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贬称”的社会学探源

来源 :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mon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贬称”作为对教师身份认知的外化表现,受社会环境、教师自身影响。就其性质而言,它是对教师、教育的“贬损化”认知,“贬称”背后存在着社会对教师的不满情绪、教育性质发生变质、教师角色偏差、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建构框架脱轨等教育问题。基于社会学视域,教师“贬称”的缘由主要有五:一是信息时代产出“教书匠”;二是政策不公形成“穷苦教师”;三是经济利益酿就“唯利教师”;四是称谓泛化出现“老板教师”;五是教育素质偏差造成“失德教师”。
其他文献
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证明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卫生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是可行的,在调动学生实验主动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课教学效
中职学生处于思维成长的重要时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较强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强烈,精力充沛。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性学科,逻辑性与综合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年龄特征,运用愉快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中职地理教学,教师应当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运用趣味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愉悦的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布迪厄的“习性”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就作家而言,他的种种生活经历无疑都会参与其“习性”建构之中。塞林格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时虽立足高雅,但在其“习性”的调节和建构下,又
福建旨最州市鲤城区传春幼儿园地处的最州“聚宝城南”——闽南文化生态园核心区,是闽南民间文化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挖掘利用本土教育资源,传承闽南文化,是我们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媳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要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去感受知识、理解知识、接受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讨论式教学形式上不拘于传统教学,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些知识点,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