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投入和主动程度,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能否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是否具有“优化学生状态”的意识,是否掌握优化学生状态的方法与技能,是否具备优化学生状态的感染力、鼓动力和调整力,这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难点所在。
关键词:传播学;体育教学;质量;关键;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07-03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有很多,例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优选教育和健身价值较高的教材内容、提高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和讲解能力、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改善运动场地器材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合理控制班级学生人数,等等,都可以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这些切入点有难有易,例如在发达地区和学校,改善运动场地器材条件只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就可解决;提高教师动作示范和讲解能力,搞几次培训便可见效。但有些切入点就存在较大难度,如减少班级学生人数,就不是一所学校和体育教师能解决的问题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也不是一个通过简单培训便能轻而易举得以解决的问题。那么,在众多难易不同的切入点之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究竟在哪里?本文从传播学视角重新审视体育教学质量,认为体育教师改善和优化学生学习状态的能力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质量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一、高度相似的信息传播过程与教学过程
信息传播过程与教学过程具有相似的构成要素。
一般的信息传播过程可以大致概括为:传播者依据什么目标,在什么环境下,使用什么传播内容,通过什么媒介与方法,对谁进行了信息传播以及传播达到了什么效果。这就是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5W”公式的基础上发展出的“7W”模型,这一模型基本上涵盖了传播过程的所有要素。从表1不难看出,这些传播要素和教学要素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如果把体育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播过程。那么,传播效果是由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和受众等诸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而传播过程中每一构成要素又受到自身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各种传播要素都处于良好状态、信息意义正确明了、传播渠道畅通无阻时,便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从传播学视角审视体育教学质量时,我们可能最为关切的是传播效果,因为传播效果对应着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又影响着教学质量,它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传播对象在接受信息后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传播效果又取决于受众,取决于受众对传播信息的态度和接受状态。美国传播学者卡兹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只有把研究的视角从“媒介为人们做了什么”转向“人们用媒介做了什么”,传播学研究才能解救自己,免于“死亡”。当今,我们已把教育教学研究的视角从“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转向“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是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极其开阔的空间和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审视体育教学质量时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必须从学生本位的角度出发分析评价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从“受众”地位看体育教学质量的真义
有专家呼吁,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应从“媒介”向“受众”转移,“受众中心论”正在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无独有偶,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开始把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教法转向学法,因为只有学生和学生的变化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目的。
分析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角度和手段是多元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心率和练习密度来评价锻炼身体的效果;观察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来评价技能学习的效果;观察学生表情来评价情感体验是否愉悦,等等。但不管从哪种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评价,最后的落脚点都必然在学生身上,都必然归结于学生身心是否得到了促进和发展,因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和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个前提,即只有当学生处于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高度投入的状态时,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身心发展才成为可能,教学才是有效的和高质的。于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一概念便凸显在我们面前。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学生无疑是一群接受体育知识技能信息传播的受众,但他们并非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他们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信息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甚至还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他们渴望在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满足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需求。有时候教师是认真积极的、教学环境是良好的、教学内容是正确无误的、教学信息的传递是畅通的,但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就在于学生身心没有处于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就像是一台电视机没有打开电源,或者没有调准接收频率,任凭电视信号多么强大,它也接收不到电视图像。
一节体育课上,由于学生基础、器材条件、班级人数等传播因素不同,学生在技能学习的程度上可能存在差异或不尽如人意,但只要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乐在其中,就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就可认为这是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因为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主动学习并乐在其中,这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教师的能力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曾在一所乡村小学看到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练习校园集体舞,动作还有点生硬,谈不上优雅,节奏也吻合不准,算不得整齐,舞伴的配合还有些笨拙甚至好笑。但是,从那一张张稚气、投入并充满自信的面孔上,可以隐约看到未来一群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男士与淑女,看到社会文明与进步在一所乡村小学的映射,学生状态这种决定性的因素足以弥补教学活动其他诸多方面的不足与缺憾。相反,笔者也曾在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看到过,教师辛辛苦苦地讲解示范,组织教学,可谓认真之极,教学环境、设施条件可谓一流,而学生却缺乏兴趣,少气无力地应付练习,这种消极的学生状态便削减了教师其他方面的强势和优点。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主动和投入程度,是决定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心是否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换句话说,体育教学的“优劣程度”与学生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从“内向传播”看学生状态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状态果真如此重要吗?学习状态能决定体育教学的效果乃至教学质量吗?
传播学把传播活动分为人际传播和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人的内向传播或内在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是生理自我、情感自我和智力自我之间交互影响的过程。内向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心理学性质,属于人的思维活动。“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H.布鲁默认为,社会生活中不但人与人之间存在互动,人还能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他认为,“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加以组合,经过这个过程形成的自我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我,而是一个新的行为主体。”也就是说,人无论接受何样的内外信息,都要经过自身知识、信仰、态度和价值观的过滤,使其产生新的信息意义。
我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的运用,这些主张正是基于教学活动要与传播对象的心理成长环境和心理需要相适应的考虑。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内向传播的作用特别强烈,他们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和内心的自我互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以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中,内向传播在生理性、情感性和认知性信息的处理中交织互动,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生理、情感和认知体验,并在这种体验和互动中建构起新的经验、知识与技能。因此,从仅注重教师向学生的人际传播转向注重学生个体的内向传播和自我互动,无疑是一种教育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进步。
传统体育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在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维度的改善和发展,关注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播和这种传播活动的有序化与有效性,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凭借教师的经验与技能传授承载于体育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而当今体育教学改革则更多地把教学活动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转向人体的内向传播,强调传播过程中的互动作用和学生对传播内容的主动性与选择性,其目的正是突出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其发生从被动向主动,从学会向会学,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变。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变 “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等,实际上都是在强调一种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学生学习状态的这种转变将把教师和学生引向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而要唤醒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就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尝试,使之有利于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善和优化。
四、教师优化学生状态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难点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传播学意义在于,任何学习都需要学生具备自我互动或自我反思的习惯与能力,都需要具备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精神状态。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尚缺乏足够的自我互动和反思的习惯与能力,教师对学生状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上千年形成的“师道尊严”意识和单向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也不可能在一次改革中被彻底改变,这需要时间的磨砺和耐心的培育。但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意义在于它把教育教学的触角伸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把视线更多转向了学生,转向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活动——学习状态。
体育教学质量取决于学生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学习效果,而这些效果又取决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身体、情感、意志等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一般来说,这些状态可以用一些相互对立的词汇来加以描述,如昏沉与唤醒、自卑与自信、怯懦与勇敢、讨厌与喜欢、低迷与活跃、盲目与明确、逃避与亲近、涣散与集中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十分明确但带有倾向性的状态。以上种种状态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倾向消极与积极,或倾向被动与主动等不同学习表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必定引发学生在学技能、炼身体、强意志等方面的良好表现,产生最优化的体育学习效果,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果全体或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或萎靡不振,心不在焉,或消极逃避,兴趣全无,或胆怯恐惧,相互推诿,在此状态下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只能是空谈和奢望。于是,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必然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能否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处于最优的学习状态,是衡量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试金石,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水平。教师是否具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意识,能否有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否具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水平以及诸多体育教学技能的高下,等等,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状态或状态变化加以考察。一个优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教学技能,如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场地、精彩导入新课、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纠正错误、过程评价,等等,都必然以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起点,以促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为归宿。优秀体育教师必然会用尽全身解数,努力把学生激发、调整到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信心倍增,摩拳擦掌甚至群情激昂,这便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基础乃至根本,优秀的体育教师和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无不如此。因此,要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就必须围绕着优化学生状态做文章,就必须事事、时时、处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具体说,体育教师要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权衡教育价值的视角出发精选教学内容;要从激励学生积极投入,认真学练的视角出发设计身体练习形式与方法;要从安全可靠、新颖有趣和消除学生后顾之忧的视角出发布置场地器材;要从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强身健体的视角出发合理掌控运动负荷;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与进步的视角出发实施过程评价……做到了这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便如鱼得水,便水到渠成。能否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取决于体育教师是否具有“优化学生状态”的意识,是否掌握优化学生状态的方法与技能,是否具备优化学生状态的感染力和鼓动力,取决于体育教师能不能把几十个生动活泼、差别迥异的学生调整进入到一种积极、主动、投入的学习状态,从“体育教学质量难和易”的角度看,这大概又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难点所在。
参考文献:
[1]许静.传播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阮志孝.传播学视野下的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2).
[3]赵婧.coin从传播学视角看学生地位[J].教师,2012(10).
关键词:传播学;体育教学;质量;关键;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07-03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有很多,例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优选教育和健身价值较高的教材内容、提高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和讲解能力、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改善运动场地器材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合理控制班级学生人数,等等,都可以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这些切入点有难有易,例如在发达地区和学校,改善运动场地器材条件只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就可解决;提高教师动作示范和讲解能力,搞几次培训便可见效。但有些切入点就存在较大难度,如减少班级学生人数,就不是一所学校和体育教师能解决的问题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也不是一个通过简单培训便能轻而易举得以解决的问题。那么,在众多难易不同的切入点之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究竟在哪里?本文从传播学视角重新审视体育教学质量,认为体育教师改善和优化学生学习状态的能力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质量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一、高度相似的信息传播过程与教学过程
信息传播过程与教学过程具有相似的构成要素。
一般的信息传播过程可以大致概括为:传播者依据什么目标,在什么环境下,使用什么传播内容,通过什么媒介与方法,对谁进行了信息传播以及传播达到了什么效果。这就是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5W”公式的基础上发展出的“7W”模型,这一模型基本上涵盖了传播过程的所有要素。从表1不难看出,这些传播要素和教学要素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如果把体育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播过程。那么,传播效果是由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和受众等诸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而传播过程中每一构成要素又受到自身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各种传播要素都处于良好状态、信息意义正确明了、传播渠道畅通无阻时,便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从传播学视角审视体育教学质量时,我们可能最为关切的是传播效果,因为传播效果对应着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又影响着教学质量,它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传播对象在接受信息后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传播效果又取决于受众,取决于受众对传播信息的态度和接受状态。美国传播学者卡兹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只有把研究的视角从“媒介为人们做了什么”转向“人们用媒介做了什么”,传播学研究才能解救自己,免于“死亡”。当今,我们已把教育教学研究的视角从“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转向“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是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极其开阔的空间和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审视体育教学质量时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必须从学生本位的角度出发分析评价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从“受众”地位看体育教学质量的真义
有专家呼吁,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应从“媒介”向“受众”转移,“受众中心论”正在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无独有偶,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开始把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教法转向学法,因为只有学生和学生的变化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目的。
分析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角度和手段是多元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心率和练习密度来评价锻炼身体的效果;观察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来评价技能学习的效果;观察学生表情来评价情感体验是否愉悦,等等。但不管从哪种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评价,最后的落脚点都必然在学生身上,都必然归结于学生身心是否得到了促进和发展,因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和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个前提,即只有当学生处于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高度投入的状态时,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身心发展才成为可能,教学才是有效的和高质的。于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一概念便凸显在我们面前。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学生无疑是一群接受体育知识技能信息传播的受众,但他们并非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他们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信息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甚至还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他们渴望在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满足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需求。有时候教师是认真积极的、教学环境是良好的、教学内容是正确无误的、教学信息的传递是畅通的,但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就在于学生身心没有处于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就像是一台电视机没有打开电源,或者没有调准接收频率,任凭电视信号多么强大,它也接收不到电视图像。
一节体育课上,由于学生基础、器材条件、班级人数等传播因素不同,学生在技能学习的程度上可能存在差异或不尽如人意,但只要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乐在其中,就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就可认为这是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因为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主动学习并乐在其中,这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教师的能力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曾在一所乡村小学看到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练习校园集体舞,动作还有点生硬,谈不上优雅,节奏也吻合不准,算不得整齐,舞伴的配合还有些笨拙甚至好笑。但是,从那一张张稚气、投入并充满自信的面孔上,可以隐约看到未来一群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男士与淑女,看到社会文明与进步在一所乡村小学的映射,学生状态这种决定性的因素足以弥补教学活动其他诸多方面的不足与缺憾。相反,笔者也曾在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看到过,教师辛辛苦苦地讲解示范,组织教学,可谓认真之极,教学环境、设施条件可谓一流,而学生却缺乏兴趣,少气无力地应付练习,这种消极的学生状态便削减了教师其他方面的强势和优点。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主动和投入程度,是决定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心是否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换句话说,体育教学的“优劣程度”与学生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从“内向传播”看学生状态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状态果真如此重要吗?学习状态能决定体育教学的效果乃至教学质量吗?
传播学把传播活动分为人际传播和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人的内向传播或内在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是生理自我、情感自我和智力自我之间交互影响的过程。内向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心理学性质,属于人的思维活动。“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H.布鲁默认为,社会生活中不但人与人之间存在互动,人还能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他认为,“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加以组合,经过这个过程形成的自我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我,而是一个新的行为主体。”也就是说,人无论接受何样的内外信息,都要经过自身知识、信仰、态度和价值观的过滤,使其产生新的信息意义。
我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的运用,这些主张正是基于教学活动要与传播对象的心理成长环境和心理需要相适应的考虑。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内向传播的作用特别强烈,他们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和内心的自我互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以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中,内向传播在生理性、情感性和认知性信息的处理中交织互动,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生理、情感和认知体验,并在这种体验和互动中建构起新的经验、知识与技能。因此,从仅注重教师向学生的人际传播转向注重学生个体的内向传播和自我互动,无疑是一种教育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进步。
传统体育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在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维度的改善和发展,关注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播和这种传播活动的有序化与有效性,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凭借教师的经验与技能传授承载于体育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而当今体育教学改革则更多地把教学活动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转向人体的内向传播,强调传播过程中的互动作用和学生对传播内容的主动性与选择性,其目的正是突出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其发生从被动向主动,从学会向会学,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变。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变 “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等,实际上都是在强调一种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学生学习状态的这种转变将把教师和学生引向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而要唤醒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就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尝试,使之有利于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善和优化。
四、教师优化学生状态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难点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传播学意义在于,任何学习都需要学生具备自我互动或自我反思的习惯与能力,都需要具备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精神状态。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尚缺乏足够的自我互动和反思的习惯与能力,教师对学生状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上千年形成的“师道尊严”意识和单向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也不可能在一次改革中被彻底改变,这需要时间的磨砺和耐心的培育。但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意义在于它把教育教学的触角伸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把视线更多转向了学生,转向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活动——学习状态。
体育教学质量取决于学生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学习效果,而这些效果又取决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身体、情感、意志等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一般来说,这些状态可以用一些相互对立的词汇来加以描述,如昏沉与唤醒、自卑与自信、怯懦与勇敢、讨厌与喜欢、低迷与活跃、盲目与明确、逃避与亲近、涣散与集中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十分明确但带有倾向性的状态。以上种种状态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倾向消极与积极,或倾向被动与主动等不同学习表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必定引发学生在学技能、炼身体、强意志等方面的良好表现,产生最优化的体育学习效果,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果全体或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或萎靡不振,心不在焉,或消极逃避,兴趣全无,或胆怯恐惧,相互推诿,在此状态下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只能是空谈和奢望。于是,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必然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能否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处于最优的学习状态,是衡量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试金石,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水平。教师是否具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意识,能否有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否具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水平以及诸多体育教学技能的高下,等等,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状态或状态变化加以考察。一个优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教学技能,如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场地、精彩导入新课、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纠正错误、过程评价,等等,都必然以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起点,以促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为归宿。优秀体育教师必然会用尽全身解数,努力把学生激发、调整到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信心倍增,摩拳擦掌甚至群情激昂,这便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基础乃至根本,优秀的体育教师和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无不如此。因此,要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就必须围绕着优化学生状态做文章,就必须事事、时时、处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具体说,体育教师要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权衡教育价值的视角出发精选教学内容;要从激励学生积极投入,认真学练的视角出发设计身体练习形式与方法;要从安全可靠、新颖有趣和消除学生后顾之忧的视角出发布置场地器材;要从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强身健体的视角出发合理掌控运动负荷;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与进步的视角出发实施过程评价……做到了这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便如鱼得水,便水到渠成。能否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取决于体育教师是否具有“优化学生状态”的意识,是否掌握优化学生状态的方法与技能,是否具备优化学生状态的感染力和鼓动力,取决于体育教师能不能把几十个生动活泼、差别迥异的学生调整进入到一种积极、主动、投入的学习状态,从“体育教学质量难和易”的角度看,这大概又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难点所在。
参考文献:
[1]许静.传播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阮志孝.传播学视野下的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2).
[3]赵婧.coin从传播学视角看学生地位[J].教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