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张小照片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次让我很有触动的采访,采访对象是在创业近三年的当口因为融资不顺被迫关停的项目创始人,相比那些贴满成功标签的幸运儿,对失败过程的剖析和反思更让人有所回味,更real。
  这既是偏方法论和实战层面的现身说法,比如警示创业者在风口论的浸染下如何保持冷静;同时也因为失败而交裹着复杂的人性思考,比如如何面对自我,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可同甘不能共苦,如何面对误解和猜忌。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种触动一直持续到了完稿后。那时,我想向夏凡(我的采访对象,“再生活”创始人)收集一些他们当时创业的照片,便于杂志刊登时选用。
  一般商业人物报道的配图大多会选择创始人的所谓“宣传照”,一类是西装革履,意在展示专业与魄力;一类是艺术照,强化个性与格调。
  最初夏凡给我的是前者,他说那是当时“再生活”项目开始后为了宣传拍的一套照片。背景黑色,夏凡也穿一套黑色西装,摄影师用灯光勾出一圈轮廓,定妆照里他眼神坚毅而笃定,是那种银行高管离职创业你自然能想象的状态和气质。
  但我希望他能再发给我一些团队的照片,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曾经奋斗了三年的事业,以及看似简单的描述背后,无数个日夜为此奋斗的年轻人们。他让我稍等,接着便发来六张照片。
  第一张是“再生活”团队培训时的照片,大会议室里坐着四十来个年轻人,最前面的PPT上是“再生活”的绿色LOGO,座位右侧的墙上挂着一道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八个字,“最好的福利,给最拼的你”。
  第二张是一个正在上门做废品回收的“再生侠”的工作场景,他拿着一个折叠过的牛奶纸箱,面前还有两摞已经折叠好的废纸盒,画面中看不到他的正脸,但能从侧脸起伏的轮廓上捕捉到一丝腼腆的笑容。
  第三张是2016年8月,“再生活”团队去北京郊区云蒙山团建,应该是在登顶后留念,画面上有35个年轻人,有人竖着大拇指,有人比着V高举过头顶。那年正值“资本寒冬”,年中时夏凡的团队因为融资不顺资金紧张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员,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员工。
  第四張是2014年“再生活”刚起步时招募的第一批“再生侠”的合影,10个小伙子穿着统一服装,胸前挂着工牌,嘴角上扬的弧度各有不同,二排左数第一位的小伙子笑得最开心,露出了完美的八颗牙。
  第五张是同年秋天“再生活”的员工参加北京某社区运动会的拔河项目,八个小伙子毫无表情管理地向画面右侧使劲,社区的大爷大妈在一旁吆喝加油。
  第六张是“再生活”某个站点里一线“再生侠”的合影,13个年轻人挤在一起笑成一团,每个人都向镜头伸出大拇指。“那是2015年春节,是最苦最累的一段时间,是我们共同经历的第一个春节。”
  照片一张张传来,每张下面会附上一句夏凡的简单介绍,虽然它们都是手机简单拍摄的,其中几张还略显模糊,但我还是被一次次击中。这些照片是曾被大家当作或大或小的里程碑而记录下来的快乐一瞬,只不过如今似乎成了结果决定论下的一个个注脚。
  我自觉提了一个很残忍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夏凡并不是一个能将情绪轻易外放的人,金融出身的他更习惯于做一些理性而富有逻辑性的自我剖析,但这些照片却可能成为撼动坚强堡垒的情感触点。而这可能同时又是美好的,让这些曾经在同一阶段聚在一起为同一个理念而奋斗的年轻人又一次同框。
  创业的底色是什么,一种公认的答案是失败,诚然,创业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夏凡说虽然项目停掉很遗憾,但他并不后悔这段创业经历,他将创业的过程比作是跟自己对话的过程,每天逼着自己去干那些之前不想干、不愿意干、不敢干的事,这段磨砺和锻造将成为他日后继续创业的财富,而同样作为财富被珍视的还有那段难忘的创业时光里平凡的瞬间。
其他文献
在俱乐部打羽毛球十年多了,感觉球友们场上场下都一样神通广大。  一个来自湖南的球友,曾连着输给我半年,但这不妨碍他成为美国星条旗银行最好的程序员之一。后来他被公司派去香港工作,我还死皮赖脸地到他在中环的公司豪宅蹭了一晚。他当然没有收我房钱,但要我事先答应他,告诉他半年来赢球的窍门,以便他继续在香港苦练。  有个球友是五星级出租车司机,据说全市十万多司机里只有几百个能达到这个标准。他开车多年没发生过
阿拉山口距离乌鲁木齐约400公里,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这里成为全国贸易量最大、发展最快的“黄金”陆路口岸。据当地媒体报道,阿拉山口的GDP在今年第一季度达到6.4亿元,同比增长54.3%。而拉动阿拉山口GDP迅猛提升的,是集货物装载、商品加工、制造、贩卖于一体的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迅猛发展中,欧洲企业率先抓住先机,大幅度增加了对中国的出口。而日企在
近日,《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在国内上映,这是《猩球崛起》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猩球系列电影讲述的是人类因科技发展而自取灭亡的故事,从第二部的结尾可以看出,人類幸存者在据点被猿人占领后发出求救信号,被幸存的军事单位截获并派出援军。    第三部一开始,人类正规军深入丛林清剿猿人的基地,这是非常典型的丛林搜索和歼灭作战。然而从电影中的场面设置来看,人类军队的战术水平和第二部一样业余和缺乏常识。  影片
1916年12月,蔡元培从上海出发,在风雪中抵达北京,出任北大校长。此后由他催发、护持的新文化运动,影响、改变了这一百年来的中国历史走向。他领袖群伦,兼容并包,也一生为人所包围,只留下夹缝里的盛名  11月底的上海阴雨连绵。撑着雨伞,一路摸进老上海租界的华山路303号。一连串的箭头指示把来客辗转带至一幢精致的三层小洋楼前,门上挂着一块匾——“蔡元培故居陈列馆”。  一进门,几个年轻的志愿者争先恐后
根据微博名人排行榜,现在受到较大关注的韩星大多是男性明星。他们在微博上(当然包括生活中)之所以那么火,我们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解释。在这里我想提供一个可能之前没有强调过的但是较为重要的视角:少女的审美观。  说到少女的审美观,我们就不免要提一提50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文化现象。在60年代初,披头士乐队以一种邻家大男孩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他们梳着可爱的平刘海,拿着吉他时而活蹦乱跳,时而深情款款,瞬间迷
转眼之间,昔日的卷毛小魔女已成奔八的老太太。  最近有两件新事,跟阿特伍德有关,第一件是她得到了一个“伊万·桑德罗夫终身成就奖”,这是由全美书评人协会颁出来的,像她这样几乎拿过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所有重要文学奖项的作家,再多拿这么一个,意义也不大。诺奖与她无缘几乎已成定局,因为2013年的诺奖给了与她同为加拿大人的爱丽丝·门罗,虽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真心喜欢她的读者,一说及此总会有点抱憾。  第
莫文蔚身上散发着一种让人捉摸不定的气质。她并不具备出众的嗓音,但不管什么风格的歌曲经她一唱,总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仿佛夏日池塘中随波荡漾的浮萍,妖娆懒散。  十多年前,我和媳妇的出租房里有台建伍牌卡带机,它经常处于单曲循环播放模式,空空的房间里终日回荡着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以至于后来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一听到这首歌,都会相视而笑。  2009年冬天,莫文蔚来到北京,为即将举办的名为“回蔚”
一部沉重、复杂的中国近代史常常让我们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  1872年诞生于洋务运动“求富”阶段的轮船招商局,正是这么一家浓缩了中国近一个半世纪历史的特殊企业,穿越了晚清、民国至共和国时期。  自创办之日起,在这家中国近代最早的官督商办企业,“在商言商”和背负国家使命从来是并兼一身的。  145年间,领导过这家中国第一家民族工商业企业的,有位高权重的“晚清第一重臣”,最早介入近代国际商贸的商人群
对有些城市而言,进入它的时机是如此重要,而我恰好选择了最不对的时刻抵达柏林。  周末即将来临,一切工作齿轮停止转动;行人寥寥,法兰西大街精美的橱窗全都成为空洞的模型,所有现代建筑都像患了强迫症般整齐划一,神态低调,神情却冷傲,包豪斯风格十足,没有任何多余的触角。只有遇到奇奇怪怪的装置艺术和色彩斑斓的涂鸦时,才能感受到一点死寂中的活力。    那一刻,就好像站在大阪梅田和东京新宿的高楼之中。日本和德
虽然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这盘大棋没有走完,但刘晓光在商业和公益方面的成就足以证明一生的成就  刘晓光走了。一时间,企业圈大佬们纷纷在微博上点蜡烛或撰文悼念这位“地产大哥”。    作为一个“商人 党员 前官员”三重身份的人,刘晓光身上有一种混杂的、矛盾的迷离气质。他既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有着家国和诗人情怀的人;又是一个善于在体制内妥协的国企负责人;更是一个能够在江湖上呼朋唤友的带头大哥。  刘晓光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