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白求恩”研学课程设计开发与实践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zx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研学活动实践证明,发挥好资源优势、紧扣社会热点、与校内教育关联、教学内容注重创新、授课技巧运用到位,才能引发学生共鸣,达到寓教于研学活动的目的。在新形势下如何把白求恩的故事讲出时代感,把白求恩的形象绘出立体感,既是新时代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研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白求恩;课程开发;实践;研学教育
  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医学博物馆2018年获批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依托馆内优势资源,立足军事医学多个学科领域,开发面向广大中小学生的校外研学实践课程,取得积极成效。白求恩医生是我军军事医学发展早期重要人物,其形象和事迹早已深入人心,如何还原一个有血有肉、客观真实的白求恩,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视角了解人物是本门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
  一、课程开发背景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他为我国人民军队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毛泽东主席曾亲笔撰文《纪念白求恩》,缅怀和歌颂以“伟大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待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为内核的白求恩精神。2020年是白求恩诞辰130周年,作为亚洲首座军事医学专题科技博物馆,借此机会,用真实故事和珍贵馆藏文物为广大中小学生塑造一个立体的白求恩形象,把白求恩精神注入青少年的血液,让白求恩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发挥优势,传承红色基因
  军事医学研究院(前身为解放军医学科学院),是全军最高医学科研殿堂,更是红色基因收藏宝库。建院伊始,大批专家云集该院,他们当中有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选择留下,有的冲破重重阻挠回国效力,有的来自硝烟弥漫的战场。作为该院的文化窗口单位,军事医学博物馆发挥好军事医学特色资源优势,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对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史论今,紧扣社会热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家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使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我们尝试从家风建设角度研究白求恩。通过梳理他的家族史,发现文化程度高、爱冒险、多从事牧师或医生职业等是白求恩家族的基因特征。白求恩性格直爽、勇于认错,可以说是很好地继承了家族的基因,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论述的科学性,因此我们在课程中特别加入了白求恩家族历史介绍,以此引导社会注重新时代家风建设。
  (三)多维思维,知识交叉融合
  翻看近年中学考试试题不难发现,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道试题里进行综合考评成为新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要注意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联系。因此,我们把“多维思维、融会贯通”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讲好故事的前提下,重点挖掘故事背后的启示,从为人处世、沟通艺术、科学思维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品德教育和思想教育。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
  基于博物馆展陈资源的研学课程开发,迄今没有先例可循,我们边探索边实践,经过几轮试验性的授课后,总结出以下设计经验和实践体会。
  (一)锁定群体,解读兴趣密码
  课程开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讲给谁”。经过实践,我们锁定了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群体,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趋于成年人,易于展开对话;二是这一年龄段学生已经有了历史课和思想政治课基础,对白求恩和抗战历史并不陌生,授课时不必做过多的背景介绍;三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意识已开始萌芽,有兴趣探讨“三观”方面的话题。因此,以这一群体作为受众,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良好互动,让兴趣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学习。
  (二)与时俱进,选准课程基调
  课程开发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讲什么”。白求恩的故事在中国讲了80多年,英雄主义色彩较为浓厚,说教味道也偏重。时至今日,如果我们仍然照搬照抄这套话语体系,不进行大胆创新,将容易导致课程开发流于形式。为开发好该门课程,我们首先研读了公开出版的大量史料,确保课程里所提的每一段文字都有史料支持。完成知识积累之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跳出传统话语体系,讲述不一样的白求恩。白求恩能够名垂青史,离不开中国人民对他的帮助。经过论证,我们采取以下方法来确定整门课程的基调:一是强调辩证思维,把“白求恩帮助了中国人民”调整为“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白求恩为中国抗战做出贡献”;二是保留了传统话语体系中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人物形象定位,用史实说话;三是如实描述他为人直爽、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去认知“人无完人,善于吸取教训,才能取得成功”。这样的设计策略既继承了传统话语体系的优良红色基因,又为学生们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客观真实的白求恩。
  (三)立足馆藏,聚焦课程重点
  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拿什么讲”。作为博物馆从业人员,如果不考虑馆藏特色,只是停留在对公开出版的文字、图片进行二次加工,那将失去课程的博物馆属性。本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白求恩遗著《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这本著作是白求恩在模范医院事件9个月之后编写的,是他思想转变的有力见证,我们以这件馆藏珍贵文物作为切入点,引出模范医院事件并展开叙事。
  白求恩为了尽快提高八路军医疗工作的水平,强行按照西方标准建立了一座永久性的医院,称为“模范医院”,整个工程历时两个月,消耗了军区大量人力物力,结果运行仅18天就被日軍烧毁。这件事使他懊悔万分、主动承认错误,在聂荣臻司令员的开导下,在其他八路军干部的帮助下,他彻底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从游击战争实际出发,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模范医院事件可以说是他援华抗战工作中的一个转折点。以历史实物为载体,引导学生们穿越到战争年代对话白求恩,切身感受“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时代背景和真正意义。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当学生们看到白求恩在遗著中亲手绘制的各种插图时,惊叹声一片,仿佛白求恩就站在自己面前,从而迅速进入听课状态。
  (四)层层设问,加强课堂互动
  研究的第四个问题是“怎么讲”。如果只是单纯地叙述模范医院事件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加任何评论和引导,学生们仅仅就是多了解了一段历史,课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会打折扣。为此,我们采用了层层设问的技巧,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地深入思考,最终落脚于模范医院事件对我们的启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学生们进入听课状态之后,第一个问题:洋顾问是怎么写出一本土得掉渣的著作的?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勾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之后再进入正题,介绍白求恩初到根据地时的所见所闻。在介绍白求恩为了建医院而几乎与聂荣臻闹僵时,第二个问题:假如你是白求恩或聂荣臻,你会怎么处理此事?然后让学生们发言讨论,从而为后面赞扬聂荣臻的沟通艺术埋下伏笔。最后,在课程末尾进行假设性提问:建医院时,假如聂荣臻百分之百按照白求恩的要求去做,会是什么结果?医院被烧之后,假如白求恩拒不认错,会是什么结果?“剥洋葱”式的设问为学生们留下无限的想象和讨论空间,从而实现授课人员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确保教学目的的达成。
  (五)注重细节,确保授课质效
  除白求恩遗著外,馆内另有根据白求恩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创作的“战地救治伤员”景观,再现了激烈战斗中白求恩专心为伤员做手术的情景。为此,我们设计的授课程序为:先让学生们现场聆听“战地救治伤员”景观讲解、感受战地气氛,再把学生带到教室,发放教材折页,通过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幻灯课件,给学生们进行专题介绍与课堂互动。我们设置了课后作业环节,让学生线上提交心得体会,为按照规定时间提交作业的学生发放课程结业证书,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小奖品。此外,我们还设计了课程调查问卷,由学校老师和学生匿名填写,以便接收师生真实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
  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课程开发是近年来教育部开展学生校外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之一,作为拥有优势专业资源的科研单位,我们有责任、更有信心把自身特色专业资源转化为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的军事医学系列研学实践课程,服务广大中小学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加强劳动教育的视角看,推进“双减”工作是党的教育方针落地生根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途径。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与推进“双减”工作一脉相承,它们相互支撑、彼此促进,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劳动教育要在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优化课程作业管理体系上下功夫,要在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学生参与生活劳动教育上下功夫,要在指导教育培训机构转型、增加劳动教育培训供
期刊
摘 要:感觉统合训练是促进儿童各种感觉在大脑和身体之间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协调训练,为了解决当前感觉统合训练中感统器材适用性不足、儿童对重复练习不耐受、训练有效性无法保证以及评价不具体等问题,本研究尝试将体感游戏引入感觉统合训练的教学中。结果表明,引入体感游戏对于激发幼儿训练兴趣、提供科学的训练数据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体感游戏;感觉统合训练;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
期刊
摘 要:合唱艺术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普遍开展的一项课外活动。在合唱表演中适时、适情、适度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够通过外显的形式辅助声音语言表情达意、深化音乐的优美意境、表现作品风格特点和强化演唱风格,而且能够使听众在感受和声之美的同时,直观地感受演唱者对作品进行完美地诠释,进而更好地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 合唱表演;肢体语言;创编;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校外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上海市虹口区根据长期在区内组织开展摄影培训、活动、竞赛、展示的实际情况,依托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平台,通过四种实践类型的活动提升青少年美育认知。一是知识普及,即培训类活动;二是创作实践,即摄影实践类活动;三是比赛展示,即展赛类活动;四是多元评价,即摄影评价类活动,以达到在区域青少年群体中普及“摄影美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作用。  关
期刊
摘 要:在国内外,有关“男孩学业落后”“男孩危机”“女生优势”等教育性别差异的现象都曾引发过广泛关注。该文基于大型调查数据,从“是否入学”“入学后的成绩”两方面呈现了中国教育性别差异的现状。结果发现,横向对比来看,从初中阶段直至硕士研究生阶段,女生比男生有更大的教育优势。纵向对比来看,优秀女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上述教育性别差异可以从国家层面、家庭层面、个人层面及学校层面找到原因。教育的这种性别差异
期刊
摘 要:绿色,是我国倡导的发展理念,也是世界认同的健康生活方式。基于绿色生活方式养成的青少年“绿色创空间”活动课程,以STEM教育理念构建——源于生活、学科融合、学以致用。此外,通过对STEM+F(Family家庭)、STEM+R(Research探究)、STEM+I(Innovation创新)、STEM+E(Extension推广)、STEM+N(Nature自然)、STEM+D(Develop
期刊
摘 要:青少年校外社团是发展青少年兴趣爱好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期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但是在现实运行过程中,青少年校外社团存在着教育价值缺失、重成事轻成人等问题,削弱了其对青少年发展和育人的价值。在未来发展中可注重发挥社团活动过程的育人价值,提高青少年参与者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提升评价在青少年自律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以实现校外社
期刊
摘 要:学生艺术素养培养,需要教育者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不断挖掘,对传统教育活动资源、内容、形式、评价不断融合创新,形成具有连续性、实践性、拓展性的课程活动体系。该文以传承中国鱼文化特色校外教育项目构建与实施为例,围绕文化内涵与课程构建、实践育人与资源整合、文化视角与评价激励,进行多层面、多形式、多领域的实践过程论述,展现对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策略的新思考。  关键词:中国鱼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素养
期刊
摘 要:校外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创客兴趣小组为切入点,围绕校外科技教育中融入美育的现状、问题、理念、实践等内容,充分阐述了美育的重要性以及以美育人的特点。该文从构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美育”大课堂维度,推进“美育+互联网”校外科技教育新模式发展维度,以及发挥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上的育人功能维度,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究,全方
期刊
一、缘起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书法应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进行普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儿童书法启蒙教育,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意欲加入书法艺术的学习。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