都表现着那个时期的车马文化特色。就相当于今天你做一部好车人家就能评判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因此,很容易发现古今的异同,让观众主动从现在的生活中找当时“礼制”的影子,自己去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加强横向联系,扩大认识。即将展览信息与其他信息,最好是观众脑海里有形象的信息联系起来,这样,观众得到的就不是孤立的、零散的信息,新旧信息结合起来,使参观印象更深刻。虢国墓地博物馆是在虢国贵族埋葬的核心区建立起来的。1990年春,虢国墓地的第二次大发现再次震惊世界,加上后来的钻探,发现整个虢国墓地南北长59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各类墓葬遗址近800处,是我国发现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至春秋早期的大型邦国公墓。从1990年春至1999年,在该区域内共发掘各类墓葬18座,车马坑4座。其中M2001(虢季)、M2009(虢仲)为国君墓,2011为太子墓、M2012为虢季夫人(梁姬)墓,其余均为身份各不相同的贵族墓葬,从这些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其中青铜器1万余件,玉器2000余件(组),有许多堪稱稀世国宝。1990、1991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且要抓住中心,突出亮点,虢国墓地是我国发现的两周之际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国公墓。而且还有最早的人工冶铁的玉柄铁剑。最早的土遗址的盾牌痕迹等等。
目前,国家对大遗址的保护尤为重视,许多遗址博物馆正是对某一历史时期上重要事件的保存记录,做好遗址博物馆的宣传讲解工作,加深当地人民对遗址的了解,增强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从而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博物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斌.《虢国墓地发现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作者简介:
张 敏,女,河南省洛阳,汉,1981年5月,研究方向:博物馆研究,工作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