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市社区科普画廊累计达到130多个,总长度1700多延米;各类科普学校100多所;科普志愿者队伍近3 000人,每年开展各类科普进社区活动100场以上……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科协把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指导各基层科协以科普为手段,以益民为目的,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各种活动载体,推动了社区科普遍地开花。
社区科普大学:市民家门口的学校
2010年3月12日,连云港市新浦区科普大学新东街道分校内热闹非凡,前来听课的市民挤满了教室。连云港师专客座教授、市营养学会秘书长卜延州博士正在为辖区內的居民进行“科学养生、远离疾病”的科普讲座。卜博士结合季节特点,从身边的人、事、物着手,生动活泼地讲解了各种高发病尤其是老年人多发病的症状、产生原因及预防调理、膳食选择等知识,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这是新浦区科普大学成立后的第一堂课。
新浦区科普大学的创建是连云港市科协服务社区居民,推进“科普进社区”的创新举措;也是区科协立足主城区、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有益尝试。目前,新浦区已分别在街道、学校相应成立了5家分校,每年授课10场以上。授课内容涉及健康教育、营养膳食、心理卫生、疾病预防、消防安全等方方面面。在新浦区科协的带动下,海州区科协从2011年开始在全区23个社区中开展了社区科普学校的试点工作。自第一家科普学校西大岭社区科普学校揭牌以来,又先后有鼓楼、孔望山等3家社区科普学校挂牌成立,每个科普学校的科普教育工作也陆续开展。连云区、东海县等则依托辖区内市民书屋、科普活动室等不定期举办科普讲座,成为市民汲取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
科普大学及科普学校的授课人员以学会的专家为主,同时,也有科普志愿者及退休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等。自学校成立以来,各级科协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精心设置课程,各项制度、人员配备、教学安排等均上墙公示。在市科协、各级党委政府及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开办的有声有色,对居民的吸引力日渐增强,成为社区居民活跃身心、丰富知识、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被市民赞为“家门口的学校”。
社区科普画廊:居民身边的“百科全书”
海州区洪门街道办事处2011年初投资近一万元建立了10米长的科普画廊并定期更换画廊内容。自从画廊建成后,画廊里那些通俗易懂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吸引了辖区居民前来观看,去画廊看科普知识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的理想去处。市民陈阿姨是这里的忠实读者,只要橱窗里的科普知识一更新,她就第一个跑来看:“橱窗内的科普知识都非常实用,看后能够学到很多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
类似这样的科普画廊在各社区比比皆是。目前,海州区的科普画廊总长已达到150余延米。新浦区除了推动社区科普画廊建设外,还利用青年公园近百米的环形长廊打造了一条“低碳科普长廊”,在市内绿园南路打造了“科普一条路”,通过在道路两侧的42个灯箱上张贴84幅科普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向市民普及科学知识。连云区科协利用各社区的文化长廊进行科普宣传,全区共有80多个这样的长廊,基本实现了社区全覆盖。
为强化社区居民的科普意识,确保社区科普活动阵地更好地发挥作用,近年来,连云港市科协协调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科普画廊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各级科协利用各种渠道,通过“科协拿一点、社会筹一点、上级帮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来完善社区科普宣传设施建设。目前主城区的公园、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基本上都有数量不一的科普宣传画廊。紧贴实际定期更新画廊内容,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环保专题、生活百科、人类健康、全民健身、卫生防病知识等许多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社区百科全书”。
科普志愿者:社区科普工作的主力军
家住新浦区公园社区的郭文霞,是市一建公司退休工人,今年70岁了。由于热爱科普事业,所以她加入了“科普志愿者”的队伍。20多年来,她甘作科普推广员,成为社区科普志愿者中的优秀一员。她看到社区一些老人、孩子看书不方便,便自制了一辆小型科普宣传车,装着社区的科普书籍,哪里居民有需要,她就把书送到哪里,成为社区“流动的图书馆”。由于工作出色,她的事迹被苍梧晚报、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2010年还受到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科协等的联合表彰,被评为全市“十佳科普工作者”。
科普活动要取得影响力和社会效果离不开热心科普的志愿者。像郭文霞这样的科普志愿者,全市还有很多。近年来,连云港市科协不断强化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将其作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科协专兼职干部、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四支队伍,科普志愿者达到3 000人左右。他们积极参与全市的各项科普活动,利用科普日、科普宣传周等进社区、进楼道、进机关、进学校,宣传、发放资料、开辟楼院科普专栏,使社区科普活动作到了经常化、群众化、社会化。大学生村官科普志愿者还利用暑期在社区免费举办中小学生暑期培训班,负责社区科普画廊、科普黑板报的更换,协助社区干部为社区居民搞好科普知识、卫生知识、计生等科普宣传。
尤其是2011年,连云港市科协整合全市的各类专家人才,成立了由178人组成的科普志愿者讲师团。根据他们的业务专长及公众需求,分别组成12个科普讲师分团。讲师团成员基本上是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 4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60%以上的人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专业涉及种养殖、农技推广、科技教育、心理咨询、营养保健、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他们在各级科协的组织下,经常走进社区、学校等,开展科普讲座、培训、咨询等,广泛普及科技成果、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及科学文明生活知识。他们宣传方式多样,内容贴近民生,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科普志愿者讲师团成立以来,在全市共举办科普讲座、咨询、培训100余场次,受益群众3万人次,成为社区科普宣传的生力军。
科普文明社区:让科普的旗帜插遍社区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社区科普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连云港市科协抓住中国科协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这一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科普文明社区创建为载体,让科协的组织建到社区,科普的“旗帜”插到社区,科普工作深入到社区的千家万户。
从2008年起,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开展了以社区为主体的科普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制定下发了科普文明社区(街道)创建标准,对社区的科普组织网络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机制建设、活动开展等均作出了明确要求。在创建活动的推动下,全市80%以上的社区、乡镇(街道)相继成立了科协组织或科普协会。各社区以科普文明创建为目标,构建社区科普工作的服务平台。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科普宣传栏(画廊),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了一批高质量的社区科普活动阵地,基本形成一个层次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大科普组织体系。新浦区贾圩社区的“阿斯顿英语之角”、海州区西大岭社区的“科普宣传大篷车”、连云区院前社区的“五老科普志愿者宣传队”等均已成为社区的品牌活动。
当前,连云港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各级党委政府都将科普文明社区创建纳入“星级社区”、“文明社区”考核体系。连云港市科协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将创建科普文明社区同创建“绿色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社区”等结合起来,互相包容,互相渗透,资源共享,大大激发了社区干部群众创建工作的积极性,科普文明社区创建成果丰硕。到2011年年底,全市市级科普文明社区已达46个。各县区也相应开展了辖区内的科普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每年评选表彰优秀社区10家左右。市县两级科协对获得表彰的社区都要授牌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致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
为全面掌握社区科普工作现状,今年8月份,连云港市科协主席程晓红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县区各社区对“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集中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初步了解了社区科普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社区在开展科普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程晓红认为,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各级科协注重资源整合,全市的社区科普工作科普氛围浓,有载体、有活动,较好的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社区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多元化的途径;科普基础设施档次不高,在共建共享、资源整合方面有待进一步努力;科普队伍建设仍然需要加强,要充分发挥社区“家”的作用,推动全社会都来做科普;科普活动的方式方法内容还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创新等。
社区科普工作是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务院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二五”规划已经将社区居民纳入“五大人群”之一,这为各级科协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市科协将认真整理调研情况,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在项目争取、资金扶持上给社区力所能及的支持。召开社区科普工作现场会,总结经验,交流做法,尽快出台“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实施方案,推进社区科普工作全面开花,为实现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郑蕊 编辑:罗亚军)
(江苏省科协)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科协把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指导各基层科协以科普为手段,以益民为目的,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各种活动载体,推动了社区科普遍地开花。
社区科普大学:市民家门口的学校
2010年3月12日,连云港市新浦区科普大学新东街道分校内热闹非凡,前来听课的市民挤满了教室。连云港师专客座教授、市营养学会秘书长卜延州博士正在为辖区內的居民进行“科学养生、远离疾病”的科普讲座。卜博士结合季节特点,从身边的人、事、物着手,生动活泼地讲解了各种高发病尤其是老年人多发病的症状、产生原因及预防调理、膳食选择等知识,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这是新浦区科普大学成立后的第一堂课。
新浦区科普大学的创建是连云港市科协服务社区居民,推进“科普进社区”的创新举措;也是区科协立足主城区、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有益尝试。目前,新浦区已分别在街道、学校相应成立了5家分校,每年授课10场以上。授课内容涉及健康教育、营养膳食、心理卫生、疾病预防、消防安全等方方面面。在新浦区科协的带动下,海州区科协从2011年开始在全区23个社区中开展了社区科普学校的试点工作。自第一家科普学校西大岭社区科普学校揭牌以来,又先后有鼓楼、孔望山等3家社区科普学校挂牌成立,每个科普学校的科普教育工作也陆续开展。连云区、东海县等则依托辖区内市民书屋、科普活动室等不定期举办科普讲座,成为市民汲取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
科普大学及科普学校的授课人员以学会的专家为主,同时,也有科普志愿者及退休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等。自学校成立以来,各级科协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精心设置课程,各项制度、人员配备、教学安排等均上墙公示。在市科协、各级党委政府及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开办的有声有色,对居民的吸引力日渐增强,成为社区居民活跃身心、丰富知识、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被市民赞为“家门口的学校”。
社区科普画廊:居民身边的“百科全书”
海州区洪门街道办事处2011年初投资近一万元建立了10米长的科普画廊并定期更换画廊内容。自从画廊建成后,画廊里那些通俗易懂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吸引了辖区居民前来观看,去画廊看科普知识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的理想去处。市民陈阿姨是这里的忠实读者,只要橱窗里的科普知识一更新,她就第一个跑来看:“橱窗内的科普知识都非常实用,看后能够学到很多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
类似这样的科普画廊在各社区比比皆是。目前,海州区的科普画廊总长已达到150余延米。新浦区除了推动社区科普画廊建设外,还利用青年公园近百米的环形长廊打造了一条“低碳科普长廊”,在市内绿园南路打造了“科普一条路”,通过在道路两侧的42个灯箱上张贴84幅科普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向市民普及科学知识。连云区科协利用各社区的文化长廊进行科普宣传,全区共有80多个这样的长廊,基本实现了社区全覆盖。
为强化社区居民的科普意识,确保社区科普活动阵地更好地发挥作用,近年来,连云港市科协协调社会力量大力推进科普画廊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各级科协利用各种渠道,通过“科协拿一点、社会筹一点、上级帮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来完善社区科普宣传设施建设。目前主城区的公园、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基本上都有数量不一的科普宣传画廊。紧贴实际定期更新画廊内容,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环保专题、生活百科、人类健康、全民健身、卫生防病知识等许多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社区百科全书”。
科普志愿者:社区科普工作的主力军
家住新浦区公园社区的郭文霞,是市一建公司退休工人,今年70岁了。由于热爱科普事业,所以她加入了“科普志愿者”的队伍。20多年来,她甘作科普推广员,成为社区科普志愿者中的优秀一员。她看到社区一些老人、孩子看书不方便,便自制了一辆小型科普宣传车,装着社区的科普书籍,哪里居民有需要,她就把书送到哪里,成为社区“流动的图书馆”。由于工作出色,她的事迹被苍梧晚报、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2010年还受到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科协等的联合表彰,被评为全市“十佳科普工作者”。
科普活动要取得影响力和社会效果离不开热心科普的志愿者。像郭文霞这样的科普志愿者,全市还有很多。近年来,连云港市科协不断强化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将其作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科协专兼职干部、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四支队伍,科普志愿者达到3 000人左右。他们积极参与全市的各项科普活动,利用科普日、科普宣传周等进社区、进楼道、进机关、进学校,宣传、发放资料、开辟楼院科普专栏,使社区科普活动作到了经常化、群众化、社会化。大学生村官科普志愿者还利用暑期在社区免费举办中小学生暑期培训班,负责社区科普画廊、科普黑板报的更换,协助社区干部为社区居民搞好科普知识、卫生知识、计生等科普宣传。
尤其是2011年,连云港市科协整合全市的各类专家人才,成立了由178人组成的科普志愿者讲师团。根据他们的业务专长及公众需求,分别组成12个科普讲师分团。讲师团成员基本上是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 4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60%以上的人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专业涉及种养殖、农技推广、科技教育、心理咨询、营养保健、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他们在各级科协的组织下,经常走进社区、学校等,开展科普讲座、培训、咨询等,广泛普及科技成果、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及科学文明生活知识。他们宣传方式多样,内容贴近民生,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科普志愿者讲师团成立以来,在全市共举办科普讲座、咨询、培训100余场次,受益群众3万人次,成为社区科普宣传的生力军。
科普文明社区:让科普的旗帜插遍社区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社区科普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连云港市科协抓住中国科协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这一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科普文明社区创建为载体,让科协的组织建到社区,科普的“旗帜”插到社区,科普工作深入到社区的千家万户。
从2008年起,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开展了以社区为主体的科普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制定下发了科普文明社区(街道)创建标准,对社区的科普组织网络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机制建设、活动开展等均作出了明确要求。在创建活动的推动下,全市80%以上的社区、乡镇(街道)相继成立了科协组织或科普协会。各社区以科普文明创建为目标,构建社区科普工作的服务平台。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科普宣传栏(画廊),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了一批高质量的社区科普活动阵地,基本形成一个层次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大科普组织体系。新浦区贾圩社区的“阿斯顿英语之角”、海州区西大岭社区的“科普宣传大篷车”、连云区院前社区的“五老科普志愿者宣传队”等均已成为社区的品牌活动。
当前,连云港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各级党委政府都将科普文明社区创建纳入“星级社区”、“文明社区”考核体系。连云港市科协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将创建科普文明社区同创建“绿色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社区”等结合起来,互相包容,互相渗透,资源共享,大大激发了社区干部群众创建工作的积极性,科普文明社区创建成果丰硕。到2011年年底,全市市级科普文明社区已达46个。各县区也相应开展了辖区内的科普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每年评选表彰优秀社区10家左右。市县两级科协对获得表彰的社区都要授牌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致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升
为全面掌握社区科普工作现状,今年8月份,连云港市科协主席程晓红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县区各社区对“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集中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初步了解了社区科普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社区在开展科普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程晓红认为,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各级科协注重资源整合,全市的社区科普工作科普氛围浓,有载体、有活动,较好的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社区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多元化的途径;科普基础设施档次不高,在共建共享、资源整合方面有待进一步努力;科普队伍建设仍然需要加强,要充分发挥社区“家”的作用,推动全社会都来做科普;科普活动的方式方法内容还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创新等。
社区科普工作是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务院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二五”规划已经将社区居民纳入“五大人群”之一,这为各级科协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市科协将认真整理调研情况,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在项目争取、资金扶持上给社区力所能及的支持。召开社区科普工作现场会,总结经验,交流做法,尽快出台“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实施方案,推进社区科普工作全面开花,为实现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郑蕊 编辑:罗亚军)
(江苏省科协)